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灌溉
㈠ 是谁在汉代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注意“选用良吏”。建武七年(31),杜诗出任南阳太守。他提倡节俭,兴利除害,为政清平。杜诗在做南阳太守期间,注意节省民力。为了提高冶金技术,他发明了水排(一种水力鼓风机)。
水排应用水力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冶金高炉加氧。这种装置,用力少,见功多,是我国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国时期的钏暨曾加以改进推广,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诗发明水排,一改中国冶炼鼓风装置靠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善,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比欧洲早了1100年,在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㈡ 新疆人民依据当地地形特别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叫什么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回渠”,而新疆维吾尔语答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㈢ 唐朝时发明了灌溉工具()耕作工具()
唐朝时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耕作工具(曲辕犁)
㈣ 我国古代发明的,即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
我怎么记得是筒车啊`我们历史书上讲的是筒车啊`
㈤ 唐代 发明(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发明灌溉工具( )
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发明灌溉工具筒车。
㈥ 唐朝人发明了什么灌溉工具
唐代的灌溉机械叫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筒车是由竹或木制成的轮形提水机械。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满水,随轮转到上部时,水自动泻入盛水槽,输入田里。水转筒车的水筒与水轮联成一体,既是接受水力的驱动构件,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构件,其机构简明紧凑,设计构思巧妙
㈦ 三国时期魏国的马均发明的灌溉工具叫什么
龙骨水车(翻车)
在以前中国许多地区都广泛使用着一种龙骨水车。也叫翻车。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有翻车的制造,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大抵应该说是中国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直到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重新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式翻车,才使得翻车广泛推广应用,从而形成了从东汉到三国翻车的正式产生。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
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
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中国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扶风)人,生活在汉朝末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马钧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㈧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一种灌溉用具
A、根据题意,因为支撑轴不在罐子的对称面上,所以未装水时罐子向前倾斜,故正确;
B、装少量的水,整体的重心较低,结构稳定,故正确;
C、装满水后,重心升高,结构将变得不稳定,所以罐子会倾覆,故正确;
D、罐子的稳定性与重心的高低有关,还与悬挂固定罐子的支点有关系,由于支点的连接方式是铰链接的,容易转动,所以不稳定,故错误;
故选:D
㈨ 三国两晋的发明灌溉工具是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中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㈩ 早在两千年前,新疆人就发明了一种灌溉设施,这种设施叫什么请说说她有什么好处
坎 儿 井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是一种适应干旱气候,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殊地下水道工程,成为吐鲁番的生命之泉。坎儿井有许多优点,可以减少强烈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深藏地下,避免水污染;自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动力;没有阳光暴晒,水温较低,是最佳的天然清凉剂。目前,坎儿井在全球分布较多的有伊朗、撒哈拉、日本等国,但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最集中,总长四千多公里。在大陆,坎儿井与长城,大运河齐名,被称为中国三大工程。但现在坎儿井不断消失,近年来吐鲁番地区水位下降,沙尘暴日益严重,造成农作物减产,畜牧业受到影响。新疆的有关专家表示,坎儿井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文明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如果再不着手抢救干涸的坎儿井,它们会像一些文明古迹一样,被湮没在历史尘烟之中。
练习
干旱地区的农业离不开灌溉,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人们都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这样的方法虽然缓解了干旱,但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并由于排水不畅还极易引起土壤盐碱化,造成土质下降、作物减产。以色列境内水源奇缺,2/3的国土是沙漠和半沙漠。为了节约用水,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喷灌和滴灌技术,尤其是“滴灌”被誉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样板”。
滴灌的方法是将水和肥料通过密布在田间的管道网送到每一棵植株旁,通过细塑料管上的细孔把水像点眼药水那样点到植株的根部。给水的数量完全由计算机根据当时空气的湿度、温度和风速来自动控制。滴灌一举两得的是,节水并切断了害虫的水源。这是一项高科技的成果,已经推广到美国、巴西、韩国等国家。
问: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也是干旱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新疆人就发明了一种灌溉设施,这种设施叫什么?请说说它有什么好处。以色列国家的做法对我国搞西部开发有何启发?
答:
叫坎儿井,将水从水源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蒸发。我国西北内陆有大面积的干旱地区,采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对于节约水资源,发展西部农业有极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