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造
㈠ 如何进行剧本的创作
剧本就是影片视听语言的文字性表述,它包括导演剧本和编剧剧本
导演剧本格式:
一:第一行交代场号,时间,地点;
二;第二行说明故事人物的行为动作以及心理描写;
注意:导演剧本要逐个镜头的写;(这种剧本写起来比较繁琐)
编剧剧本是比较笼统的了,你可以直接写出具体的剧情内容,人物对白以及人
物动作
明白了吗^_^
㈡ 剧本的剧本创作归属权取得方式
剧本创作归属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通过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各省直辖市主管部门备案部门申请登记,数字作品形式的著作权归属也可以通过各各种协会自办的第三方登记中心或有可信第三方支撑的能够证明作品备案存证时间的机构,也可以选择融合和集成各种数字版权技术和权威时间戳 公证处公证邮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支撑的支持的 大众版权认证保护平台 进行自主存证和首次发布智能认证,取得作品归属权初步证明,需要时,通过司法鉴定,增强证据的法律效率是核心保障。这种方式很多欧美国家盛行多年。
㈢ 游戏剧本的创作的流程
游戏剧本的主要成本包括——主题、故事、世界。在策划阶段,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单有了主题,还仅仅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饼。主题需要[故事的阐述]来传达给对方。从角色登场、世
界的设定,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故事]的阐述过程。故事是将主题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道具。故事最终所要到达的结果,也就是我们这里游戏的目的,要和主题挂钩。 什么是角色?
拥有个性、目的、意志、感情,活生生的、思考、行动的个别体。
什么是制作角色?
设定角色的作用、性质等。
角色的意志、目的、感情、行动,是推进故事发展的原动力。写剧本要讲角色拥有的目的、意志强烈地表现出来,同时展示角色朝着目的如何突进这一行动。
角色是拥有矛盾的一个存在体。矛盾是体现角色意志、目的、感情最有效的手段。矛盾可以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是人内心中不相容的欲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不仅包括战斗、对立、竞争、冲突等外在的矛盾,也包括内心的矛盾。 主题:一般在策划阶段就要确定
故事:大致决定故事的主要流程
角色:大致确定主要角色以及角色的设定
世界:大致决定时间、地点
目的:这也是要在策划阶段就要确定的 时代——
什么时代?公元多少年?这个时代主要的特征词汇(比如:产业革命、战国时代)
场所——
主要的舞台(宇宙、学校等)、哪个国家?什么地域?场所的特征词汇(比如:贫民窟)
世界的状态——
是否和平?和平或者不稳定的理由?
是否有国家或者类似的概念?如果是国家,是什么国家?
是否有宗教或者类似的概念?如果有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及其影响力有多大?
有多少种宗教?什么宗教?
是否存在多个民族?主要是什么民族?
社会体系——
政治体系如何?(比如王制、共和制)
是否有特殊的政治状况(比如王与民众的对立)
经济体制如何?(比如:资本主义)
是否有特殊的经济状况(比如通货膨胀、贸易立国)
是否存在货币?存在货币的单位是什么?(美金、米拉)
家族制度——
家族制度如何?(比如家父族长制)
是否存在婚姻制度?如果存在,是怎样的东西?(比如一夫多妻制)
人们的生活——
富裕?贫困?贫富差距悬殊?
主食是啥?
人们一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社会理念——
理想的男人女人是如何的?
什么样的人受到尊敬(比如:僧侣、医生)
是否存在禁忌之物?如果存在,是什么?
世界的法则——
是否与现 在世界存在相同的法则?
如果不是,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表示这种法则特征的词汇是什么?(比如:宇宙人、魔法)
语言——
主要的语言是什么?
之外是否还有什么特殊的语言?
各种语言的声音特征是什么?
交通工具——
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比如:马车)
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交通工具?(比如:潜艇、大象)
通讯手段——
主要的通讯手段是什么?(比如:书信)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通讯手段?(比如:飞鸽传书)
㈣ 剧本创作:如何构建人物
我的一个学生来找我。他告诉我他正在写一出戏。这出戏要有不幸的“悲剧性”结尾。但在第三幕开始的时候,他的人物开始变得“滑稽”了。不断出现插科打浑的对话,而且结局也变得滑稽、不严肃了。每当他坐下来写的时候,幽默不停地涌现出来;他无法制止。他变得灰心丧气,最后因失望而放弃了。他几乎是找我来认错的。他开诚布公地解释说,他已束手无策。我建议他坐下来再写.就让字和对话听其自然地写出来。如果是滑稽的,就让它滑稽好了。那么他就能看到写出来的结果。如果它一直是滑稽的,而他又不喜欢,那最多把它锁到抽屉里存放起来就完了。然后再回过头来按他最早的设想重写第三幕。他照办了,果然灵验。他扔掉了第三幕的喜剧方案,然后按他早先严肃的方案写了一稿。这个喜剧是他不得不写的;但又是必须摆脱的。
㈤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剧本有哪些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剧本不计其数,得以传世的就有37个。其主要作品有喜剧《错误的喜剧》(1592)、《仲夏夜之梦》(1595—1596)、《威尼斯商人》(1596—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1601)、《第十二夜》(1599—1600)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5)、《麦克白》(1606)、《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等,此外,还有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1593)《亨利四世》(1596—1597)等等。
人们往往把莎士比亚的创作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90年至1601年,这一时期能够代表莎士比亚创作成就的是多部历史剧和喜剧,剧中表现了这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最初步入剧坛时,对社会人生所抱的进取态度和理想憧憬。
第二阶段,1601年至1608年,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悲剧,剧中不仅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矛盾,而且显示了他戏剧思想的深化和创作手法的成熟。
第三阶段,从1608年始,至其逝世止,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晚期阶段,以悲喜剧和传奇剧为主,显示了他对世界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是非凡的,以至于所有研究他的人,常常会被他的超拔的智慧、充沛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无尽的才思所震慑,他确实是人类戏剧史上杰出的巨人。法国文学史家泰纳在论及莎士比亚时说:“我要论述的是一个为所有法国式的分析头脑和推理头脑所迷惑不解的非凡心灵,一个既能描写庄严又能描写卑贱的才气横溢的全能大师;这是在准确地表现真实生活细节方面,在千变万化地运用幻想方面,在深刻复杂地刻画出类拔萃的激情方面最伟大的创造力;他有着诗人的气质,放荡不羁,灵感焕发,由于一种先知式的入神状态的突然启示而超越在理性之上;他的悲观是这样趋于极端,他的步伐是这样唐突奇特,他的迷恋是这样凶猛强烈,只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诞生这样一个婴孩。”
㈥ 如何创作出一个好剧本
要写好剧本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深入理解课文,精心设计冲突。 被改编形式的文章或为小说,或为散文,与戏剧相差甚远。改编时要反复阅读原文,理解作品主题,尤其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适合舞台表演的情节进行改编。要集中考虑设计主要冲突。冲突就是"戏",冲突设计得好,戏就好往下演。如《祝福》改编时,若将主要冲突设计在祥林嫂一心想摸祭器祭品而四叔等人却不允许这一冲突上,自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根据原文特点合理安排结构。 1.对时空跨度较大的情节宜采用如《雷雨》、《屈原》式的"闭锁型"结构,即打破原作的时空顺序,截取原作情节的一两个横断面重新组合,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穿插交待隐约显露整个情节。如改编《祝福》就可以选取祥林嫂捐门坎前后的两个"祝福"片断,重新安排人物,通过四叔的嫌恶,柳妈的劝说恐吓,祥林嫂的独白及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交待祥林嫂的一生。 2.对时空、人物相对集中的情节可采用《窦娥冤》式的“点线型”结构,即按原作情节的自然顺序展开,如《一碗阳春面》的改编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3.对于人物众多,没有明显的主要人物或情节性不强的课文,宜采用《茶馆》式的“群像展览型”结构,即远取某一环境或场面让众多人物粉墨登场,展示各自的性格。如改编《药》就可以采用这一形式。 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种结构为主三种结构结合的形式,如改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以这样。
三、精心设计人物语言,力求精炼富于动作性。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不可长篇大论。尤其要注意动作性,即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变化,即使说话人没有相应的形体动作,观众读者也要能从中产生一种有动作的感觉。还要好念、上口。 根据剧本特点编写课本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㈦ 求剧本的基本格式和创作要求。
【基本格式】
首先要写出时、景、人 。
在描写情态时,先用△(三角式)符号放在前面。
对白是顶格写出人物简称,然后加上∶(冒号)。剧本跟小说不同,剧本的对白不需用引号。
【创作要求】
选择戏剧题材:
戏剧创作时,要选择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认识最透彻,而又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题材,要选择当前为群众所关心的题材。
塑造戏剧人物:
在创作剧本时,除了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那些个性鲜明、动作性强的人物来写。
精心安排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是由情节、幕场等戏剧要素构成的戏剧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情节的安排、分幕分场的处理等内容。戏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所以剧本的艺术结构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尤显得重要。
戏剧的语言:
台词是剧本中人物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㈧ 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纪实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一般没有剧本,也就是开机——拍摄——剪辑——然后完成纪录片。
当然,也有以纪录的形式拍有剧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区》)
纪录片剧本:《伍廷芳》
1、一张张昏黄的中文报纸,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报刊史》等书籍图片。
(旁白)他,与友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中文日报。
2、律师穿着律师袍、头戴假发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第一位获英国大律师资格的华人。
3、香港。立法局外景。暗黄色调,刻意营造历史氛围。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第一位华人“立法局议员”。
4、条约资料照片,法律书籍图片。
(旁白)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业法典——《大清商律》。
5、孙中山图像,北伐时期的图片、进军的线路图等。
(旁白)他,忠心追随孙中山,顽强抗击南北军阀、官僚、政客,一度成为孙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权力的执行者。
6、伍廷芳照片(最为人熟知的照片)。
(旁白)他,就是新会伍廷芳。
(出片名 伍廷芳)
7、夕阳下的崖门炮台,浊浪排空。
8、夕阳下的乡村。小巷、旧屋、野草、葵树,鸡犬相闻。
(旁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官来桥,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荣彰,早年因家贫,远走新加坡经商。1842年,伍廷芳出生。3岁时,随父亲回到中国,定居广州芳村。
(采访设计1):伍廷芳从小非常聪明。13岁那年,被土匪绑票一个多月。在匪巢,伍廷芳发现伙夫是被土匪掳来的同乡,便合谋在土匪外出时,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离匪窟。
(采访设计2):伍廷芳少时厌弃四书,喜读小说。有次,老师要求写题目为“不归于杨由归于墨”的八股文。按八股规矩要先“破题”。伍廷芳就把《红楼梦》里贾宝玉所作“归于墨”的破题抄送上交。老师没读过《红楼梦》,把文字圈得丹黄灿然。后来老师去应乡试。卷中恰恰有这个题目,老师将伍廷芳的破题给录出来,居然瞒过主考,中了举人。
9、轮船驶过,溅起的浪花。轮船远去。
(旁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击。社会剧变,断绝了科举之路,不少士人学子只好另觅前途。
10、香港。圣保罗书院外景,镜头拉向蔚蓝的天际,再切换成欧洲西方各国政治中心的风貌(表示伍廷芳之向往)。
(旁白)香港,英国殖民地,得开西方风气之先。伍荣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头地,改换门庭。1856年,伍廷芳进入香港圣公会办的圣保罗书院,“治英文、算学、格致诸科,试辄冠侪辈”。渐渐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在他心中扎根。
(8)剧本创造扩展阅读: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记和纪是有分工的,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的特性是记和纪都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纪录”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某方面的最好成绩。另一个意思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
“记录”在做动词时,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儿写下来,例如记录在案。记录在做名词时,指当场记下来的材料,如做会议记录,也指做记录的人,如推举他当记录。
记录片一般是指一些写实的影片,年代比较近的,纪录片与记录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样的,没必要区分得太开。
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尤里斯·伊文思。
体现出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但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
被记录的情况的代表性也影响到一部纪录片是否写实。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在裁剪时往往更加愿意选择带有戏剧性的镜头,而这些镜头并不一定是这些动物典型的生活习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他的评论也可能影响一部纪录片的写实性。
比如许多描写动物的纪录片中评论者喜欢用拟人的语句来描写一个动物的行为,而实际上动物的行为与拟人的描写可能毫不相关。
㈨ 剧本怎么写
写剧本要注意
1、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2、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3、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
4、剧本格式有分景剧本和分镜剧本。分景剧本,包括开头、景象、动作、对白,常用于电视剧本的创作,电影也可用,不过电影较短,用分镜剧本更能突出电影剧本的直观感。分镜剧本,通俗含义就是在分景后再分镜的剧本,大多是为写故事版与台本做基础与准备。
5、剧本的创作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画面,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
6、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剧本里不宜有过多的对话,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使得缺乏动作,在观众看起来就似在听有声读物一样,好闷,导致这剧也就成了“肥皂剧”。
7、剧情在主线外,不宜安排过多的副线,也不宜安排超过三个主线,当主线不止一个时,就要减少相对应的副线。剧本的创作,若是写了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景,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
(9)剧本创造扩展阅读
剧本创作尤其要力避“三无”:
1、无鱼作罟。这里的“鱼”主要指剧作厚重的内容。照苏格拉底的话来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能叫生活。而艺术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审视生活。艺术要在我们功利主义的生活表象下揭示出一种深刻的实在。
优秀剧作都是深刻地激发感情的剧作,使感情在剧作精神的指引下激动得有意义有方向。恩格斯早年批评德国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家时说:他们缺乏一种讲故事的人所必需的才能,是由于他们世界观模糊不定的缘故。
2、无事生非。电视剧需要讲好故事,这个道理尽人皆知。但时下有的剧作脱离生活,认为故事就是“侃”出来的。回望一些优秀电视剧作品,在进入创作后也采取“侃”的方式。但这种“侃”是建立在生活素材已十分丰厚的基础上,寻求一个支点脱壳而出的必要方式。
如果仅仅道听途说一个故事便坐在斗室里靠想象观众口味胡编,那必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故事虽然可以虚构,但情节特别是大量细节却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而细节恰恰是剧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好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的一部生活史和心灵史,是靠诚实的创作劳动凝结而成的。
3、无根无蒂。电视编剧没有故事等于为无米之炊,但有了故事讲不好也会浪费素材。任何一个故事的“扣”、人物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应是“天衣巧制须无缝,玉合精求必可逢”。他或她的爱或不爱,恨或不恨,都不应是无根无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