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明国家
1. 袁隆平怎样发明的杂交水稻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 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
(1)水稻发明国家扩展阅读
袁隆平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 水稻是谁发明的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专发现了世界最早属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2)水稻发明国家扩展阅读
未来水稻,是每个育种科学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国际上很多专家都在通过研究未来气候变化、人类对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来预测未来水稻需具有或应改良的优良性状。未来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个具体的新水稻类型,或独立概念。
作为超级稻二、三、四期百亩片攻关成功品种的培育者,邓启云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和形态改良,通过常规方法育种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他看来,“未来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种技术,是先进技术。
3. 最早发现水稻的人是谁
发现人已无法考究。水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
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3)水稻发明国家扩展阅读
东汉时,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东汉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争,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中原人民大量逃入长江流域。西晋覆灭后,北方相当长时期内局面混乱,以后又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向南迁移。
这些南来的移民,不但增加了南方的人力,同时带来了北方各地区较高的生产技术,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但是南方的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作物栽培方法和北方有许多区别。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首先,水稻需要田面有适量的水,南方虽然雨量比较多,还是需要讲求水利,以便灌溉。由于南方多丘陵地,斜坡不能蓄水。
又有不少低洼地,容易被水淹没,这就给南方的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尽管春秋战国到秦汉的长时期内,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那样发达,而南方还是地广人稀,经济文化的发展比不上中原地区。
4. 那个发明家发明了稻谷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http://zonghe.lsznk.com/sjwk/nml/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5. 最早种植水稻的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 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 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驯化”而成为粮食作物。这“驯化”之功,首推中国人。粟的种植为中国人首创。据最新的考古资料,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遗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发掘的,那里储存粮食的窖穴有 88个,所藏全部为粟。这是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这证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为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粮。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由东向西传播,经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奥地利传遍整个欧洲。同时又向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地。日本在传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国民的主要食粮。粟是中国人民早期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6. 哪个国家最早发明了水稻栽培技术
中国 河姆渡第 4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内交互混杂,形成 0.2~0.5米厚的堆积层容,最厚处超过1米。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它与马家浜文化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稻谷,年代都在前5000年,是迄今中国最早的两例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
7. 水稻谁发明的
水稻是历史上人们根据野生的水稻植物驯化,培育而来,现代的杂交水稻由袁隆平发明。
8. 世界水稻起源于哪里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
水稻的发展,是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
前面说过,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比较落后。《禹贡》把南方的土地排在最末等。《汉书·景十三王传》说:长沙是低湿的穷地方。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来看,华北大平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的地方,江南人口很稀。
豫州(今河南省的一部分)的面积大约只占全国的2%,而人口倒有755万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一共设了108个县;豫章郡(今江西全省)面积比豫州大一倍,但是只有35万多人,18个县。
这就极其明显地反映出当时长江以南的经济情况,远不及黄河流域。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是和当地的粮食产量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尽管稻是南方的主要作物,但是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谷子的总产量多。
(8)水稻发明国家扩展阅读:
分布范围
全球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中国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中国最大的稻作区。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9. 中国的杂交水稻能否成为中国的第六大发明
几内亚杂交水稻实验田,见证了以“杂交水稻之父”为代表的世界农业科学家对非洲人民的拳拳爱心。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讯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援助对象的非洲,终于成功种上了中国杂交水稻。昨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派专家张其茂回到长沙,他在第一时间,把中国杂交稻在几内亚种植成功并实现产量翻番的好消息报告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国际粮农组织工作日程表上,杂交水稻技术被列为对贫困国家和地区实施援助的首选技术,饱受饥荒之苦的非洲及东南亚,成为首选受援助地区。几内亚是中国杂交水稻驰援非洲的第一站。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杂交水稻发明人袁隆平院士矢志不渝的理想,饥荒严重的非洲地区,更是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深感责任重大。2003年开始,他先后委派专家彭既明、张其茂到几内亚,进行杂交水稻试验研究和开发,力图寻找依靠杂交水稻技术解决非洲地区温饱问题的突破口。
示范试种:总统一马当先
两年时间,中国专家通过进行杂交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和适应性研究,筛选出一批适合几内亚推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并经新品种展示和规格化高产栽培新技术示范,引起几内亚总统和当地农民浓厚兴趣。
张其茂告诉记者,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孔戴曾三次到试验地考察,对中国杂交水稻高产长势赞不绝口,并主动在他的农场示范试种。去年,总统农场共种植中国杂交水稻50公顷,今年,他提出要将余下50公顷稻田全部改种杂交稻,并计划在几内亚全国推广。
令总统先生青睐有加的中国杂交稻,在几内亚究竟展现出了怎样的“魅力”,以至于备受推崇?
难以置信:不施肥产量翻番
中国杂交稻进入几内亚以前,当地稻谷产量约为每公顷1.6吨,杂交稻播种几内亚,其高产性能首次让该国农民看到了一个耕种的“神话”。
在几内亚金迪亚、科巴等地水稻主产区,专家在水源较好、土地肥沃的地方选择了6个示范点,示范种植面积7.4公顷,示范点多数按当地栽培方法进行,即不施肥料、不施农药,中国杂交稻表现熟期较早,产量增加1倍以上。2004年旱季,专家组织在科巴农场大面积示范,示范种植面积130公顷,单产平均每公顷5.02吨,创几内亚水稻大面积生产最高纪录。采用适合当地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面积最高实际产量高达每公顷10.797吨。
今年以来,在几内亚,种植着中国“魔稻”的试验田,成为当地农民和该国农业科研人员“观光”、“游览”的一大热门“景点”。
10. 大米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呢
中国。
大米历史上最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耕种稻田、生产大米、煮食米饭的先民。
后来南方地区一次次的相关考古发现,一再改写和刷新了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历史记录。目前,1万多年前以水稻栽种为中心内容的稻作农业发端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成为植物考古界和农史学界的共识。
在之后的数千年里,水稻种植、稻米的生产逐渐被先民发展成为取代传统渔猎、采集经济的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并且直到现代,靠种稻收获的大米更是成为地球上约一半人口的主食。
(10)水稻发明国家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
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但在午餐和晚餐时食用大米,较面食而言更有利于人们减肥。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食用大米作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约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亚油酸含量较高,一般占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别多2-5倍。
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的功效,称誉为“五谷之首”,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