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创造和分配
⑴ 谈谈大学生对财富的创造和分配二者关系的认识
在世界的通胀下,如果所有的货币都不值钱了,但是货币只不过是财富的支付手段、价格制度、储藏手段等等并不是实物财富而是实物财富的一种衡量,这样的通胀大家都知道会影响财富的再分配,但是怎样的分配却是问题的关键,通胀下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而再分配的就是这些资源财富,只不过我们要更深入的认识到的就是再分配的资源还有社会的历史积累资源,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富强,财富的创造是一方面,财富的再分配是另外一方面,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通胀下,就是一个分配财富的过程,对于新兴的国家,更多的是创造,我们已经是世界工厂,已经是世界的创造中心,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分配过程中却非常的落后,就如我们生产的玩具我们只赚取2美分发达国家赚取3美元,相差一百多倍,这样的差距不是创造的差距而是分配的问题,我们在崛起的过程中过于关心创造的问题而忽视世界的分配机制,通胀本身就是世界发达国家再分配财富和资源的一种手段,而中国崛起大家更多的是重视GDP,GDP不等于创造的全部,而更重要的是GDP不反应财富的分配情况,中国的崛起需要在世界分配机制上有更多的关注、思考,也需要有新的参数来考量,本人认为在资源的变化和熵增上是一个重要的侧面,应当与GDP同时考量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以往的社会科学,对于经济的创造是非常重视而对于分配却认知不足,马克思是把财富归结为社会财富,认为资源等不提供财富只不过是在社会活动中进行转化,但是不同的有用的资源都到了谁的手里,对于经济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观点的背后就是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进一步的是重农主义的观点把财富的来源变成了只有农业生产得到财富,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以能量守恒的观点以一个地球为体系,唯一得到和转化了地球外来能量的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人类从光合作用取得利益的就是农业的生产,而地球得到太阳的能量是按照一定分布规律分摊到土地上的,因此马克思对于地租是有专门论述的,而在当时的年代是其他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人类受到的限制不是资源而是人类的生产能力,唯一受到压力的就是土地,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经济学说的基础,但是后来世界的资源相比人类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类对于能量、质量守恒也有了更高的认识,但就是第二类永动机也是做不成的,熵是永远增加的,也就是说资源的每一次转化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资源的可利用价值是逐步减低的,因此以原有的财富观念来看待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过时的了。
因此我们对于经济的理解更应当提到资源和财富的层面而不仅仅是货币,货币在劳动价值论里面是一种人类活动的创造,但是人类的财富应当还有不是人类可以创造的资源,经济的活动不但应当有生产还应当有分配,有公开的各种报酬和利润的分配,这分配是在货币层面上发生的,还有与货币有关更与资源有关的资源占有分配,资源层面是更关键的分配,资源就是生存权,而西方刻意掩盖了资源的分配,劳动创造的GDP不是人类财富的全部,如果一切财富都可以完全由人类创造,那也就是人定胜天的唯心主义。对于通胀,看似是在货币层面上的博弈,但是更多的是资源的再分配问题,谁能够通过通胀的货币取得对于资源的占有,谁就是一个胜利者。
对于中国现在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实际上可以说世界的生产中心在中国了,也就是中国是一个主要的创造者,但是我们在这些生产领域却是利润极其微薄,原因就是所有的产品在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的分配中国没有发言权,中国生产只有一毛钱利润的玩具,美国的销售商可以赚到3个美元,中国如果需要什么资源,什么资源就要价格上天,而同样是全球紧缺的资源稀土中国由于丰富价格就极其低廉,所有这些都是在分配环节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应当把眼光总盯住GDP的创造,盯住这些增量上面,更要研究创造之后的利益分配过程,最终落实到自己的经济体里面的创造价值才是自己的,因此对于分配问题是比创造更重要的问题,对于通胀所影响的更多的就是一个分配的机制,我们对抗通胀最关键的也是应当从分配尤其是资源的分配这个问题上去提高认识和思考问题。
⑵ 谈谈对财富分配的理解。详细点
财富是上天给你责任与职责,不是拿给你想受的,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要知道付出与奉献。
⑶ 财富的本质是创造与分配
经济成为我们进行社会生活活动的杠杆,我们衣食住行的生存和自我的发展离不开钱,但我们要正确认识财富的本质,它不是分配而是创造。
我们在评估商品价值时候,同时要看它的使用价值。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花费了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不大的商品它的社会价值会大打折扣。我们的单位需要的是有社会实用价值的人才,它需要的人才首先能够为他创造价值,只有为单位创造价值也才能为你自己带来收益,你自己所得的收益就在于你在这个平台上为这个集体创造的价值。
社会财富的分配本身是有规律的。它总是二八分配: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80%的人拥有20%的财富。如果我们按人均把财富重新拉平,过一定时间后它还会出现以上的二八现象。这种二八现象必须在自由商品经济的前提下,阶级斗争或行政干预能使社会财富公平均等,但社会财富的本质最终不是分配而是创造。高度的社会文明应该是:不刻意改变社会分配规律,杀富济贫,平均分配;而要提供宽松的自由商品环境,激发富人创造激情,鼓励中产阶层积极创业,提高穷人职业素质,让更多的富人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穷人。
就微观而言,不同的个人因环境性格习惯观念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人生境况。
我们南通有一个人摸彩中了500万元,很多人都认为他这辈子不用愁了,可几年后,他不仅把这500万花消掉,又做起了“负”翁。同样一粒麦子,有的人没有把它保管好霉烂了,使它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有的人把它吃掉了,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有的人把它当作来年的种子,创造了新的价值。分配给予并不一定能实现财富的增值,社会财富的增值是要靠创造。
当然财富的创造不能单单理解为生产制造,它还包括知识产权的创新、商业经营模式、各种形式的投资等等。
⑷ 我们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怎么分配是公平和合理的
根据劳动数量和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⑸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被形象地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
就是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列宁说,政治是经济和的集中反映。这个说法多少有点抽象,我们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经济就是做蛋糕,政治就是分蛋糕。蛋糕怎么做?有两种做法:一是把所有做蛋糕的工具、原材料统统集中起来,大家分工来做,做好后由一个人来分,大家一起吃,这样的做法,看上去很公平,但有一样不好,就是太绝对平均,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人们都不会想太卖力。其结果是,蛋糕做得不大,这就叫官有制(因为只有当官的拥有绝对的分配权力)。第二种做法是,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完成交给公家的任务后,剩余的是自己的,于是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蛋糕做大,结果是全体的蛋糕总量大了,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了,这个叫民有制。蛋糕怎么分?对应于上面的两种做蛋糕的方法,也有两种分蛋糕的方法。第一种分蛋糕的方法,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领袖来给大家分,张三能吃多少,李四能吃多少,哪块大,大块小,都由领导一人说了算,这就叫集权政治。第二种分蛋糕的方法,就是你来划蛋糕,我来分蛋糕,并且所有操作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这种分法,就叫分权政治。记得有个故事,说的是有家两兄弟在争蛋糕吃,父亲给他们定个游戏规则:一个划蛋糕,然后由另外一个人来选蛋糕。结果,不管是谁来划蛋糕,他都必须做到公平,如果他分一块大一块小了,另一个人都会把大的一块选走,因为虽然划分权在他手上,但选择权在别人手上。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朴素分权制衡原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官有和民有,集权和分权,谁优谁劣。再看我们身边的实际,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是用第一种做蛋糕和分蛋糕的方式,搞了三十年,搞出了个僵化体制,最后不得不改革开放寻求出路。但我们只改革了做蛋糕的方式,就是把做蛋糕的权利下放了,而分蛋糕的游戏规则仍然没有变,还是集权体制的分蛋糕方式,百姓做蛋糕的积极性提高了,蛋糕做大了,但由于分蛋糕还是原来的集权规则,所以自由经济的改革成果成了集权政治的美餐。于是,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出现了,利益集团形成了,贫富差距拉开了,钱权交易产生了,公信力下降了,华南虎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目前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说,叫“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解决的法,就是深化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把分蛋糕的权利交给公民提问者的感言:你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太感谢了!
⑹ 怎样区别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
财富分配与收入抄分配有重大区袭别.财富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分配,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一年内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即V+M.财富分配或国民收入的分配,主要是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及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收入分配则是指个人收入的分配,它是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常说的分配不公,主要是指个人收入的分配.但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可能问题更大一些.
⑺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被形象地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
番职的吧?
⑻ 财富创造和分配蛋糕被形象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如何认识做蛋糕和分蛋糕二者关系
番职的吧,哈哈
⑼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被形象的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
政治学里的《经济生活》就把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了。
⑽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被形象地比喻为做蛋糕和分蛋糕,请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分配现状出发,
“财富蛋糕”: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作者:李文龙 来源:金融时报】
政府工作报告里首度使用“财富蛋糕”这个词语引起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代表们认为,财富蛋糕主要是针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而言。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富蛋糕迅速做大,社会财富增长惊人。但由于财富分配失衡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社会总财富这块蛋糕在眼前,如何切分,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身上衣、口中食。
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无疑是最主要收入来源。但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工资增长落后于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多年来停留在10%以下,工资增长幅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年职工月均工资比,更是从2003年的47.8%下降到2008年的22.75%。
那么该如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了整体部署,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毫无疑问,初次分配是切分财富蛋糕的第一刀,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董力认为,劳动报酬在一次性分配中所占比例太低,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必须有中国特色的办法,就是要有一个正常的工作决定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张俊九表示赞同,他认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有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使更多的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为此,张俊九在今年“两会”期间的提案中提出建议,加快制定工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建立和实施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激励机制、工资保障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事实上,政府在此方面已经有了整体思路,“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比如多渠道地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要采取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城镇,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的保障机制,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或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要完善工资形成的制度。
财富蛋糕切分的刀法如何,体现在再分配过程中能否体现公平。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两会”期间表示,目前我国处在黄金发展期,伴随矛盾凸显期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社会分配,收入差距拉大过多,不能简单把高端收入往下压,而是要通过再分配合理协调收入高低的两端,然后逐渐缩小差距。
其中,“财产性收入非常重要,金融资产可以生息,股市炒作,房产出租倒卖之类,财产性收入分配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创造条件让更多人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要加强注重合理的再分配途径。”贾康认为。
对于如何使用好二次分配调节,全国政协委员张明森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应该重新制定个税起征点,要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全国政协委员陈光标也建议国家要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税、高消费税,我认为对缩短贫富差距都有很大的好处。”
可见,调整个税成为“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最多的建议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市长刘雪荣建议,个人所得税税制调整,这个税制的改革应该是让低收入者少交税,或者是不交税,“让高收入者,特别是特高收入者,多交税交更多的税,这个体制才是一个合理的体制,起到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