日本发射新型火箭
❶ 中国和日本的火箭技术到底谁更强
中日两国都是航天大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相对更高。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之后,中日运载火箭对比会发生改变吗?
日本运载火箭的先进性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抢先中国两个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大隅”号人造卫星。该卫星仅重9.4千克,而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达173千克。当时日本航天专家也承认,日本火箭与中国火箭存在5年的差距。
但在日本引进美国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之后,日本火箭技术水平开始超过中国。
日本在引进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的同时,逐步开展国产运载火箭研究,最终研制出国产的H-II型高性能火箭。H-II火箭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但对日本运载火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H-II火箭的研制过程中,日本开发了先进的百吨级LE-7分级燃烧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LE-5A膨胀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在当时火箭发动机中属于高端设计,性能相当出色。日本的LE-7发动机和美国的SSME、LE-5A、RL-10发动机也分别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种分级燃烧循环氢氧机、膨胀循环氢氧机,堪称火箭发动机高端的G2。
由于H-II火箭成本太高,日本随后研制了H-IIA火箭和H-IIB火箭,前者以H-II火箭为基础改进而来,使用性能稍逊但工艺和设计更可靠的LE-7A和LE-5B液氧液氢发动机,火箭运载系数相当出色。后者在H-IIA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芯级直径增加到5.2米,芯级使用双发LE-7A发动机,可将16.5吨载荷送入国际空间站轨道。H-IIB火箭是日本最大和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但只用于执行HTV货运飞船的发射任务,而且由于发射费用较高,2020年后将退役。
长征五号火箭虽然在运载能力和运载系数上实现了对日本运载火箭的超越,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尤其是基础的材料和机械等部分落后于日本,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现役运载火箭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火箭发动机上差距比较明显。即使首飞时间比日本H-II火箭晚了20多年,但长征五号火箭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仍然在推力和比冲两项关键性能上,还是落后于日本的LE-7液氧液氢发动机,长征五号第二级使用的YF-75D发动机在这两项指标上也略逊一筹。
但是,长征五号火箭之后,我国还在研制220吨推力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和25吨级、460秒真空比冲的上面级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将使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赶超日本,有助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全面超过日本。
❷ 日本为什么能发射火箭
对
民用的火箭和军用的弹道导弹就是名字不一样而已,火箭上的卫星换成弹头就是弹道导弹。
日本导弹的发展历程
简要的说就是二战结束前和结束后,在二战中,德国的V1,V2弹道导弹已经用于实战,而且有很大的威胁性和实用性,鬼子法西斯也看到这个了,所以前方百计的寻求德国的技术支持,具体得到了多少的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解密的文件,但是这个一定是日本弹道导弹研发的原始积累。德国战败,火箭技术被美苏英法等瓜分,总之全世界的火箭技术的鼻祖是德国人。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抑制红色在亚洲的无线蔓延,所以强力扶持日韩发展,其中军事技术的提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为日本人的火箭技术发展带来了契机,日本先后发展了自己的h1,h2火箭,并且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这个和美国有巨大关系,你想想,日本的火箭射程也就在五六千公里以内,打击美国那还远着呢,但打击中国和俄罗斯,就正好。所以美国会支持日本人发展火箭,这相当于再中俄的眼皮底下放了个火药桶。老美阴啊。
至于日本自己的h1,h2火箭能给日本人带来多少的经济利益,很多人都不抱肯定的态度,因为日人的航天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独立性不及中俄等国家。
应对日本,台湾,印度,美国,俄罗斯弹道导弹的战略安排
1,强大自己的弹道导弹的打击能力,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核潜艇,路基移动发射的弹道导弹,提高导弹的打击精度,射程,生存力,威力。
2,大力发展先进的反导技术。咱们过目前已经具有先进的中端反导技术,但还要大力发展末端反导和早期反导。我空军装备的s-300防空导弹就具有一定末端反导,台湾的爱国者导弹技术美国卖去的典型末端反导导弹
3 发展多样化的打击手段,空军大力发展成为战略性空军,要尽快装备航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战略轰炸机,而且要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像美国的b2,俄罗斯的图160。海军发展航母,这个不屁话了。陆军不要只能在家里逞能了,要有全球的到达能力,要多装备类似伊尔76,安124,C17之类的载重量超过四十吨的大运。
4 航空航天,电子预警,软实力等不屁话了
❸ 日本发射的火箭是美国造的吗
不是,日本发射的火箭是自己研发的火箭,即H-2A火箭,应该说,日本的发动机技术还是不错的。
❹ 日本下一代火箭H3力争哪一年度发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6月25日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实施了开发中的下一代主力火箭“H3”的主发动机“LE-9”的燃烧试验。发动机发出轰鸣声并喷出火焰和白色水蒸气,试验持续了约3分40秒,与计划时间接近。负责人表示:“获得了良好数据。将对结果进行验证。”
H3简化了结构,最低价格控制在H2A一半的约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将向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起挑战。不过,重复使用火箭的美国SpaceX公司等风险企业也在加大低价攻势,H3能否获得更多订单尚不可知。
JAXA正在推进2024年利用H3向火星的卫星福波斯和得摩斯发射探测器的计划。
来源:环球网
❺ 日本火箭总共有几次发射失败
日本现在使用的是h-2火箭
该火箭已进行的7次发射情况如下:
❻ 日本何时发射的第一枚火箭
1955年4月12日,东京大学在莆田县水平试射了一枚重量只有几百克、长约23厘米、直径2厘米的“铅笔火箭”,这是日本开始探空火箭研制工作的标志。
❼ 日本有哪些航天发射中心,它们有什么区别
日本共有两个航天发射中心,一个是鹿儿岛航天中心,另一个就是种子岛航天中心,它们都位于日本的南部。种子岛航天中心主要由竹崎发射场、大崎发射场以及吉信综合发射场组成,其中吉信综合发射场是为适应H2新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而兴建的;竹崎发射场的主要设施有发射台、发射控制室、装配车间、综合测试车间、气象观测室、固体火箭点火试车台、推进剂库、跟踪站等。大崎发射场的发射设施主要包括发射台、控制中心、火箭总装车间、推进剂贮存库、发动机静态点火试车台、气象台等。
❽ 日本的火箭技术和中国的火箭技术,哪个更先进
不是! 这个只能客观的说明日本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十分先进,能承载更多的重力,虽然中国的发动机没那么先进,但是中国研制火箭,质量 在空中飞行的都比他好。。。。
❾ 日本民营火箭再次发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6月30日早晨5点半左右,日本一民营航天创新公司“星际科技”在试验场发射自主开发的小型火箭“MOMO”2号机,但火箭升空后不久失去动力,随即坠落并燃烧。所幸现场无人受伤。
报道称,公司社长稻川贵大在记者会上表示,火箭升空4秒后失去动力,并认为“主推进器发生了某种故障”。他表示,今后将对发射时的数据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查明原因。火箭发射的目标是抵达被称为太空的高度100公里以上的空间。
由于运载火箭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已成为人类进行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运载火箭技术亦已成为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上航天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为研制高可靠、低成本、大推力、无污染、多用途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而不懈努力。
❿ 大推力火箭日本超越中国
是的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11月1日中国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其进行中国第一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国人在高兴的同时,不得不提的是中国还必须要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才能在未来执行空间站建设任务。而在目前,中国火箭技术还大幅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
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运载火箭数十年来的成绩,在发展中国家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印度迄今为止研制使用的PSLV和GSLV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分别只有1.2吨和2吨,以运载能力衡量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至于另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巴西,甚至没有一次成功的运载火箭发射。伊朗成功的发射了2颗卫星,但运载火箭的技术档次和运载能力尚不及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水平。不过这个世界上的航天列强多数是发达国家,面对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中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和运载能力就要相形见绌了。
日本宇宙开发集团(NASDA)研制的H-II型运载火箭1994年首次发射,H-II火箭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0吨。由于H-II火箭发射成本高昂,宇宙开发集团转而研制新的H-IIA火箭,H-II火箭后来的连续失败加速了这一过程,2001年H-IIA火箭首次发射成功。H-IIA火箭使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捆绑不同的固体助推器覆盖主流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射能力需求,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4到6吨不等。为了发射国际空间站所用的H-II火箭转移飞行器,日本进一步研制了H-IIB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8吨,国际空间站轨道运载能力约16.5吨。
天宫一号发射后,中国在2020年建设真正空间站也就此步入了轨道。不得不提的是,目前的长征系列火箭推力是无法满足届时空间站建设的要求,因为届时需要发射质量达到20吨的载人舱室。因此为了在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上追赶航天强国,同时也为了满足未来载人登月和空间站建设等需求,中国已经开始了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
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积极进行300吨和60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预研论证,六院北京十一所也在论证200吨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研究,航天科技四院则积极展开360吨、500吨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研制,并对千吨级固体发动机进行预研。预定2014年发射的长征五号火箭将在运载能力媲美欧美列强,而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将使中国大推力运载火箭在技术上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