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习创造
Ⅰ 关于"从小学习做事,励志,创造"的故事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挥就的励志诗。他在未出韶山期间曾有许多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少年毛泽东的身上所体现的一些可贵品质和独特的性格。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见毛泽东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毛泽东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Ⅱ 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创造,从小学习做事的繁体字
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创造,从小学习做事的繁体字
请看下面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创造,从小学习做事的繁体字:
Ⅲ 从小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培养好思想,好习惯为主要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应该是什么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好习惯可以让人终生爱益,坏习惯则让人追悔莫及。要想养成好习惯,得从小事做起。
我有许多好习惯,如:读书,写作,随手关灯,早晚刷牙,洗脸,诚实守信,对自己有信心,干事利索果断。
我也有许多坏习惯:一到放假就喜欢睡懒觉,睡得昏天黑地,生活习惯邋遢,帮房间搞得一团糟,也不想收拾,还有丢三落四的毛病。
我的好习惯当中,最好的就属读书。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只要一本好书到我手中,我能读到东方红,读完后,能把书的主要内容讲给你听,精彩片段及好词好句,我都会记录到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要是遇到非常精彩的书,可以用如饥似渴,凿壁偷光,废寝忘食这样的成语来形容我,边读这样的书,边标记号,像《香菲儿的魔法书》,《狐狸列那的故事》,《QQ兄妹》,《一条杠也是杠》,《震动》,《深海鱼的眼泪》……都是我的最爱,它们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无穷的奥秘,如磁铁一般仅仅吸住了我,真是一发不可收拾。
读书,这种好习惯将伴随我一生。世界上每个人都应当养成的好习惯,那就是读书,它里面蕴含着无数的金银财宝,等着你去挖掘,不过,得到金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你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努力钻研,一定会收取丰富的精神粮食和数不尽的财源滚滚。好习惯的果实为自己的明天带来芳香,带来甘甜!让好习惯伴我们快乐成长!
Ⅳ 从小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培养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的一篇征文400字以上
古人云:“蜂酿蜜,蚕吐丝。人不学,不如物。”人贵在学习,要做一个有成就的人更要学习。 学习可以使人智慧,就拿晏子来说吧!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他知识渊博,机智聪明,很得齐景公的信任。一日,景公派他出使楚国调节两国间的矛盾,楚王见他矮小,相貌丑陋,便嘲笑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明白楚王是在刁难自己,便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我国有个规矩,出使大国要派上等人去,出使小国要排下等人去,大王,你看我人长得小,品德又不好,便派我来你们这里了。”楚王只得赔笑,心里又为晏子的机智而吃惊。正在这时一个武士压着一个犯人从大殿前经过楚王故意大声问道:“囚犯是哪里人?”武士答道:“齐国人!哦!齐国人!他犯了什么罪?楚王故意瞅了晏子一眼,问道。武士回答说:“盗窃罪。”楚王不怀好意地问晏子:“是不是楚国人都善于偷盗呢?晏子不慌不忙地答道:“大王,我听说长江以南的橘子又大又甜,可为什么移植到江北后,味道就像枳子一样又酸又涩呢?是因为它们所处的地方不同呀!我们齐国的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从不偷盗可为什么到了楚国就变成了盗贼呢?”楚王听了,十分羞愧,马上恭恭敬敬地对待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从中可以看出丰富知识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而知识要从学习中获得。 学习还可以能使人高尚。明朝的礼部尚书杨翥知识渊博,心胸宽广。一日,邻家修了一条篱笆,占去了他家一两尺地,妻子来问他该怎么办,杨翥答道:“区区一两尺地,让他几尺又何妨!何必去和他们计较呢!”随即诗兴大发,写下诗四句:“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作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地,再过些儿也无妨。”无数事倒说明只有学习才能使人们心胸宽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只有腹中装满知识,才能使我们具有不同于凡夫俗子的气质,才能使我们充满智慧,变得高尚,才能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
Ⅳ 从小学习创造作文400以上
创造使人类科学进步,科学家们是靠创造和创新来发展科学的.爱迪生爱创造新东版西权,所以成了伟大的发明家.其实创造并不是一件困难至极的事,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创造出新东西.
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我把钢笔帽放在桌子上,轻轻一推,笔帽不是倒下去就停住,而是与众不同的再翻了一次.我赶紧做完作业,研究起来.原来,笔帽“头”重“脚“轻,倒下去后,轻的一边就立起来了,只要推的时候多用点力,就能再翻一次,利用这个原理,我试着做出了一个小玩具.
先用一张较硬的纸卷起来,粘住,成了一个纸筒.再拿一颗玻璃珠或小钢珠,放在纸筒里,要让珠子能顺利滑动,但从纸筒两头出不来.最后在纸筒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我在上面画了一个人,由于它很会翻转,所以我起名叫“翻转人”.我把“翻转人”放在斜坡上,轻轻一推,只见它使劲翻转直到斜坡的尽头才停下来.“翻转人”翻转时,里面的珠子不断滚动,所以它就能不停的翻转.
我又做了许多“翻转人”,来到院子分发给小伙伴们,我们还玩起了看谁的“翻转人”翻得远的游戏,玩得很开心.
这次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既然发明创造有这么多乐趣,难怪爱迪生那么喜欢发明、创造新东西.
Ⅵ 从小学习创造的小故事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前287—212),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King Hieron)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刚满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兼收并蓄了东方和古希腊的优秀文化遗产,在其后的科学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复杂几何体的体积。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熟练的启用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还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间,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义的按级计算法,并利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方面。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
赫农王对阿基米德的理论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将它们变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国王说:“这恐怕实现不了,你还是来帮我拖动海岸上的那条大船吧。”这条船是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的,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已经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下来。 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回答者:南宫寻欢 - 举人 五级 11-6 13:34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
Ⅶ 三年级学生用钢笔写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励志,从小学习创造,怎么写,谁能给我个字样
如图
Ⅷ 从小学习创造的句子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他宠着你,纵容你的习惯,并爱着你的一切。
Ⅸ 以从小学习创造为主题写征文最少300
瘦削的脸庞,炯炯有神的双眼,他迈着矫健的步伐从辽宁向我们走来,他就是创造了中国教育界奇迹的名师——魏书生。他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不知魏老师用什么魔法点石成金,带着满心的疑惑,我手不释卷地读完了《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终于明白奇迹是是用坚定不移的信念,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格创造的的
这本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书中蕴涵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读来令人心悦诚服,灵魂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魏书生之所以迷念上教书是因为他认为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他常想这个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自己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分生存的价值。他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颗好心,心肠好,那么生活穷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都能坦然无愧、豁达大度地对待,从而活得心安,获得幸福。正是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和幸福观,魏书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什么样的重担都找着挑。
魏书生说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有的青年人推卸掉了领导让他担任的班主任的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把自己变得无能为力。的确现在很多人有了固定的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后,便失去了斗志,随遇而安,成为很平庸的人。平庸人往往会艳羡成功人士的壮举,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做的比现在更好。只是我们懒得付出懒得钻研,懒得超越自我。1978年魏书生到盘山县当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由于工作出色学校学校让他不再教课要求他教导主任,专门负责学生思想工作。听到这一消息,他连夜写辞职报告并要求带班。1998年以前魏书生一直当班主任,大多是两个半的班主任。任市教育局局长后除兼上课外还做着不挂班主任名的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魏书生已在全国31个身、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作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了、撰写、出版了20多本书。
想想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几乎没什么建树,还常常抱怨工作工作累工作苦,真是惭愧。不过魏书生的确是教的格外轻松的老师,他善于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在谈到育人方面,魏书生也毫不谦虚的说自己做的最好的就是育人了,作为语文老师他将育心放在了首位。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魏书生尝到了这样的甜头。谁能想象他有十多年没为学生改过一篇作文,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只有自己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他一外出常常就是一个月,他任教的班级没有代课老师,完全是学生自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却遥遥领先。以他1998年任教的两个毕业班为例,升学考试全市1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他们班就占了10名;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数学、政治、化学、英语、生物的单科第一名也都是他们班的学生。魏书生教过无数个差班,曾有一个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只有8分,这个学生对魏师说己是考不好的让老师别为他花费心思了。而魏书生却对这位同学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哪!”那位学生果然来劲了,毕考试居然达到了70多分。魏书生总能把学生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脑神经激发起来创造了他班级无差生的神话。他在学生的心里开辟了一片绿地,播撒上了真善美的种子。
魏书生的好学精神令人瞠舌,不管一天做了多少工作,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惯例,每天坚持至少写1000字的教学日记。他给学生也给自己设立了高效学习日,对自己提出了高效工作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高效学习的要求。他深有感触:某一天抓的紧,一件接一件的做实事,顾不上惆怅,没时间犹豫,来不及拖拉,这样能在不停的做中享受是干的幸福。他以写稿为例谈道,一天下来,即使在上课,接待客人之日,仍能完成10000字以上。
人生须臾,我们作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应该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留给这个世界。像魏书生那样多做实事,让生命散发出芬芳与美丽。是魏书生启发我该怎样做老师“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我坚信自己在他思想光环的照耀下,也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教育天地。
Ⅹ 从小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培养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征文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古时候的中国就有许多诚实守信的例子:曾子就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妻子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今日我们是校园的学生,明日就是国家的栋梁,做人是学习之根本,而诚信则是做人之根本.诚,就是要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之心,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信,就是讲信用重承诺,一诺千斤,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错误要勇于承担.有诚信的人面子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诚信对我们一生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守护神. 有人问李嘉诚成功的奥秘,李超人回答:无它,一个字,信!可见拥有诚信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诚信应该是我们生活中一道灿烂的阳光,让这道阳光点燃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人 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人格上大写的人!让我们用诚信为基石铸造新的长城,让21世纪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