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线的发明
A. 道路交通标线是哪个美国人发明的
GB 5768.1-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专和标线属》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B. 交通的发展史是什么
交通运输发展史
(1)阡陌纵横——陆路交通
陆地是人类的基本栖息地。在那里,人们生产、生活、交互往来、迁移走动,自古如此。因此可以说,陆路交通的发展与人类本身的发展几乎有着一样久远的历史。
在人类的最远古时期,除了一根木棍外,没有任何器械可以凭借,双脚行走是当时交通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手段,肩挑手提、拖抬扛背是当时基本的运输方式。这种纯粹人力的交通时代,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车马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车,大概出现于5500年前,是由生活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发明车的过程,可能是人们在推拉沉重的石块或其他重物时,无意识地偶然发现石块或其他重物下的圆木棍可以减少推拉重物时所使用的力气。于是,在以后推拉重物时,用一些圆直的木棒排到重物下的地面上,借助木头的滚动,使重物的搬运变得轻松了许多。由于有些东西不适宜直接在地上拖拉(如粮食等),人类早期还可能采用过平板(即原始的爬犁之类)拖拉东西。平板的采用可能比圆木棍的使用来得更早。二者的结合,便是车辆原理的原始应用。再到后来,圆直木棍被固定在平板下转动的轮子所代替,最初的车便这样发明了。但从直接拖拉,到平板拖拉,再到圆直木棍的使用,再到真正的车的发明,其间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人类交通运输史上的大进步。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我国造车开始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并作为一种战争工具,与蚩尤大战于琢鹿之野。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不仅甲骨文、金文、陶文中已出现有大量的“车”字,而且还在殷商遗址中发现了一辆四匹马驾的战车遗迹。文字是实物的反映,而从有车发展到四匹马驾的战车,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可以断定,我国在殷代以前就早已有了车。
人们最初发明的车靠人力拖拉,车轮用木头制成,很不坚固,再加上路面也很不平坦,所以,车行并不顺利。但不管怎么说,货物的搬运事实上因此方便了许多,效率也成倍地增长。
动物的驯化是人类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类交通从此告别了纯粹人力的时代。最初,人们直接以牛、马等驮物、代步,这可能是畜力的最早应用。后来,畜力逐渐被用来拖拉车辆,牛车、马车便就此出现了。
牛拉车最初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到腓力斯、巴比伦、埃及等中近东诸国,后逐渐传到希腊等其他地方。在传播的过程中,车有了很大的改进。如车轮就是在传播过程中由圆木板变为部分挖空的辐条式。马车也很早就成了人们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使用相当广泛。在二千多年前,中东地区就已经有了辐式车轮的快速二轮马车。不过,那时马车多用于战争中的物资运输,是作一种兵器来使用的。
我国的陆路交通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拆毁了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路障、城堑等,大力发展车马驿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陆路车马交通网。据说到唐代时,我国的陆路交通于线已经达到了五万华里。
中古和近代是畜力车发展的繁荣时期。我国历代皇帝乘坐的车辇以及在战争中使用的战车之类,记载颇多。美国设有驿马站,专供长距离运输之用。欧洲贵族的马车,漂亮而奢华。为了使人们乘坐舒服,还安装了弹簧式悬架和轴承之类。
进入19世纪后,汽车、火车制造技术的日益完善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普及,终于使曾辉煌一时的马车逐渐黯淡下去。人类从此揭开了现代化“动力交通时代”的序幕。而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则是其前奏。
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古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
C.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1、先秦时期的道路
历史发展到原始社会传说中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担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显的进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可以说我国道路已经初具规模 。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除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外,还根据周公姬旦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今洛阳),以便于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对付殷商残余势力为了有效发挥两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它们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号称周道。
并以洛邑为中心,向东向北向南向东南又修建成等级不同的呈辐射状的道路周道是西周王室的生命线,也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这条交通线也仍然是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周道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上,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
东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军事外交活动和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推进了道路的建设。除周道继续发挥其中轴线的重要作用外,在其两侧还进一步完善了纵横交错的陆路干线和支线。
再加上水运的发展,把黄河上下淮河两岸和江汉流域有效地联接起来这个时期修建的主要道路工程有许多,秦国修筑的著名的褒斜栈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秦惠王时,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货殖列传记载:关中南则巴蜀,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道绾毂其口。
战略上为蜀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在公元前206年,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即发生于此除了秦国的栈道外,其他主要的道路工程还有:楚国经营的从郢都通往新郑的重要通道,晋国打通的穿越太行山的东西孔道,齐鲁两国建设的四通八达的黄淮交通网络,燕国开辟的直达黄河下游和通往塞外的交通线等。
至此,穿大袖宽袍的中原人善射箭骑马的戎狄人居云梦江汉的荆楚人披长发嬉水的吴越人喜椎髻歌舞的巴蜀人就连成一体了,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统一打下了基础 。
2、秦汉时期的道路
中国全国陆上交通网的形成,始于秦朝早在秦国出兵扫灭六国的同时,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对道路修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根据车同轨的要求,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又耗费了难以数计的人力和物力,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这项费时10年的工程,规模十分浩大,它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
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长约1400公里的直道,命蒙恬扶苏率20万大军,边驻守边关,边修直道这条大道沿途经过陕甘等省,穿过14个县,直至九原郡(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修筑完毕。
3、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至十三四世纪期间,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是中国同印度古希腊罗马以及埃及等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中国的丝绸主要是通过汉朝时开辟的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
在我国的汉朝和唐朝时期,东部山东和东南沿海江浙一带的大批质量上乘的丝绸从水路或陆路集中到长安城有相当一部分通过陆路转运到西方去由于在这条陆路上,丝绸的贸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称为丝绸之路以后又开辟了经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的开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它经过中亚西亚,可与东南欧及北非的交通线相衔接,构成了世界性的东西大商道不仅在两汉时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时期,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联系的主要纽带 。
4、唐代以后的道路
唐朝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当时,京城长安不仅有水路运河与东部地区相通,而且是国内与国际的陆路交通的枢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内有11条南北大街,14条东西大街,把全城划分为100多个整齐的坊市。
皇城中间的南北大街称为承天门大街,宽441米,视野开阔连接12座城门的有六条大街,其中朱雀大街,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一条贯穿南北的重要大街。出了长安城,向东,向南,向西,向北,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不仅通向全国各地。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相继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到了宋和辽金时期,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方面,与隋唐时代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实现了街和市的有机结合城内大道两旁,第一次成为百业汇聚之区。
元明时期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驿路干线辐射到我国的四面八方。特别是元代,综合拓展了汉唐以来的大陆交通网,进一步覆盖了亚洲大陆的广阔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蒙古族各部在成吉思汗等有作为的领袖统率下东征西略。兵锋所至,驿站随置,道路贯通。
运输不绝蒙古军军事势力的极盛时期,道路直通东欧多瑙河畔,南下攻灭金政权和南宋政权后,把南中国的大片疆土也纳入自己的版图同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比较起来,元明道路规模更大,效率更高,发挥着更为直接的重要作用。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等,一是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主要通往各省城;二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官马大路,是国家级官道,在京城东华门外设皇华驿。
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管理北路西路南路东路等官马大路干线系统。官马北路系统最重要的是通往大东北的干线,即从北京经山海关盛京(今沈阳)分别延伸到雅克萨庙屯(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官路和通往朝鲜半岛的国际通道。
属于官马北路系统的还有分别到呼伦恰克图的干线以及塞上的横向大通道这些道路在开发清代北疆,捍卫北疆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战略作用。官马西路系统包括兰州官路与四川官路的两大干线,前者从北京经保定太原西安兰州,分别到青海西藏和新疆,并通往中亚西亚诸国。
后者则是通往大西南的干线,从西安通往云贵川,并向西延伸到西藏拉萨在大清帝国创建和巩固的过程中,这个覆盖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的官马西路系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官马南路系统,包括云南官路桂林官路和广东官路三条干线前两条干线均从太原南下过黄河到洛阳。
后分道到昆明或桂林,并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岛;第三条干线即广东官路的主干道,则是从北京出发经济南徐州合肥南昌赣州韶关,直达广州这是元明以来北京到广州纵贯中国南北的主要官道,历来当作使节路,而终点广州又曾是清代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
所以清政府对这条干线特别重视,官马东路的唯一干线就是福建官路,沿途经过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福州等重要城市。
它是清政府经济上赖以生存的重要通路此外,还有横贯东西的长江官路等等清政府正是通过这些道路,实现了对全国各省各市各县各乡镇乃至自然村落的政治控制与经济榨取;全国各地各民族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通过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实现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我国古代的道路,都是沙石或泥土路,还没有用沥青或水泥铺成的道路直至19世纪末期,我国才出现了铁路和公路1876年,英帝国主义欺骗满清政府,擅自修筑了吴淞到上海的铁路。这是在我国领土上的第一条铁路。
而1881年建成的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则是我国出资修建并延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我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苏元春驻守广西南部边防时兴建的龙州到那堪公路,可惜没有全部完工。
(3)交通线的发明扩展阅读:
古代关于道路的称呼
在远古尧舜时,道路曾被称作康衢。西周时期,人们曾把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作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途畛,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兴路政,最宽敞的道路,称为驰道,即天子驰车之道。唐朝时筑路五万里,称为驿道。后来,元朝将路称作大道,清朝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朝末年,我国建成第一条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作汽车路,又称公路,由此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马路,则是外来语,巷、坊、弄、胡同等,被认为是从唐朝沿用下来的旧称,系指大道以外的路。
D. 马路中间的白线叫什么线谁发明的
琼玛卡若
琼玛卡若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医生。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伤者的痛苦时时让她如同身受。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琼玛卡若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这个偏好让汽车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海里: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行驶在线的一侧。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得到了他们的冷默和拒绝,他们认为自从有汽车那天起从没人怀疑过汽车在公路上跑还用画什么线,至于汽车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驶不相撞才不正常!对于琼玛卡若的提议他们笑她是异想天开。
琼玛卡若并没有忘记医院里伤员痛苦的表情与呻吟,他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员会终于同意在一条99号的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 “琼玛卡若线”,并以此为荣。
现在,我们对公路中间的那条线再熟悉不过,只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名字叫“琼玛卡若线”。
E. 铁路是谁发明的
铁路是英国乔治·史蒂芬逊发明的。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又于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木”路被“铁”路代替,蒸汽机车开始使用)在英国的斯托克顿(Stockton)和达灵顿(Darlington)之间开通,最初的速度为4.5km/h,后来达到24km/h。
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此路全长30里,运行正常,搭客载货,一时营业兴盛,但未几因出了重大伤人事故,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即以28万两白银高价购回,全数拆毁,用船运至海上,抛弃海底。
(5)交通线的发明扩展阅读:
火车和铁路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果之一,最先出现在产业革命的故乡英国。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又于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开始出现修建铁路的议论,
一些外国商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筑中国铁路的大规模综合计划。1865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资本家,在北京宣武门外修筑了一条长仅一里的铁路,试行小火车,意在劝说清政府同意外国人修筑铁路的要求和计划。有人认为,虽然这只是一条展览路,
不具备什么实用价值,且很快被清政府派兵拆毁,但这毕竟是铁路和火车这种新鲜事物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应是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此路全长30里,运行正常,搭客载货,一时营业兴盛,
但未几因出了重大伤人事故,引起舆论哗然。清政府即以28万两白银高价购回,全数拆毁,用船运至海上,抛弃海底。
F. 陆路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发明
我国古代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轿。《史记》中的“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对古代几种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畜力坐骑和人、畜力运输工具,已在境内广泛使用。舆轿是一种独特的代步工具。舆轿经历朝历代的发展,先后出现了“肩舆”、“步辇”、“轿子”、“礼舆”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做车。夏代还设有“车正”之职,专司车旅交通、车辆制造。
轮是车上最重要的部件,《考工记》中说“察车自轮始”,因此,轮转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是车子问世的先决条件。
古人运送物品,最初主要靠背负肩扛或手提臂抱,进而采用绳曳法。后来利用所谓橇载法,进而把圆木垫在木橇之下,借其滚动而移动木橇。
这种圆木与木橇的结合,可以说是车的雏形,装在木橇下的圆木可以视为一对装在车轴上的最原始的特殊形式的“车轮”。
利用车轮滚动而行,减少了车与地面的摩擦,省人力,又可多载重物,还可以长途运输。而当这个发明轮子被安装上轴时,人们就开始利用轮子把一个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车的问世,标志着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我国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形象和实物均属商代晚期。继商车之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车实物在考古中也多有发现。
比如:西汉时期的双辕车和东汉的独轮车;两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的牛车;两宋时期的太平车与平头车;明清时期的骡车。
驾马车的工具分为鞍具和挽具。鞍是鞍辔的统称,挽具则是指套在牲畜身上用以拉车的器具。
鞍具与挽具在汉代以后多有变化,或增或减,或同为一物而异名,或同为一名而异物。如清代轿车的鞎挽具就极为复杂,有夹板儿鞍子、套包、搭攀、后A、套靷、滚肚、嚼子、前靷、缰绳等。
马是人在陆路上的代行工具之一。我国古代单骑的马具也和马车的鞍具挽具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套完备的马具,是由络头、衔、镳、缰绳、鞍具、镫、胸带和鞧带几部分所组成。
马镫,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马镫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骑乘用马具的完备,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76年甘肃省武威南滩一座魏晋墓中,出土一件铁马镫,时间为3世纪左右。
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蹄铁是为了不使马蹄受伤,用铁片制成圆的马蹄形,分两股钉在马蹄上,蹄钉像莲子形,头尖尾大,每蹄8个,在冰上行走可防滑,从此以后,“有马者均用此”,一年四季不除。
舆轿也是代步工具。《史记》曾记载,大禹治水“山行乘檋”,檋就是桥。这是古文献中对舆轿类的最早记载,只是远古的事,荒邈难稽,人们已无从考证夏代舆轿的形制了。
至今,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舆轿实物属春秋战国时期。1978年从河南省固始侯古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发掘出3乘木质舆轿,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等部分组成。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舆轿,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肩舆”或“平肩舆”,盛唐之世的“步辇”、“步舆”、“檐子”、“舁床”,宋代的“显轿”与“暖轿”,清代的礼舆、步舆、轻步舆和便舆等。
G. 谁发明的地铁
H. 公路上划的线是谁发明的最早的公路划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道路标志线的发明者:琼玛卡若(June McCarroll)
琼玛卡若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回医生。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答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伤者的痛苦时时让她如同身受。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琼玛卡若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这个偏好让汽车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海里: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行驶在线的一侧。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得到了他们的冷默和拒绝,他们认为自从有汽车那天起从没人怀疑过汽车在公路上跑还用画什么线,至于汽车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驶不相撞才不正常!对于琼玛卡若的提议他们笑她是异想天开。
琼玛卡若并没有忘记医院里伤员痛苦的表情与呻吟,他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员会终于同意在一条99号的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 “琼玛卡若线”,并以此为荣。
现在,我们对公路中间的那条线再熟悉不过,只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名字叫“琼玛卡若线”。
I. 马路上的线是谁发明的
琼玛卡若复
琼玛卡若是美国内制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医生。她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太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伤者的痛苦时时让她如同身受。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琼玛卡若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这个偏好让汽车相撞的可能大大增加。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海里: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行驶在线的一侧。
当她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得到了他们的冷默和拒绝,他们认为自从有汽车那天起从没人怀疑过汽车在公路上跑还用画什么线,至于汽车相撞那是不可避免的,快速行驶不相撞才不正常!对于琼玛卡若的提议他们笑她是异想天开。
琼玛卡若并没有忘记医院里伤员痛苦的表情与呻吟,他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公路管理委员会终于同意在一条99号的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 “琼玛卡若线”,并以此为荣。
现在,我们对公路中间的那条线再熟悉不过,只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名字叫“琼玛卡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