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创造
❶ 读书不一定能够创造财富
一直认为,世间上有一件非常划得来的事,那便是读书。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往往是作者人生的总结、思想的结晶、心灵的火花、智慧的容涵。有些书,是作者一辈子的心血。你想想,别人一辈子的生活经历、思想经验,他百费心思地整理好了,你只要一天,或者是几天、个把星期也就读完了。你可以把它变成你的东西,还要挑精拣肥,想要的便要,不想要的,远远的扔到一边,也没人把你怎样。
但是“读书无用论”在明里暗里的现实中还是非常有市场的。因为读书多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见得活得比别人好,钱挣得不一定多,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别人轻松。即使在虚幻的精神生活中,也不一定过得比别人自在。有时,一个知识面广、心灵丰富的人,甚至其内心却过得比别人苦。这样的苦,也许是一般人不会领会的。
这也许算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人类的进步,没有知识肯定是不行的,工业农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完善、思想的解放等等等等,都需要知识;但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财富、名利这些世俗的回报。这说明,拥有知识的人与创造财富的人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创造财富的人和享受财富的人也不具有必然的联系。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特定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也与一个人的追求、境遇和其对知识的运用有关。
于我,是相信知识是有用的,也就是相信读书的好处,相信“知识是一种力量”,相信知识可以释惑、明理、广胸、去烦、逸生、雅情;对那些自然科学知识,更是人类生存技能的必需。我向来崇尚真正的知识,对那些认真总结、探索、倾诉的人怀有真挚的敬意。但天下书,浩如烟海,如果逐书逐句地读,你一生都读不完,况且你人生的一大部分时间要用来工作、睡觉、交往,尽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孔子说:学以致用。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做那么几件主要的事情,学太多太杂的知识你用不了,也没那个必要。
我们如何选择和寻找书籍来满足我们的阅读需要呢?在浩瀚的书海当中,我们因为偶然遇到了某些自认为好的作品,便可能记住这个作者,然后,在空余的时间寻其作品来读。有时,我们会寻些知名的经典读物来读,或者那些广为流传或知名人士的作品。这样,往往会少一些盲目,节省一些时间。有的古人非常重视名号,这有时不能用虚荣和名利之心来理解,而是表现了作者对其作品的重视和负责。除了特殊的需要,我是不赞成在论坛中频繁地更换“称谓”(即所谓的马甲)的,这样不利于读者的选读,也不利于作者的自律。
明朝学者吕坤说:天下书,伪腐者居多。伪者,假也;腐者,不实用也。在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书籍文章中,大量的还是些普通的、重复的内容。在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几本你爱不释手的书,也许就够有心的读者受用一生了。这说明,人与书就象人与人之间一样,靠的是一种机缘。能真正走入你的内心的,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和事物。与你相遇,是一种偶然;与你相契,是一种必然。古人做得比较把稳,不仅要“读书破万卷”,而且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通过实践来检验书面知识的真伪。这样做,太理想化了一点,现实中往往难以做到。庄子认为:人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怠也。陶渊明曾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取所需尔,这有其合理的一面。
能在大量的书籍中,去伪存真,是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的。接确大量的作品,这很费时间,却也是一个有用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过程。在《聊斋志异》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好坏,他不是看,而是将书页烧着了嗅其味,一嗅,他就知道优劣了。好的文章,馨香扑鼻;不好的文章呢,则有一种臭味,甚至臭不可闻,避之不及;一般的文章呢,既不香也不臭。这当然是一种寓意。我是非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那样快、那样好的判断能力。但我相信,长期从事文章审编工作的人,只要看看文章的几段甚至几句,也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但这也有意外的情况。一个同事在和我讨论歌曲好听不好听的时候说:“你如果认真地、不带偏见地去听每一首歌,它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我部分赞成这句话。有时,我们对别人的作品没有兴趣,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作者的写作角度和真正用意,就可能会误判。
好的文章能释理、解惑、识趣、明志、奋神、广识、娱情。如果读者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翻三,那么读书的好处就更大了。有的文章,我们取其思想认识,从而让我们更加趋向于真、善、美,接近生命的本真;有的文章,我们取其经验总结,它能增加我们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知识积累,从而让我们在现实中少走弯路,多收成果和快乐;有的文章,我们取其华采,其故事精彩,叙述生动,辞藻美溢,那我们也就不防当一回“疯子”,相信一回,大笑一回,大骇一场若者动情地流泪一次。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说明古人是真正读进去了的。作者描述了风月无边、晨耕暮读的妙处,你读进去了,便感觉到了在黄金屋里也享受不到的快乐。作者描述了柔情蜜意、青丝红颜、夕楼瘦影,你读进去了,你便会觉得一位款款的风情女子,或坐或立在你的面前,让你怅然而思,欲罢不能。文如其人,表其性情也。
文贵出新。如果一个作品看起来毫无新意,没有新的内涵,甚至没有一点新的体式,往往使人难以深入。作品看起来似曾相识,看了一百篇,如同看了一篇,久而久之,感觉也有淡了。这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吧,现代人把它叫做“审美疲劳”,我想,这就是“时间魔力”的真正原因吧,再大的伤痛或者喜悦,通过时间的过渡,最终会走向淡化,成为一种可以品味的历史。每个人都有一种性格的秉赋和局限,所以一个人的作品往往有一种外显或内在的味道,或者叫做风格。有时,我们常常因为喜好某种味道而偏爱某些人的文章。有人说:“最好是好的敌人”,还有很有道理的。写文章,不求最好,但能有感而发,解我性情即可。与人,也许少有新意,难有裨益,与已,却是心历所结,理我乱绪,权且记下,敷衍平生。
世间的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音乐语言等)大概分两种,一种曰可笑,或灵动,或幽默,或美幻,可以凑趣,轻松生之虚幻之光;一种曰可信,让人信其真,察其情,知其求,识其味。这种可信不一定是现实中非得发生的可信,而是一种相对合于情理的信。如果,既不可笑,又不可信,那只好冠名“矫而无用”,纵然说者极其认真,却实在难入人心。
对于某些作品,如看到某些音乐表达者,有时是狂歌劲舞,而多数情况下,我却融不进去。因为,我觉得那每一个音调的跳动,拨高或者降低,一举手一投足,都来得毫没道理。看来,对“理”的追求和认识是我自身的一大特性也是一大局限。那样的表现,也许仅仅是装饰性的,连渲泄也没做到。但装饰有错吗?好像是没有的,这些作品虽然没有走进你的内心,但有时却能让你眼花缭乱。我个人偏向于喜欢那种心灵的静静的交流。坦然、放松、任性、赤诚,不管是运用怎样的形式,这样,有时,即使是偶尔故意的矫情也能获得会心一笑。
原始人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虽然没有章法,但自然天成,也是有感染力的。如此,我以为,对于艺术,每个人都是有潜在的天赋的,只是后来的环境让我们封闭和淡化了此种潜力吧。当鼓点响起的时候,人们往往是情不自禁地要晃动、扭动、跳动起来,看,这天赋多么神奇!连动物甚至植物都有这样的天赋。
柳之柔媚,松之精神,花之艳丽,楠之刚强,蒿之野杂,万物之别,实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地造化之趣。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各取其需、各味其乐而已。苍天有好生之德,我们除了在生死存亡、千秋大计、善恶之持上要坚持原则,分清立场外,是应该要有博大的包容精神的。在文艺上,我们更应该如此,眼界开一点,心境广一点,于比较中辨真伪,于驳杂中见生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应该是更明、更高、更深、更久的开始状态吧。
记得很久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感言,抄录如下。现在看来,断是写不出以前的“少年轻狂”了。但书生之风发义气,也会如长江之水,一去不回了吗?
《读书感怀》
小小书本,阅览古今兴废
方寸心田,咀嚼世道滋味
九州神驰,时空与我独会
好书堪友,同褒同责,同笑同泪,同思同索,常慰心扉
合书页,看世界
叹世俗,深如海
蹉跎自身亦常嗟
心潮几番合泪涌
男儿何事足荣怀
尚谦偏自傲,崇勤却思逸
豪情壮志淡名利,潇洒情怀愿克己
惜时恨难绳系日,愤世何妨醉千回
书自如此,学总不易
几番回味真善美
又几番恨疾假恶丑
又几番矛盾几番徘徊几番昏醉
望尽天涯,叹书海渺渺
情怀能有多少?
❷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B.
D正确
A,创造氛围,搭配不当 B灾难,国界
C,不会否认,双重否定表肯定
❸ 自己创造读书名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孔子
读书是知识的粮食,可以创作出一条美丽的境界.
❹ 两句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朱熹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5、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1、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1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1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2、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2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
2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3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1、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卢棱
❺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读书是希望人生在世有更多自由和可能。我们借由阅读而得到解放。深层来看,阅读能拓展我们对自身心智的了解。我们也可以透过阅读来检验自己对是非的观念,超越原有的局限并向上提升。我们的道德观念也可能受到激发及淬炼。
阅读能提供现实生活里无法遭遇的经历。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飘》里面的女主角斯嘉丽,处心积虑要让待己不淑的人嫉妒不已。或是莎剧里的罗密欧,英俊、辗转难眠又风趣。或是侦探菲利普·马洛,用自己一套哲学办案,喝着威士忌,抽骆驼牌香烟。
(5)读书与创造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当然,我们坐下来阅读的时候,脑中并不会想到这些事。我绝对不会自言自语地说:“好耶!我的道德观要受到激发了!”我之所以阅读是因为自己乐在其中,但心中同时也有挥之不去的疑虑,觉得还有其他该读的书。读者心里明白,选择了一本书,意味着之后才能读其他书。
本书中(指《如何读懂经典》),我一直在偷偷暗示大家,阅读我说的这些作品自有其道理。但不论各位是否真的会找来读,想让聊书的过程顺利进行,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若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觉悟,不妨戴上略显荒唐的“人格面具”:假装自己信仰欧洲反启蒙主义,只读阿尔卑斯山以东的文学;或反对偶像崇拜,认为世上没有所谓神圣不可侵之事物,并对所有艺术品大加批评,特别是那些扬言要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作品。
❻ 读书格言自创
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5、为乐趣而读书。
6、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8、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9、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10、能读千赋,自能为之。
11、嗜书如嗜酒,细味乃笃好。
12、不动笔墨不读书。
13、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1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7、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8、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19、求学犹植树,春天开花朵,秋天结果实。
20、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
2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2、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3、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2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25、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26、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2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28、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29、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
30、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31、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32、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33、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34、凡事只有一个结果:走着会死,躺着也会死!
35、自认为聪明会更聪明,自认为愚蠢会更愚蠢。
36、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37、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38、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
39、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40、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❼ “阅读有助于提升创造力”有科学依据吗
语文阅读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阅读教学变成纯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遵循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阅读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应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是一个自主学习和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采取的措施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措施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文本的差异;还应重视文学教育。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创造性 一、 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不断创造的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为课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关于阅读,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论证,我们确立了“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课题,对初中年级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创造性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笔者认为,创造性阅读是个复合体,融会了四种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创造性而教”是新时代的要求,但创造性阅读绝不是“创造”和“阅读”的简单相加,而应是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三、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围绕课文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的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首先,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的、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然后再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机构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了有效地整体把握课文,一节课中的问题情境不宜太多。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随着学生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问题的概括化程度,并逐渐减少问题的数量。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教师除了自己创设外,还可以对课后的阅读思考题进行筛选,完全适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适合的则加以修改或补充后再使用。例如:教师在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课文《窗》教学时,直接投影一扇打开的窗户,由“窗”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展开想象,由“窗”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小结: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一想,小说的什么地方最使你的灵魂受到震颤,为什么?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后,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情境。围绕这些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在这样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们展开了充分的小组与全班交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探究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也表明:本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展开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参与阅读与交流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率达到了85%,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创造性阅读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运用这些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象,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样,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2、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始于问题。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他深入思考了,问题提得越有价值,说明学生对课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针对文末的一段话:“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了。”由于学生价值观的不同,对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的学生提出:没有了物质基础,何来的精神?另一些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作为现代中学生,即使在艰难的学习生活条件下,也应该保持自己纯正的精神追求,做一个有高贵灵魂的人。3、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阅读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3]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谈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当学生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来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了解到旧时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师能适时地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比较一下旧时教育与现行教育的差异,学生肯定有话可说。有的学生能认识到旧时的封建教育没有自由,只有顺从,很容易抹杀孩子的个性、束缚孩子的心灵,而现行教育,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还有一些学生谈到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设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开展专题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既符合学科特点,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实践证明,通过多次的课内与课外的专题阅读训练,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专题《长城》时,通过阅读参与、讨论研究、写作评价等步骤,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了解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在阅读中,学生能对文章作深层次的理解,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在讨论与研究中,提高了学生思辩能力,学生能够对文章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写作评价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四、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1、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英格姆认为,文本不仅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潜在结构的存在,它还是一种充满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着许多未定的点,正是这些未定点使读者的创造活动成为可能。[4]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总是表现为双方意义认识的双方运动和交互作用,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学生的“新”见解?打个比方,如果一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某种相对于自己而言是“新”的见解,但很多学生却早已这样认为了,那么这位学生的阅读是否是创造性阅读呢?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情景下,教师又如何对待和操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5]这是我们研究创造性阅读和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青少年特别喜欢想象,尤爱幻想,使他们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之间轻易地转换视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学生的“新”见解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并不要求对全体学生来说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读七年级(苏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时,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的经历谈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理解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同构就反映出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阅读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2、不可忽视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应重视文学教育。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张志公先生说:“文学最足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文学的魅力在于其形象性和多义性。形象性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多义性则可激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更为强烈的求新意识。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鲁迅、布鲁诺等形象,不正闪烁着高尚品格和科学理性的光辉吗?这些内容,对于开展情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潜移默化意义的,而健全的人格则是创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础,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学教育的加强首先应落实在课文的学习中。同时,文学教育还应落实到写作和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净化感情,丰富想象,培养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维。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了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并形成有利于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以书本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有助于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了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❽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读书与创造力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
小题1:不读书将使中国人丧失创造力。(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内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容,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 小题1:(1)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2)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 小题1:例证法;具体可靠地论证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这一观点。 小题1:答案不唯一,略。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