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vr发明人

vr发明人

发布时间: 2021-03-15 12:03:06

① 关于VR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第一阶段(1963年以前)有声形动态的模拟是蕴涵虚拟现实思想的阶段
1929年,Edward Link设计出用于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器;1956年,Morton Heilig开发出多通道仿真体验系统Sensorama。
2、第二阶段(1963—1972)虚拟现实萌芽阶段
1965年,Ivan Sutherland发表论文“UltimateDisplay”(终极的显示);1968年,Ivan Sutherland研制成功了带跟踪器的头盔式立体显示器(HMD);1972年,NolanBushell开发出第一个交互式电子游戏Pong。
3、第三阶段(1973—1989)虚拟现实概念的产生和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1977年,Dan Sandin等研制出数据手套SayreGlove;1984年,NASA AMES研究中心开发出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1984年,VPL公司的JaronLanier首次提出“虚拟现实”的概念;1987年,JimHumphries设计了双目全方位监视器(BOOM)的最早原型。
4、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虚拟现实理论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阶段
1990年,提出VR技术包括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器交互技术和高分辨率显示技术;VPL公司开发出第一套传感手套“DataGloves”,第一套HMD“EyePhoncs”;21世纪以来,VR技术高速发展,软件开发系统不断完善,有代表性的如MultiGen Vega、Open Scene Graph、Virtools等。

② 什么是: VR艺人

日本音乐类别-视觉摇滚

视觉系摇滚

英文名为Visual Rock(VR)。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视觉系摇滚是在时代进步,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上的满足而追求视觉冲击的基础上产生的。科技发展,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的普及也促进了视觉冲击的到来。

视觉系(日语:ヴィジュアル系)是从日系摇滚发展出来的一种乐团类型。视觉系这个名称实际上和任何音乐类型无关,是用来指称那些拥有夸张服装与化妆的乐团。在日本,视觉系的乐迷几乎都是由青少女所组成。在其他国家里视觉系乐迷的数量相对而言较少,而男女比例则大致相同。

视觉系乐团的成员通常有引人注目的化妆,夸张的发型以及精心制作的服装。虽然绝大部分的视觉系乐团都是男性,但是他们的服装与化妆时常会被视为是女性化的。服装元素对乐迷的吸引力非常大,有为数众多的少女会cosplay他们最喜欢的乐团,尤其是在日本的演唱会或者是在美国动画展上。

由于视觉系是着重在视觉风格之上,因此它是一种乐团类型而非一种音乐类型。大部分的视觉系乐团都是走日系摇滚(如月之海(LUNA SEA)、Dir en grey),流行音乐或者轻摇滚(如GLAY、彩虹〈L'Arc-en-Ciel〉、神威乐斗〈Gackt〉)路线。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乐团是走重金属,工业摇滚,Synth Pop,庞克等音乐路线。从大范围来看,大部分的视觉系乐团走的都是某种“摇滚乐”的路线。

西方观察家有时候会将视觉系乐团和哥德乐团混淆,因为两者的装扮偶尔会很相似。然而大部分的日本哥德乐迷并不将视觉系视为哥德的一部分,而且视觉系和哥德之间很少有文化重叠性,除了有受哥德文化影响的哥德萝莉以外。

视觉系风潮的兴起大多说是起于X JAPAN。然而在X成名的时候,运用视觉震撼来吸引群众在当时逐渐成为潮流;从这个角度来看,X与其说是视觉系风潮的引领者,不如说是他们呈现了当时日本主流的流行文化。1990年代的乐团如Die in Cries,月之海,ZI:KILL,Shazna和Baiser加上先前的乐团BUCK-TICK和X JAPAN一同促成了视觉系的爆发。

视觉系音乐

视觉系音乐不仅仅是摇滚乐,种类其实是十分多样的。比如:流行摇滚、重金属、哥特摇滚、古典/巴洛克式音乐等都存在着视觉系的影子。视觉系乐队在欧美不在主流范畴之内,在日本虽然较为繁荣昌盛,但是有很多视觉系乐队在吸引了大唱片公司的注意后,就逐渐脱离了视觉系的行列,演变成了主流乐队,视觉系便成为了他们哗众取宠的工具。正宗的视觉系音乐应该是服饰与音乐类型紧密结合、相映成辉,夸张的造型不应该只是服务于音乐,而应是浑然一体。在现在HIP-HOP,R&B占主流的乐坛,视觉上的享受只是招牌,发掘其音乐本质中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视觉系在日本

视觉系在日本乐坛无所不在,几乎没有几个男歌手不以大胆、雌雄同体的视觉系装扮出现。

究其原因,首先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崇妖”心理和“艺妓”的存在,在接受度上有其历史根源。其二,日本的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最捧争奇斗艳的商品,妖媚的视觉系艺人对她们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模仿视觉系艺人能使他们成为最炫、最酷的焦点,这应该算是一种追求华丽的虚荣表现。其三,日本人的压力是居世界首位的,年轻一代的压力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视觉系音乐正是他们逃避、发泄的理想工具。

视觉系在日本发展初期,分为“妖魔派”与“唯美派”两类,目前日本视觉系摇滚乐团的取向则趋于多元。

视觉系摇滚的由来————

现在,日本出现的摇滚乐队特别是视觉系摇滚乐队,很受欢迎。他们以夸张的化妆造型表及狂野激烈的舞台表演,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看法。演唱会是那些视觉摇滚乐队诠释他们的音乐世界的最佳场合。

70年代末,在欧美出现了以DAVIDBOWIE为代表的“华丽摇滚”。华丽摇滚将视觉的要素引入了摇滚中,以华丽的装扮和现场演奏为特征。80年代初,在日本的千叶出现了一个叫X-JAPAN的乐队。他们继承了欧美80年代重金属的风格,同时更借鉴欧美摇滚的重妆并伴随着日本的民族性将其演化发扬成一种独特的造型美学——从此“视觉系”诞生。之后视觉系在日本逐渐发展壮大,而且曲风也越来越多元化,视觉系那种独特的美学和标新立异的视觉效果成了日本音乐界一大亮色,给日本摇滚界以极大的冲击赢得了无数歌迷的青睐。

LunaSea,MaliceMizer,DirEnGrey……不断涌现的视觉系乐队不但在音乐性方面达到高水准,他们更将自己的个性融合到造型和装扮中,表现出超出音乐范畴的深层理念。这使得视觉系在日本音乐界占据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同样在80年代初,欧美也将“华丽摇滚”中的视觉装扮导向了另一个方面,以荒诞怪异甚至恐怖恶心的造型出现。相继发展出了以KISS,ALICECOOPER,MARILYNMANSON,SLIPKNOT等为代表的视觉摇滚,后来也有将之称为休克摇滚。

===============================================================================================================

什么是视觉系?

其实视觉系照片就是华丽动感照片给照片欣赏者出了在照片上的感觉外,还带上视觉感官的冲击!视觉系在中国欣赏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在国外大为流行,在国内也只有部分超越时尚的所喜欢!

l'arc-en-ciel、glay、luna sea、X-Japan……如今这些乐队的名字对很多喜欢日本音乐的朋友来说已经不陌生了。随着这些乐队在香港台湾以至于广大的中国内陆的走红,“视觉系”这个名词悄然流行了起来。但具体问起何谓“视觉系”却是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视觉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和推动了日本的音乐界并成为日本音乐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里,我们就先和大家一起探讨和追述一下“视觉系”的渊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已DAVID BOWIE为代表的“华丽摇滚”。华丽摇滚以华丽的装扮和现场演奏为特征,而视觉系的重化妆就是受其影响。但两者却并不是一回事。视觉系并不如“punk”.“R&B”这样的名词一样特指一种音乐类型,而是为象征一个乐队的存在而诞生的名词。 在“VISUAL系”这个词被普遍应用以前,人们会用“化妆系”.“MAKE系”这些词来称呼这类乐队。追究这一名词的由来也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很多人认为X在地下时代便有了“CRIME OF VISUAL SHOCK”这一说法(HIDE的命名^^)所以这个词是X发明的。但著名的视觉系杂志“SHOXX”90年创刊时也提出了“VISUAL SHOCK 系”这一说法并使VISUAL系这一说法固定下来也是个事实。但论“谁是日本视觉系的开山鼻祖?”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统一的枣纵横日本音乐界十数年,在日本乐坛拥有不变的至高地位,即使解散仍另无数的歌迷魂牵梦绕的枣X!的确,没有X就没有如今的视觉系,但回顾当时活跃的band,却也会有不少新的发现。

回顾早期日本ROCK界,BOOWY、BUCK TICK、D’ERLANGER等这些日本最老牌乐队当时受欧美的PUNK,HARDROCK、GOTHIC、BLUES等的冲击音乐路线呈现多元化,虽然他们并不都可称为视觉系但却也都是都是化妆派(看看当时年轻的布袋叔叔和冰室叔叔的样子真的是……流汗……)。当然更不用说受KISS影响的X了。(就好像早期日本的摇滚似乎天生和化妆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而其中对视觉系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除了当年的“X”还有“color”和 “D’ERLANGER(kyo和craze的泷川一朗和菊地哲)”。特别是“X”和“color”,当时这两个乐队分立关西关东,虽然音乐风格不同,但都以过激的现场和夸张的造型和化妆为特征。可以说他们就是如今日本视觉系乐队的雏形。由于当时他们的风格并不被传媒接受,为了展现自己与主流相对的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音乐性,这两支乐队不约而同的建立了自己的indies label:X的yoshiki设立的“extasy records”(当时提拔了ladies room、Zi’kill以及后来的lunasea)color的D.tommy设立的“free will records”(当时提拔了decamelon、billy&the sluts等以及如今当红的Dir~en~grey)他们就这样自己为自己投资,以此为基础向外界推广自己的东西。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凭借着这两个地下标牌,视觉系的第一代的band在当时“乐队”这一形式不被传媒和大众看好的低迷情势下可以动员人力和物力推出唱片并配以如海报、传单以及电视、杂志上广告等相应的宣传手段。而每次演唱会完全的设施和次次售清的入场卷也是标志着这两个地下标牌当时的成功。可以说没有“extasy records”、 “free will records”就没有之后视觉系地下乐队的繁盛,更谈不上如今的发展了。

color、D’erlanger、by-sexual、ladies room、Zi’kill、gamaitachi、aion、justy nasty、strawberry fields等这些乐队在乐坛虽然没有成就X一样的事业和光辉其中很多现在几乎是销声匿迹,但他们却在当时使“视觉系”这一新兴的流派得以确立,而lunasea(当时的lunacy)更是渐渐使视觉系走向新的发展高度并展现了更清晰的发展路线,而受他们影响而成长起来的band也渐渐出现。在不断增加的视觉系新生力量之中也涌现了很多探索和追求与前不同的音乐性的band由此视觉系进入了开始启动的新时期。这时新的的代表就是l'arc~en~ciel、kuroyume和three eyes jack。而如今indies界有名的“shock wave”也是始于这个时期。容纳数千人场地的演唱会入场券开始可以被一下售空,开演唱会从鹿鸣馆到日本青年馆、涉谷公会堂这个成为所有indies band走红必经之路的仪式也是从这一时期渐渐形成的。以“extasy records”、“free will records”为巨头,一些小的地下标牌和唱片店也开始运作,这无疑给了视觉系新的激励。黑梦、silver rose在名古屋的活动也为后来名古屋系乐队“sleep my dear”、“laputa”、“fanatic crisis”等新生力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不久X更名为X japan向海外进军,当时他们的人气已经超过了很多主流的音乐人。同时他们的第三张大碟“dahlia”也在制作中。围绕着这个视觉系的焦点乐队的动向和lunasea的持续活动,以及作为新力量的l'arc~en~ciel、kuroyume的发展和乐队major化带来的正面效果,视觉系进入了一个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和熟知的时期。在越来越火热的“shock wave”和“live house”的演出中不难搜寻到之后不久在日本音乐界占有重要位置的新一代的视觉系band:关东的“glay”、“penicillin”、“shazna”、“dead pop stars”、“vogue”、“malicemizer”、“ser”……关西的“sophia”、“de=sire”、“la’cryma christi”…… 而这一时期地上的地下的band在全国掀起了争开live的旋风,整个视觉系呈现出了空前活跃的状况。除了Penicillin、laputa等很多选择major的乐队,很多乐队为了保持自己音乐主张的和独立的制作没有选择与大的唱片公司签约而是设立了自己的独立标牌。如De=sire的幸也设立的“Kreis ”,mirage的kisaki设立的“matina”,都是很有名的。地下也好,地上也好,独立标牌也好,每个乐队都以自己的方式活跃在日本的乐坛,视觉系在日本乐坛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Shazna,fanatic crisis,la’cryma christi,malice mizer除了这四大band,最新一代的pierrot,d-shade、lastier、l’luvia、luca、janne da arc的年轻乐队有不断涌现出来了。配合着电视传媒这一手段的广泛运用Glay和laruku的超人气,shazna引发的社会现象,刚出道武道馆演唱会门票就被顷刻售空的Dir en grey,Glay、laruku、lunasea聚集超过十万歌迷的罕见的超大型演唱会……视觉系在日本可算是如日中天,相应band这一形式也是横行天下。在一开始不被主流看好的视觉系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评价和赞赏。

短短不到二十年间,日本的视觉文化就这样形成了。如今视觉系的势力在日本乐坛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强大。正统的重金属乐队sex machineguns,以及rapheal、la’mule、pleur、kein、blue-b……新的视觉系乐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视觉系的历史还在不断的向前延伸……

纵观其历史,日本视觉系这一片天下开创至今,在延续发展的同时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回想80年代刚出道的X,当时他们的装扮风格根本不带什么阴柔之气,高高竖起的朋克头,碎玻璃和金属片装饰的皮衣皮裤,完全是被主流唾弃的前卫摇滚青年形象。但随着视觉系的发展,乐队的装扮越来越趋向于gothic的装扮风格。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色彩,歌舞伎般的重化妆……带着阴柔的美艳和黑色的魅惑性视觉系的装扮几乎完全脱离了西方老牌视觉系风格的影响而树立了日本自身独特的风格。有趣的是,很多视觉系band在地下时期为了吸引外界的注意化妆都非常的浓重和标新立异,但成名后都会卸下脸上厚厚的粉脂换上时髦但却不会太华丽的衣服向主流靠拢。老牌的X,laruku,lunasea还有刚出道的rapheal都是如此。这在看中商业效果的日本这种“从良”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

而视觉系的音乐也是如此。当年无论是搞hard rock的X,还是偏向punk的color,抑或是受gothic和new wave影响的D’ERLANGER都是坚持摇滚的音乐路线。即便是稍后发展起来lunasea和kuroyume也是如此。但随着视觉系逐渐的被社会接受和喜爱,不断出现的新band的音乐已经不仅限于rock而更趋于多元化。Shazna,la’cryma christ,rapheal……听这些乐队的作品就会感到如今的视觉系和当年X的音乐完全是两回事了。更有很多乐队在地下时期和地上时期的音乐风格可以从另类的rock跨到主流的pop,跨度真的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商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喜欢J rock的视觉系歌迷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很令人失望的事情。但他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商业效果并在当今起到了推广日本音乐的作用。同时这也说明了视觉系并不是音乐类型的代表,而是一个乐队的标签。

说道此处,大家不难发现,如今的视觉系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东西。但带着内在的连续性和扩展的个性,视觉系还将不断发展下去,我们将在这里和广大视觉系fans一起讨论各种有关视觉系和视觉系乐队的话题。

③ vr眼镜为什么被发明

人之所以能够看到立体的景物,是因为我们的双眼可以各自独立看东西,左右两眼有间距,造成两眼的视角有些细微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会让两眼个别看到的景物有一点点的位移。而左眼与右眼图像的差异称为视差,人类的大脑很巧妙地将两眼的图像融合,产生出有空间感的立体视觉效果在大脑中。根据这些原理就发明了

④ AR MR VR分别代表什么

AR代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MR代表混合现实技术(MR),VR代表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将虚拟信息内容有效应用,被人类感官所感知,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混合现实技术(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从理论上来讲,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4)vr发明人扩展阅读:

虚拟现实特征:

1、沉浸性

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使用者感知到虚拟世界的刺激时,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感知等,便会产生思维共鸣,造成心理沉浸,感觉如同进入真实世界。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相应的技术让使用者跟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当使用者进行某种操作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做出某种反应。

3、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⑤ 是谁提出了“虚拟现实”

最早的理论依据
在VR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其实早就有人畅想过VR虚拟现实世界了。其中包括Aldous Huxley(阿道司·赫胥黎)1932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首次对虚拟现实设备进行了描绘;1935年美国科幻小说家斯坦利·威因鲍姆发表了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精灵族教授神器的眼镜;1955年摄影师Morton Heilig设计出来的原型图。
可以说这些或是理论、或是构思,才最终决定了VR形态。
“VR虚拟现实”这个词汇的来源众说纷纭,目前公认的,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2012年8月,Palmer Luckey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一款名为Oculus Rift的产品登陆Kickstarter进行众筹,VR虚拟现实彻底引爆。更多信息请看中国增强现实产业联盟简称AR联盟或ARA。

⑥ vr 技术起源于哪个国家,哪年是 vr 的元年

哪年哪个国家不知道,但几十年前就有了是真的。至少15年前我本人就玩过VR游戏,那时候也有AR,但是没有MR。楼上说的2016年是“VR元年”,那是商业炒作造成的,只是行内人戏谑,并不是真的“元年”

⑦ vr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美国80年代,至于说发明的,说不准,比如电灯,交流电不是爱迪生发明的,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可埃及金字塔里记载了当时有灯泡说不准

⑧ VR技术是什么,什么公司发明的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概念是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报告中对VR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并确定和建议了未来虚拟现实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可以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它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能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与环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启发构思。所以说,沉浸-交互-构想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虚拟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
VR已不仅仅被关注于计算机图象领域,它已涉及更广的领域,如电视会议、网络技术和分布计算技术,并向分布式虚拟现实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手段。其中,协同工作虚拟现实是VR技术新的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它引入了新的技术问题,包括人的因素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如人的因素,已需要考虑多个参与者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如何相互交互,虚拟空间中的虚拟对象在多名参与者的共同作用下的行为等。在VR环境下的进行协同设计,团队成员可同步或异步地在虚拟环境中从事构造和操作虚拟对象的活动,并可对虚拟对象进行评估、讨论以及重新设计等活动。分布式虚拟环境可使地理位置上分布不同的设计人员面对相同的虚拟设计对象,通过在共享的虚拟环境中协同地使用声音和视频工具,可在设计的初期就能够消除设计缺陷,减少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此外,VR已成为构造虚拟样机,支持虚拟样机技术的重要工具。

⑨ 有谁知道技术指标VR是谁发明的

Sensorama,莫尔顿·海利希(Morton Heilig)发明于1957年很大的机器,游戏厅的游戏机那么大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