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①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列入“检疫传染病”管理,对出入境人员主要有哪些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国境卫生检疫法》第四条规定:“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
第十二条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检疫传染病染疫人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检疫传染病染疫嫌疑人应当将其留验,留验期限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的尸体,必须就近火化。”
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来自疫区的、被检疫传染病污染的或者可能成为检疫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应当进行卫生检查,实施消毒、除鼠、除虫或者其他卫生处理。”
(全国普法办编写)
②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该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做了明确界定: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请填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③ 什么是输入性新型肺炎和非输入
输入性新型肺炎是指外来的,由外地流入到本地的患者,而非输入性是指为接触外来携带者的本地患者。
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流密集拥挤,应该戴好口罩,并严格避免吃野生动物,并增加室内通风,增加户外运动,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以打击病毒。
出门时优先选择佩戴N95口罩,经由相关机构测试,N95口罩可以能过滤0.3um非油性颗粒,防护级别较高,阻止潜在的空气中小的颗粒,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3)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扩展阅读
肺炎分很多种,不同种类应该用不同的药。细菌性肺炎用抗菌药(抗生素),病毒性肺炎用抗病毒药,真菌性肺炎用抗真菌药,寄生虫肺炎用抗寄生虫药。因此不能所有的肺炎都用抗菌药,抗菌药只能治疗细菌性的肺炎,必须要搞清楚这一点。
肺炎疫苗注射是需要条件的,并且主要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与小孩,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虽然不到65岁,但是肿瘤病人,接受过放化疗,为了避免得肺炎,也可以打肺炎疫苗。
现有的肺炎疫苗能够防范肺炎链球菌肺炎这种相对比较危险的肺炎,但不是全部细菌和病毒肺炎都能预防,所以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对于适应人群而言,接种依然是利大于弊的。
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工作范围是否受限制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版者在排除权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以前,应当接受隔离治疗或观察,不得从事任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