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发明飞机
『壹』 求CCTV10我爱发明旋翼飞机徐斌的联系方式谢谢!
你好 这个先得自己联系CCTV-10《我爱发明》栏目组再由栏目组帮助你联系。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我爱发明 第几期是制造飞机的啊
目前貌似没有造飞机的,只有造交通工具的,但是有电动扑翼仿真机,应该在第七期
『叁』 我爱发明制造直升飞机
有空送我一架玩日本
『肆』 央视我爱发明自制直升机天上摔下来是那一集
这段片子是原本是中央五套《体育人间》节目一期关于旋翼机的节版目,同样一段权素材被重新剪辑,就成了我爱发明的旋翼机节目,被无数次播放;
旋翼机跟直升机不一样,详细去查网络,我就不废话了,片花里那一幕,是南方有一个玩旋翼机很厉害的哥们给一个旋翼机爱好者制造的旋翼机试飞失败的情景,因为那架飞机尾翼过重,重心偏后,起飞后直接就屁股向下,落地坠毁了,旋翼也坏了,但试飞这哥们并无大碍。
『伍』 我爱发明那个造旋翼飞机叫徐斌的怎么联系谢谢大家帮忙找找
我也是一个旋翼机迷,大致知道他是浙江衢州江山人
『陆』 看到CCTV10的我爱发明节目他们都在造飞机我现在自己也好想造一架属于自己的私人飞机啊!哈哈。
能,反正你造的隐形的,谁也不知道,随便飞。其实我只想弄个直升机
『柒』 《我爱发明》节目中关于发明,飞机,飞行,的有那几集,叫什么名,谢谢。
飞行记
『捌』 写一篇我爱发明作文400字
《我爱发明——飞上蓝天》
讲述的是三个向往蓝天,
并且以自己
独特方式实现飞翔梦想的普通人的故事。
自古以来,
人类就想像小鸟
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100
多年前,莱特兄弟经过不懈的努力,制
造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开始,
人类对飞行器的
探索和研究逐渐取得了越来越辉煌的成就。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
步,飞行器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它
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只是想着能坐着航空公司的
飞机飞上天就心满意足了,然而,就是有这样三个人,他们并不满足
于乘坐飞机,
而是要自造飞机,
亲自驾驭着自己制造的飞机飞上蓝天,
那是多么令我佩服和羡慕的人啊!我佩服,他们敢想敢做;我羡慕,
他们飞上了蓝天。也许你想不到,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人、还有一个竟
然是理发师,
都不是从事飞机制造业的专业人员,
但他们却同有一个
儿时的梦想—飞翔梦,就是这个飞翔梦成了他们自造飞机的无限动
力。
他们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自学有关飞行的知识,
搜集有关制
造飞机的各种资料,反复实验,反复研究,反复练习,看着他们在天
空中时起时落,
我的心也跟着时起时伏。
通过总结一次次失败的经验
教训,不断改进,终于,他们都把自己制造的飞机亲自驾驭着飞上了
蓝天,我也忍不住为他们大声喝彩,太棒了!
每当我遇到困难,
想要放弃的时候,
书中那三个自造飞机的人就
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是他们的故事震撼着我,
是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
感动着我,
是他们飞上蓝天的成功激励着我,
使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勇
气和信心。其实我也是个“飞行迷”,最喜欢的玩具就是直升飞机。
每到星期六、
星期天我都会拿着我心爱的直升飞机去楼下玩。
看着我
的直升飞机在空中自由盘旋,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的梦想也越飞
越高,越飞越远„„
我知道,人光有梦想还不行,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梦想,敢想、敢
做、有恒心,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离不开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是一门
耐人寻味而又严谨的东西,
热爱科学,
你就能体会到科学给人们带来
的乐趣,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
爱迪生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有了种子,你就得精心培育
它,给它阳光和雨露,给它灌溉和施肥,那科学的种子就会开出科学
之花,结出科学之果,就能为人类造福。
热爱读书吧!热爱科学吧!让我们一起勇攀科学的高峰,未来也
会飞上九重天。
『玖』 题目作文(我爱发明)写最真实的
只有小学文化的张国政造飞机的手段,在真正的航天专家看来挺原始,他经常逮些麻雀和斑鸠来研究飞翔的奥秘,还手持双伞从一二十米高的杨树上向下跳练习高处逃生的技巧。
核心提示:河南省项城市残疾农民张国政正进行着一项大胆的举动,3月31日,他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并于4月3日进行了试飞。试飞虽然遭遇挫折,但并没有影响到张国政的信心,第二架飞机又在紧张的组装过程中,定于5月1日进行第二次试飞。事实上,在全国有不少农民发明家和张国政一样自造飞机,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不少人为了造飞机,经济生活陷入困顿,更有人从小康滑向倾家荡产。有论者认为,农民有梦想是好事,但要实事求是,找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革新创造方向,将才智发挥到能够“开花结果”的项目上去。
一次没有成功的试飞
在河南省项城市街头,不断有人和张国政打招呼。由于4月3日的那次试飞,几乎让不大的项城市区的每个人都认识了张国政。
张国政制造飞机的工作是从今年春节开始的。正月初二,他就跑到他的木器加工厂筹集制造飞机的材料,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购买来了上等的木材、三合板和螺旋桨,并专门跑到郑州购买了一台5马力的发动机。
有了材料后,他便开始了设计。张国政不到20岁就学会了木工活,对木工设计也非常擅长,3月31日就把第一架飞机造了出来,命名为“国政一号”。这架飞机不算人力成本,仅配件和木料这两项就花费了3万余元。
张国政说,他的飞机是针对为农田喷洒农药而制造的,所以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整个机身的重量只有100公斤,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也就60多公里,飞机还能在路面上行走。3月31日造出飞机的当天,他就开着飞机来到了项城市的广场上展览,引来许多人围观,还指着飞机问这问那。
试飞是在4月3日清晨5时进行的,吸引了大批的人赶来观看。等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国政坐进驾驶室中,发动了机器。但当飞机飞到离地面2米高时,机器却熄了火,飞机开始滑翔,前进200米后栽到了地面上。结果,前轮爆了内胎,机翼也受到了损伤,张国政本人也被摔伤,所幸伤势不重。
第一次试飞失败,张国政认为是因为发动机马力不够造成的。对于现在正在安装制造的第二架飞机“国政二号”来说,主要是改进了动力装置,专门到成都购买了一台40马力的发动机,着陆轮也由原来的非机动三轮车轮换成了摩托车轮。
4月12日,记者在张国政的木器加工厂看到,“国政一号”3米多长,两个机翼的长度有3.5米,飞机高度有1.6米,前面安装有两个螺旋桨,后面的尾翼连着操控杆。张国政介绍,飞机的升空、降落和左右转向都是靠尾翼的摆动实现的。
在“国政一号”不远处还摆放着一架刚刚成型的木质飞机,这就是张国政正在制造的“国政二号”。按照计划,“国政二号”将于今年5月1日试飞。
张国政说,如果试飞成功后,他将会在飞机上安装5个喷雾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应用到实际中去。
造飞机念头产生于30年前
张国政出生于1952年。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当兵、当工人、甚至当临时工都和他无缘,在一次事故中手部还落下了残疾。就在他极力想找个事做的过程中,张国政看到很多农民背着喷雾器给庄稼喷洒农药时非常辛苦,就萌生了制造飞机帮农民喷洒农药的念头。
为了考察制造飞机的事情,张国政到安徽凤阳、湖北监利、江苏苏州、扬州等地去考察。按照张国政的说法,当时去这些地方不是去考察如何制造飞机,而是调查人均耕地面积以及人工喷洒农药给庄稼带来的损害程度,看飞机喷洒农药有无必要。张国政说,之所以要造飞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奔波的这些年里,张国政30多岁才结婚,而当年和他一起制造飞机的一位朋友,直到现在都没有成家。
经过调查,张国政发现,如果用飞机喷洒农药,不但能把人力解放出来,还能减少对庄稼的损害。张国政曾用摄像机全程跟踪过农民用喷雾器给小麦喷洒农药。他发现,农民喷洒一亩地农药,要留下400个脚印,大约30平方米。这样计算下来,农民每用喷雾器给10亩小麦喷洒农药,会踩倒半亩地的小麦,按每亩地产量平均300公斤计算,10亩地的损失就是150公斤。“放眼全国,每年的损失该有多少啊。”
张国政也曾想过,向有关部门建议用飞机为农民喷洒农药。可转而又想,如果农民用国家制造的飞机喷洒农药,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就又生出制造飞机的念头。
从有制造飞机的念头到制造飞机,中间有30多年的时间。
为造飞机研究小鸟飞行
张国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只读到小学毕业,关于飞机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他看不懂。为了制造飞机,他采取了一个“笨方法”,经常逮些麻雀和斑鸠来进行研究,计算出它们翅膀的长度、宽度与体重的比例。张国政说,对小鸟飞翔的研究,从表面上看并不是难事,但是真要研究到能够以此来制造飞机,就非易事了。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制造飞机的同时,他还训练起了高处逃生的技巧。张国政说,做什么事都应该安全第一,即使制造不成飞机,也不能把人摔死。
一开始做高处逃生实验,张国政用的是土坷垃和伞。张国政经常爬到树上,用绳子把土坷垃绑到伞的下面,然后向下扔。如果土坷垃摔碎了,他就重新绑上一块不同大小的土坷垃再实验,直到土坷垃完好无损地落地为止。然后,他再拿来不同大小的伞,绑上不同大小的土坷垃反复地做实验。
在掌握了土坷垃重量和伞面积的比例后,张国政就开始自己去实验。实验时,他手拿两把伞,站在一二十米高的杨树上向下跳。
第一次从杨树上跳下时,他的一个脚指头被摔断。等半年后脚伤恢复了,张国政就又开始了第二次实验,直到他从杨树上跳下来不再摔伤后,他才有了制造飞机的信心。
造飞机造出来的家庭之困
“妻子说我是不务正业,拿着钱打水漂。”
张国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妻子为了阻止他制造飞机,经常和他吵架。在北大上学的儿子对他造飞机的行为也持反对态度,说他不切合实际,是在花冤枉钱。家人之所以阻止,是担心造飞机会把这个家拖入贫困之中。
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制造飞机的农民已发展成了一个群体,在媒体上有报道的就有广东的张斗三、安徽的岳兴林、北京的李好和李军城、宁夏的刘亦兵、甘肃的白仲金和张玉祥、南京的吴征、四川的曹正书、山东的宋明武等。除制造飞机的农民外,近几年,一些农民还造起了潜艇、飞碟等高科技产品。尽管他们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废旧易寻的东西,但是成本依然很高,几乎每一位造飞机的农民都使家庭陷入贫困之中。
山西省大同县的刘库也是一位痴迷于造飞机的农民,由于只想着造飞机,日子一直过得很困难。妻子赵秀梅在接受采访时称:“刘库家里啥也不管。后来,为了造飞机,又开始卖家具,那时我就觉得这日子真没法儿过了。”武汉市蔡甸区的农民李玉明为制造潜艇也落下了一屁股债务。去年国庆节后,李玉明买回了几吨生铁,开始指挥3名农民一起制造潜艇。潜艇至今没有造成,自己却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农民杜文达,他带着40多个人,集资50万元,制造飞碟,结果倾家荡产。
来自专家的反对声音
“我不鼓励农民造飞机、造潜艇。”一位航空领域的教授说,“每一年,我都会看到这些新闻,还会碰到前来请教的农民。有时候看他们省吃俭用的样子,真的很心酸。从图纸和他们的描述来看,很多研制飞机、潜艇的农民,连基本的力学常识都不具备,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用几乎原始的手段去制造现代的产品。我甚至不忍心告诉他们,他们造的东西飞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小,技术既无突破,也没有商业价值。他们到最后即使能取得成功,充其量也只能造出最落后的飞机、潜艇毛坯,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我更担心的,还是他们的安全问题,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试飞可能具有的风险。”
也有公众认为,这些农民研制出的飞机和潜艇,很难投入实际应用,更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仅靠一时的冲动和蛮干,很难获得最终的成功。郑州某律师事务所颜展军律师称,农民造飞机还面临着一个无法上天的问题。我国自2003年5月1日施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