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发明脂肪乳剂

发明脂肪乳剂

发布时间: 2021-03-02 02:11:59

❶ 脂肪乳分一代二代三代吗

脂肪乳又称英托利匹特,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脂肪乳注射液专,力能,力保脂宁,力属基,适用于需要高热量的病人(如肿瘤及其它恶性病)、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病人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病人,以补充适当热量和必需脂肪酸。长期使用,应注意脂肪排泄量及肝功能,每周应作血像、血凝、血沉等检查。若血浆有乳光或乳色出现,应推迟或停止应用。严重急性肝损害及严重代谢紊乱特别是脂肪代谢紊乱脂质肾病,严重高脂血症、胰腺炎、胆囊炎、脑卒中病人禁用。使用本品时,不可将电解质溶液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以防乳剂破坏,而使凝聚脂肪进入血液。

❷ 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的优点有哪些

脂肪乳剂是构成TPN中非蛋白质能源之一, 为合理应用并减少与之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了解不同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 显然是有临床意义的。方法根据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不同, 分为长链、 中链和短链甘油三酯。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单纯LCT和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 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的还有结构脂肪乳、 含ω-3的脂肪剂和含橄榄油的脂肪乳等制剂。结果脂肪乳剂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维持细胞结构和脂肪组织的恒定。结论不同链长和结构的甘油三酯, 构成的脂肪乳剂的不同代谢特点, 决定了它们在临床的选择应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Wretlind等研制成功以大豆油为基础的脂肪乳剂, 使临床结束了历经数十年的主要以高渗葡萄糖为非蛋白质能量的静脉营养的应用, 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rtrition,PN)的新纪元[1]。
自第一代能被临床安全应用的脂肪乳剂问世后, 对其代谢特点和应用效果的研究不断深入; 同时, 不同特点的脂肪乳剂产品也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脂肪乳剂构成PN中非蛋白质能源之一, 为合理应用并降低与之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了解不同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显然是有临床意义的。
一、 脂肪乳剂的构成与代谢特点
脂肪乳剂是一种水包油性乳剂, 主要由植物油、 乳剂和等渗剂等组成。 脂肪乳剂的能量密度较高, 以小容量提供高热量, 1克脂肪氧化后可提供37.62千焦耳(kJ)。 临床应用脂肪乳剂的意义在于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能量, 维持细胞结构和人体脂肪组织的恒定。

前, 临床常用的脂肪乳剂中, 大多数以大豆油为原料, 也有以其它植物油为原料构成。 由于构成脂肪乳剂的原料不同, 其中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不同。
由14~24个碳原子组成者属于长链甘油三酯(LCT), 由6~12个碳原子组成者为中链甘油三酯(MCT),
仅由2~4个碳原子组成的则为短链甘油三酯。 根据有无双键及双键数目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2个和2个以上双键); 后者又依第一个双键所处置分为ω-3、 6、 7、 9脂肪酸。 亚油酸、
十八碳二烯-9,12-酸是大豆油的基本组成成分, 属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 α-亚麻酸在大豆油中仅含少量, 最多见于鱼油中,
属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 所有这些脂肪酸的不同代谢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临床疾病中的选择应用。
LCT脂肪乳剂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能量,
但LCT进入线粒体代谢需依赖于肉毒碱转运, 氧化代谢速度慢。 有研究发现较长期应用时可能蓄积于网状内皮细胞, 肝、 脾内可有脂肪色素沉着,
对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抑制作用, 这种免疫抑制作用不仅与脂肪乳剂的剂量和输注速度有关, 而且涉及脂肪来源。 因此, 继LCT后,
又从棕榈核仁和椰子油中分馏出MCT, 以期改善应用脂肪乳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就理论角度而言, MCT较LCT水溶性更好,
不需依赖肉毒碱即可进入线粒体进行快速氧化, 在血循环中的清除速度较LCT更快, 不易在肝脏中蓄积,
这对肉毒碱缺乏的危重病人和新生儿无疑是有利的。 但MCT亦有其不足之处: 不能提供必需脂肪酸, 应用纯MCT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神经系统副作用。
所以, 将MCT与LCT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后形成的脂肪乳剂, 可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结构脂肪乳剂是继MCT/LCT物理混合制剂后以化学混合为特点的新制剂, 即在一个甘油分子的三个碳链上结合不同链长的脂肪酸。
较之纯MCT或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耐受性好、 氧化更快、 且不易发生酮症或高脂血症, 能更明显地增强氮储留效果[2,3];
其长期效果还有待临床实践证实。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血流、 刺激胰酶分泌、 促进结肠内水钠吸收等特点, 适用于短肠综合征病人。
当TPN内含有短链脂肪酸时, 因其对肠粘膜的刺激作用, 可明显减少标准TPN时可能出现的肠粘膜萎缩和肠菌易位。 尽管短链脂肪酸具有上述优点,
但不宜作为主要能量供应。 目前, 短链脂肪酸仅处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阶段。
除上述各种脂肪乳剂以外,
近年新开发的还有含橄榄油的脂肪乳剂, 其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该乳剂较之大豆油脂肪乳剂含有更多的具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
α-生育酚可减少脂肪过氧化, 亦有益于维护免疫功能。 含鱼油的脂肪乳剂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有助于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减少血小板活化、 防止肿瘤生长、 提高免疫功能等。上述有些新制剂尚处于实验阶段, 其理论意义还有待临床验证。
二、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一) 应激状况下: 较大的手术、 创伤和感染都
可促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是机体维持生命的一种全身性代谢反应。 一般而言, 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下, 随着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脂肪动员加速, 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均增高, 更新率加快; 脂肪成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此时, 无论提供哪种脂肪乳剂,
当其占总能量的30%~50%时均不易造成高脂血症; 若与碳水化合物共同构成非蛋白质热卡则具有较佳的节氮效应。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为例, 该病病程长, 消耗大, 有时需多次手术, 若无积极的营养支持, 病人可因严重营养不良而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
影响预后。 将肠外营养(PN)支持作为SAP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 PN中含有脂肪乳剂, 可减少外源性葡萄糖的用量,
使SAP患者的高血糖现象更易于控制。 脂肪乳剂一般占非蛋白质热卡的40%~60%。 但在部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高脂血症常成为其发病的诱因, 还有部分病人则因胰腺炎本身的病理变化而出现高脂血症; 对这些病人, 脂肪乳剂是否适用尚存争议。 一般认为, 这些病人的高脂血症多因体内脂代谢异常或紊乱所致, 外源性脂肪乳的代谢是否也受影响尚不明确, 故对已存在高脂血症的
急性胰腺炎病人, 多不主张将脂肪乳剂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 但若同时伴有高血糖者, 因葡萄糖应用受限制, 脂肪乳剂应酌情应用,
且应选择氧化代谢较快的MCT/LCT脂肪乳。 为安全起见, 宜积极监测血脂代谢及脂肪廓清程度, 以利及时修正营养支持方案。
另有少数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 可出现凝血功能的紊乱。 本院曾对此类病人在应用脂肪乳剂前后观察其出、 凝血的多项指标, 发现仅伴有轻度出、
凝血时间功能异常的病人, 短期、 适量应用单纯LCT或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 并不加重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 是安全有效的[4]。
(二)
肝功能障碍: 严重肝功能障碍病人的预后往往取决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细胞再生需要能量, 肝脏获取ATP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脂肪酸氧化过程。
当脂肪酸氧化受抑时, 肝细胞再生过程受阻。 比较部分肝切除术后大鼠接受等热卡脂肪乳剂或葡萄糖溶液及生理盐水后肝细胞的再生能力,
发现接受脂肪乳剂的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最为活跃。 同等条件下的另一组动物实验也显示了相似结果: 脂肪乳剂组的大鼠残存肝脏中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甘油三酯比例、 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率均优于非脂肪乳剂组; 而且, 后组大鼠肝功能明显异常, 肝小叶中脂肪浸润更为显著。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对于受损肝脏的再生修复而言是极为重要的[5]。 脂肪的这种积极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肝脏对能量的利用和促进磷脂及胆固醇的合成有关。 临床上, 不少病人在肝病或
肝功能障碍时对脂肪的消化、 吸收能力下降, 病人表现为厌食油腻, 经胃肠供给脂肪常难以耐受。 此类病人, 如果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脂肪,
其耐受程度可能好些。 比较现有常用脂肪乳剂的代谢特点, 以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或结构脂肪乳是肝脏功能障碍 时较为理想的选择。
应用时, 宜与葡萄糖共同构成非蛋白质能量, 并以全营养混合液的方式输注。 至于脂肪占非蛋白质能量的比例, 应视病人肝功能受损程度和对脂肪代谢、
廓清能力而定。 多数情况下, 与无肝功能障碍的营养不良病人所用比例相比。 仅在严重肝损时, 适当减量。
(三) 脂肪乳剂的特殊作用:
近十年来, 以脂肪为基础作为药物载体系统越来越受关注。 临床不少药物水溶性差, 必须依靠溶剂才能发挥作用。 而有机溶剂不仅本身有一定毒性,
还可能干扰药物效果。 以大豆油为主要成分的脂肪乳剂既具有溶剂特性, 又几乎无毒性的优点。 某些药物, 在以脂肪乳剂为溶剂后,
减少了与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控制了药物的释放。 临床多见应用脂肪乳剂作为载体溶剂的药物有地塞米松、
安定和短效麻醉剂(Propofol)等。 有研究发现, 将二性霉素B加入脂肪乳剂后应用,
两性霉素B对机体的毒副反应较之加入5%葡萄糖溶液应用时为轻, 在体内的清除速度亦加快[6]。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多地将脂肪乳剂用于药物载体系统。

❸ 药用注射用水的参考文献,写论文用的。

细辛脑注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曾列丹,申请人:曾列丹,,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年
- 细辛脑脂肪乳剂及制备方法 发明人:董英杰,申请人:董英杰,,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年
- 细辛脑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宁宗超,张蓓,申请人:深圳市康瑞医药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4年
- 细辛脑干乳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发明人:陈云生,贾 奕,申请人:陈云生,贾 奕,,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6年
- α- 细辛脑静脉乳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travenous α- asarone emulsion 作者:蔡周权,梁臻,金辉,毛声俊, 期刊-核心期刊 华西药学杂志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07年 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张文芳,申请人:张文芳,,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4年
- 醒脑静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张文芳,申请人:张文芳,,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年
- 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粉针剂及制备方法 发明人:刘万忠,申请人:刘万忠,,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4年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人:王衡新,申请人:王衡新,, 发明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5年
- 细辛脑注射液23例不良反应浅析 作者:王燕,贺晴, 期刊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7年 第11期

❹ 脂肪乳的作用

1、提供人体必需来脂肪酸和三源酰甘油,可维持人体脂肪组织的恒定,防止单独使用糖进行肠外营养引起的必需脂肪酸缺乏;

2、脂肪乳剂基本上是等渗液,特别适用于外周静脉营养;

3、脂肪乳剂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脂溶性维生素;

4、脂肪含热量高,氧化1g脂肪可提供9kcal的热量。

(4)发明脂肪乳剂扩展阅读

原理:

1、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2、脂肪酸可在体内分解成CO2及H2O并释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机体利用。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尤以肝及肌肉最活跃。

3、在胆汁中磷脂与胆盐、胆固醇一起形成胶粒,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磷脂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植物中以大豆等种子中含量较为丰富,动物中神经组织含量最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脂肪乳

❺ 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有哪些

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有哪些?

答: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乳化剂常用的有卵磷脂、豆磷脂及普朗尼克F-68(Pluronic F-68)等数种。一般以卵磷脂为好。稳定剂常用油酸钠。

❻ 脂肪乳与乳剂有何区别

脂肪乳抄就是一定比例袭的脂肪配制的悬浊液, 乳只是个形象的说法 比如20%脂肪乳注射液 30%脂肪乳注射液 用来静脉营养补充脂肪这一营养素(脂肪换算成能量)

乳剂呢,是一种剂型了,大便也可以做成乳剂哦~~~

❼ 脂肪乳注射液有什么作用

脂肪乳是一种由精制大豆油和精制卵磷脂所组成的既均匀又稳定的脂肪乳剂,它治疗的重要性在于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
本品每升能提供4.6兆焦耳(1100千卡)热量是人体一种很有价值的能量补充剂。
--脂肪乳的脂肪颗粒构造与人体内乳微粒相似,颗粒直径≤ 1 微米。
--高热能4.6兆焦耳/1100千卡(升)。
--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大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
--透过精制卵磷脂乳化剂提供磷酸盐。
--因乳化剂与血同等渗度而有极好的静脉耐受性。
●手术前后营养失调
本品能提供病人在手术前后所需的大量能量,用以改善氮平衡。
●营养障碍或氮平衡失调
由于胃肠道肿瘤或慢性肠道疾病(如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回肠末端炎)等所引起的肠道吸收不全或衰竭。
●烧伤
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通过提供额外能量来降低常见的负氮平衡。大量能量供给也有利于口服蛋白质和输注氨基酸注射液的利用。输注本品也适用于经口服不能获得足够营养的病人。
●长期昏迷
在颅外伤和中毒情况下,不能或不宜使用处鼻饲时,可输注本品。
●肾功能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供给足量的能量来减低蛋白质的分解。
●恶病质
●必需脂肪酸缺乏或摄取不足的病人。
--手术前后的营养供给,尤其对于恶病质的病人用以改善营养障碍和氮平衡。
--需要极高能量的疾病,如伤风,严重烧伤等。
--大脑病患,在颅外伤和中毒情况下,不能或不宜使用鼻饲时,可输注本品。
--改善肿瘤病人对化学和放射性治疗的耐药性。
--肾功能损害时需要供给足量的能量来减低蛋白质的分解。
--适用于必需脂肪酸缺乏或摄取不足的病人。

❽ 使用脂肪乳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降压治疗不能过于追求快速的降压效果或反复大量甚至联合使用多种强效的降压药物常用利舍平(利血平)0.5~1mg肌内注射25%硫酸镁10mg深部肌内注射6~12h可重复使用也可用如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他口服降压药物或加用利尿药但强烈扩张血管的药物应慎用或不用当患者对降压应答完全不敏感时则须注意颅内高压所致的血压增高

(3)降压不要过快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将血压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没有脑缺血的不适症状为宜多数认为应将血压稳定在20~21.33/12~13.33kPa(150~160/90~100mmHg)左右最好维持在比患者原有血压稍高的水平

(4)在使用脱水利尿药等进行降颅压抗脑水肿治疗的同时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周围循环及水电解质平衡状况特别是呋塞米(速尿)能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及通过抑制水肿组织中的钠进入细胞内而减轻脑水肿其作为救治脑水肿患者的脱水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但连续大剂量地使用该药所造成的血压持续下降血容量骤减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在应用降压药物同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时应抬高床头约30°~45°血压接近正常时.将床头放低如血压持续过低应适当用升压药以维持上述水平

4.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脑出血后脑水肿逐渐加重常在6h开始出现水肿3~4天内达高峰半个月后逐渐消退脑水肿的结果是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发生因此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脑水肿临床上有指征使用脱水剂时一般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除非患者清醒颅内压增高不严重又无呕吐可选用口服药在静脉注射或口服困难时也可考虑直肠滴注可用20%甘油或30%甘露醇在严重失水又有颅内高压时可试行颈动脉内注射甘露醇40~60ml可达到脑组织脱水而对全身影响较少同时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来考虑选用脱水剂及其剂量在昏迷较深或出现脑疝早期征象时须用强脱水剂通常应选2~3种交替使用如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类制剂有心或肾功能不全者常须先使用呋塞米(速尿)胶体液如20%或25%的人血白蛋白可防止血容量减少避免低血压

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以地塞米松抗脑水肿作用最强特别对血管源性脑水肿常用量10~15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静脉点滴1~2周内减量至停用激素的作用比较缓慢由于脑出血的昏迷者多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可能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加重或掩盖病情加上激素降低颅内压作用缓慢不能迅速抗脑水肿故不主张常规使用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者应慎用或禁用因易诱发应激性胃出血应同时用胃黏膜保护药

5.止血药的应用 脑出血的患者是否应用止血药至今看法不一各种止血药主要能阻止脑实质毛细血管出血或渗血对于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的作用不能肯定

盲目应用止血药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可能增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或肾动脉血栓的危险所以有人反对用止血药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可用止血药但要经常检查凝血功能在有关化验指标的监护下短期用药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者可考虑应用适当的止血药物治疗以预防再出血

6.人工冬眠降温疗法 人工冬眠疗法可以降低脑的基础代谢率减少耗氧量使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高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也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出血

(1)早期低温:尽量在发病6h内给予超过7~8h脑保护作用较差降温时间不超过48h若并发高热可延长时间

(2)降温方法:目前降温方法很多设置先进的低温室有必要如条件有限可采用头部冰帽+大动脉冰敷+药物的方法

(3)逐渐复温原则:先停用药物再撤冰敷最后撤除冰帽即可在8~12h内完成;这种短期低温很少有并发症部分出现肌颤和烦躁可用给予阿曲库铵(卡肌宁)25mg或安定10mg

7.手术治疗 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

一般认为血肿在发病后6h内形成出血后8~24h水肿达高峰在这之前清除血肿可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早期手术不但可以及时清除血肿解决颅内高压而且减轻血液分解物对脑组织的破坏对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深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质强直双瞳孔缩小及中枢性高热等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出血量在20ml以上者②丘脑或基底核区血肿③破入脑室者如影响脑水循环应尽早行脑室穿刺引流同时腰穿1次/d每次放脑脊液10~20ml直至病情平稳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引流管保持1周左右④血肿累及脑干以及高龄或脑疝者不宜手术⑤术前血压过高者可先降血压⑥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者应慎重⑦小脑半球出血量在20ml左右者⑧内科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或出现脑疝先兆

(2)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人们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危重手术危险性大有再出血的危险手术应在24h后进行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3h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h出血停止并出现血肿周围水肿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损害12h达到中度水肿24h达重度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即发病6~8h内即行手术能赶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前这样既可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又可避免脑水肿的发生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一般以出血后3天内手术为宜对于出血后超过20天者是否采用穿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手术方法:常用清除血肿手术的方法有:①神经内镜治疗技术;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③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⑤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

8.脑出血的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恢复治疗的时机是在脑部病变基本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受损的脑功能逐渐恢复时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应注意逐渐选用扩张脑血管的药物药物作用要缓和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也可由一种逐渐增加药物种类在恢复期的另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1)防止再出血:再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幸存者中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宋德根等报道再发性脑出血的间隔时间在3个月~5年占同期脑出血的19.5%(58/297)首次发病后1年内再发者37.9%2年内再发者75.8%3年内再发者93%即绝大多数患者在3年内再发

关于再出血的诱因Passeros等用联合变量分析表明再发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重度饮酒及糖尿病没有明显关系而关键是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和血管淀粉样变

国内宋德根等研究结果认为:再发出血的诱因多为高血压其次为情绪改变如激动悲伤糖尿病老年人再出血往往有TIA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史高脂血症再出血者较少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治疗糖尿病并注意情绪的自身调节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及时治疗便秘是预防再发性脑出血的重要环节关于再出血的转归宋德根等报道58例均以内科治疗好转29例死亡29例各占患者数的50%

(2)药物治疗:

①钙通道拮抗药: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内神经细胞处于钙超载状态应用钙通道拮抗药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尼达尔)20~40mg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低血压脑水肿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②脑代谢赋活剂: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吡拉西坦(脑复康)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γ-氨酪酸泛癸利酮(辅酶Q10)维生素B族维生素E以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等方剂

(3)饮食控制:

①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品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能的需求

②多饮水及常吃半流质食物由于瘫痪患者常有害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对患者是不利的日常膳食中也应有饭有汤尤以常食粥为宜也可适当吃点咸菜以便多饮些水对少数不愿饮水者可适当吃一些多汁的新鲜瓜果以预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发生

③注意膳食中纤维素供给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以预防便秘的发生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应控制食盐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

(4)康复治疗:

①被动运动和按摩:当患者肢体没有肌力时应以被动运动为主动作要轻巧缓和逐个关节有节奏地进行保证所有关节全范围的活动每天应作2次每次3遍以维持关节和软组织的运动功能防止由于挛缩使运动范围受限同时关节挛缩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康复的难度当患者肢体出现功能后逐渐转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结合被动运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

②主动运动:患者肢体有肌力后应及时开展主动运动

床上主动活动及起坐训练: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最初将自身看作整个肢体的瘫痪而不仅仅是一侧瘫痪感到全身完全无力克服这种感觉的方法首先是帮助患者学会运用健侧肢体在床上移动身体同时可作仰卧位的肢体伸屈动作患者是在清醒状态应当及早抬高床头对此耐受较好时坐在床上作肢体功能锻炼如拉绳拉物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伸手抬腿使紧缩的肌肉被有力地牵拉以增加活动范围

床边锻炼:应逐渐使患者学着在床边坐起来方法是患者可蜷缩其健侧而后用健侧下肢置于患侧下肢之下使患肢从床边往下放用健侧上肢支撑着坐起来此时患者是利用视觉传入和健侧上肢的本体感觉传入进行充分地学习和训练坐位平衡学会坐位平衡后进行站立平衡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站立锻炼:能在床边锻炼后及时创造条件达到扶人拐自立或靠墙自立继而离床在室内外活动

③物理疗法和针灸治疗

④医疗体育疗法:机体的协调是由于频繁而多次重复训练产生的当肢体瘫痪后就会使协调丧失所以每完成一个复杂的协调运动之前必须具有执行每个简单分解动作的能力只有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持久的重复训练才能使这些肌肉成为正常活动的一部分对瘫痪的肌群通过主动-辅助主动主动抗重力及抗阻力等运动而使每一组肌肉得到进步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多次的重复体育锻炼会使肢体的功能逐渐协调

9.脑血管病的卒中单元治疗模式

(1)什么是卒中单元: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一种卒中治疗管理模式是指为卒中病人提供相关的系统性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从以上概念可以把卒中单元的特点概括为:

①针对住院的卒中病人因此它不是急诊的绿色通道也不是卒中的全程管理只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管理

②卒中单元不是一种疗法而是一种病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并不包含新的治疗方法

③这个新的病房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元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care system)也就是多学科的密切合作

④病人除了接受药物治疗还应该接受康复和健康教育但是卒中单元并不等于药物治疗加康复治疗它是一种整合医疗(integrated eare)或组织化医疗(organized care)的特殊类型

⑤卒中单元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它把病人的功能预后以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而不像传统病房的治疗只强调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影像学的改善

(2)卒中单元可分为以下4种基本类型:

①急性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收治急性期的病人通常是发病1周内的病人在这种卒中单元中强调监护病人住院数天一般不超过1周

②康复卒中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收治发病1周后的病人由于病情稳定更强调康复病人住院数周甚至数月

③联合卒中单元(combined acute and 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也称完善卒中单元(comprehensive stroke unit)联合急性和康复的共同功能收治急性期病人但住院数周如果需要可延长至数月

④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也称移动卒中小组(mobile stroke team)此种模式中没有固定的病房病人收治到不同病房一个多学科医疗小组去查房和制定医疗方案因此没有固定的护理队伍也有作者认为此种形式不属于卒中单元只是卒中小组(stroke team)

(3)所有卒中病人都应该接受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单元是卒中医疗的常见方式建立卒中单元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强调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收治到卒中单元进行治疗

为了推行卒中单元各个国家的卒中指南都强调了急性期病人应该收入卒中单元其中近年出版的英国皇家医学会指南(2000)欧洲卒中促进会指南(2000)美国卒中协会指南(2003)尤其强调收治(如卒中单元康复早期介入多元医疗小组)的必要性

2002年我国启动的北京组织化卒中医疗工程(Beijing organized stroke care systemBOCSS)项目的运行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卒中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向国际体系靠近

(二)预后

出血量较少且部位较浅者一般1周后血肿开始自然溶解血块逐渐被吸收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现象逐渐减轻患者意识也逐渐清醒最终少数患者康复较好多数患者则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等

1.预后较差的因素

(1)血肿较大严重脑组织破坏已引起持续颅内压增高

(2)意识障碍明显

(3)上消化道出血

(4)脑疝形成

(5)中枢性高热

(6)去皮质强直

(7)70岁以上高龄患者

(8)有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的并发症

(9)复发性脑出血

(10)血压过高或过低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可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的肢体瘫痪或长时间意识障碍

2.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

(1)一般年龄大病死率高因此对于老年脑出血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慎重态度

(2)基础疾病重和有合并症的病死率高既往有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其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差应激和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在治疗及发病过程中并发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低血容量状态及医源性因素等严重影响了各主要脏器的正常代谢使其功能下降

(3)感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

(4)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增高对于有胃病史尤其是血肿破入脑室者后者可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危险的因素

(5)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脑室积血情况明显相关出血量越大对周围脑组织压迫越严重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越明显容易造成中线结构偏移脑干受压导致脑疝形成而死亡

(6)第三四脑室积血较多者会引起中脑导水管阻塞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加剧颅高压和脑水肿同时血性脑脊液还可直接刺激丘脑下部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

(7)第四脑室积血还可引起四脑室扩张直接压迫脑干导致脑疝或呼吸骤停

(8)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较未破入脑室者明显增高全脑室铸型病死率更高如血肿破入脑室血凝块阻塞脑脊液通路应行血肿清除加脑室持续引流可使病死率大大降低

(9)脑出血早期的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因此迅速有效解除脑受压及急性颅高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当因出血和(或)水肿引起占位效应加重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恶化时需采用积极治疗措施

(10)综合治疗措施: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降低病死率除积极治疗原发病还应综合治疗补足每天的热量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维持呼吸血容量及心肺功能稳定血压的调控亦是很重要的

❾ 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的优点有哪些

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的优点:临床不少药物水溶性差, 必须依靠溶剂才能发挥作用。 而有机溶剂不仅本身有一定毒性, 还可能干扰药物效果。 以大豆油为主要成分的脂肪乳剂既具有溶剂特性, 又几乎无毒性的优点。 某些药物, 在以脂肪乳剂为溶剂后, 减少了与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控制了药物的释放。 临床多见应用脂肪乳剂作为载体溶剂的药物有地塞米松、 安定和短效麻醉剂(Propofol)等。 有研究发现, 将二性霉素B加入脂肪乳剂后应用, 两性霉素B对机体的毒副反应较之加入5%葡萄糖溶液应用时为轻, 在体内的清除速度亦加快[6]。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多地将脂肪乳剂用于药物载体系统。

脂肪乳又称英托利匹特,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脂肪乳注射液,力能,本品为白色乳状液体。适用于需要高热量的病人(如肿瘤及其它恶性病)、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病人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营养的病人,以补充适当热量和必需脂肪酸。其成分是:大豆油、卵磷脂、甘油、注射用水。

脂肪乳为肠外营养剂,提供营养所需的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且无氨基酸和糖类溶液高渗压的缺点。进入血液后与血中载脂蛋白C结合,在脂蛋白酶的作用下,三酰甘油分解成非酯化脂肪酸,提供机体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亦可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或经肝脏氧化,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再进入血流。其粒径大小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均通过相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脂肪乳剂的构成与代谢特点
脂肪乳剂是一种水包油性乳剂, 主要由植物油、 乳剂和等渗剂等组成。 脂肪乳剂的能量密度较高, 以小容量提供高热量, 1克脂肪氧化后可提供37.62千焦耳(kJ)。 临床应用脂肪乳剂的意义在于提供
但LCT进入线粒体代谢需依赖于肉毒碱转运, 氧化代谢速度慢。 有研究发现较长期应用时可能蓄积于网状内皮细胞, 肝、 脾内可有脂肪色素沉着,

❿ 脂肪乳是什么

一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通常所说的中长链脂肪酸是指碳链中含碳原子数在8-10个的脂肪酸 。目前有一些发现,使用中长链脂肪酸的油脂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降低体脂的作用。

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在循环中的消除与乳糜微粒的代谢途径相同。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正常人输入后的三酰甘油t1/2为16min,短于单纯输注长链脂肪乳后的三酰甘油半衰期(约33min),表明使用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后机体能够更快地利用三酰甘油。

(10)发明脂肪乳剂扩展阅读:

分两类,即速发型反应,呼吸困难、发绀、变态反应、高脂血症、高凝固性、恶心、呕吐、头痛、潮红、发热、出汗、寒战、嗜睡及胸骨痛;迟发型反应,肝脏大、中央小叶胆汁淤滞性黄疸、脾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短暂性肝功改变及脂肪过量综合征。

如输注速度过快,超过脂肪吸收的最大速度(成人每小时2~3g/kg)将产生急性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低血压(偶尔血压高)、发冷、发热、恶心、呕吐、潮红及荨麻疹、腹泻、水肿、嗅觉异常、口腔油腻感。个别出现贫血、腰酸背痛、肝脾大等。减慢滴注速度,反应可消失。输液局部可出现静脉炎、血管痛及出血倾向、静脉血栓形形形成。

成人,每天10%或20%,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250~500ml,最大剂量为每天2ml/kg;注射必须缓慢而连续,开始每分钟5~10滴,0.5h后逐渐增至10~20滴。新生儿和婴儿,首日1g/kg,以后每天增加0.5g/kg,每天不超过4g/kg。早产儿及低体重新生儿,最好是24h连续输注,开始时每天剂量为0.5~1g/kg,以后逐渐增加至每天2g/kg。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