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婆术创造者
1. 创造的内因与过程细节是什么
教育方法观是指人们在创造、设计和选择教育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是何种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育方法观:
注入式教育方法观。
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在中西方的封建社会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非常流行。在这种教育方法观的指导下,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育中仅仅起到现成信息的载体和传递的作用,学生则起信息接受和储存的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止学生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张扬。在教育关系上,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领导决定作用。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教育的目的仅放在掌握知识层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1]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想弄明白某个道理或有些兴趣,但是却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学生想说,但却说不出来、说不清的情况。孔子主张,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达清楚。孔子启发式的条件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则要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因此,有人说他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即学生问才作答,不问则不作答。这就是传统的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的代表。他主张教师不要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应启发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育方法观的主要特征是: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启发式强调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合。
(2)外因与内因相结合。启发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互相作用关系原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主体。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影响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其原有的认识水平等是学生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这一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一内因的积极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启发式教育方法恰好是促进外因与内因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
(3)心理与认知协调发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积极的内化过程,知识的内化包括同化与整合。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不断改造,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结构总是他过去活动的结果。在开始新的学习时,总是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传入的新信息,有些信息能同化,有些则不能,于是便在企图同化和能够同化的两种信息之间造成了矛盾,产生了认知结构内部的不平衡——认知冲突,这便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因。学生的学习就是要不断解决认知冲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平衡。启发式教育方法正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不断激发学生新的认知需求,以促进其认知结构不断向前发展.[2]
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
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他的观点与以往的行为主义者不同,以前的行为主义者把人的行为的产生和形成完全归功于外界事物对行为主体的刺激,即当一个刺激出现时,行为主体将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而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人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反应的模式不同,而是由于人的活动(或者叫操作行为)与他周围环境出现的强化之间的耦合而逐渐形成。
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
20世纪,代表人本主义倾向的理论有罗杰斯、马斯洛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及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无论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还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萨特、后现代主义的利奥塔,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的情感、需要方面的研究,他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2. 河南教师资格证历届试题
河南省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教育学试题
(2004年——2009年教师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人独立形态阶段的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B)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B)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 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D)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A.孔子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班主任工作B.教学管理C思想品德教育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学校课程B.选修课程C.地方课程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修课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C)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B)
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实际锻炼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B)
A.探索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B )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C)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B)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A)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政治体制 B.生活环境 C.科技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
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
A.疏导原则 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8、教育目的不具有(C)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巩固作用 D.激励作用
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
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 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
A.讲述 B.讲解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BCDE)
A.差异性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DE )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
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 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 )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8、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9、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8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2、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
四、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19
2.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P161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p81
4.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p124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2
6.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134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2
8.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p110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P32
1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
1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5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19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P102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p174
1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P142
17.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18.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16
19.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P149
20.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P72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48
2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p125
2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P41
24.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p162
25.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p185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主要任务。P119
2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P81
28.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179
2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P24
3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3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P9
3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P80
3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91
3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辨证关系。P117
35、我国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6、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P124
37、我国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8、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125
五、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P52
2.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3.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57
4.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p116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革?P34
6.论述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P80
7.对照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P35
8.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P17
9.试用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评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主义”。P117
10.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P67
11.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P130
12.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P121
13.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德育方法?P162
14.试述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辨证关系。P154
15、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16、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3.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4. 河南教师资格证中职和高中考试内容一样吗哪里可以找到考试中职的真题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人独立形态阶段的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B)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B)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 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D)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A.孔子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班主任工作B.教学管理C思想品德教育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学校课程B.选修课程C.地方课程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修课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C)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B)
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实际锻炼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B)
A.探索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B )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
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C)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B)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A)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政治体制 B.生活环境 C.科技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
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
A.疏导原则 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8、教育目的不具有(C)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巩固作用 D.激励作用
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
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 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
A.讲述 B.讲解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BCDE)
A.差异性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DE )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
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 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 )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8、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9、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8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2、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
四、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19
2.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P161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p81
4.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p124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2
6.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134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2
8.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p110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P32
1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
1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5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19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P102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p174
1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P142
17.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18.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16
19.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P149
20.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P72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48
2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p125
2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P41
24.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p162
25.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p185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主要任务。P119
2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P81
28.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179
2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P24
3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3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P9
3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P80
3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91
3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辨证关系。P117
35、我国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6、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P124
37、我国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8、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125
五、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P52
2.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3.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57
4.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p116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
革?P34
6.论述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P80
7.对照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P35
8.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P17
9.试用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评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主义”。P117
10.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P67
11.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P130
12.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P121
13.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德育方法?P162
14.试述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辨证关系。P154
15、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16、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5. 教师资格证的理论考试我是河南的
买两套题做做就行了,看书累死你也记不住,就那些题型,做题就能过!
6. 跪求2008年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初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人独立形态阶段的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B)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B)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 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D)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A.孔子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班主任工作B.教学管理C思想品德教育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学校课程B.选修课程C.地方课程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修课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C)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B)
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实际锻炼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B)
A.探索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B )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
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C)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B)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A)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政治体制 B.生活环境 C.科技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
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
A.疏导原则 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8、教育目的不具有(C)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巩固作用 D.激励作用
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
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 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
A.讲述 B.讲解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BCDE)
A.差异性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DE )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
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 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 )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8、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9、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8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2、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
四、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19
2.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P161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p81
4.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p124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2
6.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134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2
8.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p110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P32
1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
1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5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19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P102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p174
1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P142
17.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18.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16
19.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P149
20.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P72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48
2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p125
2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P41
24.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p162
25.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p185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主要任务。P119
2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P81
28.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179
2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P24
3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3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P9
3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P80
3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91
3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辨证关系。P117
35、我国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6、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P124
37、我国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8、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125
五、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P52
2.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3.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57
4.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p116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
革?P34
6.论述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P80
7.对照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P35
8.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P17
9.试用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评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主义”。P117
10.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P67
11.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P130
12.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P121
13.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德育方法?P162
14.试述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辨证关系。P154
15、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16、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祝你考个人好成绩
7. 跪求河南省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的题目 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人独立形态阶段的是(C)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B)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B)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 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A.孟子B.孔子C.墨子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D)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A.孔子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班主任工作B.教学管理C思想品德教育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D)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C)
A.学校课程B.选修课程C.地方课程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D)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必修修课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C)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B)
A.榜样示范B.说服教育C.实际锻炼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B)
A.探索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 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C】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 )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C )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B )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孟
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C)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B)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A)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B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B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64、下面选项中,直接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
A.政治体制 B.生活环境 C.科技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6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不包括(C)
A.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C.要求尊重教师、孝敬父母 D.强调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66、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A)
A.疏导原则 B.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A)
A.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B.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 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68、教育目的不具有(C)
A.导向作用 B.评价作用 C.巩固作用 D.激励作用
6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C)
A.学不躐等B.学而时习之C.不凌节而施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ACD)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BD)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ABCDE)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教育理念B.语言表达能力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BC)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学不躐等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ACD)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 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ACD)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ACD)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ABD)
A.讲述 B.讲解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BCDE )
A.教学目的和任务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ADE )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BCDE)
A.差异性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ABE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DE )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ABDE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20、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BCDE)
A.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
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
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
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
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
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
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
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
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
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
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
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
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 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
64.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 )
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7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72、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是教学任务与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
7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
74、传统学校教育是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7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76、在现代社会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清晰。(×)
77、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78、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79、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80、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8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82、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低。(×)
四、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p119
2.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P161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p81
4.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p124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2
6.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134
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2
8.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p110
9.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P32
10.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
1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P105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19
13.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P102
14.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模式?p174
16.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P142
17.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18.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116
19.简述高中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P149
20.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P72
2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48
22.怎样理解和贯彻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p125
23.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P41
24.如何理解和实施德育的评价法?p162
25.班主任应如何了解和研究学生?p185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主要任务。P119
27.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P81
28.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179
2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P24
30.简述教科书的作用。P100
3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P9
3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哪些?P80
33.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91
34.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辨证关系。P117
35、我国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6、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原则?P124
37、我国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P69
38、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125
五、论述题
1.论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P52
2.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P46
3.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57
4.试用“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简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p116
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
革?P34
6.论述现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P80
7.对照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分析制度化教育的弊端。P35
8.对比分析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与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P17
9.试用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评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主义”。P117
10.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分析“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P67
11.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P130
12. 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P121
13.如何理解和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德育方法?P162
14.试述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辨证关系。P154
15、论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16、论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8. 跪求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集合 各科都有 终极版 -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集合 各科都有版 终极版 包含 教育权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89页 浏览:1334次wenku..com/view/1f243a9951e79b89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