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算盘的发明者

算盘的发明者

发布时间: 2021-02-28 09:46:48

『壹』 中国最早算盘的发明者是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与现今版不同 。不过,中梁权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贰』 算盘的发明者是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明的

算盘是隶首发明的,隶首是黄帝时代的人。隶首为何发明算盘?事情还得从黄帝说起。

黄帝打败了炎帝,天下的产权都归黄帝所有。黄宫的财物越来越多,算帐成了大问题。那时候算帐方式是结绳记事、刻木为号。就是在绳子上打结或在木板上刻上记号。比如张三借给李四谷子十斤,张三就得在绳子上打十个结,或者在木板上用刀刻上十个记号。百姓之间的小帐用结绳刻木还能对付,黄宫财产收入若用结绳刻号来计算,估计每年算帐累死的人和现在的矿难有一拼。负责黄宫财务的官员们嫌结绳刻号太麻烦,集体偷懒发明了一句成语:“不计其数”。每年秋后向黄帝报帐时,都在帐本上写上“不计其数”。这些人的小聪明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心中有数,集圣明英明于一体的黄帝。

黄帝每天和素女研究、探索房中术之余,也研究“不计其数”是个什么数?虽说天下都归了黄帝,可黄帝的心眼还是很小的,对“不计其数”疑心大起。难怪黄帝起疑心,那些记帐的官员们打着“不计其数”的幌子,做贪污腐败的勾当。老百姓看在眼里,怒在心里,骂在嘴里。也只是骂骂而已,谁也想不出对付“不计其数”的办法来。黄帝下诏,普天之下征集能工巧匠制造算数工具。隶首的机会来了。

隶首不是人名,是个职称。炎帝败于黄帝,手下的人不是战死就是做了黄帝的俘虏。那时候对俘虏没有优待这一说,凡是俘虏都当作奴隶对待。隶首,奴隶之首也,说白了是奴隶的头头,说学术了是以奴制奴,与后世的“以夷制夷”异曲同工。

隶首的聪明,是公认的。别人在绳子上记事打结打的是死结,隶首却能打出蝴蝶结。后来,蝴蝶结的技术传到了西方,与西装搭配引导了服装新潮流。隶首是蝴蝶结之父。

当然,发明算盘可不像打蝴蝶结那么简单。蝴蝶结起码有蝴蝶作参照物。算盘没有,只能凭空想象。隶首绞尽脑汁,天天想、夜夜想、时时想、刻刻想;吃饭想、拉屎想,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想出了算盘的载体(形状)。

那天,隶首胡乱吃了些发馊的饭菜。片刻之间,腹内疼痛,隶首直奔茅房。叉腿解带,脱裤蹲身,括约肌动;泼刺作响,便溲俱下;腹内轻松,通体舒泰。隶首无意中看见两膝之间的长方形茅坑,大喊一声,“TMD”!

隶首无师自通,首开“TMD”之先河,是国骂之父。



就像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见水壶盖振动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浴缸泡澡泡出了浮力定律一样,隶首在茅房发现了算盘的载体。古代的民间茅坑大都是长方体,其形状一直延用至今。隶首是这样想的,长方形的茅坑能够载屎载尿,我设计的这个东西也应该像茅坑一样方便实用。

算盘的载体有了,往里面添加什么内容又成了隶首头疼的问题。隶首有个毛病,心里有事,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这天隶首在屋里憋得头晕目眩,来到街上转悠。恰巧有个买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从隶首身边经过。隶首一下子有了胃口,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到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糖葫芦的时候,隶首大喊了一声“TMD!”卖糖葫芦的小贩误解了,大声回敬隶首,“你TMD!”

隶首吃糖葫芦找到了算盘档和算盘珠,天下第一个算盘伴着“TMD”粗口诞生了。隶首一鼓作气,大喊N声“TMD”,发明了珠算加减法口诀。

几乎与隶首发明算盘的同时,黄帝和素女搞出了中国特色的性学名著《素女经》。黄帝号召天下的百姓学习。隶首买了一本《素女经》反复学习、揣摩N遍,写了读经感,然后带着算盘拜见黄帝。



黄帝见到隶首,问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隶首说是算盘。帝曰,何为算盘?隶曰,算乃数矣,盘则盘古,两者合一,夫算盘焉。帝报数试之,首念念有词,双手拨珠,噼啪作响,其算神速,令帝惊之。黄帝问隶首算盘是怎么搞出来的?隶首拿出笔记,侃侃而谈。我看见陛下冠冕上的长方形版(也叫延),发现了算盘的载体;看见冕延挂着一串串的玉珠,想出了算盘珠;读完《素女经》,找出了隐藏其中的加减法口诀。如“一上一”来自“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九去一进一”,实为“九浅一深”。云云。黄帝听罢,龙颜大悦。加封隶首为宫廷会计师,每月享受黄家津贴。

明眼人一看便知,隶首是在扯淡。那么隶首为何在黄帝面前扯淡呐?他不怕掉脑袋吗?



黄帝一统天下,对奴隶从来没有放心过。这一点隶首心知肚明。虽说自己贵为隶首,在奴隶眼里像个人似的,在黄帝眼里其实还是个奴隶,人家只不过是利用你的聪明而已。隶首发明算盘,除了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之外,更想在黄帝面前提高身份。前面说过,隶首的算盘与黄帝的《素女经》几乎同时问世。隶首想证明算盘实用好用,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必须得到黄帝的认可。中国古代很多发明没有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皇帝们的认可。不是失传就是流传到西方,让洋鬼子们占了便宜。隶首有先见之明,买了一本《素女经》活学活用,为算盘寻找黄家理论依据。假如隶首不在黄帝面前扯淡,实话实说。我这算盘是上茅房、吃糖葫芦发明的,黄帝会怎么想?朕冒着阳萎的风险,奋不顾身翻云覆雨地和素女搞房中术,好不容易搞出了《素女经》,你小子上趟茅房拉泡屎、吃个糖葫芦就发明了算盘,天下人知道了,岂不是说你小子比朕还聪明?一般来讲,凡是被人称作圣明或英明的人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隶首要想得到黄帝认可,不扯淡是不行的。

扯淡,不能瞎扯。尤其在黄帝面前不能瞎扯,得一本正经地扯,推陈出新地扯、古为今用地扯、投其所好地扯。隶首天才地运用了四扯淡经,扯得黄帝心悦诚服。“盘则盘古也”,隶首就扯的深得帝心。黄帝说他的先祖是开天劈地的盘古,坐天下根红苗正天经地义。其实黄帝的说法更是扯淡,假如炎帝坐了天下也可以说自己是盘古之后,这句话的强权在于谁也不敢去证明其真伪。

隶首靠扯淡当上了黄宫会计师,总算出人头地。但他并不快乐。算盘并没有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黄帝打算让天下的男人女人都来学习《素女经》,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推广,隶首正好派上了用场。黄帝爱听扯淡可并不傻,命隶首写算盘和《素女经》之辩证关系,以其人之扯淡,还治其人之扯淡。隶首不敢违抗黄帝的命令,埋头论证扯淡。



算盘和《素女经》到了百姓手里,反响却出乎黄帝和隶首的预料之外。百姓对算盘和《素女经》的热情并不高,觉得太麻烦。想学算盘的人对《素女经》不感冒,喜欢《素女经》的人觉得背口诀不如“九浅一深”来得痛快。要命的是算盘和《素女经》是黄帝指定的必修课,二者缺一不可。老百姓每天干活累得要死要活的,哪有闲心学这玩意。结绳记事用了多年,虽说麻烦可也习惯了。做爱不是数数,只要老婆能把孩子生出来,谁还在乎九浅一深?

黄帝倒是“九浅一深”了,素女生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白痴。有一次,黄帝对老儿子说,你去把门关上。结果连城门都关上了。大儿子跟苍颉学字,学到“三”就不学了。黄帝问他为何不学。大儿子说,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后面的不用学了,我都知道了,当老师太简单了。黄帝半信半疑,找个小孩当大儿子的学生。那时候学生识字,先从名字开始。大儿子提笔在手,问小孩叫什么名字。小孩说我叫万百千。大儿子开始一横一横地写万字,从宫内横到宫外。黄帝问你这是干啥?大儿子说,我在写万字,才画了一千横。差点把黄帝气死。儿子们不中用,黄帝只好把天下交给了学习《素女经》的积极分子,尧。

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添枝加叶把《素女经》改编成色情读物,老百姓称之为“黄书”,一时间畅销天下。黄帝知道了非常生气,命隶首清除精神污染。隶首带人搜查,烧了一批“黄书”,杀了一些人。老百姓害怕,纷纷拿起扫帚将“黄书”扫地出门,史称“扫黄”。隶首郁闷终生,算盘也没有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直到后世的孔子和董仲舒出现,算盘才起了变化。



春秋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是圣人,一眼看出,所谓的百家争鸣争的只是王权这一家。孔子不甘心当子路等人的老师,要当帝王之大师。孔子看见算盘,悟出“以圣为王”之道。小小的算盘好比天下,臣民如同算珠。只要帝王们掌握了运算口诀,治理天下如拨算珠。即便那个帝王用错了口诀,拨乱了算珠。后来者只需摇晃一下算盘,拨乱反正,一切如初,天下久也。孔子为自己的新发现激动不已,周游列国推销圣王之道。遗憾的是,那些打打杀杀的霸主们目光短浅,谁也不在乎什么圣王之道。孔子怀才不遇,逝者如斯夫,嗟叹长已矣。

孔子失败的原因是不识人间烟火。霸主们奉行的是刀把子里面出政权,孔子偏偏强调“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你说周王文武哥俩好,等于说现在的王不好。既然看不起现在的王,人家也没必要接受你的理论当你的学生。

又过了N年,西汉的董仲舒领悟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向汉武帝讲解圣王之道的种种好处。汉武帝觉得此道有利可图,罢黜了百家,全盘儒化。汉武之后的皇帝们纷纷效仿。算盘傍着圣王之道,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遇见洋鬼子的PC。

洋鬼子们先用大炮打开了算盘的天下,后用PC抢占了天下的算盘。久经历史考验的算盘成了鸡肋。



天下人的思维逃脱不了算盘的桎梏。什么东西一旦成了天下思维的产物,也就成了思维天下的牺牲品。儒术如此,算盘亦如此。 “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孔子这盏明灯照亮千年,油枯耗尽。遇见火力强大的电灯岂有不暗之理?算盘打了数千年,依旧是九去一进一,一下五去四,怎能与日奔月腾的PC相比?

算老珠黄,隶首在天之灵,叹息之余,吟诗一首。

算盘里面有扯淡

扯淡里面有算盘
算盘里面的扯谈是算盘

扯淡里面的算盘是扯淡

扯淡里面有多少算盘

算盘里面有多少扯淡

算盘里面的扯淡不是扯淡

扯淡里面的算盘不是算盘

扯淡成算盘

算盘成扯淡
其实算盘就是算盘

扯淡就是扯淡

『叁』 算盘是谁发明的

徐岳(?~来220)字公河自。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肆』 算盘是哪个世纪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复最早可以追制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伍』 中国古代算盘是谁发明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5)算盘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16世纪,珠算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小规模的商铺,还是国家掌控的建筑、天文、金融、运输、海外贸易,珠算都是不可或缺的。

公元1281年,中国开始使用一种新的历法,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现在音乐中使用的十二平均律,早在16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了记载,这是一项等比数列,要开12次方根获得,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完成这些精确计算,都利用了珠算。

18世纪,中国珠算和西方数学有了第一次记录。欧洲的笔算、计算尺开始陆续传入中国,由于算盘携带方便,计算简单准确,所以中国人仍然钟情于算盘,不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算盘,而且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了珠算的课程。

20世纪50至70年代,珠算协助计算机完成了中国当时许多重大科研课题的精确计算。上世纪60年代,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由于只有一台计算机,为了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出现了许多算盘高手在原子弹基地的食堂大厅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陆』 算盘谁发明的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回”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答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柒』 算盘的发明者是谁

徐岳(?~220)字抄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捌』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珠算如何出现,算盘究竟由何人发明,无从考证,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关算盘的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

1、东汉、南北朝说。清代数学家梅启照认为算盘起源于东汉、南北朝时期,依据在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数术记遗》中记载了十四种算法,其中第十三种既珠算,后来北朝数学家甄鸾对珠算做出了详细的注解。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珠算只是一种简单的加减算法,与我们后来提到的珠算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2、元明说。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算盘起源于元朝中叶,在明朝时期使用已经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已经有关于使用算盘场景的记载,明朝的很多书籍中都有关于算盘的记载,可见在这个时期算盘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算盘是否是出现于这个时期,部有些学者认为有待商榷。

3、唐宋说。随着对史料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认为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依据一,在于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之中,在一家商铺的柜台上就已经出现了算盘,宋元的很多书籍之中的记载的算盘使用已经非常纯熟。大唐盛世,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算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8)算盘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算盘的使用方法:最常见的算盘有分布在不同栏中的两排珠子。在每一栏的上面一排,每排是一个珠子,而下面一排每排都会有四个珠子。开始计算时,所有的珠子都必须归位到下面那一排。上面一排的珠子代表数字5,下面一排的每个珠子代表数字1。

作为一种现代计算工具,每一栏珠子代表一个数位的值。因此,从右数第一栏应该是个位 (1-9),第二栏是十位(10-99),第三栏是百位(100-999)等等。

根据计算,可以指定需要记录的小数的位置。比如若要表示123456.7,7应该在第一栏,6在第二栏,5在第三栏,以此类推。当做这些计算时,只需要记住小数的位置在哪里,用铅笔在算盘上面标出来,或者如果能帮记忆的话,挑一排空出来也是可以的。

『玖』 算盘是哪国人发明的

年代实在太久远了,估计没有知道是谁发明的,只知道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随着回对陜西歧山出土文答物西周陶丸的研究,中国算盘的发明时间已经提前到二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陕西岐山县西周宫室遗址中出土的90粒青黄两色陶丸,青色20粒,黄色70粒。
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据南北朝时数学家甄鸳的描述,这种“珠算”,,每一位有五颗可以移动的珠子,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个单位,下面四颗,每一颗相当于一个单位。这是关于珠算的最早记载,与后来流行的算盘并不相同,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普及流传。

『拾』 算盘是什么朝代发明

算盘最早是由东汉末数学家徐岳发明。

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10)算盘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这时筹算已经比较普遍了,因此我们说筹算是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算”和“筹”二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法经》、《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有见到这两个字。一二三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刀、布)上。

筹算数字中,上面一根筹当五,下面一根筹当一,珠算盘中的上一珠也是当五,下一珠也是当一。由于筹算在乘、除法中出现某位数字等于十,或者多于十的情形,所以珠算盘采用了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