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造精神
㈠ 如何培养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对于人来说,创造力不仅是天赋和才能,而且还是一种责任。创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决一个困难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来,由创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现看来,创造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阅题在于洞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为促进创造力创造先决条件。
(1)如何培养创造精神扩展阅读: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1,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参考资料:
创造力-网络
㈡ 大学生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和素质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在学习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另外一个方面,学习的方法、开阔的视野也至关重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我们应该通过学术讲座等方
式,使学生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个建议是,遇到问题试着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两个推销鞋子的推销员,来到非洲。结果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个叫苦连天,这么个地方怎么会卖得出鞋子呢?于是打包回去了。另一个却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么大的一个市场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么我的市场该有多大啊。看看,当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时,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差别很大?
第三个建议是,多问问题才能更深理解。我想这一点大家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个建议是动手实践。大学里面有很多实验,那些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每当我做完实验后,感觉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上了一个层次,真正实践后就会对其有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练习才能得到的!
㈢ 如何培养创造精神
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培养创造精神是增强学生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下面浅谈我的几个看法。
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己编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通过课外活动,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力和思维有密切联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因此,只有发展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班主任在丰富学生想象力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逐渐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创造的个性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的个性特征有关。有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人具有下列特征:
(1)有独创性的人喜欢复杂的某种程度上显得不均衡的现象:
(2)有独创性的人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力和更广阔的个人视野:
(3)有独创性的人在做出判断方向有着更大的独立性:
(4)有独创性的人更坚持己见和具有支配权:
(5)有独创性的人拒绝把抑制作为一种控制冲动的机制。另一种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少年有责任感、热情、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爱自行学习、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映、兴趣广泛。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性的学生。对于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于常规的学生,应该善意引导,不要指责。
(2)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三、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和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策略,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增强创造信心的重要途径。
㈣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2 弘扬民族精神,承担崇高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不迷信书本,不墨守成规 4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5 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P.S:这个好像是去年中考题吧
㈤ 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1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2 弘扬民族精神,承担崇高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培养求异思维,不迷信书本,不墨守成规
4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5 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P.S:这个好像是去年中考题吧
㈥ 组织如何培养创造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培养创造精神是增强学生人格力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创造性研究专家托兰斯1965年指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当遵守五条原则:
l、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4、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的机会;
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1973年托兰斯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成功的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识功能与情感功能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适当的结构和动机,并给予积极参加、实践以及和教师、同学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
托兰期列举了以下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条件:
l、对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出发自内的喜悦和自豪;
2、和学生真诚相处;
3、为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但不是为了管制学生;
4、不把集体或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某个学生;
5、创造使学生感到亲切和理解的环境等等。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时,需要着重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因此,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通过课外活动,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直觉和灵感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只有发展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班主任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逐步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发展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都能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的个性特征有关。弗兰克、巴伦(Frandbarron)的研究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具有下列特征:
1、有独创性的人喜欢复杂的和某种程度显得不均衡的现象;
2、有独创性的人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动力和更广阔的个人视野;
3、有独创性的人在做出判断方面有着更大的独立性;
4、有独创性的人更坚持己见和具有支配权;
5、有独创性的人拒绝把抑制作为一种控制冲动的机制。据教育界多年研究表明,坚持力、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等个性因素,在他们取得成功中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种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决心、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作品中流露出幽默感和游戏性、爱自行学习、尝试困难工作、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高度的独特反映、兴趣广泛、在工作、社会环境中寻找个人独立性、爱好沉思、不盲从等。
我们应当在如下三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1、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淘气、顽皮、荒唐和放荡不羁;所作所为时逾常规;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注意引导,不要动辄指责。
2、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三)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与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计谋策略,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增强创造的信心的重要途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计谋与策略列举如下:
1、拓宽问题。一些很想解决问题的人,由于马上就缩小问题的范围而使自己招致失败,这种情况是常见的。例如,我们不应该问:“我怎样才能制造出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应该问:“我们如何才能消除老鼠?”这就为更有前景的方向上进行更为广泛的搜寻开辟了道路。也许,另一种方法为作出改进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甚至会产生某种完全新的方法。
2、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子问题。这种策略可在觉察到被拓宽的问题之后使用,而且也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子问题以后,就可以得到一些具体的、明确的问题,这就为从记忆贮存中提取信息这一步骤提供良好的线索。具体说明越清楚,就越有把握提取适当的信息。
3、提出问题。适用于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一项策略,是始终不断地提高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看出问题”阶段,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或“还缺什么东西?”“这些事实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等等。在产生问题解决办法的观念时,提出的问题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些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我们需要哪种观念?”,以及一遍又一遍地问:“还有哪些办法?”在评价各种解决办法时,应提出的问题是:“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
4、中止判断。中止判断这一策略是快速联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加工和评价这两种运演在时间上完全分开。在产生观念时进行评价,会抑制提取,观念常常会“在途中就被拦截”了。在中止判断期间,所产生的观念的数量会有显著增长。而且,研究结果表明,较后产生的观念往往比前面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
5、持续努力。产生观念的努力不应很快就终止。典型的产生观念的速度是,在刚开始时最快,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减慢。在你认为已经完毕之后,你应该问:“还有哪些观念?”并继续提出10个观念。
6、列举属性。列举属性方法,具有对事物进行重新分类的效果,从而使它们具有更普遍的作用,更适合于不同寻常的用途。例如,如果在列举一切普通砖块的用途时离开通常的用途(诸如用作建筑材料)的话,那么就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用途来,如可以用来镇纸或当门垫,可以把它碾碎当彩色粉末等。
7、强迫形成关系。获得新奇观念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迫使两件本无联系的事物形成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例如,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把X与Y联系起来?”轮椅、进钟收音机和两栖登陆艇等,就是用这种方法产生出来的。
8、尝试酝酿。在任何产生观念的阶段之后,甚至在思维者已“尝试着再出10个观念”之后,仍然要有一段时间修整一下。这期间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前面所做的各种活动。事实上,让问题歇息一下,而不是忘掉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大多数创造性天才都证实了酝酿的重要性,酝酿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停止对问题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又保持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突然涌现意料不到的好观念,出现灵感。
9、形成分析。在个体问题解决中,形态分析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假定一位发明者正在探索创造某些全新的交通方式的可能性,他可能考虑到现在所有运送人员的方式,他可以分几种维度考虑:
(1)各种支撑交通工具的主要的方面,例如,坚固的地面、铁轨、水、空气、油、以及也许还有其他方面;
(2)推进交通工具的能量的种种来源,把人或兽的肌肉的力量排除在外,这些能量来源可能包括:风、汽油、蒸气、电力,可以磁化的物体、地心吸力、喷流和原子能等。
(3)在运行时人体的姿势,这可能包括:平躺着、倚靠着、坐着或站着,或者是这些姿势的组合。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加上其他维度。综合考虑这些维度,对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到各种的交通方式,这就可能获得许多新的交通方式。
10、快速联想。在问题解决中最广泛使用的策略,也许当推阿历克期、奥斯本1938年首创的快速联想法,又称“大脑暴风骤雨”方案。这种方法最初是在集体思维中使用的。但它也可以被个体使用。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推迟评价”,也就是集体的任何成员不能评价任何观点,包括提出发现观点的人。第二个原则是在数量中求质量。所产生的观点越多,那么其中有些观点就越有可能是创造性的和有用的。奥斯本在实验中,以上述原则为基础,提出了四条规则:
(1)取消批判;
(2)鼓励“随心所欲”;
(3)追求数量;
(4)力求组合和改进。这种方法班主任可在班级小组活动和教学中使用,也可鼓励学生个体使用;
11、引起转化。上面所讨论的10种策略都是有关如何增进观念的产生方面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还有另一方面,即智力结构中经由转化而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方面。引起转化的策略很多,主要有:
(1)改编。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我能从另一个来源中借鉴些什么观念?”例如一位制造商从妇女的胸罩获得启示,而给奶牛生产奶罩。
(2)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力图改进某件东西,或使某种想法比原来的更好些。例如,改用透明的材料制作雨伞,使人们可以透过雨伞看到外面的情景,这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3)替代。用在这里的问题是:“用什么来代替?”“还有谁?”或“还有哪些方面?”如此等等。阿基米德把王冠放入澡盆中,看它溢出了多少水,从而测出王冠的体积,就是运用了替代的策略。
(4)扩大。我们能否增添、多倍增加或扩大某些东西以期有更好的效果?事实上,这样做常是合宜的。例如,各种新的发明创造一直在不断地被加在汽车、电视机和其他产品上。
(5)缩小。我们能否通过把产品做得更小些,或略去某些部分,或把它分成几部分,以期获得某些好的效果?在把某些东西改小时,例如手表、收音机、电脑,无疑有明显的好处。
(6)重新排列。我们能否通过更改事物的秩序而获得什么?更改日程表中的一些事件,可能会更有益。
(7)颠倒事物。这是重新排列的一种特殊的例子。例如,有些机械装置会因把某些东西颠倒过来,倒置过来或翻转过来而得到改进。
(8)组合。例如木制的铅笔上最初是没有橡皮头的,是后来有人想到把橡皮头加上去的。这种方法在创造活动中运用相当普遍。
㈦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教师要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透。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浮不起来,而钢铁做的轮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惯性时,我故意引入地球自转以及自转一周的时间、距离,使到学生算出地球自转的速度也即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速度竟然比子弹还快!学生哄的一声来劲了,接着我问:“按理我们只要跳高一秒,落下时岂不是已在三百多米外?但为什么现实却从未如此?” 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惯性的兴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玻璃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玻璃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自己发掘资料,横向联系知识,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比如我讲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杠杆》时,就有学生对图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这样杠杆将无法平衡。我通过引导,让大家讨论,最后决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的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发表意见,既保护了他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树立了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四)、重视实验教学,激活创新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像,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 并且,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另外,老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手、脑并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还可以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有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㈧ 国家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在中央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本人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能力建设对一个管理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工作中努力打破一些常规的传统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采取新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举措和管理办法。进行创新的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欣慰的看到到管理创新带来的可喜成果。其中有两点体会最深。
一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采取科学的集约型的管理方法,利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例如,我长期分管学院的学历教育工作,过去七八百在校生,由包括教务处、四个系、学生处等七个处级部门,四十多人来管理,还经常出问题,我的许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上,经常是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管理方法简单而粗放。2003年学院进行改革后,学历教育的管理部门由七个合并为一个(学历教育部),管理人员由四十多减为十八人,而学生的总人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在提高组织化程度,团队建设上下工夫。努力做到管理制度化,再通过管理制度化带动工作的标准化和员工职业化,精打细算地用好人力资源。在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积极性、创造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一个人顶过去的几个人用。
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从繁忙的事务堆里走出来,从管事到管人,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上下工夫。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员工思考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价值实现的内在联系。打造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愿景。使大家自觉的认识到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个人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创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氛围。力图通过学习更新大家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行为方式,使大家工作做的更有前瞻性、更有创意。再有,通过设计学习载体,进行团队学习,提升整个部门的学习能力。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我们利用校园网,开辟了部门工作学习专区,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家不仅可以在专区交流工作体会,同时还交流学习体会,在信息交流量大大增强的同时,使同志们工作时少走弯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别人,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团队意识明显增强,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更加团结和谐。同时,我们还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管理工作讨论会。主题班会的学习观摩等。在这些活动中自然地创造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大家理解了“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道理。尝到了团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后,团队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开展的甜头。体会到只有团队整体学习能力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智商才能提高了,才能形成创造性的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和竞争力。总之创建学习性组织,确实使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一些人只是从事管理辅助工作,现在完全可以在教学管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中独挡一面了,部门所有人员的电脑操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水平,协作沟通能力与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创建学习型组织确实是一种现代的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打造创新能力对每个现代人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利和资源,肩负更多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㈨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
1、培养坚定的创业信念。
首先,要有创业成功的自信。人相信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作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能创业成功,他是不可能去争取和追求的。其次,要有创业的责任感。应担当创业重任,上为国家做贡献,下为自己谋出路。再次,要有逆境中创业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虽然身处逆境,却能拼力抗争,不断追求,这样,才能造就壮丽的创业人生。
2、培养积极的创业心态。
积极的创业心态能发现潜能,激发潜能,拓展潜能和实现潜能,进而帮助他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财富。积极的创业心态应包括:一是拥有巨大的创业热情;二是要清除内心障碍;三是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
3、培养顽强的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品质。创业意志包括:一是创业目的明确;二是决断果敢;三是具有恒心和毅力。
4、培养鲜明的创业个性。
大凡创业成功者,一般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品质,一是敢冒风险。创业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要敢于冒风险,敢于走前人和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冒风险是理智基础上的大胆决断,是自信前提下的果敢超越,是新目标面前的不断追求。二是痴迷。对目标如痴如醉,全身心融进创业行动之中。三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