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列式是谁发明的
⑴ 行列式是怎么提出来的由谁提出来
行列式的概念最初是伴随着方程组的求解而发展起来的。行列式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最初的雏形由日本数学家关孝和与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得出,时间大致相同。日本数学家关孝和提出来的,他在1683年写了一部名为解伏题之法的著作,意思是“解行列式问题的方法”,书中对行列式的概念和它的展开已经有了清楚的叙述。欧洲第一个提出行列式概念的是德国数学家,微积分学奠基人之一莱布尼茨。
1545年,卡当在著作《大术》(Ars Magna)中给出了一种解两个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他把这种方法称为“母法”(regula de modo)。这种方法和后来的克莱姆法则已经很相似了,但卡当并没有给出行列式的概念。
1683年,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在其著作《解伏题之法》中首次引进了行列式的概念。书中出现了、乃至的行列式,行列式被用来求解高次方程组。
行列式概念最早出现在解线性方程组的过程中。十七世纪晚期,关孝和与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已经使用行列式来确定线性方程组解的个数以及形式。十八世纪开始,行列式开始作为独立的数学概念被研究。十九世纪以后,行列式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矩阵概念的引入使得更多有关行列式的性质被发现,行列式在许多领域都逐渐显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出现了线性自同态和向量组的行列式的定义。
⑵ 线性代数发展史的行列式
行列式出现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它最早是一种速记的表达式,现在已经是数学中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行列式是由莱布尼茨和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发明的。 1693 年4 月,莱布尼茨在写给洛比达的一封信中使用并给出了行列式,并给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条件。同时代的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在其著作《解伏题元法》中也提出了行列式的概念与算法。
1750 年,瑞士数学家克莱姆(G.Cramer,1704-1752) 在其著作《线性代数分析导引》中,对行列式的定义和展开法则给出了比较完整、明确的阐述,并给出了现在我们所称的解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法则。稍后,数学家贝祖(E.Bezout,1730-1783) 将确定行列式每一项符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利用系数行列式概念指出了如何判断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列式只是作为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种工具使用,并没有人意识到它可以独立于线性方程组之外,单独形成一门理论加以研究。
在行列式的发展史上,第一个对行列式理论做出连贯的逻辑的阐述,即把行列式理论与线性方程组求解相分离的人,是法国数学家范德蒙(A-T.Vandermonde,1735-1796) 。范德蒙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但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特别地,他给出了用二阶子式和它们的余子式来展开行列式的法则。就对行列式本身这一点来说,他是这门理论的奠基人。 1772 年,拉普拉斯在一篇论文中证明了范德蒙提出的一些规则,推广了他的展开行列式的方法。
继范德蒙之后,在行列式的理论方面,又一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另一位法国大数学家柯西。 1815 年,柯西在一篇论文中给出了行列式的第一个系统的、几乎是近代的处理。其中主要结果之一是行列式的乘法定理。另外,他第一个把行列式的元素排成方阵,采用双足标记法;引进了行列式特征方程的术语;给出了相似行列式概念;改进了拉普拉斯的行列式展开定理并给出了一个证明等。
19 世纪的半个多世纪中,对行列式理论研究始终不渝的作者之一是詹姆士·西尔维斯特(J.Sylvester,1814-1894) 。他是一个活泼、敏感、兴奋、热情,甚至容易激动的人,然而由于是犹太人的缘故,他受到剑桥大学的不平等对待。西尔维斯特用火一般的热情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改进了从一个 次和一个 次的多项式中消去 x 的方法,他称之为配析法,并给出形成的行列式为零时这两个多项式方程有公共根充分必要条件这一结果,但没有给出证明。
继柯西之后,在行列式理论方面最多产的人就是德国数学家雅可比(J.Jacobi,1804-1851) ,他引进了函数行列式,即“雅可比行列式”,指出函数行列式在多重积分的变量替换中的作用,给出了函数行列式的导数公式。雅可比的著名论文《论行列式的形成和性质》标志着行列式系统理论的建成。由于行列式在数学分析、几何学、线性方程组理论、二次型理论等多方面的应用,促使行列式理论自身在19世纪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整个19 世纪都有行列式的新结果。除了一般行列式的大量定理之外,还有许多有关特殊行列式的其他定理都相继得到。
⑶ 数学这个是谁发现的
1.毕达格拉斯定理
在国外,勾股定理叫毕达格拉斯定理,毕达格拉斯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约前582-500年),传说他发现了此定理后,欢欣之情不可言状。宰了一百多头牲畜来祭祀缪斯女神。现在普遍认为在毕达格拉斯之前,已为巴比伦人所知。其实中国西周数学家商高已提出了勾股定理,比毕达格拉斯早600多年,应该叫商高定理。
2.欧拉多面体公式
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3.罗比塔法则
关于微积分的第一本教科书是在1696年在巴黎出版的,它的作者是罗比塔。书中就包含有求解不定式极限的方法,即罗比塔法则,其实这个法则是伯努利发现的。那时,罗比塔定期地付给伯努利薪水。显然,按他们的契约。伯努利把这个数学发现送给了罗比塔。
4.莱布尼茨行列式方法
行列式概念第一次在西方出现,是1693年在莱布尼茨给罗比塔的一系列信中出现的,据此,莱布尼茨得到了发明行列式的荣誉。然而,1683年在日本数学家关孝和的著作中就有了行列式的概念。
5.卡当公式
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般称为卡当公式。1545年,这个公式出现在卡当的著作《大术》中,卡当是一个医生、数学家、也是一个赌徒。卡当公式是他从塔塔利雅处骗来的,他曾发誓决不披露这个秘密。
6.伯努利极坐标
一般认为极坐标是伯努利创立的。现在有证据表明,极坐标的真正创始人是牛顿。
7.马雪罗尼几何作图
1797年,马雪罗尼(Mascheroni)发现一个惊奇的结果:凡是能用欧氏工具(即圆规和直尺)可作的欧氏几何图形,都可以只用圆规来做。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著作《圆规几何》。直到1928年,才发现比马雪罗尼早125年,一位不出名的丹麦数学家摩尔(GeorgMohr)就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并且做出了证明。
8.高斯复平面
其实比高斯较早发表于丹麦皇家学院1798年的学报上的关于复数几何表示的论文,是一位名叫维塞尔(CasparWessel)的挪威测量员写的。现在复平面称为高斯复平面而不是维塞尔复平面,显然维塞尔的工作未引起注意。
9.普雷菲尔公理
在平面上通过给定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和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苏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普雷菲尔(JohnPlayfair1748-1819)应用了这个与著名的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相等价的公里,并使之广泛知晓。因此,这条公理称为普雷菲尔公理。然而,大约在1460年柏拉图式的哲学家Prolus对此就有详细论述。
10.丢番图方程
丢番图方程指的是线性不定方程。然而,丢番图通常研究的是二次方程。因此,称线性不定方程为丢番图方程是不适当的。印度中世纪数学家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大约625年)对线性不定方程很感兴趣。
11.克莱默法则
克莱默1750年出版了他的《代数曲线入门》一书。在这本书的附录中,他给出了解线性方程组的法则,即克莱默法则。然而,一位名叫ColinMaclaurin的数学家,在1748年出版的他的遗著《代数专论》中就有这个法则。也许是由于克莱默的名望使这个法则得以流传,所以这个法则就叫做克莱默法则。
12.帕斯卡三角形
1665年,在帕斯卡死后出版的《论算术三角形》中,应用了算术三角形,即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三角形,在欧洲叫做帕斯卡三角形,事实上在我国,宋朝数学家贾宪(大约十一世纪人),就发现了这个三角形。1261年,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详解九章算法》,其中有这个三角形,他作注解说,此法出于《释锁算书》,贾宪曾用此法。这说明1200年前,中国就已经发现和使用这个方法了。
13.佩尔方程
最复杂的公案应属于方程x2-Dy2=1称为“佩尔方程”,然而佩尔即不是第一个研究它的人,也不是第一个解决它的人。数学家欧拉错误地把佩尔当作了第一个解出方程x2-313y2=1的人,其实佩尔只不过修改过别人翻译的一本代数书,而此书中记载了费尔马所提出的x2-313y2=1而已。而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在650年左右提出方程x2-92y2=1并且求出最小解x=1151,y=120。更早的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著名的群牛问题,最终归结为方程x2-4729494y2=1。详细研究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拉格朗日,不过“佩尔方程”这个名称叫起来响亮顺口,还是默认欧拉的选择吧。
数学史上还有许类似问题,需要进一步查证。
⑷ 科学家最初发明行列式和矩阵是为了解决什么
是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一般是工程和生活中遇到的线性问题。
⑸ 行列式是谁发明的
行列式是南北朝刘徽发明的
⑹ 线性代数是谁发明的
线性代数不是由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几代数学家研究的结果。
发展过程:由于费马和笛卡儿的工作,线性代数基本上出现于十七世纪。直到十八世纪末,线性代数的领域还只限于平面与空间。十九世纪上半叶才完成了到n维向量空间的过渡 矩阵论始于凯莱,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因若当的工作而达到了它的顶点。1888年,皮亚诺以公理的方式定义了有限维或无限维向量空间。托普利茨将线性代数的主要定理推广到任意体上的最一般的向量空间中。线性映射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摆脱矩阵计算而引导到固有的推理,即是说不依赖于基的选择。不用交换体而用未必交换之体或环作为算子之定义域,这就引向模的概念,这一概念很显著地推广了向量空间的理论和重新整理了十九世纪所研究过的情况。
线性代数简介:
线性(linear)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理解为一阶导数为常数的函数
非线性(non-linear)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一阶导数不为常数。
线性代数起源于对二维和三维直角坐标系的研究。在这里,一个向量是一个有方向的线段线性代数,由长度和方向同时表示。这样向量可以用来表示物理量,比如力,也可以和标量做加法和乘法。这就是实数向量空间的第一个例子。
现代线性代数已经扩展到研究任意或无限维空间。一个维数为 n 的向量空间叫做 n 维空间。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大多数有用的结论可以扩展到这些高维空间。尽管许多人不容易想象 n 维空间中的向量,这样的向量(即 n 元组)用来表示数据非常有效。由于作为 n 元组,向量是 n 个元素的“有序”列表,大多数人可以在这种框架中有效地概括和操纵数据。比如,在经济学中可以使用 8 维向量来表示 8 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当所有国家的顺序排定之后,比如(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可以使用向量(v1,v2,v3,v4,v5,v6,v7,v8)显示这些国家某一年各自的 GNP。这里,每个国家的 GNP 都在各自的位置上。
作为证明定理而使用的纯抽象概念,向量空间(线性空间)属于抽象代数的一部分,而且已经非常好地融入了这个领域。一些显著的例子有:不可逆线性映射或矩阵的群,向量空间的线性映射的环。线性代数也在数学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在 向量分析中描述高阶导数,研究张量积和可交换映射等领域。
向量空间是在域上定义的,比如实数域或复数域。线性算子将线性空间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线性空间(也可以是同一个线性空间),保持向量空间上加法和标量乘法的一致性。所有这种变换组成的集合本身也是一个向量空间。如果一个线性空间的基是确定的,所有线性变换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数表,称为矩阵。对矩阵性质和矩阵算法的深入研究(包括行列式和特征向量)也被认为是线性代数的一部分。
可以简单地说数学中的线性问题——-那些表现出线性的问题——是最容易被解决的。比如微分学研究很多函数线性近似的问题。在实践中与非线性问题的差异是很重要的。
线性代数方法是指使用线性观点看待问题,并用线性代数的语言描述它、解决它(必要时可使用矩阵运算)的方法。这是数学与工程学中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⑺ 数学家最初发明行列式和矩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解: lim (cosx)^(1/x²) x→0 =lim (1+cosx-1)^(1/x²) x→0 =lim {[1+(-½x²)]^(-2/x²)}^(-½) x→0 =e^(-½) =√e/e
⑻ 科学家最初发明行列式和矩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行列式是为了解决2,3阶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问题
有 Crammer 定理
矩阵起初是线性方程组的速记形式
它省略了未知量直接把未知量的系数以及常数构成一个数表 与 方程组一一对应
⑼ 科学家最初发明行列式和矩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当时是为了统一解决线性方程组求解,以及分析解的结构
⑽ 矩阵与行列式发明出来有什么用
行列式是矩阵的重要函数,应该说到处都有用,尤其是在某些只用一个值来反应某种性质的时候,这个并不是很生硬的人造概念。你举的例子本质上都是由Cramer法则引出的代数中的例子,我再给你些别的例子:
在积分换元的时候需要用到Jacobi矩阵的行列式,拥有体积比的几何意义。
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的基本解方阵的行列式称为Wronsky行列式,相应地还有Liouville定理,也是微分方程中的重要定理。
量子力学中有著名的Slatter行列式,用来刻画电子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