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什么是新型文化业态

什么是新型文化业态

发布时间: 2020-11-20 19:28:17

A. 什么是文化业态创新怎么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内容、科技和资本的产物,关键是内容。版内容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权性、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也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财富的重要内容,文化财富本质是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内容的衍生力。我认为新兴文化业态就是有内容的文化在信息高速公路的跑道上跑。
主要问题是数字出版的标准不统一,消费者需要培养我们是做数字出版的哈,新华文轩投资的九月网,你可以研究一下

B. 依托当地民风民俗开展的民族文化产业主要有哪些业态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艺术产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形态,如何实现民族艺术资源与产业机制的合理对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其发育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地问题多且艰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除了要面对发育的环境、体制体系、产业运作、支撑体系等问题外,更要重视民族艺术产业资产自身的特性。从传统视角上看,建立在规模化生产上的产业理念,制约着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

C. 如何用文化来打造商业地产新模式 丰富特色业态布局

一、以文化为引擎打造新模式
(一)以城市文化来优化商业地产的建筑

城市建筑,是篆刻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化、体现城市个性的最重要载体。从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项目来看,建筑形式及风格特色首先了决定商业地产(专题阅读)项目对消费者吸引力的大小。作为彰显城市商业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商业地产,其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秉承建筑传承城市文化的深刻思路而进行。

1.提取传统文化元素

采用组合设计,形成与传统协调的现代建筑风格。对商业建筑形式、色彩、体量合理引导,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外观设计结合,使商业建筑既有历史的回溯,又有商业的现代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结构。从建筑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技巧性进行传统建筑形态语言的运用或变异,赋予商业建筑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新的活力。例如上海金茂大厦,就是提炼了中国古代“塔”的形意,外形柔和的阶梯韵律,勾出了刚劲有力的轮廓线。

2.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及城市标签

老建筑改建在当今是一种国际性潮流,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企业可以将保护性开发作为核心,注重保护城市的传统建筑,移植城市文脉的精髓,设计出兼具传统和时尚的商业地产,“立新”而不必“破旧”。

保留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运用城市的个性化、人文化文脉符号,对原有历史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空间的尺度进行修复,使得新生商业地产具有熟识的文化面孔。

改造或修复城市文化标签。通过剖析城市的文化内涵,筛选保留城市不同时代的文化标签,并对其进行艺术改造和修复,如港口城市的码头、历史城市的古钟等,运用富于时代感的外观设计,选取柔和而亲切的颜色搭配,赋予简单的造型一个穿越时空的内涵。

(二)塑造文化主题来创新商业品牌

一流商业地产卖主题文化与理念,二流商业地产卖位置与服务,三流商业地产卖低价与折扣。目前我国多数商业地产企业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仅仅局限在招商环节,功能定位大都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但殊不知“主题特色”才是商业地产项目成功运营的基础。只有主题明晰,统一经营、统一规划、统一形象才能落到实处。

MALL的主题规划是关键。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摈弃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思路,针对每一个项目类型,在定位环节就注重个性的发掘与培育,通过以塑造文化主题为基石,不断升级商业地产项目的品牌定位,使之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与持久的生命力。
1.兴建文化创意型商业
随着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在繁华的闹市中,有一方丰富自我知识的文化净土,由此催生了文化创意型商业地产(专题阅读)的繁荣,如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湖南的湘绣城、北京的第三极文化中心等等。根据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开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文化创意型主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倡导“知识性休闲,文化性消费”,兴建文化创意型商业中心的产业配比。

(1)选择特色产业,明确商业中心定位:根据城市文化发展和项目情况,开发商针对性选择主导文化产业做项目发展的支撑。如联合全国知名出版社和连锁书店打造“主题文化书城”,根据区域战略规划配合政府兴建“艺术文化展览中心”等。同时,通过引进主力旗舰店,确定商业中心的核心价值和发展规划,从而形成强大动力源,带动巨大客流。

(2)配套相关产业,促进相关产品与服务的集中:引入多家世界著名文化连锁品牌以及和文化创意相关的文化用品形象店、文化精品概念店,并配套一定体量的文化主题类餐饮店和影剧院,进而形成一个以文化产业为支撑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主题商业集聚区。

(3)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商业中心内涵:结合商业中心的主题,举办读书文化节、民间艺术风情节,各种主题的沙龙、讲座等,为人们带来商品以外的文化饕餮大餐,满足高知识人群旺盛的文化性消费需求。

2.打造多元时尚文化商业街区

当前,体现本土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商业街区,如香港兰桂坊、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等,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更具亲和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经典模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充分借鉴这一发展模式,兼容并蓄,在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区域地段,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元素,策划改造成为具有“国际性、文化性、时尚性”的休闲娱乐场所,以特定文化做背景打造时尚商业街区,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融合。

(1)以特定文化作背景:经典商业项目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如上海新天地象征着海派文化,而南京1912则体现着民国文化。企业应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条件之外能对项目价值产生影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选择最能表现地域历史积淀的特定文化作为项目文化背景,打造经典项目。

(2)定位高端与时尚:引入音乐、动漫、艺术产业等,将国际最时尚生活方式本土化,支持本土时尚创意力量的集合发展,通过具有创意性的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体育、会展、旅游等场所,建树和传播时尚,引领时尚消费经营

3.开发人文概念型shoppingmall

在原有传统开发模式上,不断对shopping mall进行文化概念的创新,提升整个商业项目的品质与文化底蕴。

(1)关注区域规划:获取城市核心发展地段的土地,满足shopping mall优越的地段、交通、商圈配套的基本要求。

(2)确定“都市艺术生活”的文化理念:以“都市艺术生活”为主题,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合而为一,把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与购物消费完美结合,引领人们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享受。

(3)拓展文化辐射范围:针对客户群进行细分,逐渐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将购物中心的标准模式向人文概念型模式推进,最终带动一个区域乃至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三)构建文化空间丰富业态布局

文化主题的形成要以文化空间为载体。进一步突破传统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在不同的商业地产项目文化主题定位基础上,通过构建各种不同的文化生活空间,丰富与完善各种不同商业地产项目的业态(专题阅读)布局,注重文化性格的塑造。
1.进行特色商业空间设计,形成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空间环境
商业地产(专题阅读)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而是富有强烈商业空间设计感、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空间环境。企业需要巧妙融入自然景观元素与特色艺术元素,充分考虑人们对于商业地产空间功能与艺术人文的审美需求。

(1)开放式园艺景观:在商业地产中大规模引入自然元素,室外采用垂直绿化、中心绿地,室内中庭和回廊进行盆景布置。运用大面积绿化墙和园艺图案,展现城市所在的历史文化标志,赋予商业项目浓郁的人文自然空间。

(2)留设特色艺术空间:室外广场综合运用雕塑、园艺、灯光等多种方式渲染艺术氛围,定期配合举办城市的文化活动与展示活动。室内创造专门空间用于文化展览,每期展览都设立主题,可以是艺术摄影、儿童绘画,也可以联合商家举行美食品鉴活动。

2.拓展商业服务功能,增加文化性、知识性的体验空间

在业态(专题阅读)组合上,坚持商业创新,突破以“购”为主的传统业态组合,引入新型业态,增加文化性、知识性的体验空间,以满足人们除购物之外的文化、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

(1)突破以“购”为主的传统业态组合:调研数据显示,大城市商业场所的客流有65%以上是为了娱乐旅游和休闲。以城市综合体为例,开发企业可以引入剧院、影院、会展、博物馆、动漫、健身等非购物业态,打造文化性、知识性的体验空间。

(2)把“文化、休闲、体验”等作为商业吸引要素:围绕各种吸引要素组合业态,通过引入书吧、艺术展览、茶室、情调休闲吧、布吧、陶吧、创意精品店、酒吧等充满文化与品味的休闲业态,从而形成一个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人文风尚汇。

二、以文化为引擎的运营

(一)借文化培育以升级商业项目的运营

企业可以考虑围绕统一文化主题进行统一招商,确保业态布局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品质优秀。同时,注重长线经营,进行文化氛围的长期培育,平衡消费者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

1.维护统一文化主题形象,进行统一招商

要完成理想的以文化为特色的业态布局,有赖于前期的招商推广是否围绕统一文化主题定向进行。在招商过程中将坚持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精细原则,围绕统一文化主题进行统一招商,确保业态布局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品质优秀。

围绕文化主题进行定向招商,特殊商户给予招商优惠。结合“以点带面、特色经营”的功能定位,针对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科技含量的商家,将对其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商业项目的文化主题得到充分体现。

2.开展主题文化营销,注重文化氛围的长期培育

做好招商推广对于商业项目的持续发展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注重商业项目的长线经营,奉行养鱼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文化氛围的长期培育。
紧扣商业主题文化,展开立体传播:提炼商业主题文化精髓或闪光点,并将其融入到包括宣传材料设计、现场推广、回访等营销的每个环节。开展立体传播,包括通过与电视频道、时尚杂志及门户网站等进行合作,开展与具体商业项目文化主题相切合的娱乐节目、电影宣传等系列活动,既可以让商铺投资者及消费者参与互动,又可借助电视、杂志、网络等传播渠道扩大项目的文化辐射范围。
定期展开跨界文化推广活动,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定期通过与文化界、艺术界、学界、产业界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企业或知名人物联合,举办与商业文化主题相关的诸如绘画雕刻、影像互动、艺术鉴赏会、派对及音乐会等高品质文化活动,以带给特定消费群体在视觉与听觉上的文化盛宴。

(二)增强人性化提升商业管理服务

购物中心强调“人文关怀”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以倾注人文关怀为目标,“软”“硬”兼施,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提升商业地产(专题阅读)的物业服务,以人性化、细节管理、定制服务为软性竞争力。

1.创造“零干扰”环境

营业场所设计和安排以及设备设施和宣传资料的准备,要从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的消费、休闲方便为依据和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零干扰”环境:

通道“零干扰”:商场的行走通道宽敞且畅通,不被展台、X展架、植物等物品所堵塞,同时能够为残障人员提供专用通道。

指示“零干扰”:针对顾客习惯于逆时针行走的特点,本着“标识”本身就是服务的原则,依行走路线合理设置指示牌,指明出入口、安全门、洗手间、电梯等设施的位置和行走的方向,等等。
卫生“零干扰”:要求清洁人员必须穿着大方得体的服饰,拿着尽可能小的清洁工具,随时清理地面的垃圾和水迹,特别是电梯轿厢和洗手间的清洁应该指定专人负责,等等。
2.做好对消费者的关怀关爱和周到服务
坚持细节化管理服务的三个层面:

(1)预留休息空间:尊重消费者休憩、停留的需求,如在商场内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设计一些人性化的长椅,在中庭处,设立环型的休息椅,满足顾客休息的需求。

(2)注重细节营造:如在地下停车场,用不同颜色把不同停车区域区分开来,让停车购物的消费者容易找到停车处;地下停车场进入购物中心的入口装饰暖色调的灯光,给准备购物的消费者一种温馨的感觉。

(3)扩大便利服务:如提供自助电脑、商务文印、雨天应急伞、擦皮鞋、洗衣、寄信、寄存物品、小孩托管、宠物托管、上门服务、银联取款机、自动售货机、免费供应饮料等。

3.与商户和顾客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与交流

搭建商业地产(专题阅读)项目和商户、顾客消费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平等融洽关系,在强化与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商场的管理人员和商户、商品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从而不断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搭建多方位服务平台:在商业地产项目中设置现场、电话和网上的服务台,利用面对面、电话和网上服务的方式进行谈话交流,收集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商户及服务的意见,建立起促进和发展双方互动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以保证每时每刻接受顾客的咨询和意见,及时予以解答。

(2)注重软环境营造,提高人文素养:高品位的管理人员是商业地产人性化服务落到实处的根据保证。企业对商业地产项目的管理人员选择,应充分重视其综合素质和服务素质,把人文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懂得如何站在承租商家和消费者的角度着想,懂得如何通过细节服务让商家和消费者满意。

D. 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业态有那些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E. 现代新兴文化业态与传统文化业态是对立的吗

新兴业态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可以把范畴缩小一下,新兴业态一般是一种新兴服务业态,它首先是一种新兴服务,其次是一种业态。简单来讲,它是服务创新之后产生的一 些新的模式、方式、技术或者体验,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形成了一批追随者,...

F. 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有哪些主要新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助于完善产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拓展产业链、开拓商业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创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思路。鉴于此,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拓思路,运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创新,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科学发展。

G. 文化产业的业态是什么

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业态有那些?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将以下8类列为“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3年,文化部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设立“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4月,教育部论证确定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自学考试。

文化产业的业态包括:
1.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2.文化艺术业;3.文物保护业;4.广播电影、电视业;5.文化娱乐业;6.体育;7.摄影及扩印业;8.园林业(包括公园、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9.广告业。

H. 什么产业与多业态融合是体现文化产业园区复合功能的保障

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有些顺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发展势头良好;有些却经营不善,落寞离场。企业对园区的需求有什么变化?应怎样促进产业园区和基地的良性发展?

从外源推动转向内源驱动

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在探索政府政策与文化创意市场机制协同的作用方式时,由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更大程度上必须通过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加以扶持,表现在直接介入文创园区、街区等集聚区的建设与运营管理上。

具体到地方的文创产业及其园区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的定位乃至发展动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政策效应。从现实来看,近些年各地建设的大大小小上千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基于这种推动模式下的跨越式迈进,这些园区反映出来的泡沫现象也主要是基于这种外在的推动模式,导致动力不可持续性、扩张发展盲目性和运行机制低效性等问题。

因此,一些区域特别是先行发展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地方政府已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和政策导向的转换,进一步培育和强化市场机制及市场主体的作用,着眼于更大程度上激发市场活力和主体动力,从而逐步探索文创园区以内生动力为主的政府与市场协同驱动模式。

从园区建设转向园区运营

集聚或集群化发展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基本空间形式和组织形态,而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各自特色,大致可归为两种模式:一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各类经济主体自发集聚形成的产业群落,二是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园区建设形成的文创类产业园区,而后者是当今中国各地大力推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几年,各地规划建设的园区虽然规模和层次都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空间地理边界、企业组织范围、产权边界、管理机构主体等。

空间、组织的有界性以及园区行为的主体性是这类园区的基本特性。在“政府政策+市场机制+园区机构+企业主体”共同构成的运行体系中,园区组织成为文创产业体系运行中的重要行为主体,而且在从园区建设进入园区运营优化发展阶段后,园区组织将成为集成产业群系统资源更为关键的因素,并在文创产业园区的潜在功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推动作用。

一些文创产业先行发展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政策导向的着眼点上已在推进从园区建设向园区资源的整合、质量和功效的提升、市场化运营组织的培育等方面的转化,并且对园区运营机制模式的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这种创新和探索的成效也已初步显现,涌现了一批典型的园区运营模式,如北京“尚8模式”、上海“德必模式”、深圳“灵狮模式”等。

从单一产业振兴转向融合发展

随着国内外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文创产业显现出更深层次的潜在功能,由此也促使人们对其融合发展方式及其功能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即文创产业的融合特性已使得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生发展范式。特别是由于它与科技融合而相得益彰,与传统产业融合而促使其新生活力和价值倍增,与新兴产业融合而促使其业态更放异彩,由此衍生出了文化科技类园区如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非遗文化产业类园区如深圳罗湖区梧桐山艺术小镇等。

此外,我国发达地区在先行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上,已在进一步强化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理念,特别是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了文创产业与旅游休闲、时尚服务、建筑装潢、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特色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这些趋势在文创园区内消化得更加明显,比如,梧桐山艺术小镇不仅积极发展非遗项目的研究与研发、展览展示、体验和交易的“政、产、学、研、销”专业平台,而且整合资源,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积极倡导“非遗+科技”“非遗+旅游”的经营理念,立志打造成为深圳非遗产业开发的文化标杆。再如,2013年5月开园的深圳盐田国际创意港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电商”“学院+园区”融合为发展定位,开创了全国首个“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从多部门分业管理转向机构协同

文创产业日益显现出国民经济支柱和国家或区域软实力的重要地位,但由于文创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它实质是融合性的产业经济形态,除了文化、创意、科技等因素紧密融合外,几乎所有产业也都需要融入“创意”元素,从而“创意”生产也就成为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在文创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各地主管文化、传媒、出版等部门的党委宣传部已成为地方领导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包括部分地方政府的相关行政或经济部门也对园区“齐抓共管”。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园区的成型,外延式扩张及外源式驱动的作用实效开始递减,这就需要培育形成系统协同机制激发内源性驱动的作用模式,以取代原有外源力量主导和简单叠加作用的体制机制模式。

因此,根据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特性,我国在文创产业不断探索发展的进程中,先期发展的许多地方已意识到以往传统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如今创意经济时代融合发展的范式,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在整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上积极进行创新探索,正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管理协调体制的“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杭州模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成立了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或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或类似机构负责承担日常统一管理协调工作。所不同的是,各地主要责任部门的任务分工及协调机制存在差异。

(前瞻产业研究院,专业产业园区规划机构。)

I. 什么是新兴文化业态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内容、科技和资本的产物,关键是内容。内容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也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财富的重要内容,文化财富本质是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内容的衍生力。
我认为新兴文化业态就是有内容的文化在信息高速公路的跑道上跑。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