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说话的发明

说话的发明

发布时间: 2021-02-27 16:50:12

⑴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话的呢

人类是从大概在30万年前具备清晰发出多音节语言的解剖学结构:喉下移到第4-7颈椎之间,声带上方有一个扩大的咽腔。在这里可以对人要发出的各种复杂的声音进行自如的调整。

其它哺乳动物包括尼安德特人喉部都在高处,无法发出复杂的声音,只能利用口腔对声音进行简单调整。

它们的优势是吞咽与呼吸可以同时进行,人类的婴儿喉的位置跟黑猩猩差不多, 一岁半到两岁时降到正常位。

运动语言中枢也叫布罗卡氏区,负责说话的神经中枢,考古学已经充分证明早在25年前已经非常发达接近现代人。

语言相关基因FOXP2的基因证据。在英格兰发现了几个语言功能障碍的家族,说话没问题但不会掌握语法。

经筛查发现他们有一个位于7号染色体 上的POXP2基因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基因与脑神经元协调语言和其它认知功能相关。这个基因最近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万年前。

人类语言的出现是为了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巨大的压力。


(1)说话的发明扩展阅读:

人与动物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喊叫、舞蹈等,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意性

2、单位的明晰性:人类的语言是通过发音器官一个一个地先后发出的,而动物的所谓的“语言”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表达某一意思。

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的语言分为音系层和符号层(或称语法层)

4、能产性:也称创造性或开放性

5、传授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⑵ 普通话是什么时候出现,谁发明的

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普通话并不是某个人发明的,是根据人民群众总结而来的。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说话的发明扩展阅读:

“普通话”的“普通”其实是“普遍通行”的节缩。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浅谈》中专门设了个小标题“什么是普通话”,他说:“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通行全国的话。”“普通话就是普遍通行的话。”

其实“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1906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写了一本名为《江苏新字母》的书,书中将汉语分为三类,其中有一类就名为“普通话”。他说,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

朱文熊提出“普通话”这一说法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当时人们称各省普遍通用之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本意为颜色混杂、不纯粹,“蓝青官话”是指夹杂了各地方言的北京话。因为这种话多是在官场使用,所以称为"官话"。

后来,大家都开始说这种人人都明白的话了,使用这种话已经不再仅限于“官”了,民国初年就出现了“国语”一词,“国语”代替了“官话”。较之“官话”,“国语”有了“民”的味道。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行文字改革时,语言专家对“普通话”这一词的使用进行过严肃的科学论证,称“官话”显然是不可以的;称“国语”也是不妥的。

因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汉语,还不能称普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为“国语”。直接使用“普遍通行的汉语”又嫌音节过长,于是才采用了节缩的方式,称之为”普通话“。

⑶ 人类语言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1、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为了满足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需要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同时劳动也决定了产生语言的可能。锻炼大脑,促进思维;手脚分工,直立行走,使得发音器得到改造,具备说话的能力。

2、语言的发展

A、语言要素的演变(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演变)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不平衡。词汇出在经常变化中。语音和语法变化慢。

社会发展推动了语音发展,这是外部原因,至于语言系统本身如何发展,则是由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关系决定的。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组织规则。组成语言的各部分或各要素之间处在一种相互制约而又统一的平衡状态。语言系统本身处在变化过程中,例如:古汉语是单音节词占多,现代汉语就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B、语言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语言是以交际工具的身份为社会服务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总之,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或说是两大规律。

C、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方言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方言有两个概念,一是地域方言,一是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全面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不同群体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于其他的特点)的一种标志。不同的行业用语(包括科技术语)是社会方言在词汇上的表现,黑话是特殊的社会方言。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它是一个社会(比如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通常共同语总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国语”。

D、世界语、混合语、方言和共同语、口语和书面语、文学语言

语言接触最常见的形式是词语的借用。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洋泾浜语”和“混合语”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产生的一些特殊现象。“洋泾浜语”也称“皮钦语”,它是一个社会的当地人没有学好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音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洋泾浜”通常只有口头形式,结构上不稳定,一般用于跟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来学习使用。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社会采用,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和继承,即变成“混合语”或称“克里奥耳语”,在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口头中扎下根,扩大词汇,严密语法。

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采用拉丁字母书写,语法只有十六条规则。

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形式,是说出来给别人听的;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有了文字后才有书面语。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目语的一种物质形式,但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不同:口语的用词范围较窄,句子短,结构简单等,书面语扩大用词范围,结构复杂,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口语易变,书面语较保守

文学语言是加工过的,即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世界上最早对语言学的研究: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
区分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结果)和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结果)。
最早提出“内化”理论:外部形式的活动→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内部活动

2)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皮亚杰的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适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动作,其次是形象,最后才是语言。语言的使用是和认知能力中的象征功能的发展相联系的。语言能力是建立在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而不能超越认知能力的发展

⑷ 爱迪生居然发明会说话

爱迪生的机器想关就可以关,而这个女人喋喋不休

⑸ 语言是谁发明的

关于语言的起源,从目前来看最接近实际的是上世纪中叶美国学者的一种见解,他们认为语言起源于人类群体狩猎、采集分工的食物分享生活,这样的食物分享生活产生了食品、份额和分享者的分配指称需要。而分配指称对于原始的人种动物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用人人都有的,随身携带的,大家都能明白的,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喉咙里发出的声音进行食物分配的指称。正是这样的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进行分配指称,使得早期的人种动物喉咙里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逐渐成为了音节清晰的具有指称意义的声符。
声符是语言的原初方式,这种原初方式是建立在生物性叫唤的生理基础上的,没有这样的生物性叫唤这个生理基础,语言是不可能发生和出现的。在地球上许许多多动物都能够从喉咙里发出它们各自的生物性叫唤,早期的人种动物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能够发出生物性叫唤的喉咙,所发出的声音或者是警示的叫唤,或者是求偶的叫唤,或者是召唤的叫唤,或者是痛苦的和愉悦的情感叫唤,等等。这样的叫唤在动物之间尽管各有不同,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生物性叫唤。
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种动物来说,群体狩猎、采集分工所带来的食物分享生活和由此产生的分配指称,则使得人种动物喉咙里发出的生物性叫唤,逐渐地因分配指称的需要和长期使用,嬗变为了指称性声符。这样的指称性声符随着世世代代的长期积累:
1、会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扩展到食物分配之外的各种经验对象的指称。如在各个原始部落的口语传承中都有着对丛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对象和某些长久记忆事件的指称。
2、使得人种动物喉咙的发声构造、耳朵的听觉构造、大脑的结构功能、以及基因遗传的编码,在这种生物性叫唤嬗变为指称性声符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发生了适合指称需要的改变和进化。如,喉的位置,在喉咙中渐渐下移,造成更大的音室,能够发出更多清晰和细分的音节;耳朵的构造变得能够分辨更为细微不同的音节;大脑生成和发展出了相应的语言控制和管理功能。而这样的生理结构变化,又会在世世代代的繁衍中以基因写入的方式进入DNA复制的基因编码,生成一种激发机制和集体原型。
3、使得人种动物的喉咙不仅能够发出更多的清晰的单音节声符,而且能够实现越来越多的多音节组合发音,其结果是推动了更多的声符制作和声符向部落口语的发展。近代以来,许多人文学家和探险家深入到世界各地的原始丛林部落进行考察,无不发现这些原始丛林部落都拥有各自不同的部落口语,只是在口语的丰富程度的发展上有所不同罢了。
4、随着部落联盟和地区性国家的出现,各种部落口语因记载、传递、规范和统一的需要,逐渐和视觉性的图形符号发生了联结,一种专门和声符配套的文字符号,即象形文字开始在各个文明流域获得了创制。于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可视的、可记载的、可传递的、可统一的、可规范的语言方式,即文字语言日益需要地发展了出来,成为了一种最为重要的社会的、国家的标准通用语言。在我国仓颉造字和秦皇朝统一六国即实施文字使用的统一标准,反映的就是这样的历史。
由此,语言在人类这个种群中的产生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上帝的授予的,而是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生成,是有它的世俗的起源和历史进程的。大体来说,人类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声符,部落口语,文字语言三个基本形态和发展阶段。

⑹ 是谁发明了说话让我们听的懂对方的话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发表44周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理嘉 [提要]一、从简略的回顾中,阐明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汉民族共同语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二、通过注音符号、国罗、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关系,具体说明方案在哪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这几种拼音的主要优点并加以创新,从而总结了二十世纪前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拉丁化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三、通过对台湾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之争的分析 ,揭示隐藏在这场发生在台湾的激烈论战的背后,其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一、汉语拼音运动与国语和普通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标准语的拼音方案。 汉民族标准语是在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语文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语文现代化运动最初指的是汉语拼音运动(当时叫“切音字运动、简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然后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国语运动是建立和推广汉民族标准语口语的运动,而白话文运动则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书面语的运动。三个运动各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但内在关系却十分密切。就历史渊源关系说,切音字运动发生最早并引发了国语运动。其后,国语标准音的确立,注音字母的制定,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汉语拼音方案的产生,都是由此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的论述也由此入手。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前奏可以远溯至明末,但是导致中国社会产生声势浩大的汉语拼音运动,其直接原因是中国人至今铭心刻骨的“甲午”国耻。这一点钱玄同在《注音字母和现代国音》(1929)一文中说得很清楚:“1894年(甲午),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于是,“推行简字以谋求普及教育的运动,日盛一日……”。其实,文字领域中的思想革新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汉字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已经发生动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巨额军费之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等地。其时,朝野震惊,激发了社会民众,特别是有进取精神的知识阶层的爱国天良,大家推究中国失败的原因,一致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家断不能富强。”当时,被称为“思想界之彗星”的谭嗣同就首先带头呼吁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各界人士群起响应,纷纷起来创制简单易学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也就是汉语拼音运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大多为拼写某种方言而设计的,但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汉民族语言的统一问题。被当时称之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的卢戆章,在他的《切音新字序》(1892)中就提出制定拼音字母的两个基本原则:“字话一律”和“字画简易”,也就是文字表达话音,字形简单易写。同时,又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这样全国“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操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这些话显然已超出了纯粹的文字改革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 但是,卢戆章设计的各种拉丁化拼音方案仍然是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他后来向清政府学部呈交的《中国切音字母》也就因此被认为“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而批驳了。之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立刻脱颖而出了。它拼写的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完全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通行极广,遍及大半个中国,“由京津而奉天,而南京,官话字母遍及十三个省。”王照本人可谓完全把握了当时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向,他在《官话合声字母》序中就明确宣称:“语言必归划一,宜取京话……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话合声字母》得到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总教习吴汝伦的支持并跟张之洞以及管学大臣张百熙一起奏请朝廷在“学堂章程”中规定“于国文一科内,附入官话一门”,理由是“各国语言皆归一致”,清朝也应“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他们的奏请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汉语拼音运动在引发了国语统一运动,并与国语统一运动合而为一的同时,得以从民间跻身政府。之后,清政府学部在“国语教育事业”(1911)中规定拼音“简字”的用途有二:一是拼合国语,二是范正汉字读音,并通过了一个“统一国语办法案”,规定在宣统八年(1916)普及国语。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十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于是,经公决并通过的“统一国语办法案”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确定国音,制定字母,统一国语的运动,实际是由下一个社会和国民政府开展起来的。 从上面简略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事实不止一次的证明,无论哪一种拼音设计,违背了语言统一的发展趋势,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卢戆章设制的第一个拉丁化拼音方案,以拼写闽广方言为主的《中国切音字母》,因“不能通行各省”,“不足以统一各省之方言”被批驳了。其后,又有同治进士,朝廷命官劳乃宣设计了几乎可以使用于各省主要方言的《简字全谱》(一种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文字),“全谱”包括《京音谱》,《宁音谱》(南京话)、《吴音谱》、《闽广谱》等,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方言,而且他还提出了“引南归北”的主张:“南人先就南音各谱学习,以便应用,学成之后,再学京音,以归统一。”劳乃宣本人曾得到慈禧召见,他进呈的《简字谱录》也得到御批,让“学部议奏”。即便如此,清政府学部也仍然因“分裂语言,有碍统一”,始终搁置高阁,不议不奏,而社会上也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指责,认为照他的办法,“将使中国愈远同文之治,”骂他是“分裂语言文字的罪魁”。对照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唱主角的卢戆章、劳乃宣、王照三大家,特别是劳乃宣和因参加了“百日维新”而受到通缉的“钦犯”王照他们两人的拼音方案的命运,实在是足以发人深省的。 二、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的历史渊源关系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国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刘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运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北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⑺ 中国 说话和字 是谁发明的.

中国的汉字是由仓颉造出来的!
人类前期就和其他动物的沟通差不多!比如吼叫!等等!!然后出现了语言!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出现的文字!文字出现以前还有很多比如结绳记事等等

⑻ 人类在最开始是如何发明语言的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那么,语言是何时产生和怎样产生的呢? 菲利浦•列 伯曼在《人类说话的进化》(1984)中推断:人类的远祖大约在9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说话”,大约在3.5 万年前的某一时期开始使用语言。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就成了人类的标征,成了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也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奇 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语言,而后者 创造了语言。语言拯救和帮助了克罗马农人,人类也从此脱离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踏上了人类的语言传播 大道。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