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引信发明

引信发明

发布时间: 2021-03-08 02:44:18

❶ 诺贝尔发明火药的故事

诺贝尔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了。 他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他的母亲是瑞典著名博物学家鲁德贝克的后裔。诺贝尔刚出生的时候身 体不好,经常会生病,这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的母亲为了让这个孩子可以活下来,给予了他比其它孩子更多的关爱。

诺贝尔 的父亲非常热爱发明,并且对炸药特别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实验室被自己研制的火药炸毁了,父亲的脸上也满是灰尘,但是这次小意外让诺贝尔的父亲对进一步 发明炸药充满了信心。为了赚钱再建一个实验室,诺贝尔的父亲去了荷兰,后来又去了俄国。而诺贝尔的母亲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个小店,靠卖一些乳制品和蔬 菜来维持家庭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工作又很辛苦。所以诺贝尔很小就开始在大街上卖火柴,以此来减轻母亲的负担。这个时候的诺贝尔对火柴充满了兴趣,他 喜欢火柴的亮光划过黑暗时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光亮;他也喜欢火柴燃烧时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气味;当然他也对父亲一直执着的炸药实验充满了兴趣。

1841年,诺贝尔开始进入斯德哥尔摩的一所小学学习。诺贝尔就读的小学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他们看不起穿着粗布衣服的诺贝尔。但是诺贝尔却非常用功,尽管有时会因为身体不好而请假,但是勤奋的诺贝尔在每次期末考试都会考取第一名,这又让那些富家子弟非常嫉妒。

1842 年1月,父亲在俄国得到第一笔奖金之后,就把全家都接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并在那里开办了一个制造水雷和炸药的工厂。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来到俄同之后不 能去当地的学校读书,只能请家庭教师教他们俄语和一般的常识。经过刻苦学习,诺贝尔很快就跟上了俄国学校的课程,并且像以前一样每次考试都能取得非常优异 的成绩。这时候的诺贝尔对炸药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为此他经常把父亲工厂里的炸药偷出来,自己偷偷地燃放。当诺贝尔的这一危险的行为遭到禁止之后,他做了一 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自己研究并制作炸药。诺贝尔在父亲的书里发现了制造火药的配方,并且自己亲自动手配制起来。他从家里把冬天烧火的木炭找了出 来,再从火柴上把硫磺刮下来,接着去父亲的工厂里偷来硝酸钾。通过多次实验之后,诺贝尔知道了制造火药时这些成分的最佳混合比例。

15岁 的时候,诺贝尔按照父亲的意思,去了意大利等国留学,毕业后回到了瑞典。在国外生活的几年让诺贝尔体会到了语言的ffi要性,于是他在空闲的时间学习r英 语、法语和德语。后来诺贝尔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了解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了炸药对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千是在1854年,他又回到了父亲的身 边,决定以后要从事化学研究,并且要对现有的炸药进行改造。'

事实上,在唐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黑火药,只是在运输和使用时非常危 险,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后来,黑火药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并不满足黑火药的性能,于是他们希望能够制造出更猛烈的炸药。诺贝尔刚好正处在有这一要 求的时代。一次,•当诺贝尔听说法国已经有人研究出了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炸药时,内心再也按捺不住改造火药的冲动,诺贝尔对研制火药的热情再次被激发了。

当 时有个意大利人已经制造出了一种叫硝化甘油的强烈爆炸性液体,但是这种液体在运输和制造的过程中都非常危险,轻微的震动就有可能导致爆炸。于是,诺贝尔开 始专心致力于引爆物的发明,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现在的引信雷管中仍在使用的炸药引爆药——雷酸汞。

在这次研制的过程 中,诺贝尔差点丢掉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因为就在诺贝尔的实验即将成功时,他的实验室突然发生了爆炸,当人们都以为诺贝尔就这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时,奇迹产 生了。当硝烟散去,诺贝尔竟然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满脸的伤痕,满身的血迹。但是诺贝尔不顾身体的疼痛,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激动地跳了起来,因为这一次他 成功了。他说:只要试验成功了,身t的伤痛根本算不了什么。

接下来,诺贝尔又开始研制硝化甘油的稳定剂。开始他将硝化甘油和黑火药放在一 起,但是那只会引起燃烧而不是灿炸;后来,他又用甲醇的液体代替了黑火药,而这一次,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瑞典获得了这一发明的专利。就这样诺贝尔和他 的父亲带着这项专利,来到了法国。拿破仑三世很看重他们的发明,给了他们10万法郎,并允许他们在海伦坡建造了一个实验室。正当诺贝尔和他的父亲沉浸在巨 大的喜悦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海伦坡实验室发生了意外的大爆炸,这一次爆炸不仅把诺贝尔的父亲炸成了半身不遂,而且使诺贝尔正在做实验的弟弟丢掉了生 命。更重要的是,这次爆炸之后,人们对诺贝尔的实验产生了憎恶之情,于是身败名裂的诺贝尔回到了瑞典。

为了不使无辜的人受到伤害,诺贝尔 在马拉湖上租了一艘船,并在船上建了一个实验室。他这一疯狂的举动,换来了“科学疯子”的称号。可是在船上做实验是很不方便的事情,于是经过多次申请之 后,政府允许诺贝尔在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生产硝化甘油的工厂。此时的诺贝尔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地向他靠近。因为硝化甘油是用浓 硫酸跟甘油反应制成的,所以在成品中经常会有硫酸的残留,而这样的后果会促使硝化甘油自行分解而导致爆炸。所以,正当诺贝尔生产的硝化甘油销往世界各地 时,噩耗从世界各地传回到了诺贝尔的耳朵里——很多地方由于硝化甘油而引起了火车、轮船、库房、工厂的大爆炸。这种灾难性的爆炸让人们感到恐慌。于是世界 各国政府都下令禁止使用硝化甘油。

然而,诺贝尔并没有因为各国政府对硝化甘油的禁令而感到沮丧,相反,这更坚定了他要发明硝化甘油稳定剂 的信念。于是,诺贝尔来到了使用硝化甘油最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考察,还在那里建了工厂,并且开始致力于硝化甘油的改善工作。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实 验、多次的失败之后,诺贝尔发现可以用硅藻土来使硝化甘油变得安全,因为硅藻土是一种多孔性固体物质,所以它可以吸收硝化廿油。这一次诺贝尔终于成功了, 他研制出的炸药不仅药力猛,而且还非常安全。1868年,诺贝尔和他的父亲获得了瑞典科学院颁发的最高奖“雷特斯泰奖”。喜欢钻研的诺贝尔在1875年成 功制成了可以在水中使用的胶体炸药,并且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葜定军事工业基础的颗粒状的无烟火药。为此,诺贝尔有了“炸药大王”的美称。

❷ 机械引信的发展历程

追溯引信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引信的故乡。据史料记载,早在火蓟发明之前,在1700多年前汉代末年的魏、蜀战争中,魏守城士兵曾用草艾、麻布浸以油脂绑在箭上,点着火后,用弓臂射向诸葛亮的攻城兵士及云梯,引起对方着火,成为最早的"火箭"。在火药发明后,草艾、麻布等即被"火药包"或。火药球"所替代,并在其上加一个药捻,古称之为"信",这就是最早的引信。
"引信"作为术语在文献上使用,在中国己有几百年历史。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上描述的一种守城兵器"上留小眼,筑实硝黄火药,参入毒火神火,由人变通增损。贯药安信而后,外以木架匡围?quot;敌攻城时,燃灼引信,抛掷城下,火力出腾,八面旋转,则敌人马皆无幸"中有记载,这里的"引信"即指引火的药捻。
随着爆炸性火器的出现,人们把火药紧塞在一个空心铁球里,在球口再塞上一个空心锥形木塞,木塞孔中装人火药。发射时,先将木塞里的火药点着,然后再点燃炮膛内发射药把弹丸发射出去。弹丸飞人敌阵后,木塞里的火药引燃弹丸内的火药而燃烧爆炸。这个点火用木塞比药捻前进了一步,因其呈管状,故叫做"信管";它就是最古老的炮弹引信。到19世纪黄铜点火信管及机械引信出现后,木质信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最新式的杀伤子母弹和反坦克子母弹,需在一定的高度打开母弹舱,以便释放出子弹,这就要靠时间引信来实现;若对付掩体工事、坚固建筑物及碉堡等目标,最好让弹药钻入目标内爆炸,就需使用延期引信;对付空中目标或杀伤地面人员、破坏轻型车辆和器材等,在目标附近爆炸效果最好,多使用近炸引信等等。所以,引信的任务一是保证弹药飞达目标区之前不引爆,称作安全性;二是根据需要,选择最有利时机把弹药引爆,达到最佳毁伤效果,称作可靠性。
引信被誉为弹药的"眼睛"和"大脑",足见它在弹药中的重要地位。

❸ 炮弹的发明和完善都经历了什么

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也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这些炮弹由称作“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象无数的石榴籽。

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

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炮弹的种类现代炮弹的种类繁多,达上千种。若按用途分,可分为主用弹、特种弹、辅助弹3种。

主用弹即直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的炮弹,如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这3种俗称“榴弹”)以及混凝士破坏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纵火弹、化学弹、霰弹等。特种弹即完成特定战术任务的炮弹。如发烟弹、照明弹、宣传弹、曳光弹、干扰弹、电视侦察弹等。辅助弹是部队训练和靶场试验等非战斗使用的炮弹。如训练弹、教练弹、试验弹等。

按装填物的类别,炮弹可分为常规炮弹、原子炮弹、化学炮弹、生物炮弹等。

按配用炮种可分为加农炮弹、榴弹炮弹、坦克炮弹、航空炮弹、高射炮弹、岸(舰)炮弹、迫击炮弹和无坐力炮弹等。

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定装式炮弹和分装式炮弹。定装式炮弹的弹丸和药筒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射药质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炮弹根据有无药筒,可分为药简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药简分装式炮弹发射时先装弹丸,再装发射装药,射速较慢,但能改变发射药量,以获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药包分装式炮弹没有药筒,发射时将弹丸、发射药包和点具分3次装填,依靠炮闩来密闭火药燃气,其射速更慢。

按弹丸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和尾翼稳定两类。旋转稳定炮弹由线膛炮发射,出炮口时获得高速旋转而产生陀螺效应,使弹丸稳定飞行。尾翼稳定炮弹可在滑膛炮或线膛炮上发射,利用其尾翼使气动力压心移到质心后面,形成稳定力矩以保持弹丸飞行稳定。

按弹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可分为适口径、次口径和超口径3种。次口径炮弹的弹径小于火炮口径,初速高,有些穿甲弹和杀伤弹力提高威力和射程就采用这种结构。超口径炮弹的弹径大于火炮口径,弹丸露于炮口外,可获得较好的毁伤效果,如迫击炮弹、长榴弹等。

对付活动目标的末制导炮弹火炮对付的大多是固定的点状目标或集团群体目标,所以一般使用具有显著杀伤爆破作用的榴弹,如果要对付远距离的活动点状目标,普通炮弹就无能为力了。于是美国首先为其155毫米火炮研制成功了激光半主动末段制导炮弹——“铜斑蛇”。

发射这种“铜斑蛇”炮弹时,火炮就象发射普通炮弹一样,把末制导炮弹送到目标附近的上空,飞行到靠近目标的一定范围时,接收到来自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开始制导飞行,直至命中目标。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靠另外一个激光目标指示器照射到目标上,所以是半主动式末制导炮弹。这种未制导炮弹集中了许多优点,如火炮初速高、弹丸飞行大部分时间靠自然弹道飞行、不会受到外来干扰、弹丸在飞行最后阶段可改变飞行弹道追踪目标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备了攻击远程活动点状目标的能力。

炮弹的构成现代炮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两部分构成。弹丸包括引信、弹体和装填物,用以杀伤有生力量和摧毁目标。引信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体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发射装药包括发射药、药筒、底火和辅助元件。发射药是发射弹丸的能源,药筒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盛装发射药,保护发射药不受潮或损坏。发射时,筒体膨胀,与火炮药室贴紧以密闭火药气体。底火受火炮机械或电的作用发火,点燃发射药,产生膛压推动弹丸运动。

❹ 火箭是谁发明的

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设计原理,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液体火箭。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

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4)引信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

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

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❺ 二战期间武器装备四大发明:如无线电近炸引信

现 代 巡 航 导 弹 的 始 祖 V1
现 代 弹 道 导 弹 的 始 祖 V2

❻ 炮弹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所有早期的炮弹都不能爆炸,而是靠冲力来破坏或摧毁单个的目标。能爆炸的炮弹大约14世纪末才出现,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圣博尼法斯的战斗中使用了安有导爆索的炮弹,威尼斯人1376年在贾德拉也使用了这种炮弹。使用这种带导爆索的炮弹对炮手来说是极其冒险的:首先要在铜制或铁制的炮弹壳内装上炸药,再安上引线,将其点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内。结果是许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当即丧命。

1510年,又出现了铸造的整发弹和球形实心弹。这些炮弹由称作“榴弹炮”的特种火炮发射,弹上装有弹托装置,可以使“弹眼”和引信准确地对准炮膛轴线,朝向炮口。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开始研究榴霰弹。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都把炮弹称为“枪榴弹”,这个词原意指“石榴”,因为弹壳内的炸药看起来像无数的石榴籽。

英国人施拉普内尔于1784年发明了子母弹,里面装的炸药不多。而在此以前设计的炮弹都装药甚多,因为人们认为是用爆炸力量使弹片向四面八方飞散的。施拉普内尔的想法是只用足够的炸药炸开弹壳,让弹壳内的若干子弹以炮弹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飞。子母弹于1804年在苏里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应用,但由于炮弹在离开炮筒时要点燃炸药,给子母弹预点火,所以很难掌握时机。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进了这种炮弹,用铁片隔膜把炸药和引信与弹头隔开。他的炮弹在1864年开始使用,称为“隔膜弹”。

由于博克塞引进了时间准确的引信,从1867年起,标准炮弹有了很大的改进。1882年,黑色炸药首次为苦味酸所取代,接着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开始用无烟火药。至此,炮弹已发展成熟了。

❼ 都以为是外国人发明的地雷武器最早究竟是什么人发明的

火药,顾名思义,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剧烈燃烧的药剂。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作为一种低成本火药武器,地雷既可在地面布设震敌,也可埋入地下防御风险。可是,鲜有人知的是,这样“全能”的武器竟然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德国人后来发明了爆炸更具威力的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但是,中国依旧是毋庸置疑的地雷创始国。

可反过来说,如此之多的地雷战必然会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当下我们正处于稳定的和平阶段,那些或用作防御或用作击敌的隐藏地雷,显然给后来的排雷战士带来了许多挑战。

❽ 二战时在美国发明无线近炸引信前,高射炮弹靠什么在敌

之前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碰炸引信,主要用在小口径高炮炮弹上面,碰撞目标回后才炸开,否则就答是个铁疙瘩
第二种就是时间引信,事先通过光学测距机,测算目标高度,然后设定时间引信,炮弹上天后,里面的计时器自动计时,到了设定时间/高度,就自然开花,利用碎片杀伤

❾ 火炮的炮弹会爆炸是什么时候发明 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可以爆炸的弹头是西方人发明的。南北战争期间就开始大量使用了。早期是发射后由火药引爆,后期开始有了碰炸引信,具体时间没有详细记载。

❿ 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1864年9月3日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月牙还没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活动,清晨的静谧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突然,如同平地一声春雷,震得人们耳朵根子发麻。远处,教堂钟楼的大块玻璃,轰然坠落粉碎,人们感到地面在颤动,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地震,胆小的人纷纷祈祷上帝保佑……

城东的诺贝尔家族住宅附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爆炸。属于诺贝尔家族的大平房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变成了一片瓦砾。从事实验的五个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诺贝尔的小儿子埃米,也在这次爆炸中丧生。炸药的爆炸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

当市政厅方面公布爆炸情况时,城内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原来,诺贝尔一家正在研究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硝酸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谁愿意躺在炸药桶旁边睡觉呢?愤怒不已的邻里们简直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市政厅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

在爆炸中炸成重伤的老诺贝尔,急火攻心,成了半身不遂。诺贝尔兄弟三人——幸免于难的三兄弟,服侍父亲睡着之后,在客厅中激烈地争论起来了。

“为了全家人的性命,还是放弃这该死的实验吧!”胆怯的老二心有余悸。

“我们必须坚持到成功,否则埃米白死了。父亲会恨我们一辈子的!”老三坚持绝不退让。诺贝尔先生的三儿子,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阿尔弗莱德·伯恩哈德·诺贝尔,他是诺贝尔奖金的创立者。

在阿尔弗莱德的坚持和劝说下,诺贝尔三兄弟决定齐心合力,继续把有关炸药的研究进行下去。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药,他们只好把设备搬到距斯德哥尔摩较远的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们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其实,诺贝尔一家是热衷于科学技术,沉浸在炸药研究中的发明家族。从老诺贝尔开始,这个小工厂主就献身于技术发明,直到阿尔弗莱德创立不朽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诺贝尔家族正处于欧洲从手工业工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蓬勃发展时期。从父亲到儿子,无愧于那个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很快。由于瓦特蒸汽机的日益普及,各国煤和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到处都在挖煤找矿,矿业需要更强有力的工具。技术的广泛应用,又造成了各国之间实力的差距,为争夺资源和市场,往往又爆发一系列战争。军事上也要求制造强有力的武器,这就促使和吸引了许多化学家研制炸药。

炸药原产于中国。远在公元六七世纪的唐朝,中国人就用硝、磺、炭三者配合,制成了黑色火药。后来,通过蒙古游牧民族的征战和丝绸之路的传递作用,制造火药的配方传到了欧洲。中国黑火药威力小,满足不了19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它启迪人们研制新的高效炸药。

1837年,法国化学家贝罗兹用浓硝酸处理棉花时,得到硝化棉。当这位化学家无意之中将硝化棉丢入火中时,猛烈的燃烧险些把整幢房子付之一炬。

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莱洛,偶然把制造肥皂的副产品甘油与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时,得到了一种油状透明液体,即硝酸甘油。有一次,他将一滴硝化甘油放在试管里加热,发生了强烈爆炸,炸伤了他的手、脸,实验室内其他人也受了伤。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却苦恼于它经常发生爆炸而无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不久,他把自己的发现搁置起来了。

19世纪50年代,诺贝尔一家接过了研究炸药的旗帜,最先驯服了烈性炸药。老诺贝尔是一位献身科学技术的发明家,当他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小工厂毁于火灾之后,他便远离祖国和妻儿,到俄国寻求生路。在俄国,老诺贝尔惨淡经营,从事机械发明和研制炸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国各方面的赏识,但俄国皇室的政治动荡,又使他好景不长,事业难以为继。

年近60岁的老诺贝尔回国后,重整旗鼓,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研制炸药。父亲不屈不挠的性格,被阿尔弗莱德所继承。当阿尔弗莱德看到硝酸甘油具有威力无比的爆炸力时,就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炸药,将它用于矿山开凿和运河挖掘等工程建设上去。从此,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一生,就与不断的爆炸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诺贝尔初次见到硝酸甘油,是在俄国的彼得堡。当时,俄国化学家齐宁教授,向前来讨教的诺贝尔父子,演示了硝酸甘油的爆炸性。当很少很少的硝酸甘油在锤击下发生猛烈爆炸时,给诺贝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为了控制硝酸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须发明引发装置。经过研究,诺贝尔发现要使硝酸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冲击。1862年,诺贝尔用火药引爆硝酸甘油获得成功。诺贝尔先把硝酸甘油装在玻璃瓶里,再把装满火药的锡管放入,然后装进火引信。

诺贝尔终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索,然后丢入水中。猛然间,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轰然鸣起,接着河水冲起几丈高,地面颤抖起来。首次爆炸证实其爆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成功使诺贝尔坚定了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可是,随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们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迁移到湖上小船中进行实验。

这时,诺贝尔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经打击或震动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装置,即雷管。一天,诺贝尔在马拉湖岸边进行引爆实验。远处观望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诺贝尔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情景:敏捷的诺贝尔刚刚轻手轻脚地把实验装置安装完毕,转身回走,还没有走开多远,“轰”的一声冲天巨响,炸药掀起了浓重的黑烟、尘土,人们都以为这回诺贝尔肯定完了。可是,谁知满脸血污的诺贝尔,却出人意料地从硝烟中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雷管试验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药的雷管,诺贝尔开始生产硝酸甘油。社会迫切需要烈性炸药,诺贝尔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一连串的大爆炸,又使诺贝尔面临绝境。

硝酸甘油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起爆炸。当时人们对炸药的危险性十分无知。随意处理硝酸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随自己。不久,报警的信函雪片一般涌向诺贝尔。

1865年12月,一位德国商人带着10磅(1磅约为0.45千克)硝酸甘油,住进纽约市的一家旅馆。硝酸甘油突然爆炸,把路基炸出一米多深的深坑,市民为之谈虎色变。

1866年3月,澳大利亚悉尼,一家货栈因贮存两箱硝酸甘油引起爆炸,一声巨响,片瓦皆无。

1866年4月,大西洋上的“欧罗巴号”轮船,因载硝酸甘油爆炸而沉没海底,玉石俱焚。

这些相继发生的惨祸,不仅导致数百人死亡,而且迫使各国政府下令禁止运输、制造和贮存硝酸甘油…形势急转直下,人们恐慌、怀疑,抵制和咒骂的话语向诺贝尔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坚毅的诺贝尔也为之焦虑和不安。但是他没有像发现硝酸甘油的索布莱洛那样痛悔不已、手足无措,只去向上帝祈祷宽恕。他坚信新炸药的优越性一定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怎样才能解决烈性炸药的安全性问题呢?

诺贝尔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两种安全措施,最终解决了硝酸甘油的安全性问题。一个方法是在液体的硝酸甘油中加入甲醇液体,用时再分离出来。这种方法比较复杂费事。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固体物质吸收硝酸甘油。诺贝尔试用了木炭粉、木屑、水泥、砖灰等物,并做过多次爆破试验,以判定其效果。最后他决定选用一种产于德国北部的多孔的硅藻土,因为它吸收力强,化学性能稳定。

运用硅藻土吸收硝酸甘油的方法,诺贝尔制成了固体炸药。试制成功以后,诺贝尔亲自去各处表演,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

1867年7月14日,英国北部矿山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谨慎地俯身在一道拦水坝后,惊恐地向前眺望。

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起一堆篝火,然后,诺贝尔从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药,放在熊熊烈火之上。围观的人们心惊胆战,他们深知不安分的硝酸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吓得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诺贝尔又跑到贮存场边缘的断崖旁边,当他将10磅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时,许多人吓得俯卧在拦水坝后。不论是火烧,还是撞击,新炸药都是安然无恙。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炸药炸得碎石乱飞、地面颤动……

新炸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诺贝尔炸药的用户解除了疑虑。从此,诺贝尔的炸药又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矿业、交通业之中,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炸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1896年12月10日,孤独的诺贝尔在意大利西部的疗养胜地悄然去世。按照他的遗嘱将多达33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建立了诺贝尔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斗的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以至于为人类和平而努力的和平主义者。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