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被剥夺创造力

被剥夺创造力

发布时间: 2021-02-14 03:27:23

Ⅰ 为什么三大改造使人的基本权利被剥夺了

一派胡言!三大改造既没有剥夺人权,也没有剥夺流动权,自主劳动更是必须的。哪里听来的胡言乱语!

Ⅱ 孩子的“创造力”为什么会被卡通片偷走,要怎么防止

和大宝年纪相仿的堂哥来家来家里玩,两个男孩子打开电视,轻车熟路的用遥控器打开动画片频道。然后拿出这个动画片的同款玩具(我周围的每个男孩子都有五个以上这种玩具)。两个娃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进入角色。

''镭射光波!投降吧!''大宝煞有介事的喊道。

''你这个不是奥特曼,你这个是神兽金钢!''堂哥戳了戳大宝手中的玩具。

''那我应该说什么啊?''二宝问比他看过更多剧集的堂哥。

''你应该说接招吧,冲击!啊!哈!Geed......''堂哥脱口而出一串咒语。

听得大宝一脸迷茫,我猜的到,他为了跟上大形势,势必接下来,会猛看一波奥特曼的卡通片。

现在越来越多的精英家庭开始重视现代传媒和玩具产业对与孩子的影响。学前教育专家Levin教授,在波士顿大学开设的一门''玩耍''课程中,就在致力于让更多的爸爸妈妈学会陪娃''高质量的玩耍''。其中回归自然的''四季家庭玩耍计划'',或许可以成为重新寻回孩子创造力的''上策''。

1、运用天然材质


在《带孩子去森林》中写道:人类文明的所有知识,都是从真实生活中得到的,我们的智慧结晶,也最终要提现在真实的世界里。


我认为,这和中国的古老智慧不谋而合。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只有在大自然中,孩子才能学得更快,视野也更加开阔。

各种形状的石头、沙子、树枝、小草、树叶、花瓣、水才是孩子真正该玩的东西。每一片树叶的纹路都不同,每一颗树木的手感也一样。宇宙的真相就是模糊运算,孩子在万千种可能中,才能发展敏锐的感知能力。

Ⅲ 怎样带小孩才不会扼杀小孩想象力和创造力

和孩子交往,最难的就是保护他纯真的秉性和异想天开的好奇心。

有次我朋友来我家玩,他在看书看到热带雨林,就问我朋友为什么热带雨林那么重要,我同学就告诉他因为树木会保护环境啊。结果他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树木会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氧气能被人吸收,这样人就可以活着。当时我同学都惊呆了,那会他才4岁大概。我后来知道也蛮惊讶的,这个事情我和他说过一次,我没想到他全都记住了,这也让我知道很多时候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是很强的,需要我们多加去引导他们。

Ⅳ 是什么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

搂主,要回答“是什么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 先要弄明白是什么激发了人们(以企业员工为例)的创造力!!

如果管理者能很好地实现了与员工的沟通。管理者信任员工,愿意将企业的情况和处境通报给员工,让员工参与管理。这使员工们充分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一部分,与企业兴衰与共,所以想事情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一个主人的身份为企业添砖加瓦,并能使企业的各项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企业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是不够的,与下属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大潮中,一个企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的创造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管理者的创造力可能是有限的,而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却是无穷的。因为员工来自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所以他们的创造力也就全面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员工都前进一步,整个企业将会前进一大步。但关键是,如何才能激发员工们的创造力呢?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们做任何事,都习惯问一个“为什么”?想不通或者是不明白,就不会做的起劲,而且也不会主动去做,更不要说开动脑筋去想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发展的如何,面临怎样的机遇或挑战,他就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去设想出路和寻找发展良机。也许当企业大步向前的时候,员工自己还在自满自足停滞不前,而当事后得知“原来如此”时,却早已时过境迁了。所以,企业在不停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员工们以发展的

眼光认识企业,并让员工在认识企业的同时,认识自己,想一想自己是否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从而配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即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及时沟通,就是员工创造力的源泉,不仅是员工自身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在国内许多企业似乎并不怎么重视现有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是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企业的领导宁可花高价聘一个“外来的和尚”,也不愿意花一点钱去培训自己的员工。烟草企业也不例外。其实,上进之学,人人有之,企业内现有员工更加熟悉企业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做了很大贡献的企业有更浓厚的热爱之情,所以工作起来会更加投入。例如,士光敏担任日本东芝会社社长时,就坚持内部聘才的原则,即企业不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般都从内部选拔,使员工得到锻炼的机会。这对那些暂时未获提升的员工也有一种激励作用。正是这种管理方法,东芝会社才得以快速发展。所以说,只要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做好沟通理解工作,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注意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不难从中发现人才。并且,这些从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会比“外来的和尚”做得更好。

Ⅳ 普通人也有创造力200到300字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当中,伴随我们一生不可缺少的,是普通人为我们喝彩,为普通人喝彩。但是,在我们得到喝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普通人,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喝彩。
在世界的各地,无论是谁,都渴望得到普通人的喝彩,即使一声简简单单的 你真棒 、 加油,都可以给予给普通人快乐和自信。我们要学会,不论走到哪里,都应该时常的为普通人喝彩,赞扬普通人,鼓励普通人。这样做,不但,会给普通人带来自信,同时,也会让你所鼓励的那个人拥有了幸福和快乐和成功向上的阶梯,让他知道,只要他努力,他就会成功。
在我小小的圈子里,我发现,我们要学会赞扬、鼓励普通人,要学会普通人喝彩。我们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要张大眼睛,敞开心扉,走出家门,去努力为普通人喝彩!这样,你快乐,我也快乐,但是要记住,为普通人喝彩要真心诚意,否则这种喝彩,不但不会给普通人带来进步,带来自信,还会连自己的快乐也被剥夺了,所以,我们要真心实意的为普通人喝彩,而不能虚情假意。

Ⅵ 创造力的重要性有哪些

所谓创造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这种能力。

既然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是其中一个。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的概念,指的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每一位孩子,都有创造性思维,都有创新思维。

创造力,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

举一个例子: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同样一个问题,常规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小孩的创新能力也是需要大人去挖掘的。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说: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两个太阳。如果是这样,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这个创新性思维就被埋没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有一个过程。

首先,孩子需要有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

如果要创新,至少需要对旧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旧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展开无限想象,从而发展成新事物。家长们在这期间,一定要鼓励孩子摒弃呆板的思维,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和想法,给予他们独立的思考空间,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其次,让孩子学会观察新事物。

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来说,观察力是体现一个人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多年对大脑条件反射研究得出一条至理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呕心沥血地教孩子去早早地学习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不仅费事费力,效果还不好。很少有家长去教孩子去观察。很多家长不清楚大脑高级思维的启动,大部分来自观察,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对孩子观察力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再次,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实践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锻炼孩子手脑结合的良方,也是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经过程。家长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想自己做事”,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能怕“孩子受伤”这种“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也正是有了“动手做事”的基础,孩子才会有提升创造力的空间。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更能够用创新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让孩子多动手,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孩子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新事物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玩转发明一直专注培养动手创造人才,并在这条道路上有了小小成果——已帮助几千个家庭的孩子,动手创造了上万件作品,其中有三千多项申请了专利

孩子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发明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思维能力,动手创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这些孩子都有自己的主见,对待问题也有更多的解决办法。

Ⅶ 谁在扼杀创造力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情况,一定曾经在你身上发生过。

在你读书的时候,总是会做很多的习题。当某道习题的答案应该是A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却都会选择B。

为什么呢?因为参考答案是B。

就这样,在老师讲评答案的时候,这些学生仍然认定答案是B,但是老师宣布的结果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参考答案印错了。

于是,又会有许多学生长叹一口气:“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选A来着。”

这是一个非常普及的现象,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里,其中一个是中国家庭,另一个则是美国家庭,它们的相同点则是都有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

每当中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他总是会拿着自己的画,飞快地跑到父母身边让他们鉴赏,同时会问题:“你看,我画得像不像?”而每当美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则会向父母提问道:“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在这一字之差中,我们的思考就此开始。

关于第一个故事,我们得到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迷信标准答案?

在那些选择B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脱离思考,直接抄录了之的,另外一部分则是经过了思考,却因为知识掌握不足而错选B答案,然而最主要情况则是——本来选对了,看到答案后则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三种情况中的何者,都暴露出一个直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自我精神,缺乏自我想象的能力!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要负一定的责任,然而最主要的责任,则应当归结到这些孩子早年的家庭教育中。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当孩子在如此种类繁多又死板教条的规矩、标准下成长时,所受到的要求、管制必然导致了他们逐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想象与创造的潜质,继而变成无主见、无思想,无灵活性的“小机器人”。

当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此方面的缺陷时,便不能不为其感到由衷的悲哀。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故事,颇为耐人寻味。

一天,3岁的小女孩朱迪告诉她的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妈妈听后非常吃惊,于是便问她是怎么认识的。

朱迪说:“是她的幼儿园老师克丽丝小姐教的。”

于是,这位母亲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克丽丝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一切圆形物体,然而当她学会了26个字母之后,朱迪便失去了这种能力。鉴于此,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赔偿小女孩克丽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经过审判,法庭得出的结果是起诉成立,判决幼儿园赔偿小朱迪精神伤残费100万美元。

在这位母亲因为女儿失去想象力而痛心不已,以至于不惜与幼儿园诉诸公堂的时候,几乎我们的每位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认识几个字而欣喜交加。

关于第二个故事,我们得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孩子的问题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答案很简单,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向父母展示他粉色的小熊画作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像!真笨!熊怎么可能是粉色的!”

反过来,当美国家庭的孩子作出相同的行为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一只粉色的熊,真不错,看上去很新鲜。”

于是在此之后,中国的孩子仍然会继续画画,但是在他的笔下,却再也不会有粉色的小熊诞生了;而受到夸奖的美国孩子,则会继续自己的创作,继续自己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出蓝色、绿色甚至银色的其他动物来。

在中国,三千年的文明传统为我们缔造了太多的礼仪和规矩,当这些条条框框渗入到家庭中时,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教育成为了传承这些条框的手段,几乎每一代孩子都在这些条框的限制下生活,等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被剥夺一空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规矩的传承者,于是,调教下一代懂规矩、讲礼仪的过程便再度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们整个民族在创造能力上的不足。

当我们了解到这样的现状后,一个新的问题又横亘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此执迷于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Ⅷ 中国的教育现状令我堪忧,学生中普遍存在应试主义,学生自由时间被严重侵占,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剥夺,老师在

楼主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也没有必要太过紧张。
应试教育自恢复高考后,一专直是一个风向属标,在引导着中国的教育。但是,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始终比较突出。
1. 从国家层面上,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给孩子们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2. 从学校层面上,加大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的投入,提高课程的效率和效力,避免分数和绝对的时间投入成绝对正比。
3. 从家长层面上,放弃望子成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能力、引导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对社会有更真实的理性认识。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对于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固定的、绝对的,所以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负责、乐观和经得起挫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一起努力吧!

Ⅸ 请以《中国人失掉创造力了吗》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驳论文

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1000年前的夜晚,全世界都是一片漆黑、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通明、车水马龙;1000年前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已有150万人;1000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125万吨,而公元1788年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产才有7.6万吨。

1000年前的中国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先进,遥遥领先于世界。罗兹·墨菲在其《亚州史》中这样描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有由运河及通航河道形成的巨大水路交通网……期票、信用证以及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东南沿海港口繁荣起来,出现了大量外国居民……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当时,中国人已懂得用高科技换取原材料和资源,宋朝人把泥土烧成精美的瓷器,只用泥土就轻易换来大批金银财宝。西方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威尼斯人在见到中国船后则忍不住感慨:“中国的商船是人们能够想象出的最大的船只,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它们还拥有几何学家以及那些懂得星象的人,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后说,“可以毫不费力地证明,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然而,中国这个“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国度,从明末清初开始,从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在近代科技方面,中国人创造力的表现开始令人失望。尤其是具有重大意义、对经济发展全局产生影响的原始创新,我们不仅落后,而是差得很远。直到20世纪,全世界100项广泛地造福人类并已形成巨大产业的重大工程技术成就,如塑料、无线电报、广播电台、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超音速客机、抗生素、人造卫星、核反应堆等重大发明,都100%是外国人的首创,没有一项是中国人首先创造或完成的。而由外国人首先完成的这些科技成就,已经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和标志。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院曾组织“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推选活动,由近百名院士推选出的我国近100年中最重大的工程技术成就共计25项。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两弹一星”、“汉字处理与印刷革命”,其余依次是石油、农作物增产、传染病防治、电气化与轻工纺织和采煤等。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将中国的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与国际上的加以对比,除了“汉字处理与印刷革命”,其余的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都称不上“原始性创新”。而且,这些项目我们至今仍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多数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的明朝初年就已几乎全部具备了。但是,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产生在英国,于是中国迅速由领跑者变成了落伍者。为何在古代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跑?为何中国人的创造力令人费解的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这些谜团引发很多人寻找答案。

古代中国缺乏宜于科学进一步成长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古代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坚信五行相克相生,其思维方式是循环的,很少有人去“推寻原理”。因而中国古代的许多科学理论,只有概念没有分析,只有结论而没有因果逻辑,只能形成零散、没有系统理论的经验知识,各门学科及各类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很差,因而也无法用数学演绎的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形成了中国极端实用的小农经济价值观,与之相应导致了古代中国科学的实用取向和价值观。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实用性的,天、农、医、数四大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大都来源于实际需要,如天文学偏重于用天象去说明封建制度和编写修订历法。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因此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够用就行,以致于古代中国“有技术而无科学”。

科举制度扼杀了中国人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认为,古代的技术发明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依靠的是为数众多的人的经验和偶然的发现,此时人口数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的是科学实验,此时人口数量不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发明而言,人口规模是技术发明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历史上中国人多,使得中国能够在技术发明上一度领先于西方世界。

宋代以后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提供的激励使做官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分子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而现代技术发明主要是从科学和实验中得到的,中国由于知识分子热衷于通过科举做官,对科研缺乏兴趣,长期都没有实现从以经验为基础的发明方式转换到基于科学实验的创新上来,从而原始经验科学不能上升为现代科学,使得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因而在现代落后于西方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到后来陷入创造力困境。创新精神是创造力的性格基础,它是人对于未知事物总是有着强烈好奇心和将其解决的决心的一种态度。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将创新的一般人格特征概括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有抱负、不轻听他人意见、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单一10个方面。西方伦理精神看重人的好奇心,鼓励冒险。显然,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的推动力。与西方伦理精神相反的是,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追求安逸、平稳、保守、内敛。

专家认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最明显的特点是有一种近乎于条件反射的怀疑习惯,似乎只能看到事物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人以这种怀疑的态度看事物,使得他们能够发现事物存在的不足,进而进行改革。与西方人“个体发展”的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求同”思维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人价值。因而中国长期以来都具有压抑和忽略个人价值的倾向,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导致创新的观点、活动不被人理解,更是鲜有人得到支持,很容易被孤立。这显然影响了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去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特性或能力。创造就是要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当这种改革成功后,一种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就诞生了,社会也因此进步。而中国古代崇尚遵从传统,循规蹈矩,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不能违背。创新这种求变革的行为显然对于传统的存在具有颠覆的意义,社会因而鄙视、拒绝创新,陷入长期停滞不前。

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大体上,创新能力最终源于人的创新活动。当企业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无法确信自己能享有自己的创新成果,或者缺乏适当的、明确而稳定的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时,将很自然地失去创新的动力。这就需要一种有利于资本等利益角逐、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激励机制、合乎社会变革目标的产权制度保障创新活动。这种产权制度在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发挥了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功能。有学者指出,由于缺少法治意义上限制专制官僚集权的法律机制,古代中国历史上专制官僚集权凌驾于社会之上,从来没有建立持续有效的私有产权制度和私法制度,创新成果被任意剥夺或扼杀。近代以来中国科技经济的衰落显然与其没有建立有效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有关。

因此,与其说中国人失掉了创造力,不如说传统的制度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培育创造力的土壤,扼杀了创造力的产生。为了唤醒中国人尘封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大力培育崇尚科学和创造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建立能提供有效激励的科学技术制度安排,以及形成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让中国人的创造力重新迸发。

Ⅹ 家长怎么做,才能避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工作中,创造力是最具有价值的。对于一件产品而言,创新点是最好的卖点。所以,公司会极力培养有创造力的员工。可见,创造力的价值有多大。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力,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家长们给消磨殆尽了。所以,家长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创造力。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避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让孩子自己单独完成一件事。其次,对于孩子无法理解的一些行为,家长不要过多干涉。最后,支持孩子的兴趣还好。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三、支持孩子的兴趣还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些孩子喜欢画画,有些孩子喜欢弹钢琴。因此,家长要极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他们的兴趣爱好中,他们最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以上就是一些避免扼杀孩子创造力的一些方法。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