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创造
① 怎样创造自己的风格
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内阁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你只要表达你像表达的,就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了,仅此而已.
② 模拟人生3的“创造风格”怎么用
有的服装颜色可以更改,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调色盘点击小人身上的衣服,改变这些衣服的颜色甚至图案。在网上有人分享的图样MOD,就是为了这个时候有更多的图案可以创造更漂亮的衣服时使用的。
多一句嘴,网上下载的图样MOD多为.Sims3Pack,启动器安装,有人为了图方便把它改为了.package格式,其实好多图样不能转格式的,一转在游戏里就找不到了...
③ 文学风格的创造与体现包括哪些方面
1.独创性
。这是说作家的风格是不能与他人相同的,必须是出于与众不同的或独特的创造。一种文学风格成熟的首要标志,正是它的独创性。每一种成熟的风格都有它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内核,这就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如果没有独创性,就不可能有风格。《诗经》的质朴醇厚与《离骚》的奇情壮采是各不相同的,“诗仙”李白与“诗史”杜甫和“诗佛”王维也各有千秋。
2.稳定性
。这是说作家的风格在其整个创作中决不是一种仅仅出现“唯一”一次的现象,而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也就是说,一种风格在一个作家的创作中是一种可能出现多次而彼此之间具有相同或一致特点、并在一个时期内保持大体不变的现象。鲁迅的小说创作从《呐喊》到《故事新编》经历了一些变化,但“白描”风格是其中相对稳定的特色。
3.多样性
。这是说风格在类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创作个性的差异、表现题材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等因素决定的。风格的多样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不同作家的风格是彼此不同的,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苏轼与秦观等彼此风格不同;二是指同一作家的风格也是可能前后变化或发展演变的,如庾信(
512-580)在梁朝时是追逐“绮艳”风格的“宫体诗”的代表,而后来流寓北方时的诗作却一变而为刚健雄奇,从而博得杜甫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美誉。
④ 柳青小说创造的艺术风格
柳青
1.(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1943年在民脂县一个乡政府任文书,历时3年。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柳青历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他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几十年历次重大历史时期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第一部。由于“四人帮”剥夺了他10多年最宝贵的创作时间,《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光华书店1947年2月初版),中篇小说《咬透铁锹》(载《延河》1958年4月号),长篇小说《种谷记》(山东新华书店1950年3月初版)、《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创业史·第一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该小说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连载)、《创业史·第二部上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第:版)、《创业史·第二部下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第:版)。
【作品简介】
1929年冬,就是陕西饥饿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J岁的宝娃随寡母逃难到渭南下堡村,被村民梁三收留。于是梁三便娶妻收子,宝娃改名为梁生宝。梁三带领全家人苦熬苦做,想创起一番家业,无奈时年不济,一次·一次以失败告终。土改后,梁三分得了土地,他欣喜若狂,重萌创业雄心,想走个人发家致富的道路。养子生宝已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一心办互助组,张罗集体创业的大事。于是,矛盾和冲突便时时在两代人中间发生。故事一开始,正是1953年春天,这大清早,梁生宝便动身去郭县买稻种,为实行稻麦两熟的计划使互助组多打粮食。梁三对儿子的所做所为十分不满,但又无力劝阻,只好向生宝娘发火。村中的富裕中农郭世宫这天正给新房上梁,梁三和村民前去观看,心中好生羡慕,他觉得这样的发家致富才是正经庄稼人的榜样。村民代表主任郭振山和富农姚士杰原是一时仇人,如今却同为郭世富的座上客,梁三见此景心中不是滋味。此时正当春荒时分,区上号召“活跃借贷”,郭振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想凭借自己在村中的威望发动村中大户拿出余粮借给困难户,不料郭世富等人拒不吐口,郭振山十分尴尬。困难户们也非常失望。土改以后郭振山便一头扎进个人发家致富之中,极少关心群众利益和集体事业,在村民中的威信大大下降。梁生宝一路上省吃俭用从郭县买回稻种,分给众人后,自家的倒不够了,这又使梁三老汉大为不满。村里有个俊俏女子唤改霞,她念过三年初小,土改时和生宝在一起开会学习,彼此产生好感。郭振山常劝改霞到工厂去当工人,为此,改霞心中矛盾,想找机会与生宝好好谈谈,生宝也对改霞有心,只是苦于没机会接近。“活跃借贷”失败以后,村里的困难户就把希望盯在生宝身上,因为生宝的互助组准备进山割竹挣钱,这无疑是一种生产自救的可行之路。他们提出扩大互助组,也跟生宝一起干。出于党员的责任心,生宝应允下来,重新制订了进山计划,并让高增福组织人运扫帚。进山之前,生宝又拿出与供销社订购合同的预支款分给众人做安家费用,一时众人都很兴奋,感到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梁三老汉见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挑起这么大的事情,心中很是不安,他找卢支书诉说心事,卢支书细细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老汉心中才踏实一些。生宝进山后,村里有了一些变化。先是郭世富仗着财大气粗从郭县买回的稻种要比生宝买的多一倍。他故意让人敲锣吆喝:“唔——喜愿分百日黄稻种的,都来分啊!不限互助组不互助组……”他要比下梁生宝,在众人心中建立威信。富农姚士杰的女人做月子,他雇来栓栓媳妇素芳来家做月工,并借机诱奸了她,然后挑唆她勾引生宝,破坏生宝的名誉。互助组的欢喜留下来照看田里的庄稼,上级派来韩技术员指导密植水稻,二人耐心地向群众宣传推广科学育秧,渐渐使恪守旧制的乡民信服。生宝带人进山以后,先扎好茅棚安家,然后做出具体计划分工,劳动进行很顺利,只有栓栓不小心割伤了脚板。生宝便尽心照料他,并提出自己代栓栓干活。他的这种公道能干的品性博得众人的拥戴。栓栓受伤的事被他爹王二直杆得知以后,到生宝家大闹一场,并宣布坚决退组与富农姚士杰搭伙种地,梁大老汉家也接着退了组。这使生宝一行人刚从山里一回来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栓栓、梁大两家一退组,任老四等人也开始动摇,八户之中只剩下生宝、有万、欢喜三户。生宝毫不动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终于使动摇的人稳住了阵脚,同时他又吸收了二户新组员,这一番调整,互助组的力量大大增强。经过一番苦干,到秋天,生宝互助组的密植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产量比单干户要高一倍。这一成功,使得总路线的意义在蛤蟆滩成了活生生的事实。他们自动向国家出售余粮50石,合1.2万斤。这一下大大促进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郭世富在这场和平竞赛中成了输家,春天的那股神气现在完全收敛了。他病了,虽能下炕,但不出街面。姚士杰则公开顽固反抗统购统销方针,最后受到群众斗争,他不得不低头。郭振山经过党的教育,他的退坡、自发思想有了改变,又重新为集体的事奔波,显示出一个庄稼人卓越的魄力和组织才能。他积极热心地组织起一个声势浩大的送粮队,欢天喜地去交售余粮。此时,梁生宝、有万和欢喜早到县上互助合作训练班学习去了,经过这次培训,他们回村后便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筹建灯塔农业合作社,梁生宝被推举为社长。梁三老汉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互助合作的优越性,他开始理解儿子的事业,决心全力支持儿子的工作。这个曾一心向往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的老汉现在成了受人尊敬的灯塔农业社社主任的父亲,他穿着生宝妈为他缝制的新棉袄裤,终于带上生活主人的神气。至于生宝和改霞的恋爱,最终却没有圆满结局。生宝一心办互助组,以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他与改霞之间缺少沟通,对她考工厂的事产生误会。改霞这边,她细细地考虑了生宝与自己的个性,觉得两个强性子扭在一起有些勉强,再者;论自己的性情也未必能安心做个农家媳妇——每日做饭带娃苦受一辈子。理智战胜了感情,她终于带着几分惆怅离开了下堡村,去参加祖国的工业建设,当了一名工人。
【作品鉴赏】
《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反映了深刻广阔的思想内容。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关中地区一个农村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讲述了一些平凡的“生活的故事”,但却表现了各种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农村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农民唯一出路的重大主题,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农民命运的深深关切。(二)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梁生宝是作家着墨最多、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形象。作为共产党员,他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甘心情愿去吃苦、去节省每一分钱,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创社会主义大业;作为基层干部,他具有公道、能干的可贵品质,和为集体事业贡献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勤劳纯朴、老实厚道、甚至有些多情善感。这些不同的品格侧面显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这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民在告别封建私有制时在思想和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其中饱合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挚爱之情。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则阴险狠毒、诡计多端。其他人物如高增福、冯有万、任老四、任欢喜、王二直杆、梁大老汉、高增荣、改霞、素芳、生宝妈等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众多人物几乎包括当时农村社会各个阶段,阶层的典型,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形象世界。展示出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三)艺术上成熟,形成独特风格。首先,全书结构严谨细密、匠心独具。开篇用“题叙”提供生活源头,最后有“结尾”承上启下,显示生活的去向,并与下一部相衔接,力图使这部小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产生史诗效果。其次,在形式上,作者往往打破时空限制,巧妙地穿插进人物的历史回忆或对事件及进程的概括综合的叙述。以增加篇幅的生活容量。在艺术描写上,作者既具有细节烘染和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之长,又兼擅俯视开阔、气概雄浑之胜。语言洗炼生动又清丽流畅,并富有关中的乡土气息,使小说极富感染力。诚然,这部小说也有明显不足,如情节发展沉滞迟缓,对一些人物的把握不当。尤其是小说在1977年再版时,作者为迎合一时政治需要而进行几处“重要修改”,造成了严重失误。60年代初严家炎曾对梁生宝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提出疑问,文章发表后引起作者和学术界对此展开讨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对历史的反思,也有人认为《创业史》尽管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但也受到了“左”的思潮干扰,应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该书所反映的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对书中梁生宝等一系列形象也要重新审视,这些又引起新的争论。
2.1952年8月生,汉族,山东莱芜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工学硕士。1968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吉林省建设厅厅长。历任:吉林市江北机械厂子弟学校教师;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省计委社会事业处、固定资产投资处工作人员;省计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处长;吉林北银投资公司总经理;省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省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⑤ 如何创造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的形成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天赋还有不懈的努力,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是表现了强烈的个人特征及审美感受.就像同一处风景,在每个人的感受中都不相同,有的人会把色彩画的非常浓烈,而有的人则画的淡雅,还有的人却画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有构图,绘画手法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出绘画者的个人特征和审美感受。
二、关于如何创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应该注意的事情:
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包括画家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修养和学问。
绘画风格的形成,在形式上有很多种类,比如绘画的题材、常用的标志性符合、常用的色调、特有的肌理效果以及笔性的特征等等。
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因为它形成的过程相当复杂,它可遇而不可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并且它讲究的是“师出有承”、“笔笔有出处”,而不是凭空臆造的“闭门造车”。
同时,绘画风格的形成也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说白了,只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主题、同一色调、同一标志性符合、同一肌理效果的画法,时长日久必定会成为自己特有的风格,或者说,只要有人见到此种特征的作品,就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出自谁人之手。
但是,当画家的风格特征太过明显,又将出现另一种新的困境——难免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假如一个画展,画家展出一百幅作品,但全都是一模一样的风格,必定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这等于只看一幅就已经看了全部。像这种“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品,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果见多了,久而久之便见怪不怪了。
最后,还不得不指出的是,画家的风格虽迥然各异,但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以上所说的题材、色调、符号、肌理等因素,都是比较肤浅的层次,只能属于小乘境界。真正的高层境界还是要回归到笔性,回归到修养,回归到学问,至于画家能否做到这一点,全凭自身的天赋和努力。
⑥ 影响陆游创造风格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陆游(1125--1201),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
陆游一生主要的经历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1.45岁以前,任职福州、临安,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而且反对权臣龙大渊等人,所以在张浚北伐失败后,陆游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以“交接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罢职,在家闲居三年。
2.45岁--65岁,入蜀、罢官。
3.65岁以后,闲居山阴。从宋光宗绍圣元年(1190)以后,陆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当然,陆游至死都无法忘怀中原尚未收复、金瓯依然残缺的现实,所以,85岁的诗人,在弥留之际,写下了《示儿》一诗:“
⑦ 透纳是如何为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条件的
透纳热爱旅行,每年夏季,他都要去英国各岛屿旅行写生。为第二年的画展回收集素材。1802年他首次到法国答巴黎和瑞士旅行,得画稿400多幅。这时他开始注意绘画中的光和气氛。1819年至1828年他多次游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艺术视野不断扩大,从而为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条件。
⑧ 用发字组词什么做用什么风格什么创造什么生产什么群众
参考答案:
(发挥)作用
(发扬)风格
(发明)创造
(发展)生产
(发动)群众
⑨ 创造社的人员可分几种类型或说创作风格分几类
很明显的,文研会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创造社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具体实践,你找两篇小说加以对比不就行了.比如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和《沉沦》.
《潘先生在难中》的内容特点
《潘
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发生于江浙的军阀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里县一位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而自己又
因教育局长的通知只身返回县城,以及他在战后欢迎得胜的军阀这三个主要情节
,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军阀混战中,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带全家逃到了上海,为自己“从毁灭和危
难当中”捡回了四条性命和一个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县里后,先是为自己决定回来而不会被开除而庆幸,接着又为自己的家产忧虑和操劳,最后,在炮声中带着
细软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了.如果说从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叶绍钧小说的特长,那么,从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来看,写灰色人生就是叶绍钧小说的特色了.这
类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阶层很广,但更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
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胆怯而
乐观,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带着明显的“奴性”特征.他既对统治阶级不满,又心甘情愿为他们效劳;既对军阀的罪恶有亲身的
感受,又故作潇洒地为他们歌功颂德.畏畏缩缩、庸庸碌碌,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社会意识,没有男儿血性.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
自私猥琐,庸俗低级,随遇而安.这类灰色人物在旧社会各界的雇员阶层中,常能见到.
《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
(1)叶绍钧初期的小说较为散文化,后来情节 性有所增强,有的重故事,有的通过情节 片断,着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难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素,情节 生动而细节 精彩,既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
(2)
叶绍钧在写作中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他尽量让事实说话,用
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逃难”中的精采描写,约十个细节 便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灵勾勒出来了.
(3)叶
绍钧小说的语言是非常朴实的,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描情叙事都凭那平正、明净、清爽、流畅的文字.与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相一致,他在讽刺之中也不露声
色,几乎全不用夸张,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静的口气加以表述,那讽刺的效果常在读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说又是蕴藉而含蓄的.叶绍钧的小说是文学研究会
中最能体现该会主张的现实主义方法的,也是鲁迅之后最具现实主义特色的,所以,在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中,他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 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
(2)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 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
(3)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
⑩ 写小说如何创造自己的风格
最开始可能你会模仿他人的文风,但是这种东西写得多自然出风格。
每个人都是从模仿出来的,
花火的独木舟你知道吧 他就是。
要多看理论的东西 也要自己摸索,
别人写的文要借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