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教育
❶ 十九大报告中职业教育最新教学理念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❷ 新时代职业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以什么为指导
目前,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吧
❸ 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做出了重大决策,抓住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本和命脉。
发展现代农业呼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多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是一种生活在农村、收入低、素质差的群体,是贫穷的“身份”和“称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民一夜之间发现,“农民”一样可以到城市挣钱,特别是青年农民对在农村种田已经彻底放弃,虽然在城市扎不下根,但除非老了、干不动了,才会回到农村种田。另外,从农村出去的大中专学生,甚至农业院校毕业的,更是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如果不早作准备,及时应对,今后的农村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谁来种田”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真正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进,一方面引导优秀的人才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们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要通过规模种植补贴、基础设施投入、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来引导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在政策上必须要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在制度上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可以加速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一是要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农民喜闻乐见的健康娱乐文化编辑成媒体教学资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二是要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青壮年农民、应往届毕业生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绿色证书。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将学生上来学变为送下去教,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❹ 职业教育 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一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2.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但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大范围地渗透到农村中,因此无法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职业教育要突出其终身教育的属性与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持续进步,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开始显现出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个体形成某种专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必然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随着世界范畴内各种新工种的出现,每一个劳动者均面临着知识更新的压力,提高技能、更新知识成为劳动者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个体形成专业技能的途径,要突出发挥其作用,将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渗透到社会发展过程中,强调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属性的价值。
3.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首先,职业教育要形成先培训后上岗的招录体系,优先录用已经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技能性人才,全面规范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其次,要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充分保证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再次,要建立配合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与产业转型的保障性制度,保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要强化学分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建立并完善半工半读的基本制度。最后,还需要推动职业教育中关于贫困家庭的救助制度的完善,帮助这些学生完成技能培训,实现就业。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其基础性作用体现不明显、技能培训的基本价值无法充分展现、培训内容与培训范畴相对较浅等,这些问题与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❺ 在新的职业教育改革中 我们将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的变动性和流动性明显增强,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专素质属要求日益提高,人才市场竞争也不断升温。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已成为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和功能,阐明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职业指导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角度对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必要性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强调加强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是顺应社会职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职校生成才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三部分就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实施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强调要明确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任务,主要是提高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意识;培养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技能;指导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遵循科学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拓展实施途径,把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渗透到思维上。
❻ 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平台
最好是找开发公司定制,别人的想法毕竟是专业的,能按你的想法做出你想要的结果
❼ 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专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属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学)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国家发布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分为几大类:
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❽ 目前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有哪些新理念
教学理念和观念是教学活动的先导,没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既是各教学理念不断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需要。
一、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活动的核心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接受教育不仅是人们就业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成为人们不断发展必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生存的手段,而是成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自觉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和掌握知识,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他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协助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系统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和“指导”
。实践中,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的提供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精讲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热点、解疑一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讲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路,根据学生实际合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并依此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学生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者。学生必须“学会求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估。
二、教学活动要把握以学生就业为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明确做人与学习技能的关系,做人与使用技能的关系,技能不能也不会独立于做人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加强固定基地建设,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一定的时期内进入相关单位顶岗实习,准就业,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提倡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从教学计划上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提高培训的技术层次,把学习技能变成培训技能。再次,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最后,是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真正落实“四种人”,即专家、学者、技师、能工巧匠,不以文凭论英雄,而以技能见高低,切实建立起一支符合职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方法
实施一体化现代教学模式,牵扯内容较多,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科学研究、就业服务等有关部门的全面协作,全体教师的团结努力,才有可能实行。要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对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该种方法的教学有了总体方向上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制订出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并将方案交由教师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合理方案组织实施。
现代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特定信息的传输,而是意义的构建,方法的传授。因此,教学过程是
“阐释——理解——建构”的一体化过程,教师和学生在阐释、理解教学内容过程中对其意义进行建构。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学生的背景、兴趣、需要和理解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同样的学习内容,也因学生个体的差异积累不同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意义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同时需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增加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就业岗位技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所走的道路,选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主张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和发展教学内容;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成为一体化整合理念指导下职教教学方法的主流,基本表现形式为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岗位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实现教学和社会生产的相互促进。如学校在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物流实验室、机械CAD/CAM室、教学实训实习基地等先进设备和资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内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在实训中,利用企业工作流程或者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课题,使学生有了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四、以理解为主体的教学范式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向学科新领域探索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重视教学的结构和顺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而现代教学理念则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强调反思性教学。其根本思想是学生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特有的经验、现实环境及其间的互动联系起来而达成真正的理解。教学是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大众文化去理解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的自我形成过程。现代阐释教学法还将游戏描述为理解的基本方式。
反思性教学原本应运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体验为主体”的理念很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常常运用虚拟、目标、情景、案例等各种教学手段,由此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设置试验场境,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生产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诸如运用物流教学沙盘,虚拟世界汇集真实世界的各种境况,虚实交替,其效果比训练场更好。后现代教学理念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与“体验”,而虚拟教学范式的神奇效果正是源于学生的体验。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存在一个理想的想象世界,在那里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力要求被理解。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只作解释不作判断和结论。要求教师只对事物和现象作解释,不作任何价值判断,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教师不作结论,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打破传统教条主义的规范,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情景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在这种教学范式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唯有学生在理解中发现真理。
五、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这里的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包括师生个体,也包括师生群体。教学交往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
如何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一定要把握平等这个基本原则: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说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课堂资源、课堂时间占用的平等。
其实师生双方都会不同程度的从另一方汲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为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
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❾ 新型职业与传统职业的分类
传统产业有:制鞋来工业、自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
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中,有的是转型而来的传统农民,有的是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科技研发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等,身份的多元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对“农民”这个职业的向往。
(9)新型职业教育扩展阅读:
专家指出,“新兴职业”的发布是基于职业的更迭、变化越来越活跃,需要向广大民众立体而形象地展示新职业的名称和内涵,完善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
另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带动职业教育培训,这对于促进就业与再就业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从2008年开始新兴职业发布速度明显放缓,这与当时全球经济危机造成就业低迷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