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的发明
1.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2. 锯是谁发明的。
一天,鲁班来到一座高山上去源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3. 锯是谁发明的关
一、传说鲁班因为被草叶划破手指获得灵感,从而发明了锯。但根据历史研究发现,鲁班并不是锯发明者,但他可能是锯的重大改进者。锯的真正发明者已无从考证。其实是谁发明的并不重要了,每一项发明都凝结着许多劳动者的智慧,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二、锯的历史
1、位于河南嵩山周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约七八千年,在各遗址出土的石镰,其刃部有细密的锯齿,这是把锯和镰合而为一了。很明显,这种工具是用于农业生产的。与裴李岗文化同时期的白家文化(位于陕西临潼)遗址,则发掘出了骨锯。淮河中游的双墩文化(位于安徽蚌埠)距今约7300年,在双墩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中包含有骨锯。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年至6000年,在草鞋山遗址中发掘出了木柱和木柱下的木垫板,有的木板上砍劈、截锯的痕迹十分清晰,许多遗址中出土的兽骨都有经过劈削、锯割的痕迹,说明当时锯已经用于木器和骨器的加工。与马家浜文化同时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骨锯。龙山文化分布于山东中部、东部和江苏省的淮北地区,距今约4400年至4000年。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带锯齿的蚌镰。在石器时代,锯的使用地域分布较广,用途也较广泛,所以在后来失传的可能性不大。
2、铜的出现大约是5000年前的事情,但直到商、西周时,铜仍然没有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甘肃武威县曾发掘出一个玉器作坊,属于四千年前齐家文化遗址,作坊里有一块30厘米见方的玉板,厚度3厘米以上,横截面的一端留有锯子切割一半的痕迹,而齐家文化的冶铜业在当时很先进,有红铜器、青铜器出土,人们可能利用铜锯加工玉器。在安阳北辛庄殷墟的发掘中,曾发现一个骨料坑,坑内除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外,还发现一些制作加工骨器的青铜刀、锯、钻等。甲骨文中的“我”字,就象一把长柄的刀锯(“我”作为第一人称可能只是借其音),“戮”字象以锯(“我”)截割人的双臂,“陵”字象以锯截人腿,使之一长一短(见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可见,锯也被用以残酷的肉刑。商代中期的盘龙城遗址,在湖北黄陂境内,也有青铜锯出土。这说明锯的使用地域较广,不存在突然灭绝的条件。到了西周时,甚至出现了用于祭祀时作礼器用的玉锯,则锯的形象对很多人来说必然不陌生了。
三、鲁班是春秋末期人,离西周时期不远,作为一名技术高超的工程大师,肯定也是锯的使用者。可能对锯进行了改造,改善了锯的功能,使之更加耐用、高效,加之铁器已经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使一般的民间工匠得以使用上性能良好且廉价的铁锯,于是人们以为锯是鲁班发明的。尽管鲁班不是发明者,但他可能是重大改进者。
4. 锯是通过什么发明的
鲁班发明的,有一次,鲁班上山的时候,爬陡坡时,用手抓紧山上的野草,借力向上爬,一用劲,手划了个口子,血流下了,鲁班仔细看了看,有一种草的边缘有排列规则的硬齿,他又用其他草在齿状草叶上试了试,能很顺利地割断那些草,受到启发,鲁班发明了铁锯,沿用至今。
5. 《锯是怎样发明的》课文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6. 锯是谁发明的是根据什么
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7. 锯子是怎么发明的
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说是鲁班发明的.他想不出来要怎么砍树才能快.于是,一天他走到山林里.手被一种什么植物给割伤了.他突然发现这种植物不是像刀一样锋利无比.而是一上一下的.很有规律.所以他想到了做一种像这植物一样的东西,来锯树会比较快.所以就发明了锯子
8. 人类是根据什么发明锯子的
人类是根据野草的叶子发明的锯子。
相关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
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这就是锯子的由来,也是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8)锯的发明扩展阅读:
一、发展历史
大石器朝代的人们用他们的燧石刀和燧石斧能切割种种物品。但很早时他们就发现,用一种齿状的或者说带有锯齿的刀口,更容易把坚硬的材料切割开来。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至少已达1万年之久的带有锯齿刀口的燧石刀身。
但这些带锯齿的刀子却割不了木头。因此,一种锋利的薄金属锯子就是必需的了。古代埃及人大概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就已拥有了它们。
这些锯子有着细长的、刀剑似的刀身,连着木制把手。使用最初的锯子时,切割是拉动式的,不像大多数的现代锯子那样是推动式的。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继承了埃及人的刀剑式锯子。罗马人还研制了一种“框锯”,一个长的金属刀身插在一个3面有框的木制。这类锯子一般用于粗加工。框锯可做成挺大的,常常是由两个人操作,木料的两边各站一个人。
过去的史书和传说都以为是鲁班(战国初年的发明家)发明了锯子,但是,考古发现:早在夏朝(公元前2205—前1766,据柏杨说断代)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锯子,和古埃及人同时。说鲁班发明锯子实在是太晚了。
二、锯子的种类
锯子有多种,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横锯(用于锯断木料)、竖锯(主要用于顺着木纹锯开木料)和挖锯(又叫线锯,主要用于锯割曲线形状);按锯齿的大小可分为粗锯齿(适于锯割较大较厚的木料)、中锯齿(适于锯割一般大小及厚度的木料)和细锯齿(适于比较细致的锯割)。
按其形状分则有框锯和板锯。锯子分大锯、二链锯、小锯、鱼肚锯、圆盘锯、手锯、钢锯、刀锯,最大的3--4米长。
9.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有一天,鲁班和他的徒弟们接受了一项建造皇家宫殿的任务。这个宫殿要求造的雄伟壮观,因此工程相当浩大。采伐大量木材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开始的时候,鲁班率领徒弟们带上斧头,到山上砍伐木料。可是,面对又高又粗的参天大树,仅用手中的斧头去砍,十分费力。几天下来,他们师徒都累到了,可是,砍下的树木却远远不能满足宫殿建筑的需要。
鲁班心里开始焦急起来。有一天,鲁班到一座险峻的高山上去物色用作栋梁的木料。在爬上一个小陡坡的时候,脚下等着一块石头突然摇动了,他急忙伸手抓住了路旁的一丛茅草。“哎呀”一声,他的手被茅草划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么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望着手掌上裂开的几道小口子,鲁班陷入了沉思。于是,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结果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秘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又割开了一道口子。
正当他在琢磨其中道理的时候,忽然看见草丛中有几只大蝗虫,他们的大板牙一张一合,飞快的吞嚼着草叶。他把蝗虫捉住,认真一看,原来蝗虫的牙齿上也长着密密麻麻的小锯齿。
他若有所思地店头自语:“噢,原来它们是用这种锯齿来咬断草叶的,难怪吃得这么快!”想到这儿,他心念一闪: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句树木,不就可以很快的把木头锯开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他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来来回回的锯了起来,果然好使,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个名字,叫做“锯”。后来,他又给锯安上了一个“共”字形的把手,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有了据,砍伐木头就快多了,宏伟的宫殿也如期竣工了。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9)锯的发明扩展阅读:
其他发明
1、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2、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来粉碎的工具,它是由鲁班发明的。该工具使用桶型盒来存储墨水。绳索的一端通过墨孔染色。染色绳子的末端是一个叫做“班母”的小木钩,由鲁班的母亲发明。班级母亲通常距离地面约一英尺。
固定后,染色的绳索弹回地面,施工现场用作水平直线标准。另外,班级母亲可以固定在高处,墨斗悬挂,墨斗的重量用作迫使染色钢丝绳到墙面的力,这是直线标准。门面。石匠大师固定了由铲斗线收集的岩石的形状,然后用其他工具敲掉不需要的部分,形成所需板块,长石等形状的石头。
3、古代兵器
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4、云梯
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相关记载:《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
《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5、钩强
“钩强”也称“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各种相关记载。《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
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埶,亟败越人。”
6、石磨
根据“世本”,鲁班也发明了石磨。据说鲁班使用了两块相对坚硬的圆形宝石,每块宝石被切成致密的浅槽。它们一起被人或动物旋转,并将米粉磨成粉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削。在此之前,人们通过将谷物放入石铲中来加工谷物,并且研磨的发明将蝎子的上下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
将间歇性工作转化为连续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
10. 锯是怎样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