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造力
1.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或创造力呢
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研究用于培养创造力的试题,但这些试题的合理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使用较多的一个方法是多兰斯提出的方案。多兰斯认为以下这些是孩子富有创造力的特征:①常常专心致志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②说话或作文时常常使用类比和推断。
③能较好地掌握阅读、书写和描绘事物的技能。
④喜欢对权威性的观点提出疑问。
⑤爱寻根究底,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⑥爱好细致地观看东西。
⑦非常希望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别人。
⑧即便在干扰严重的嘈杂环境中,仍埋头于自己的研究,不大注意时间。
⑨常常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即使走在街上或回到家里,仍然喜欢反复思索课堂上学的东西。
有较强的好奇心。
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研究。
喜欢对事情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努力去证明自己预测的准确性。
很少有心不在焉的时候。
常常将已知的事物和学到的理论重新进行概括总结。
喜欢自己决定学习或研究的课题。
喜欢寻找所有的可能性,常常提出:“还有别的办法吗?”
上述17个项目是供父母培养自己孩子具有创造力的潜能及其未来成才发展趋势的。
如果一旦实现了上述17个项目,那么就证明了孩子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很有发展前途,也有继续深造的价值,如自己又肯努力刻苦,则必有所作为,有所发明,甚至可能成为创造发明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体系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或地质学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便不能成名成家,也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较一般人要好。如能做些小努力,即可取得小成就;若肯做出大努力,定能取得大成就。
2.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先导,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以爱护、鼓励和引导,使之合理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产生好奇,应鼓励他提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嘴,使他敢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长要善待幼儿的发问,认真解答并力求回答的生动具体,使孩子从小能够享受到探索事物奥妙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奇思异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平时,孩子总喜欢歪着脑袋、拖着两腮静静的思考,并经常产生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心理,家长切不可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 有鉴于此,家长要允许幼儿自由地想像,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念,如孩子的绘画中会出现 “红海洋”、“蓝太阳”、“五彩树”等,这是他们独特思维、丰富想像的体现,我们应予以鼓励并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想像,如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音乐、小制作等,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像的内容。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基础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创造的基础。没有感知经验作铺垫,想像、创造必定是枯竭、贫乏的。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家长可向幼儿提供合适的读物和音像材料,创造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创造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有观察才能有发现,幼儿生而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敏感性,只要与周围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幼儿就会以一种轻松的洞察力独特的感受到周围的事物。所以,家长可利用周围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四、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活动,才能使创造思维的结果物化,同时也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长要鼓励引导幼儿多动手。研究者发现,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其创造力的开发。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做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路,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差错,对此,家长应持宽容态度,理解幼儿,而非批评责备。 当然,家长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但并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创造性的玩法中获得发展。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基本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五、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主支配,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沙滩上、公园里、大海边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等。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幼儿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容许幼儿自主尝试以及做决定。尊重独创性,鼓励多样性,使幼儿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我国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通常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三种成份的独特组合,其中智力是发展的基础,创造力是发展的高度,而个性心理则是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托兰斯在1973年曾得出结论:培养创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须促使认知与情感这两种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挥的影响来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创造过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因而,家长要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要求幼儿定时完成任务,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幼儿有冒险精神,这里所说的冒险性是指,他敢于尝试对其结果毫无把握的新鲜事情,并从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等。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合理利用影响幼儿创造力的每个积极因素,使幼儿——“发展中的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3. 创造力重要吗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感谢您的关注!创造力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类的成就,从金字塔到登月,都是常识和创造力的集合。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只有同时具有常识和创造力,才能取得这种水平的成就。
——[英]穆里·沙纳罕(DeepMind首席科学家)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人工智能正逐步影响我们的生活,例如能杀死癌细胞的纳米机器人问世,自动驾驶。几乎可以肯定人工智能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威胁到人类的工作,创造力之所以是人类独特的能力,就在于它需要太多人类特质做基础:审美能力、独特的联想能力、敏锐的主观感受、冒险精神、好奇心和自我决定等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所没有的。
在一个越来越技术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就是让他们站到比人工智能更高的山峰!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第一,有趣的实验激发创造力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要想孩子学得好,就让孩子动手做做实验,比如我们的跨学科理念,采用100多个有趣的主题创意去鼓励孩子探索创新
第二,艺术提供最强的创造力
未来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激发孩子想象力了,一个有趣的灵魂,一个好的审美能给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发现了吗?其实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不要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去限定他的认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场景,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发散性思考,都可以达成这个目的。但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要随意用对错去评判孩子。
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其实就在你家里!如满意请采纳。
4. 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具有创造力。
【1】带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一定要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小的时候就可以多带孩子到花园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长大一些,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各种建筑去领略各种景点的人文风采或是带孩子一起去科技馆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览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以及通过自己的感官体会,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想要去创造的一些想法。
在带孩子去各个地方游览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景点内容和知识,不要光停留在让孩子看风景上的状态。正所谓“三分看七分讲”,只有把景点的古迹名胜给孩子讲明来龙去脉,让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让孩子自己专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自己专注的玩儿,这样既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机会创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长朋友们可以在一边观察,但是千万不要去纠正,有时候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会把小花换成绿色,这样也是一种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画完结束以后去问问孩子的想法,然后给予适当的点评,并且能够赞赏孩子告诉他这样做是非常大胆有创造性的。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才会对于创造性非常感兴趣,而不会认为自己是做错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时候把小气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给娃娃当裙子,这样也是不错的做法,既给娃娃准备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独特性,还开发了气球的新用途。家长朋友们在看到孩子有创造性做法的时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并且能够及时的引导孩子和鼓励孩子,在当下给予孩子肯定,这样远比比过后奖励孩子有效许多。
5. 赞美孩子有创造力的句子
赞美孩子有创造力的句子1.每天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奇迹,戏言变成了真实。那些打算嘲笑别人的人将发现他们自己被人嘲笑。——塞万提斯
2.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索福克斯
3.成长,画出他的每分神态,将自己的本性融入作品的,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最优美的诗歌还未创作,走进直觉的荒野,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最美丽的画儿还没画。世上还没有完美的铁路?’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爱德华·波诺
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余世维
5.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罗斯福
6.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7.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理想智慧意志和创造力。
8.感谢自然,赋予人们神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们观察鸟儿,探索海洋,收获着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享受着自然。是自然让生命五颜六色,让我们保护自然,热爱自然,感谢自然吧。
9.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达尔文
10.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熊彼特〗奥地利经济学家
6.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拉比盒子,源自美国一种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通过动手活动,专注培养3-6岁儿童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探索欲等方面的创意产品。通过每月一期主题,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引导孩子科学思考。
7. 创造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创造力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话能够表现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不然的话,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就没有什么意思。
8. 论述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创造力
不管怎么说,创造能力还是得靠父母老师的培养,12岁前培养最佳!
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有个别差异的!
我觉得,不应该去评价某个孩子的能力,只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而是去正确引导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