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创造
① 植物育种创造变异的方法
例如花色的变异,叶形的变异,任何有观赏价值的变异都可以利用!可利用物理(辐射等)、化学(秋水仙素等)等方式得到变异。
② 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修辞不仅是一种“说服术”或者“文风”,更是一种语言哲学,涉及到人的素质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本身的创造性结构问题。这样,作者就借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方法把修辞格提升到一般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而且修辞有助于发现和构建新的认识。比如:
直喻:本质上并非直喻基于对象之间的类似性,相反,两个事物的类似性恰好是由于直喻才得以被创造出来和形成概念。
隐喻:隐喻基于已有的、公认的类似性;直喻创造从未有过的类似性。
换喻和提喻:前者基于两事务的邻接性,后者基于两事务的包含性。
夸张:夸张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导向真实本身。“仔细想想,我们常年处于不夹杂些微近乎谎言的虚伪就无法说话的状态......一个词用的过大还是过小,过强还是过弱,我们不是常常心中没底吗?”更为本质的原因,乃是语言本身就是可以撒谎的东西,这也是语言或者符号的重要定义之一。
列叙和缓叙:列叙是试图仿照文章的意义内容以及由此而得到造型的现实来塑造文章的外形的一种努力。缓叙是通过缓叙事实来转移视点,为了能够重新将此现实同与此相反的东西作一比较。缓叙是人们在强烈事实面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一种修辞方法。
总而言之,表达不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无意义和抽象的,而恰好是一种感觉。修辞是立足语言感觉的创造性去发现一切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隐秘根源的独特道路。
③ 艺术和创造力有什么关系 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四种创造力它们分别是什么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艺术的要旨就是创造性,只有创造性的艺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是创造者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结果,一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是创造者艺术个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艺术的本质在于它能将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表现的异乎寻常。它充分赋予惯常所见的庸俗之象以特别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都是与艺术的创造性分不开的。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从思维雏形、制作过程到视觉呈现,集合了创造者自身的创造力。没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是无生命力的。它难以从根本上动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的价值。
打字不易 望采纳谢谢
④ 创造技法的种类有哪些
1:智力激励法
2:设问法
3:联想组合法
4:类比法
5:列举法
6:形态分析法
7:系统提问法
⑤ 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每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
生命绝对是上天的恩赐,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每个人要理解自己的能力,理解自己的特点,用自己独特的气质去创造,去改变世界,为全人类造福。
⑥ 每一种创造物都有什么不同的特定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创造物各种各样,每一种创造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一种器具,以其有用性同人发生关系,它或者是一种生产工具,或者是一种生活用品。一种理论,它集中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界或社会世界的某一方面的认识,它作为人类认识的“精神用具”而与人发生关系,并以此保持它自身的存在。
⑦ 利用马铃薯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创造新种质的意义是什么
在利用马铃薯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时,应用体细胞杂交等细胞工程技术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器官败育等问题、扩大杂交的范围,获得既有核基因重组又有胞质基因重组的优种间质杂种,从而创造新种质。S.brevidens、S.pinnatisectum、S.phureja、S.bulbocastanum和S.etuberosum等多种野生种原始栽培种基因和染色体片断经物理、化学方法通过细胞融合转入普通栽培种中,得到聚合了抗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科罗拉多甲虫等多种性状和具有多个野生种原始栽培种血缘的种内、种间杂种及不同倍性之间的后代。常规方法难以利用的不结薯种S.etuberosum与普通栽培品种和野生种S.berthaultii的杂种获得了3个种的体细胞杂种,并成功地将S.etuberosum的PVY、PLRV、PVX抗性和桃蚜、马铃薯蚜抗性转育到后代中,还从后代中鉴定出抗科罗拉多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和抗金针虫(Limonius spp.)的后代,创造了多抗的马铃薯新种质。
因倍性不同、杂交不亲和等原因给直接利用野生资源选育新品种带来了困难。1963年Chase提出了利用野生资源的分析育种法,后来经其他科学家(Peloquin等)完善后成倍性育种方法,即通过种间杂交诱导四倍体栽培品种孤雌生殖产生的双单倍体与二倍体种杂交产生二倍体杂种而利用丰富的野生资源,并在二倍体水平进行种质改良,利用二倍体的2n配子将优良性状转育到普通四倍体品种中。在倍性育种中,二倍体种是遗传变异的来源,2n配子是将这种遗传变异转入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的桥梁,既拓宽了品种遗传背景又得到性状优异的后代,对于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大部分具有野生血缘的品种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育成的。近年来,通过2n配子用有性加倍的方法将复杂的晚疫病抗性和黄萎病抗性从野生种和近缘种或经改良的含有野生血缘的二倍体育种材料转育到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倍性育种研究,应用种间杂交技术诱导普通栽培品种孤雌生殖,获得了大量双单倍体,筛选了一大批高频率产生2n花粉二倍体近缘种与双单倍体杂种材料,并通过有性多倍化将S.stenotomum、S.phureja、S.sparsipilum、S.chacoense、S.jamesii、S.microdonmum、S.vernei等二倍体种质资源的青枯病抗性、低还原糖含量、病毒病抗性和高淀粉含量转移到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
⑧ 创造是什么
创造的意思: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词语】:创造
【拼音】:chuàng zào
一、创造基本释义: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二、创造引证解释:
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创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记录。"
三、创造用法示例:
1、机会是自己创造的,而不能一味的等待别人的赐予。
2、生活里没有奇迹,大部分的时候奇迹是你自己创造的。
(8)种创造扩展阅读
创造近义词:独创、创设
一、独创
【词语】:独创
【拼音】:dú chuàng
【释义】:独自制造,也指独特的创造。
示例:
1、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2、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
二、创设
【词语】:创设
【拼音】:chuàng shè
【释义】:开始建立等。
示例:
1、仅在南航权证的创设上,券商就获得了高达150亿元的收益。
2、从课堂的教学情景创设,到社会的教学情景创设,都环绕着充分认识应用材料的主题,使学生主动地了解材料、分析材料、应用材料。
⑨ 为什么说设计是一种创造
思想及技能的统一结合,从而可以完成一个可见的、可听的事物。就是创造了。所以设计就是集思想及相关技能完成的,所以就是创造。
⑩ 为什么说细节是一种创造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
其实我们做企业更需要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是细节更为宝贵的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因为在每一个看似细小的环节当中,都凝结着经营者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智慧。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一个善于在经营中创新之人。
王永庆早年家里非常穷,根本读不起书,只好去别人的米行里做伙计。他做伙计期间,一边留心观察来来往往的各种人,特别是老板怎么谈生意,一边积累一点资金。
16岁那年,王永庆在老家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30家米店,竞争相当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地段谝僻,开得晚,规模小,没有任何优势。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王永庆就背着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门推销,但效果就是不行。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立足米市场,自己就必须有一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仔细思量以后,王永庆决定在米的质量和服务上下工夫。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非常落后,做饭的时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长期积累的习惯,买卖双方都见怪不怪。
王永庆经过长期的观察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带领弟弟一起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点的将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挑出来,再出售。
这样,王永庆店里米的质量就比别人的高一个档次,深受顾客的喜爱,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同时,王永庆在服务质量上也更进了一步。当时,客户都是自己来买米,自己扛回去。这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并没什么;对老年人来说,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庆注意到了这一点,便主动送货上门。这就大大方便了顾客,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这些为米店树立了非常好的声望。
王永庆送货上门并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事。他送货时,还要将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擦干净米缸,然后将新米倒进去,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使米不至于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这一精细的服务,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心,使回头客一天天变多了。
不光如此,王永庆每次送货上门后,还要用本子记下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饭,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饭量如何等等。他根据记载的情况估计顾客会什么时候要米。等时候一到,不用顾客上门,他就将相应数量的米送上门来了。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发现,当地的许多居民大多数都靠打工为生,经济条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的时候,就已经没钱花了。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货到要收款,有的顾客手头紧张,一时拿不出钱来,会弄得大家都很尴尬。于是,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定时收钱”的办法,先送米上门,等他们发工资后,再约定时间上门收钱。这样极大地方便了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顾客,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好口碑。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永庆米行的生意很快就吸引了整个嘉义城。
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一个碾米厂,并把它设在最繁华的地段。从此,王永庆开始了向台湾首富的目标迈进。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学一学美国的管理,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针对这一批评,王永庆回答说:“我不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4倍。”
一个企业要创新,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一向以创新意识著称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曾经留意到一家小餐厅内部的布置颇有一丝新意。各个餐桌上都摆上了一个颇有创意的牙签筒:筒体以“露露”的蓝、白色为基色,印有“露露”的logo,并且表面绘有与露露杏仁露包装罐体图案一致的图案,看似一件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另外餐厅的墙壁上也挂上了一个很有个性的店表:整个店表同样以蓝、白为基色,配以红色的表针,表面中上端印有“露露”的logo,下半部分印有“喝露露葆健康”、“中国驰名商标”、“美容养颜、调节血脂、调节非特异性免疫”(露露宣传广告语)等字样,整个店表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杂乱之感。
小小的牙签筒,设计精美,图案简洁,色彩明快,告别了单调的白色,既为顾客的就餐消费提供了方便,同时,又通过与产品包装罐体一致的图案设计吸引了顾客的眼球,形成了“露露”品牌极强的品牌联想力与品牌亲和力。据餐厅老板反映,露露牙签筒因设计精美、实用性强,存在比较严重的丢失现象,排除社会道德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怎样从宣传效果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呢?结论只有一个:露露的牙签筒受欢迎!不仅商家欢迎,消费者也欢迎。顾客吃完饭,把牙签筒拿回家,再配以家庭范围内的口碑宣传,最终使露露宣传品的宣传效果得到了放大。而“露露餐厅”以蓝、白为主色,红色为点缀,三色构成了“露露”宣传品的代表色,极易与周围餐厅的装潢风格融为一体,起到了一般宣传品所没有的装饰效果。还是听听餐厅老板对露露餐厅的评价吧:“露露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并非单纯为了宣传他们自己,倒像是为装饰我们,虽说上面也有他们的宣传语,不过很简洁明了,可是谁看了还都知道是露露的东西,这个度很难掌握。不像有些厂家只顾自己宣传了,广告的感觉太浓,甚至地址、电话、联系人都写上了,显得太乱,我们不爱用,即使当时勉强用上,他们厂家的人一走,我们就赶快换了”。
也许,有的企业并不重视这些细小的事情,但在世界上凡是知名的服务企业都是非常注重从细节上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制定了明确的服务标准,一切为顾客设想的服务方式,添置了舒适的服务设施,重视提高员工的服务素质,努力为顾客提供细致入微,超越顾客期望的服务。
又如,美国希尔顿大酒店发现旅客最害怕的是在旅馆住宿会睡不着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认床”,于是和全美睡眠基金会达成协议,联合研究是哪些因素促使一些人一换了睡眠环境,就会难以入眠,然后对症下药,消除这些因素。从1995年3月起,美国希尔顿大酒店用不同的隔音设备,为顾客配用不同的床垫、枕头等,欢迎顾客试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摸索出一种基本上适合所有旅客的办法,从而解决了一些人换床后睡不着的问题。
我们的经营在于从细小处着手,致力于从细小处创新,把顾客置于真正“正常”的位置,给他们一个优良的服务环境,才能达到经营的效果。
人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想在生活中练就一双发现细节的眼晴,需要你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细致观察的过程,只有如此,你才能拥有鹰一样敏锐的目光,发现别人所观注不到的东西。
宋代的米芾是个大画家,专爱收集古画,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他在汴梁城闲逛时,只要发现有人在卖古画,总会立即上前细细观赏,有时还会要求卖画者把画让他带回去看看。卖画者认得他是当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画交给了他,他便连夜复制一幅假画,第二天将假画还去而将真画留下。由于他极善临摹,那假画的确足已乱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迹。
又一日,当他又用此法将自己临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乱真的假画还去时,画主人却说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请将真画还我!”米芾大惊,问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画上有个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里有个牛的影子,您的画上没有。”米芾听罢,这才叫苦不迭。
上述这个极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里牛的影子,就是细节,而一向“稳操胜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这个小小的细节上!而画主人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一细节,肯定是对于画作有着非凡的鉴赏力和卓越的观察力,这绝非一天的功夫。
类似的情节还常常见于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
有个老人一向为人豪爽,常常主动借钱接济四方。有个好赌的无赖听说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钱,老人于是答应了他。可也就在这时,老人却发现了这位借钱者的一个极其熟练的动作——这位借钱者见案头放着几枚铜钱,便伸出手来,将那几枚铜钱“高下叠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这个细节看出,此乃赌徒的习惯动作,故此不再借钱给他。
汪中求先生也曾在书中说过:“素养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这种积累是一种功夫。”为此他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应者云集,其中不乏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经过初试、笔试等四轮淘汰后,只剩下6个应聘者,但公司最终只选择一人作为经理。所以,第五轮将由老板亲自面试。看来,接下来的角逐将会更加激烈。可是当面试开始时,主考官却发现考场上多出了一个人,出现7个考生,于是就问道:“有不是来参加面试的人吗?”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男子站起身说:“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人们听到他这么讲,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为人们倒水的那个老头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为然地问:“你连考试第一关都过不了,又有什么必要来参加这次面试呢?”这位男子说:“因为我掌握了别人没有的财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财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认为这个人不是头脑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这个男子说:“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只有中级职称,可是我却有着10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2家公司任过职……”这时主考官马上插话说:“虽然你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不过你却先后跳槽12家公司,这可不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行为。”男子说:“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男子也笑了:“不,这不是我的失败,而是那些公司的失败。这些失败积累成我自己的财富。”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上前,给主考官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与同事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错误与失败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其他人所学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男子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经历错误与失败,所学的东西更多、更深刻;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男子离开座位,做出转身出门的样子,又忽然回过头:“这10年经历的12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愕,目光转而注视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诧异之际,很快恢复了镇静,随后笑了:“很好!你被录取了,因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老头的言语表明他确实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这次轮到这位考生一个笑了。
其实,这个考生从一进门就开始留意到这个倒茶水的老人的眼神、气度、举止等,看出他是这个企业的老板,说明他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这种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而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注重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中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这一点,对于一个人和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那些目光敏锐、头脑有准备的伟人、创业者,总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取得成功。“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的产儿,自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日起,就经常和人们打交道,走进千家万户。由于司空见惯,没有人对它特别注意。然而,马克思却紧紧抓住了它,并花费毕生的精力研究、剖析它,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幕和秘密,写出了巨著《资本论》。我国江西省某县民办教师段元星,在极差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业余观测,用目测方法独立发现了一颗新星。
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有意思的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否则,人们怎么会说:“好运气不如好习惯”呢?
大家也许还记得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吧,为了把一个蛋画圆,达·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画圆圈。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把细节做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小事进行训练,并形成习惯。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诸事繁忙之时,仍然坚持让自己的下属不断地培养对细节关注的习惯。当他的助理呈递一份计划给他的数天之后,该助理问他对其计划的意见。基辛格和善地问道:“这是不是你所能作的最佳计划?”
“嗯……”助理犹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进的话,一定会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个计划退还给他。
努力了两周之后,助理又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几天后,基辛格请该助理到他办公室去,问道:“这的确是你所能拟定的最好计划了吗?”
助理后退了一步,喃喃地说:“也许还有一两点可以再改进一下……也许需要再多说明一下……”
助理随后走出了办公室,腋下夹着那份计划,他下定决心要研拟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须承认的“完美”计划。
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时甚至就睡在办公室里,三周之后,计划终于完成了!他很得意地跨着大步走入基辛格的办公室,将该计划呈交给国务卿。
当听到那熟悉的问题“这的确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计划了吗”时,他激动地说:“是的,国务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说,“这样的话,我有必要好好地读一读了!”
基辛格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的助理应该做什么,然而却通过这种严格的要求来训练自己的下属怎样完成一份合格的计划书。
其实任何事情在刚一开始的时候都很难做,都没有可循的模式,只有按照某一种步骤进行训练,用自己的意志来坚持,才会慢慢形成运动员一个标准的动作、艺术家潇洒而俊美的一笔一画。有一句话叫“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企业都在强调格式化,但是格式化的前提就应当是操作规范的培训,只有培训才能使所有的人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行动步调才能一致起来,更进一步讲,团队精神便是从培训中得来的。
所以说,员工进入企业一定要训练,而且任何小事都要训练,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成就优秀的员工、优秀的业绩,优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