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培养
①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力及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处有哪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 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3、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4、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5、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6、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②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您好:
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或正在萌发的创造力,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情感丰富等,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宝宝们的创造力开发。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家庭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始于不满,鼓励孩子不要满足于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别人,主动探索,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想问题,看事物,发现事物的不足,敢于探索研究并发表独特的见解。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和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但不能越俎代庖。
2、创造始于问题。引导孩子勇敢提出问题。平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时机。面对孩子的 “为什么”,父母都知道要耐心回答,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先问孩子自己的答案,让他有机会先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回答再继续提出新问题,借此来引导孩子发掘出更多的想法,并一步步找到答案。孩子无数个问号中孕育着创造力的萌发。
3、创造源于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孩子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激励创造力的发展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它是以记忆的表象为基础,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孩子在进行创造过程中,必先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的意向,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明智的家长总是根据孩子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励,引导孩子去实现其创造构想。比如可以提供画面、景物、音乐、文字等,引导孩子展开联想;还可给孩子提供故事的起因,让孩子推断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或提供故事的结局,启发了想象故事的起因和情节,或变换角度改编故事等。此外,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图书、玩具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孩子太小不识字,但是书中色彩鲜艳、美丽的图画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讲解书中的内容,帮孩子想象自己是书中的角色,使他体会每个人的感受。
4、创造是独特而新颖的。如果孩子能提出不同寻常、出人意料的问题,能回答出新奇的观点,这正是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此是,家长千万别早早地把孩子的创造力给抹杀了,应从中及时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对孩子的新奇念头、大明想象等进行称赞和鼓励。要接纳孩子的逻辑观,而不要要求孩子习惯成人的思考架构,由于尚未受到太多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本就天马行空,父母要试着欣赏孩子的创意,多鼓励他发表自己的想法。
5、创造成功需要大量实践。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使孩子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动手的好习惯。激起他们的创造发明的热情可以多让孩子搞些小试验、小发明,使孩子触类旁通,从中获得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发动机,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孩子的兴趣越浓,就越能充分调动其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玩水、玩沙、捉蚂蚁、捉蝴蝶、做游戏等,这些自发的兴趣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家长们应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多看看,多听听,满足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创造力开发奠定基础。同时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牛顿由于好奇苹果落地的原理而反复探索,后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时曾为壶盖被水蒸汽顶起而惊奇,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7、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贡献的、富于创造的人都具有热爱事业、兴趣广泛、情绪乐观、自尊自信,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特点。因此,家长在重视和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拆拆”、“装装”、“试试”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因势利导,使他不怕失败,勇于进取。
8、创造活动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都是激发创造力的泉源。提供一个可以让孩子尽情玩耍与探索的环境。另外,还要提供足够的游戏与学习素材,例如:画纸、彩笔、各式玩具等,这些都是辅助孩子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9、人的发展需要鼓励。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极为精彩的,他们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方式也是极为丰富的。要学会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表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有创意的变化,一句新的词语,一首不成调的歌曲,作为家长都要真心地发出赞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样,孩子是会很开心的。“创作”的灵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总之,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每位家长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之人,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除了努力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外,同时关注和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等方面,使孩子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将来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创造力的有用之才。
③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 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社会的,当然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发现孩子的创造火花,保护孩子的创造萌芽。 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儿童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如何发现 1、该了解,幼儿的创造与成人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创造者。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开来,都看看西看看,说他要研究一下时,当你的孩子揪着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当你的孩子一边玩着娃娃家玩具,一边自言自语时,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火花的闪现。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例:穿衣服时,有一天发现把图案放下面才不会穿反;搭积木时比图纸多了一根烟囱。 2、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创造性思维不单指变通性、求异性,还包括流畅性。例:你尝到过哪些味道,是吃什么东西时尝到的。(都是甜的,只是东西不同,流畅性,其他味道,变通性),年龄越小的孩子,流畅性表现越多。 ●如何保护 对传统的坏孩子进行一次全新的审视。传统的坏孩子或者是过分顽皮的,或者是倔强的,或者是怪怪的,研究表明“坏孩子”蕴藏着发展创造力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指出: 越有反抗精神,越有判断力 古怪脾气与乖僻者,往往比较聪明 撒谎的孩子一般创造想象比较丰富 解决问题过程中错误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快的发展可能性 疑问多的孩子比样样都理解的孩子更有前途 越是顽皮的孩子越有丰富的创造力 乱涂乱画的孩子才有丰富的想象力 越是不和群的孩子,越有丰富的发展潜能 (二)第二步,用多种途径培养、随机教育,多让孩子提问。 1、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们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们的孩子。试想,一对墨守成规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创造力,如何能去欣赏和保护孩子的创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于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种新玩法的父亲,或者你是一位善于利用周边的事物创造美的环境的母亲,你是一个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那么至少,你的孩子会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创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们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他才会…… 2、利用玩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购买玩具的标准:选择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选功能单一,以视听为主的玩具。宜买半成品玩具,不买成品玩具。 ★不是买来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废旧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 ★先让孩子探索、尝试玩新玩具,而不应先教给孩子玩法,或先看图纸。 ★允许孩子收藏不值钱的东西。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里与幼儿园不同……不必过分强调整齐。
④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
⑤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⑥ 简述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呵护孩子珍贵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珍贵,它是孩子探求知识的动力所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行为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问题比较多,总是寻根问底;喜欢拆东西,总想找到内部的秘密。家里若有一个如此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当妈妈的真应该万分高兴才是。
给孩子讲故事
为故事虚构景物、人物、声音、情境及气味等,这种想象力对孩子是十分有建设性的。与录音机相比,父母讲故事给孩子听,更有亲切感和交流性。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随时发问,在愉快的对话中,指导孩子从已有的经验中得到新的主意。
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当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来做某件事的时候,孩子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启发,创造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做游戏是一种好方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儿童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创造性地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等。
⑦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鼓励孩子在玩耍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也是难题,家长不要置之不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孩子能力有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对孩子有创意的行为给予积极鼓励。如果孩子做出了十分有创意的手工,或者解决了一些问题,都要表扬孩子。
⑧ 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教育,家长跟老师在培养孩子各类应试教育能力的同时,又觉得应该挖掘孩子的各种潜能,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孩子的创新思维,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这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的定义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这种能力。
既然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是其中一个。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的概念,指的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位孩子,都有创造性思维,都有创新思维。
创造力,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举一个例子: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同样一个问题,常规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小孩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大人去挖掘的。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说: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两个太阳。如果是这样,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这个创新性思维就被埋没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有一个过程。
首先,孩子需要有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
如果要创新,至少需要对旧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展开无限想象,从而发展成新事物。家长们在这期间,一定要鼓励孩子摒弃呆板的思维,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法,给予他们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其次,让孩子学会观察新事物。
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来说,观察力是体现一个人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多年对大脑条件反射研究得出一条至理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呕心沥血地教孩子去早早地学习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不仅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少有家长去教孩子去观察。很多家长不清楚大脑高级思维的启动,大部分来自观察,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再次,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实践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锻炼孩子手脑结合的良方,也是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经过程。家长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想自己做事”,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能怕“孩子受伤”这种“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动手做事”的基础,孩子才会有提升创造力的空间。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更能够用创新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让孩子多动手,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孩子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新事物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玩转发明一直专注培养动手创造人才,并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小小成果——已帮助几千个家庭的孩子,动手创造了上万件作品,其中有三千多项申请了专利。
孩子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发明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思维能力,动手创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这些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对待问题也有更多的解决办法。
⑨ 幼儿创造能力如何培养
一、巧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利用花坛、走廊、墙角为孩子设立植物角、动物角、科学角、活动角等),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活动角,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后,一个小朋友还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的许多颜色呢,我最喜欢这个活动角了。”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二、珍惜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经常会问:“老师,雾是哪里来的?”“老师,你说太阳下山了,太阳真的下山了吗?”“为什么夏天会打雷,冬天不会打雷呢?”有时候,奇怪的问题的确把我难住了。但是此时教师决不能厌烦,用三言两语打发孩子或干脆批评小孩不该胡说思乱想。这样一来,就会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幼儿的好奇心,发现幼儿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
三、鼓励幼儿标新立异,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敢于别出心裁,追求新颖奇特,这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内部动力。一次,我班王果小朋友把大海画成红色,并解释说是鲨鱼的血染红的。
还有一次我要求他们学习范画(画一个小朋友),李平小朋友画好示范画后,又在旁边加上一团黑色。当我问他为什么要涂上黑颜色时,他回答:“那是小朋友的影子。”
诸如此类想法,看来有些不着边际,但这些标新立异的想法恰恰展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给予鼓励,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和机会。
四、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像,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人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