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博发明
1. 扫地机十大品牌是什么 怎么选购扫地机
现代家居生活中,普通的扫把拖把已经快要脱离了普通百姓家,人们纷纷使用智能扫地机洗地机等。但是现在市场上扫地机的品牌参差不齐,很多不懂行的人不知道该选什么,其实多多了解扫地机十大品牌,对于我们购买扫地机,是很有帮助的,可以给我们不错的提示。接下来,跟着小编的介绍,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那么,扫地机十大品牌是什么?
扫地机十大品牌—iRobot
美国iRobot公司是全球家用机器人知名企业,首创全球第一款家用清洁机器人,是较大的家用机器人提供商。
扫地机十大品牌—科沃斯
科沃斯集团旗下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著名商标,世界上较大的清洁电器制造商,是扫地机行业的著名品牌。
扫地机十大品牌—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公司始于1984年,以生产冰箱起步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它是国产的著名优秀品牌,国际著名的白色家电品牌,中国企业的500强。
扫地机十大品牌—卫博士
卫博士品牌源于台湾,是全球智能吸尘器行业的领先企业,国内较大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
扫地机十大品牌—福玛特
福玛特(北京)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推出智能保洁机器人的企业,家用智能清洁行业领先品牌,高新技术企业。
扫地机十大品牌—KV8卡琳娜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扫地机器人十大品牌之一,致力于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扫地机十大品牌—Proscenic
台湾浦桑尼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清洁领域的研发生产,是智能扫地机行业知名品牌,以发明技术领先市场。
扫地机十大品牌—飞利浦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始于1891年荷兰,是享誉全球的跨国电子品牌,是个专注医疗保健/优质生活和照明领域的大型电子公司。
扫地机十大品牌—三星
三星集团始于1938年韩国,是个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知名企业集团,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
扫地机十大品牌—格兰博
湖南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大型新能源及智能机器人系统服务商,国内较大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
以上就是对于扫地机十大品牌的详细介绍了,他们优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取得了全球用户的喜爱。如果大家想要选购扫地机品牌可以在这十大品牌中选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品牌,质量在市场上都是顶尖的。相信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扫地机十大品牌都已经比较熟悉了,下次在我们购买扫地机的时候,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文中的知识来进行选购了,希望我的介绍可以帮助到读者朋友。
2. 评价最好的扫地机器人是什么牌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工作都开始交由机器接手。比如全自动洗碗机能解决家务碗碟清洗难题;洗烘一体式洗衣机一次性解决衣物清洗难题;高智能属性的扫地机器人能自主清扫地面,让最繁重的家务清扫难题得到解决。
整体来看的话还是扫地机器人比较实用,毕竟地面是每天都要打扫的,尤其是角角落落里的灰尘垃圾比较难打扫,那么有了扫地机器人就不需要担心了。
被誉为开启智能规划3.0时代的匠心之作,这款斐纳TOMEFON扫地机器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规划清洁。在首次开启清扫时,斐纳TOMEFON扫地机器人依靠智能芯片、室内无线载波定位系统、多组传感器设备,快速扫描记忆房间大小以及家具位置摆放,随之生成地图,智能规划分区,逐一有序清扫,清洁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拥有匠心品质的斐纳TOMEFON扫地机器人,不仅在清洁性能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在细节设计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它的智能语音提示功能,打破人机冷交互体验,增添用户清扫的趣味性,同时让用户不必紧随其后也能随时掌控它的清洁动态,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3. 扫地机有用吗,什么牌子的好
清理死角比较方便
由于这扫地机有侧边刷的设计,会沿壁行走,能清除室内死角区域;比较薄的机身可以直接切入家居底部进行清扫,来去自如,有五种行走模式交错进行,算清洁得比较干净。
2
不用人工操作
一般上班前按下启动按钮,它就会本分地完成清扫工作,电量不足可以自动找电源充电,并且在工作完成后通过自动断电来保证安全。
4. 家用机器人品牌推荐
一些有钱人的家里或者是明星家里,没有空打扫的、不想打扫的就会请保姆、钟点工、家政服务人员等来帮自己打扫家里的卫生,可是有一些工作人员不是很尽职的,趁没人在家的时候就会顺手拿点东西,这样让人不放心。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发明了家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娱乐机器人、厨房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下面小兔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品牌。
1、iRobot
湖南科凡达高新智能设备供应有限公司,十大扫地机器人品牌,创于1990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领军者,首创全球第一款家用清洁机器人,上市公司,时代杂志世界最新奇的创新发明奖,红点设计大奖,入驻全球机器人名人堂,中国家电博览会艾普兰科技创新奖。
2、科沃斯ECOVACS
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扫地机器人十大品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江苏省优秀创新型企业。
3、卫博士V-BOT
湖南格兰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十大扫地机器人品牌,全球首批智能机器人专业制造商,全球智能吸尘器行业领先企业,国内最大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集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4、福玛特
北京利而浦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福玛特,扫地机器人十大品牌,知名(著名)吸尘器品牌,1999年创立于瑞典,全球家用智能清洁领先品牌,中国智能吸尘器市场(保洁机器人)创领者,国内最早推出智能扫地机的企业之一。
5、KV8-卡琳娜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大扫地机器人品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广东省重点新产品,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
6、LG电子
韩国LG集团,乐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家电十大品牌,液晶电视十大品牌,世界500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消费电子及信息通信企业之一,领导世界产业发展的国际性企业集团。
7、Proscenic
台湾浦桑尼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大扫地机器人品牌,专注于智能清洁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智能扫地机行业知名品牌,以发明技术领先市场,台湾工业协会长任理事会成员机器人设计标准制定单位,荣获台湾精品奖。
8、飞利浦PHILIPS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剃须刀十大品牌,家电十大品牌,创立于1891年,世界500强,全球医疗保健、优质生活和照明领域的领导者,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
9、三星SAMSUNG
韩国三星集团,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手机十大品牌,液晶电视十大品牌,家电十大品牌,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集电子、机械、化工、金融及贸易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
10、益节-地贝
苏州益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十大扫地机器人,较具网络影响力品牌,专注于智能吸尘器的开发运营推广服务,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型"家用保洁机器人"民营企业,荣获国家专利证书。
以上就是小兔给大家介绍的家用机器人的其中一种扫地机器人品牌,如果大家想偷懒扫地的就可以参考一下小兔所写的内容,相信大家会对扫地机器人的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小兔写的会对大家有帮助。虽然机器人对于我们的生活上有很大的帮助,可是一有了机器人我们就会变得懒惰起来了,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们也要劳逸结合。
5. 语言学问题
1.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2.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c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guages. It deals with a wide range of linguistic phenomena, analyzes them, and make general statements about them. Linguistics is always guided by the three canons of science:(1) exhaustiveness (2) consistency (3) economy
3. analytic language(分析语): in which separate words realize grammatical distinctions that in other languages may be realized by in felctions.
4. synyhetic languages(综合语): in which grammatical distinctions are realized by infection.
5. syntax(句法学): the term used to refer to the srtucture of sentences and to the study of sentences structure.
6. the definition of syntax: Syntax 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way words are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n a language ,or simply,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6. 家庭保洁机器人哪种比较好有哪位能说说看
1iRobot(创于1990年,全球家用机器人知名企业,首创全球第一款家用清洁机器人,较大的家用机器人提供商,美国iRobot公司)2科沃斯ECOVACS(科沃斯集团旗下,江苏省著名商标,世界上较大的清洁电器制造商,行业著名品牌,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3海尔Haier(始于1984年,国际著名的白色家电品牌,中国企业500强,以生产冰箱起步的家用电器企业集团,海尔集团公司)4卫博士V-BOT(源于台湾,全球智能吸尘器行业领先企业,国内较大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湖南格兰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fmart福玛特(国内较早推出智能保洁机器人的企业,家用智能清洁行业领先品牌,高新技术企业,福玛特(北京)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KV8-卡琳娜(扫地机器人十大品牌,专注在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Proscenic(专注于智能清洁领域的研发生产,智能扫地机行业知名品牌,以发明技术领先市场,台湾浦桑尼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PHILIPS飞利浦(始于1891年荷兰,享誉全球的跨国电子品牌,专注医疗保健/优质生活和照明领域的大型电子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9SAMSUNG三星(始于1938年韩国,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知名企业集团,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三星集团)10格兰博Grand-Pro(国内大型新能源及智能机器人系统服务商,国内较大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基地之一,湖南格兰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 语言学问题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基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B.F.Skinner,190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C.Shannon,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首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客观功能主义”的学说。他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接而形成的。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1957年,斯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尽管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除了行为主义理论,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也为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其特点是用行为主义的原则研究意义,在确立语言单位时坚持严格的发展程序,总体上关心语言学的自由地位和科学性。尽管他的理论受到语义学家里奇(Geoffrey Leech)的批评并成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牺牲品”,然而,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信息论的研究牵涉到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在语言的研究方面,信息理论认为语言的输出表现为一系列的信息符号,依次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向语言学家对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仿照的依据,同时也向心理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框架。自1948年信息论问世以来,信息理论中很多的研究方法都被心理语言学家所采用,用来研究“语言的感知”、“语言的产生”以及“语言信息的统计”和“信息分析”。特别是在“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的研究方面,大量语言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均采用了信息论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语言学中期发展的理论基础
心理语言学的中期发展大体可以从1960年算起至1975年,共15年的时间。这主要是以西方心理语言学专著的大量问世为根据的。无论该划分是否准确,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无疑是心理语言学发展壮大的“酝酿期”,而这个时期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基本上是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和勒考夫(Lakoff)的“生成语义学”的研究理论为“动力源”的。
首先,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可归结为以下4点:一是他强调语言使用的“创造性”;二是他针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强调了语言习得的“遗传”因素:三是他提出了“语言模块”论,区别了语言系统的规则和表征与认知系统的规则和表征的不同;四是他提出了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也是影响此后语言研究最为重要的新的语言理论。然而,正当乔姆斯基在努力修正自己的理论并试图提出新的研究模式之时,以勒考夫(Lakoff)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派”与以乔姆斯基本人为代表的“解释语义学派”又在深层结构的“深度”问题上发生了争议:勒考夫认为深层结构还不够“深”,而乔姆斯基则认为深层结构已经“太深”。此后,尽管有人又提出“格语法”或“功能语法”或“交际语法”等的理论,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勒考夫提出的“生成语义”的理论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语言学的研究。
四、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1.言语产生
“言语产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2)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3)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4)言语产生模型。首先,“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通过对“言语失误”、“言语停顿”、“言语障碍”的数据分析,研究言语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言语产生的因素。第二,在“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人们在“音素段”、“语音特征”、“单词”、“词素”和“短语”5个方面的语言行为以及对言语者所表现出的“言语失误”现象的分析,研究言语的产生过程。第三,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的研究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言语计划;(2)词汇组织;(3)口误和言语失误的特征和起因。在“言语计划”的研究方面,主要以莱施勒(Lashley,1951)的“词语产生表现”和佛恩尼(Fournie)的“词语层级组织”等的研究理论为基础,专门探究语言产生模型中“言语表现”和“言语失误”的阶段和言语失误的预测。在“词汇组织”的研究方面,主要以弗洛姆金(Fromkin,1988)和戈莱特(Garrett,1988)有关同音异义词和近似音词所造成的言语失误的论说为基础,揭示“语义替换”、“音位替换”以及“语义/音位混合”等现象并以此研究词汇组织的过程以及造产言语失误的原因。在“口误”和“言语失误的特征和成因”的研究方面,主要以戈莱特(Garrett,1988)和卡特勒(Curler,1980)有关“词缀”和“功能词”在句中“换位”现象的分析为基础,探究言语失误的规律、成因以及言语产生的过程。第四,对言语产生以及言语加工模型的研究,主要以弗洛姆金(Fromkin,1971)提出的“话语生成器模型”、由戴尔(Dell,1986)提出的“扩散激活模型”和由莱沃尔特(Levelt,1989)提出的“信息构成器”分别代表的“串行模型”、“并行模型”和以莱沃尔特的“信息构成模型”的研究为基础,从语音的辨听,到单词的提取以至到语意的联接和确认,讨论言语产生的过程以及影响言语产生的各种因素。
2.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不但是心理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的话题,而且也是心理语言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1)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2)言语感知的发展;(3)儿童语言词汇;(4)句子的学习及理解;(5)语言的交际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利奥颇尔德(Leopold,1948)提出的“日记和家长报告”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利奥颇尔德通过对其女儿希尔得嘉德(Hildegarde)在英语和德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观察认为,观察和研究儿童日记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研究。但后来贝茨(Bares,1991)却认为更有效的途径是家长对其子女语言表现的观察。因此,儿童日记和家长报告就成了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除此之外,观察数据、采访和实验也是研究语言发展的重要方法。第二,言语感知发展的研究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1)家长的语言输出和儿童语言学习的关系;(2)儿童早期言语感知;(3)语言特化。第三,儿童语言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单词学习、双词学习、语法联接、词语和词义联接。在这方面,其研究的重心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得”、“使用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词语与语义的连接”3个方面。第四,句子学习和理解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1)单词和短语向简单句的过渡过程;(2)语法在造句方面所起的作用;(3)句子的形成和理解策略;(4)简单句向复杂句的过渡以及对较为复杂语句的理解和使用。第五,在语言交际用途的研究方面,贝茨(Bates,1976)和韩礼德(Halliday,1975)提出的“语用学功能”、奈尔森(Nelson,1973)提出的“指涉和表达功能”成为研究语言功用的主要理论基础。特别是韩礼德提出的7种语言功能,不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在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考线索。第六,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方式为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但就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论,以斯金纳和布龙费尔德“刺激—反应”或“强化”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以乔姆斯基“天生论”为代表的“遗传”或“传递”理论构成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两大分支。此外,以皮亚杰(Piaget)和布鲁纳(Bruner)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由贝茨(Bates)和麦克威尼(MacWhinney)提出的“竞争模型”和由波特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型”代表了儿童语言习得模型研究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理论,交互作用理论的“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重要基础。
3.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 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利博曼(Liberman,1967,1970)及其同事提出的“肌动模型”理论(Motor Theory)、史蒂文斯(Stevens,1960)提出的“合成分析模型”(Analysis-by-Synthesis)、马塞罗(Hassaro,1987,1989)提出的“模糊逻辑模型”(Fuzzy Logical Model)、马斯伦和威尔森提出的“交股模型”(Cohort Model)和爱尔曼(Elman,1984,1986)提出的“轨迹模型”(Trace Model)成为语言感知研究的5大模型,是影响心理语言学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的5个重要的“模型”理论。
第二,在“词汇提取”的研究方面,其探索主要集中在“词的基本元素”、“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和“词汇提取模型”等4个方面。研究词汇提取,离不开对词的基本原素的分析,因为词的基本原素与词意直接相关。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直接关系到语言理解研究,是语言理解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时实验”、“命名/词汇检索”和“言语错误分析”3种。其中,“言语错误分析”和“命名”是研究词汇提取最为重要的两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嘴边现象”、“词语换位”以及“失言”等的言语错误以及对造成这些错误的分析搞清人们是如何理解词意或提取语言信息的。在“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的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词汇性效应”、“语义性效应”和“语境效应”3个方面。词汇提取模型的研究,是一项卓有成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以福斯特(Forster,1976)词汇提取的“自动搜索模型”为代表的“串行搜索模型”(Serial Search Models)和以摩顿(Morton,1969,1979)提出的“词汇发生模型”为代表的“并行提取模型”(Parallel Access Model)已成为词汇提取研究的两大主流。尤其是摩顿的“词汇发生模型”,在“词汇激活”的研究方面为后来词汇提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线索。此外,另一个加入“并行提取模型”行列的是“连接主义模型”。这是一个由心理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界中的连接主义者提出来的解释词汇提取的一个重要的学说。连接主义认为,一个词的最终理解是从信息的“输入”→“特征”→“字母”→“单词”的递增连接完成的。除“连接主义模型”外,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交股模型”(Cohort Model)的听觉词辨认模型。马斯伦和威尔森(Marslen-Wilson,1987)提出,当一个人听到一个词的时侯,该词所有的语音邻词都会被激活。当然,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很难适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复杂过程的全部。但是,每一种“模型”都强调的“激活”理论对解释语言理解的复杂过程仍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第三,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分为:(1)句子结构的性质;(2)句法加工;(3)句子分解和句法的模糊性;(4)句子分解模型;(5)语言加工与记忆;(6)句子理解的加工模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理解语言是因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输出者的心目中有着共同的语法规则或“约定”。然而,句子理解研究并非如此简单,这里还牵涉到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问题。仅以A说的"It's too cold here"一句为例,如果B从该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那么,他很可能就没有理解A的真正指意。因此,句法加工便是心理语言学在语言理解方面所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句法加工的研究涉及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句子结构的分解”和“从句的加工”共4个问题,主要探讨人们是如何通过句法加工来理解复合句及其指意的。在句子分解和句法的模糊性的研究方面,心理语言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局部模糊”和“永久模糊”两个方面的讨论之上。由于语言的“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所以利用“句子分解模型”研究模糊语句的理解方法也就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理解的一大手段。在分解模糊语句的研究方面,克立森(J.B.Cleason,1998)将其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园小径模型”,另一种是“强求圆满模型”。花园小径模型以“结构优先”或“词汇优先”的原则讨论语句的理解过程。然而,要正确理解语句,句子记忆也是重要的一环。在该方面,心理语言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表层结构的记忆”、“语义推理和句子记忆”、“命题和句子记忆”3方面的研究上。当然,要了解人们是如何记忆语言信息的,“句子理解的加工模型”便是研究语言理解的根本。到目前为止,由弗德(Fodor,1974)等人提出的“感知策略”、由贝弗尔(Bever,1970)提出的“非转换策略”、由基姆鲍尔(Kimball,1973)“表层结构句法分析7原则”和以弗雷兹泽(Frazier,1978)提出的“灌肠机”理论已成为句子理解加工的四大主体模型(22)。特别是基姆鲍尔的“7原则”(23),基本上概括了句子理解的大体过程和研究思路。
第四,“语篇理解”的研究而论,基本上可概括为3个方面:(1)语篇连贯和理解策略的研究;(2)语篇记忆的研究;(3)语篇处理的研究。就语篇连贯的研究而论,由韩礼德和海森(Halliday & Hasan,1976)提出的“上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成为语篇连贯研究的一大主题。杰基米克和格兰博格(Jakimik & Glenberg,1990)在言语感知的研究中也将“上指”和“下指”视为语言理解的重要前题。但无论是“上指”还是“下指”,讲的都是语句紧密连结与语篇连贯的关系。在语篇理解策略的研究方面,由克拉克和海威兰德(Clark & Haviland,1977)提出的语篇信息的“已知/未知策略”、“直接匹配策略”、“搭桥策略”以及“回顾已知信息策略”成为讨论语篇理解的重要思考线索。有关语篇记忆方面的探索,由巴特莱特(Bartlett,1932)提出的有关人类认知系统的“组织计划构架”仍影响着当今心理语言学有关语篇记忆的研究。他认为,记忆是活跃的、有创建性的,是有计划的。就语篇的记忆而言,“命题”和“推理”成为研究的中心。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不仅话题的辨认和句子的组合与语篇记忆密切相关,语篇理解也有助于语篇记忆。在语篇处理的研究方面,“语篇处理模型”成为研究语篇理解的中心内容。诸如“语境模型”、“连接主义模型”、“建构与结合模型”等,均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
五、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目前已出版的作品来看,仅在1975~1997短短的21年间,已问世的有关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就多达600多种。在这些专著和论文中,除了回顾乔姆斯基、里奇、布隆菲尔德和韩礼德语言学理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他语言学家有关语音学、语言符号学、语法、语义学、语言逻辑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回顾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艾里克森、皮亚杰、托尔曼、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的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之外,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和探索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习得”、“言语错误”、“语言记忆”、“话语分析”、“语言本质”以及“语言的生物和心理基础”和“语言信息”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
1.有关言语感知的研究及成果
首先,在“言语感知”的研究方面,Lindblom就“听觉语音学”的问题专门探索了听觉模型用于解释语音学的应用问题,并于1984年发表了题为“论声音形式中离散性和恒定性的起源与目的”一文。两年后,即1986年,Ohala就言语感知的听觉研究发表了“驳言语感知的直接现实观”的文章,提出5种证据并以此支持有关“听觉客体”的论说。此外,Liberman(1971)、Samuel(1981)、Remez(1987)、Jusczyk(1986)、Klatt(1989)、J.L.Miller、(1990)、Stevens(1991)和Nygaard(1993)等人出版了相关的著作或发表了论文,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言语感知研究中有关声音和语音听辨的不同立场。在言语感知模式的研究方面,Liberman(1973)、Fowler(1980)、Massaro & Hary(1984)、Fowler & Rosenblum(1991)和Eimas & Miller(1992)相继发表文章,阐述他们有关视觉、听觉、感观和直觉方面影响言语感知的言语形式。在言语感知的组织的研究方面,Bregman & Campbell(1971)、Laekner & Goldstein(1974)、Dorman,Cutting & Raphael(1975)、Gould & Lewontin(1979)和Steiger & Bregman(1981,1985,1990)等人均从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声学、语音学、发音语言学等角度阐述了他们有关言语感知的组织的研究及论点。在言语感知的组织策略的研究方面,Goldstein和Bregman两人的研究成果可谓是“鹤立鸡群”,而在言语感知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包括Bernstein、Bregman、Fowler、Liberman、Remez、Stevens、Massaro、Marslen-Wilson和Elman。迄今为止,Liberman在言语感知研究方面于1970年提出的“肌动模型”、由Stevens及其同事已于1967年提出的“合成分析模型”、由Massaro于1987年提出的“模糊逻辑模型”、由Marslen-Wilson于1987年提出的“交股模型”和由Elman和McClelland于1984年提出的“轨迹模型”都成了心理语言学在言语感知研究方面的经典。当然,上面所列出的人名单只能算是从事言语感知研究并成绩卓著者队伍中的“凤毛麟角”,诸如Blumstein、Borden、R.A.Cole、H.Dudley、J.L.Miller和W.Strange等一大批的学者在言语感知的研究方法、言语感知模型、言语感知合成以及在语言经历和言语感知的关系等的研究方面,其成就是巨大的。他们都为言语感知的研究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有关言语产生的研究及成果
在言语产生的研究方面,其成果主要表现在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言语失误分析、言语计划和言语产生模型4个方面。对言语产生的研究方法和言语失误分析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包括Fromkin(1973)、Butterworth(1980)、Cutler(1982)、Garrett(1988)、Shattuck-Huffnagel(1986)、Garnham(1985)以及Lashley(1983)、Levelt(1983)和Maclay(1959)等人。研究言语产生,主要数据来自对言语失误的观察和分析。Fromkin之所以在言语失误的研究方面大名鼎鼎,一是由于他首先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言语失误;二是由于他建立了“语料库”;三是由于他提出了“重音也可以错位”的独特看法。Fromkin的研究成果累累,仅1973~1988年间,他就出版了《言语失误的语证》(Speech Errors as Linguistic Evidence)并发表了诸如“造成言语失误的语法面面观”等8篇学术论文,在言语失误的研究方面颇具影响力。Butterworth是研究语言产生和言语失误的专家。仅在1980~1982年的3年间,他就发表了3篇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一篇是有关“语言产生模型”的研究,两篇是关于“言语失误”的研究。但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语料所采用的自然的观察方法,这就使言语产生的研究摆脱了语言理解研究常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的束缚。Cutler是研究重音和口误的专家。仅在1979~1982年间,他就发表了有关“言语失误”和“言语的音系和超音系表现”等4篇学术论文并编辑出版了《口误与语言产生》(1982)一书。1980年,Cutler在其“重音和语调失误”一文中指出,不仅词缀词素在说话时会产生移位现象,原词、动词的人称变化和名词所有格也会发生移位现象并扭曲词组的原形。Garrett是研究句子加工和语言产生的专家。仅在1975~1988年间,他就有7篇学术论文分别被7本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所收入。此外,他和Shattuck-Huffnagel在研究言语失误方面所建立的“MIT语料库”为研究言语失误现象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Garnham的著述虽不像Fromkin和Cutler那样丰富,但他提出的“现代语音格律理论”(1988)为统一语言学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在关键问题上保持的一致性却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更值得提及的是,Garrett对在言语失误4个方面有规律的特征的归纳不但为其后的言语失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在言语失误的研究领域,另外三两个值得提及的人是Lashley、Levelt和Maclay,因为他们分别在“语言行为与大脑构造”、“言语失误的监察与自我更正”和“言语支吾和口吃现象”等的研究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独到见解。特别是Maclay有关“首字母对调”(spoonerism)的研究和发现,为后来的言语失误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当然,Levelt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言语失误的自动更正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在“言语计划”和“言语信息生成”的阶段划分方面也作了具有开创性的探究,其成果已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颗不小的璀璨明珠。
在“语言计划”和“语言产生的模型”的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仍是Levelt(1989)、Fromkin(1971,1973)、Garrett(1975)以及Dell(1985,1986,1988)和McCkellandd & Elman(1986)等人。首先,在语言计划的研究方面,Levelt可算得上是“一代大师”。他在“意念的信息转换”、“信息向言语计划的转化”、“言语计划的执行”和“言语行为的自我监察和更正”的研究方面成绩显著。Levelt将交际中讲话人的意图作为执行语言计划的开始,因此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实施言语行为并达到预定的目标状态,他就必须首先对意图进行编码。这就涉及到“思想信息向言语计划的转化”或“言语计划的制订”过程了。言语计划的制订包括“宏计划的制订”和“微计划的制订”。宏计划的制订包括“计划的出发点和依据”、“语篇计划的制订”和“宏计划的信息资源控制”。在这方面,尽管Beattie(1980)提出了“信息传达周期与连贯语段的关系”并强调讲话人的言语行为呈新的信息传达目标→新的信息加工周期→新的连贯语段的模式,但Levelt则认为,如果一个说话人的注意力在宏计划和微计划之间波动,这些波动只有在宏计划起作用时才会导致轮换。在言语计划的执行的研究方面,“言语的肌动控制研究”和“自我监察”是讨论言语产生的两个重要的环节。首先,言语的肌动控制主要是指语言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发音控制。发音包括词语音素的重读或弱读,还包括升调和降调。此外,语速也是言语肌动控制的研究对象。在言语计划执行过程中,自我监察是一种心理行为。讲话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时常按照语言和社会标准对自己的言语进行监控。Levelt(1983)将这种行为称为“自我纠正”(seif-repair)。“自我监察”或“自我纠正”包括3个内容:一是发现言语失误;二是自行打断话题;三是插入新的语言内容。对此,Levelt(1983)将描述具体颜色的语言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实了“自我监察”过程中的发现错误→中断话题→纠正话语的“自我纠正”模式的必然性。在“言语产生模型”的研究方面,Fromkin(1971,1993)提出了“话语生成器模型”,从而把言语产生分为6个阶段。尽管Garrett(1975)对Fromkin的“模型”多次作了补充,但Fromkin的“模型”已经成为言语产生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概念化”的突破。
8. 语言学问题
According to Searle, those illocutionary acts whose point is to commit the speaker to some future course of action are called commisives。
Searle指出,施为意图是说话人对将来的行为做出某种程度的言语行为被称为承诺。
Austin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即,判定语(verdictives)、裁定语(exercitives)、承诺语(commissives)、阐述语(expositives)和行为语(behabitives)。后来,Searle批评了这一分类,把言外行为分为“新五类”:即,断言(assertives)、指令(directives)、承诺语(commissives)、表情语(expressives)和宣布(declarations)。
By the way, Searle是我导师的导师。
9. 心理语言学的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利博曼(Liberman,1967,1970)及其同事提出的“肌动模型”理论(MotorTheory)、史蒂文斯(Stevens,1960)提出的“合成分析模型”(Analysis-by-Synthesis)、马塞罗(Hassaro,1987,1989)提出的“模糊逻辑模型”(FuzzyLogicalModel)、马斯伦和威尔森提出的“交股模型”(CohortModel)和爱尔曼(Elman,1984,1986)提出的“轨迹模型”(TraceModel)成为语言感知研究的5大模型,是影响心理语言学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的5个重要的“模型”理论。
第二,在“词汇提取”的研究方面,其探索主要集中在“词的基本元素”、“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和“词汇提取模型”等4个方面。研究词汇提取,离不开对词的基本原素的分析,因为词的基本原素与词意直接相关。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直接关系到语言理解研究,是语言理解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心理词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时实验”、“命名/词汇检索”和“言语错误分析”3种。其中,“言语错误分析”和“命名”是研究词汇提取最为重要的两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嘴边现象”、“词语换位”以及“失言”等的言语错误以及对造成这些错误的分析搞清人们是如何理解词意或提取语言信息的。在“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的研究方面,研究集中在“词汇性效应”、“语义性效应”和“语境效应”3个方面。词汇提取模型的研究,是一项卓有成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以福斯特(Forster,1976)词汇提取的“自动搜索模型”为代表的“串行搜索模型”(SerialSearchModels)和以摩顿(Morton,1969,1979)提出的“词汇发生模型”为代表的“并行提取模型”(ParallelAccessModel)已成为词汇提取研究的两大主流。尤其是摩顿的“词汇发生模型”,在“词汇激活”的研究方面为后来词汇提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线索。此外,另一个加入“并行提取模型”行列的是“连接主义模型”。这是一个由心理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界中的连接主义者提出来的解释词汇提取的一个重要的学说。连接主义认为,一个词的最终理解是从信息的“输入”→“特征”→“字母”→“单词”的递增连接完成的。除“连接主义模型”外,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交股模型”(CohortModel)的听觉词辨认模型。马斯伦和威尔森(Marslen-Wilson,1987)提出,当一个人听到一个词的时侯,该词所有的语音邻词都会被激活。当然,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很难适用于解释语言理解复杂过程的全部。但是,每一种“模型”都强调的“激活”理论对解释语言理解的复杂过程仍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第三,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分为:(1)句子结构的性质;(2)句法加工;(3)句子分解和句法的模糊性;(4)句子分解模型;(5)语言加工与记忆;(6)句子理解的加工模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理解语言是因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输出者的心目中有着共同的语法规则或“约定”。然而,句子理解研究并非如此简单,这里还牵涉到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问题。仅以A说的It'stoocoldhere一句为例,如果B从该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那么,他很可能就没有理解A的真正指意。因此,句法加工便是心理语言学在语言理解方面所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句法加工的研究涉及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句子结构的分解”和“从句的加工”共4个问题,主要探讨人们是如何通过句法加工来理解复合句及其指意的。在句子分解和句法的模糊性的研究方面,心理语言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局部模糊”和“永久模糊”两个方面的讨论之上。由于语言的“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所以利用“句子分解模型”研究模糊语句的理解方法也就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理解的一大手段。在分解模糊语句的研究方面,克立森(J.B.Cleason,1998)将其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园小径模型”,另一种是“强求圆满模型”。花园小径模型以“结构优先”或“词汇优先”的原则讨论语句的理解过程。然而,要正确理解语句,句子记忆也是重要的一环。在该方面,心理语言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和表层结构的记忆”、“语义推理和句子记忆”、“命题和句子记忆”3方面的研究上。当然,要了解人们是如何记忆语言信息的,“句子理解的加工模型”便是研究语言理解的根本。到目前为止,由弗德(Fodor,1974)等人提出的“感知策略”、由贝弗尔(Bever,1970)提出的“非转换策略”、由基姆鲍尔(Kimball,1973)“表层结构句法分析7原则”和以弗雷兹泽(Frazier,1978)提出的“灌肠机”理论已成为句子理解加工的四大主体模型(22)。特别是基姆鲍尔的“7原则”(23),基本上概括了句子理解的大体过程和研究思路。
第四,“语篇理解”的研究而论,基本上可概括为3个方面:(1)语篇连贯和理解策略的研究;(2)语篇记忆的研究;(3)语篇处理的研究。就语篇连贯的研究而论,由韩礼德和海森(Halliday&Hasan,1976)提出的“上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成为语篇连贯研究的一大主题。杰基米克和格兰博格(Jakimik&Glenberg,1990)在言语感知的研究中也将“上指”和“下指”视为语言理解的重要前题。但无论是“上指”还是“下指”,讲的都是语句紧密连结与语篇连贯的关系。在语篇理解策略的研究方面,由克拉克和海威兰德(Clark&Haviland,1977)提出的语篇信息的“已知/未知策略”、“直接匹配策略”、“搭桥策略”以及“回顾已知信息策略”成为讨论语篇理解的重要思考线索。有关语篇记忆方面的探索,由巴特莱特(Bartlett,1932)提出的有关人类认知系统的“组织计划构架”仍影响着当今心理语言学有关语篇记忆的研究。他认为,记忆是活跃的、有创建性的,是有计划的。就语篇的记忆而言,“命题”和“推理”成为研究的中心。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不仅话题的辨认和句子的组合与语篇记忆密切相关,语篇理解也有助于语篇记忆。在语篇处理的研究方面,“语篇处理模型”成为研究语篇理解的中心内容。诸如“语境模型”、“连接主义模型”、“建构与结合模型”等,均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语篇理解的过程。
10. 问语言学的一个问题
== 名词的翻译分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的译,这里属于意译。所谓“特殊的面包”是有别于咱们本土的面包,从材料、形状、大小有别于中国的面包。
== 这种情况在英语里也有,中国的馒头,翻译成英语叫“steam bread 蒸出来的面包”,的确,馒头确实是一种面包。
== 但这种翻译方式已经有所改变,越来越多地采用原来语言的发音。像“功夫”、“豆腐”、“阴”、“阳”等等,在英语中就直接使用原来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