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创造社剧作家

创造社剧作家

发布时间: 2021-03-14 08:33:18

A. 创造社是由郭沫若和谁创作的

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B. 创造社的历史及其成员

又称“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文学团体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

作为响应,1921年6月上旬,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于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

撰文

成仿吾痛斥“整理国故”

1923年11月18日,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28期发表国学运动之我见,斥责整理国故是倒行逆施的狂妄。

早在论国故学一文中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提倡从训诂、校勘、引导人们理头于故纸堆中,说“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对此,成仿吾指出:国学运动的实质“只不过是要在死灰中寻出火烬来满足他们那‘美好的昔日’的情诸,他们是想利用盲目的爱国的心理实行他们倒行逆施的狂妄”。

成仿吾诗作

1927年9月,成仿吾于创造社该月版《流浪》发表诗作《静夜》,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彷徨以及对理想的憧憬和向往。

一、死一般的静夜!我好像在空中浮起,渺渺茫茫的。

我全身的热血,不住地低声潜跃,我的四肢微微地战着。

二、我漂着,我听见大自然的音乐。

徐徐的,清清的,我跟着他的音波,我把他轻轻吻着,我也飞起轻轻的。

麦克昂作品

1928年5月1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11期发表麦克昂的文章桌子的跳舞。文章指出:“没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是没有伟大性的”。

作者认为:“我们的文学家假如有无产阶级的精神,那我们的文坛一定会有进步”。“我们的目的是要消灭布尔乔亚阶级,乃至消灭阶级的,这点便是普罗列塔利亚文艺的精神”。

彭康谈“健康”和“尊严”

1928年7月10日,在《创造月刊》第1卷第12期发表了创造社成员彭康的文章《什么是“健康”和“尊严” ——〈新月的态度〉底批评》。

彭康在文章中针对《新月》杂志的发发刊词,回击了新月派的挑战,他指出:“折辱了他们的‘尊严’,即是新兴阶级获得了尊严。‘妨碍’了他们的‘健康’,即是新兴阶级增进了健康”。

创造社要求战士社道歉

6月12日,就《青年战士》第4期复活号上,造谣说“创造社为共产党之爪牙,曾领受第三国际之宣传费”一事,创造社委托刘世芳律师致函青年战士社,要求该社登报更正道歉。

8月14日,青年战士社函复刘世芳律师,认为此事与法律问题无涉,系国民党与共产党言论政治之争,并继续造谣诬蔑,大肆攻击共产党。

1928年以后,郭沫若避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和对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研究;成仿吾赴法留学,回国后到革命根据地从事教育工作;后期创造社的一部分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其中专门从事理论活动的彭康、朱镜我等,以后都转入“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工作。而曾作为创造社当年发起人之一的田汉,早已另组南国社从事戏剧活动,张资平则另开书店,无形中脱离了创造社,以诗人出名的王独清则被清除出社。

1929年2月创造社终于为国民党当局封闭。随后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与包括鲁迅在内的进步作家合作,于1930年初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而在中国整个30年代兴起了影响深远的左翼文艺运动。

(2)创造社剧作家扩展阅读:

创造社的成果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创造社

C. 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什么不同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不同点如下:

1、为人生与为自我

文学研究会注重与通过文学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社会,关注人生。他们把“为人生”作为文学主张,在《文学研究会宣言》中这样陈述:“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则是直接而猛烈地抨击社会现实中的弊端,企图改造社会。他们侧重自我表现,较少客观描绘。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的色彩。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鲜明地打出现实主义的文学旗帜,提倡文学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纯文学观点,并十分注意研究和介绍俄国、东欧、北欧等被压迫民族的进步文学。

在创造社他们的作品里,对于当时黑暗污浊社会所怀的不满,直接发为大胆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因此,热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创造社作家表示内心激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为艺术上的特点,这些又是形成他们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因素。

(3)创造社剧作家扩展阅读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1920年底开始筹备,1921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者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孙伏园、耿济之、朱希祖、瞿世英、王统照、蒋百里、郭绍虞、许地山、周作人共12人。后来该会的活动中心转到上海。

创造社是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郑伯奇、田汉、何畏等,是该社最早的成员。他们以多种刊物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发动猛烈攻击,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创造社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D. 创造社是由郭沫若和谁组织的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E. 从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话剧分析,概括创造社作家们的写作特点

郭沫若的诗歌:热情奔放,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有一种人性的张扬力感。参见:《女神》、《星空》。
郁达夫的小说:愁苦,郁闷,失意,潦倒,颓废而无能的文人。参见:《沉沦》。
田汉的话剧:没读过,不知道。

F. "创造社"成员

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团 体。1921年6月由留 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 、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 起关于“革命文学”的 论争。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1926年创造社同人摄于广州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G. 创造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H.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有什么异同点吗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初期著名的文学团体,由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等人发起。他们把“为人生”作为文学主张,在《文学研究会宣言》中这样陈述:“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因此可以看出他们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主旨。

在创作上同文学研究会成员显示了迥然不同的特色的,是创造社诸作家。他们侧重自我表现,较少客观描绘。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的色彩。在他们的作品里,对于当时黑暗污浊社会所怀的不满,主要不是渗透于现实本身的细密描绘和深入剖析之中,而是直接发为大胆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因此,热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创造社作家表示内心激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为艺术上的特点,这些又是形成他们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因素。

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梁实秋、罗隆基等。其中多数成员创办过《现代评论杂志》,故又称为“现代评论派”。该社取名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曾于1926年借北京《晨报副刊》出过《诗刊》和《剧刊》,对新诗和戏剧发展有过一定贡献。1926年多数成员南下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又于1928年创办以文艺为主的综合性杂志《新月》。该社政治上宣扬英美式的“自由”与民主,强调“人性论”,在文艺上主张“艺术至上”和“天才论”。

这些差不多就可以,其实文学特点就是文学倾向,你回答的时候把语言组织一下就行了,我们上学期考现代文学差不多也就这些内容
祝考试顺利

I. “创造社”是郭沫若和谁一起发起组织的

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9)创造社剧作家扩展阅读

成员介绍

1、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2、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出身破落世家。1922年4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3、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创造社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