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青霉素
❶ 青霉素具有哪些特点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类抗菌素,以后,人们在青霉素的基础上又找到了许多其他新型抗菌素,而久经“杀场”的青霉素却一直拥有最广泛的应用领域。
青霉素是用途最广的抗菌素类,从流感引起的感冒和扁桃腺发炎,到白喉、猩红热、淋病和梅毒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均可被青霉素有效地控制和治愈。
青霉素对于少数人会有较强的过敏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预先做皮肤过敏试验,过敏体质者便排除在使用范围之外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青霉素是一种很理想的“高效无毒”药。一个非过敏者,一天内注射100万单位的青霉素也不会产生副作用,而实际50万单位的剂量就可以有效地治愈一些疾病了。
❷ 卫校门诊的青霉素这么贵
卫校的青霉素是进口的,所以贵,中医院的青霉素是国产的,价格适中,人民医院的青霉素是自己生产的,所以便宜,呵呵!!!
❸ 青霉素类抗生素有哪些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化学结构中含内酰胺环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由发酵液回提取或半合成法制答得。此类抗生素自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的首次应用,直到半合成青霉素的研制成功,一直在临床治疗中居重要地位。按其特性,可分为:
(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窄谱青霉素有青霉素G(注射用)、青霉素V(口服用)等。相关品种有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海他西林、阿莫西林等。
(4)对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有活性的广谱青霉素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等。
(5)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有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常用的青霉素类兽药主要有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❹ 科学家发现新型“超级细菌”,那么未来抗生素还有用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面对新出现的耐药超级细菌,坚定的科学家们正冒险深入地球深处寻找稀有和不寻常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可能是未来抗生素的希望。
2011年的一天,纳瓦尔特·奇普瑟姆(Naowarat Cheeptham)第一次冒险进入铁幕洞穴(Iron Curtain Cave),随即黑暗吞噬了一切。这位生物学家转过身去,离开了铁梯——这是返回头顶那一小块阳光的唯一途径——她强迫自己继续朝黑暗前进。
对于奇普瑟姆和她来自汤普森里弗斯大学(Thompson Rivers University)生物科学系的同事们来说,寻找这些极端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而是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全球威胁之一——抗生素耐药性——而进行的最后一搏。
尽管极端微生物并不是寻找新抗生素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于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而且能在其他细菌可能死亡的栖息地茁壮成长,这表明它们的化学分泌物特别有效。洞穴是研究稀有细菌的丰富源头,因为它们具有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并且与细菌通常生长的其他环境隔绝。
实际上,被用来制造抗生素并不是细菌本身,而是它们的代谢物,也就是它们在生长过程中而产生的化合物。例如,酵母的代谢产物是发酵的结果。人们曾经认为这些代谢物的存在是为了杀死竞争细菌。然而,包括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授朱利安·戴维斯(Julian Davies)在内的许多生物学家都提出了一种新思路,认为这种代谢物在自然界中的真正功能可能是充当细菌之间的一种语言,使它们能够彼此交流并共享资源。在洞穴里,这一点尤为重要。毕竟,正如奇普瑟姆所指出的那样,“(在洞穴栖息地),它们是竞争而死,还是共同合作生活下去更好?”
❺ 常用的新型青霉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分为1、窄谱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V)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里、海他西林、美坦西林)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
❻ 谁发明了青霉素
弗莱明发明青霉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梅利医院当医生。这个47岁的中年人正在起劲地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人们受伤后伤口常会化脓,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捣蛋。弗莱明在一只只培养皿里培养出葡萄球菌,然后再试验用各种药剂去消灭它们。这个工作已花费了他好几年的时间,可依然一无所获——这个葡萄球菌实在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发现一只培养皿里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后造成的。这使他感到有点懊丧,因为这团青霉使得这只培养皿里的培养物失去了用处。弗莱明正想把这发了霉的培养物倒掉,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啊!”弗莱明一看显微镜,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这是不是他梦寐以求,且已追寻了好几年的葡萄球菌的克星呢?弗莱明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葡萄球菌在几个小时之内竟全部死亡。他又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弗莱明把这种培养液叫做青霉素。接下来,他又做了病理实验,把青霉素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什么影响也没有,证明青霉素对动物无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里滴入这种液体,也没发现异常现象。
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理学》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篇论文竟未能引起医学界广泛的重视。有人认为青霉素的性质很不稳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莱明本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继续研究下去。刚刚问世的青霉素就这样被打入了冷宫。
1938年,英国医生佛罗理和钱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时候,从文献中发现了弗莱明的文章。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立即着手继续弗莱明当年的研究。这在科学史上被认为是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佛罗理和钱恩将弗莱明发现的液状霉素,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经过许多次实验,他们证实了青霉素的药效极高,把它稀释50万倍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这是一种极有临床价值的新型抗菌药。他们在1941年进行了第一次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这次试验我们在前面刚提到过。
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很不理想。从100千克的青霉素培养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霉素,只刚刚够1个病人l天的治疗用量。靠这种方法来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没有力量进行这种昂贵的生产研究,而战争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药。
在英国的请求下,美国承担了这一任务。结果发现,生长在烂甜瓜表面的菌种最好;用玉米粉调配的培养液最利于繁殖;在24℃的温度下最利于大量生产。这3个条件都不难办到,青霉素终于大批量生产起来,并终于成为一种价格便宜的特效药物了。
1945年,先后两次发现青霉素的有功之臣——弗莱明、佛罗理、钱恩,一同荣获了那一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❼ 为什么市面上的青霉素越来越少了
❽ 口服青霉素和输液有什么区别吗
有的人认为,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没有剂高,但事实上,现在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达到90%,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高效物。像接受后病人营养差,以前只能靠给,现在则有很多种高效的营养补充剂来完成补充营养的任务,不必再依赖液。针剂的纯度虽然比口服物高,但由于其制作工艺较复杂,在除去杂质的时候有效成分也会损失,所以,剂的有效成分比口服剂要少。患者认为打针来得快,其实剂虽然起效快,但是最终效果与口服是一样的,只不过口服有一个吸收的过程。输液和吃是两种不同的给途径,各有利弊。口服是最经济、方便而又较安全的给途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口服是最常用的给方法。但口服给不足之处在于受食物影响,吸收较慢,也不规则,不适于危重病人。有的物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和青霉素G等口服能被消化酶或胃酸破坏,若口服则不能奏效。有些刺激性物易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故不宜采用口服给。输液疗效都来得快。物可被全部利用,对不能口服或不宜其它给途径的患者更为实用。静脉给较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因配有较多物,容易出现毒性、过敏现象,输液速度过快可使进入身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液体量突然大量增加,致使心肺负担过大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等危险,还有一些物漏出静脉外,可引起静脉炎和周围组织坏死。一般情况下在选择给途径时,提倡能口服又非必要打针的就口服,不要,可皮下、肌注的就不要轻易静脉给。
❾ 青霉素是在哪里发明的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
❿ 什么是输入性新型肺炎和非输入
输入性新型肺炎是指外来的,由外地流入到本地的患者,而非输入性是指为接触外来携带者的本地患者。
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流密集拥挤,应该戴好口罩,并严格避免吃野生动物,并增加室内通风,增加户外运动,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以打击病毒。
出门时优先选择佩戴N95口罩,经由相关机构测试,N95口罩可以能过滤0.3um非油性颗粒,防护级别较高,阻止潜在的空气中小的颗粒,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10)新型青霉素扩展阅读
肺炎分很多种,不同种类应该用不同的药。细菌性肺炎用抗菌药(抗生素),病毒性肺炎用抗病毒药,真菌性肺炎用抗真菌药,寄生虫肺炎用抗寄生虫药。因此不能所有的肺炎都用抗菌药,抗菌药只能治疗细菌性的肺炎,必须要搞清楚这一点。
肺炎疫苗注射是需要条件的,并且主要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与小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虽然不到65岁,但是肿瘤病人,接受过放化疗,为了避免得肺炎,也可以打肺炎疫苗。
现有的肺炎疫苗能够防范肺炎链球菌肺炎这种相对比较危险的肺炎,但不是全部细菌和病毒肺炎都能预防,所以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对于适应人群而言,接种依然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