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造的拼音
A. 汉语拼音什么时候开始用的,谁发明的
1958年2月11日,发明者: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金尼阁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所以他是发明者。
(1)开创造的拼音扩展阅读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
B. 关于汉字的资料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C.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1、优美
汉字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著名的有兰亭序、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玄秘塔碑、祭侄稿等无数作品。
2、辨识度高
人类的眼睛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线性排列不易辨认;排成方块一目了然。拼音文字=线形文字;汉字=方块文字。汉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阅读效率。
3、易懂,具有关联性
例如,“被”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如果从形声字的角度来看,“被”字左边的“衣”字旁表示意义,说明被子是属于衣物一类,右边的“皮”字在造字的时代和“被”的读音相似,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和“被”的读音变得不一样了,逐渐失去了它表读音的功能。
(3)开创造的拼音扩展阅读:
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为与少数民族文字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后者称法在近代才开始通用。作为汉语族各种汉语语言的书写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
相较而言,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均为实务上的官方文字。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通用文字,在20世纪前都是朝鲜半岛、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国家的书面规范文字。除了汉语之外,古代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D. 5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5s管理目前作为各行各业基础管理模式之一被广泛应用。说到5s大家都知道,但至于其详细内容,想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口而出。那么,企业5s管理内容是什么?华天谋5s管理专家介绍:5s起源于日本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具体详情如下:
一、“5S”活动的含义
“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
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5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二、“5S”活动的内容
(一)整理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
①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⑥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二)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要点是:
①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②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③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日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④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这项工作已发展成一项专门的现场管理方法--定置管理(其内容将在第三节中进一步介绍)。
(三)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清扫活动的要点是:
①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②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③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四)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
①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
②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
③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
④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混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五)素养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三、开展"5S"活动的原则
(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能单靠添置设备,也不能指望别人来创造。应当充分依靠现场人员,由现场的当事人员自己动手为自己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产生“美”的意识,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因为是自己动手创造的成果,也就容易保持和坚持下去。
(二)勤俭办厂的原则
开展“5S”活动,要从生产现场清理出很多无用之物,其中,有的只是在现场无用,但可用于其他的地方;有的虽然是废物,但应本着废韧利用、变废为宝的精神,该利用的应千方百计地利用,需要报废的也应按报废手续办理并收回其“残值”,千万不可只图一时处理“痛快”,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垃圾一扔了之。对于那种大手大脚、置企业财产于不顾的“败家子”作风,应及时制止、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适当处分。
(三)持之以恒原则
“5S"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容易,可以搞得轰轰烈烈,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不断优化就不太容易。不少企业发生过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因此,开展“5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企业首先应将“5S”活动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其次,要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同各部门和每一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第三,要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现场的“5S”水平,即要通过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因此,在检查考核后,还必须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计划,使“5S”活动坚持不断地开展下去。
E. “模仿”的意思是什么
模仿,拼音是mó fǎng,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
引证解释
丁玲《梦珂》二:“﹝ 梦珂 ﹞常常整天躲在房子里照着那些自己所爱的几张画模仿着。”
(5)开创造的拼音扩展阅读:
反义词
创新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剏新”,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
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更有广度、深度地观察和思考世界;从实践的角度说,就是能将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创新是无限的。
从辩证法的角度说,它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从而也就包括肯定之否定与否定之肯定。前者是从认同到批判的暂时过程,而后者是一种自我批判的永恒阶段。所以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怀疑”,是永无止境的。
F. 一年级拼音读法正确读法
一、汉语拼音分类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由声母、韵母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声母:发音较轻快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有23个
二、怎样读拼音
拼音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声母发音较轻快。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
汉字音节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3个部分组成。韵头,又称介音;韵腹,称元音;韵尾则有元音和辅音尾两种。
单韵母
a(啊) 嘴巴张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圆圆,舌身略向后缩,舌身后部稍微隆起。
e(鹅)嘴巴扁扁,舌位高低与o大体相同,只是嘴角向两边展开。
i(衣)牙齿对齐,口形扁平,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乌)嘴巴尖尖,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像个鸟窝呜呜呜。
ü(鱼)发音与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齿背只是嘴唇撮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齿背。
声母
b(玻)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声带颤动。
p(坡)发音部位与方法与b相同,但是气流较b强,声带颤动。
m(摸)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f(佛)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d(的)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t(特)发音部位与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气流比较强。
n(呢)舌尖顶住上齿龈,挡住气流,让气流通向鼻腔,从鼻孔出来,声带颤动。
l(勒)舌尖顶住上齿龈,不顶满,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带颤动。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颤动。
k(颗)发音部位与方法跟ɡ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
h(喝)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j(机)舌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里挤出来,声带颤动。
q(七)发音部位、方法跟 j 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
x(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
z(资)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声带颤动。
c(次)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zh(知)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ch(吃)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
sh(师)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颤动。
r(日)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发音时舌的两侧要卷起。
y 和i的音相似,只是y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i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w和u的音相似,只是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
复韵母
ai 先发a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 的舌位时停止。由a到i有一个滑动的 过程 。
ei 先发e的音,然后向i滑动。发e时,舌位要比单念e靠前,发音也更响一些。
ui 是u和ei的结合,发音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型由圆到扁。
ao 先发a,比单念a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型收拢,变圆,发出近似u的音,要轻短。
ou 先发o的音,接着嘴唇逐渐收拢,发出u的音,o念的长而响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结合,发音时,先发i,然后逐渐把声音过渡到u。u要比单韵母u的口型开一 些,舌位低一些,u的响度比i大。
ie 发音时,由发i开始,接着发 ê,口腔半开,中间气不断。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 ê,口半开,嘴角展开,舌尖抵住齿背,舌头靠前,嗓子用力。
üe 发音时,由ü开始然后向 ê滑动,口形由合到半开,中间气不断。这里e也念 ê。
er 发音时,e表示发音时舌头的位置,r表示卷舌动作。在发出单韵母e的同时,把舌头卷起来对着硬腭,就成了er 。
前鼻音韵母: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 an en in un ün 5个。
由母音和鼻尾音组成。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音结束舌尖是抵住上齿背的。[en发音 恩]。
后鼻音韵母: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 ang eng ing ong 4个。
ang 先发a,然后舌根顶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eng 先发e,紧接着舌根后缩,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ing 先发i,舌尖向下,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并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出来。
ong先发o,紧接着舌头后缩,舌根向软腭靠拢,气流从鼻腔出来。
(6)开创造的拼音扩展阅读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特点
1)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2)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3)尽量不用变读;
4)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5)采用四个双字母zh,ch,sh,ng;
6)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7)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G. 和尚的英语单词叫monk,为什么不叫helson呢,英语不就是喜欢借用外国单词的读音来创造新事物么。和尚一开
我觉得monk应该不是外来词,本地有的词语修道士,所以就没有为什么了
H. 有关创新的成语
一、标新创异
1、读音:biāo xīn chuàng yì
2、释义: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3、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以构造园亭之胜事,上之不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
4、造句:
(1)她老是喜欢标新创异。
(2)设计海报就是要讲究另类,标新创异。
二、标新立异
1、读音:biāo xīn lì yì
2、释义: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3、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4、造句:
(1)这件时装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但观众的评价却毁誉参半。
(2)做事标新立异是好的,可是不能胡乱的想,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除旧布新
1、读音:chú jiù bù xīn
2、释义:布:安排,开展。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3、出处:《左传·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4、造句:
(1)这几年来,我们村出现了许多除旧布新的好气象。
(2)除旧布新的先锋战士,为我们开拓社会改革的广阔道路。
四、革故鼎新
1、读音:gé gù dǐng xīn
2、释义: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4、造句:
(1)人们欢迎的是革故鼎新,而不是换汤不换药。
(2)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人对所学知识会举一反三,敢于革故鼎新,善于古为今用,并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识。
五、花样翻新
1、读音:huā yàng fān xīn
2、释义: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
3、出处:清·孙道干《小螺庵病榻忆语》附录·姜葆初《用十五咸全韵》:“天吴柴凤绣垂缪,花样翻新新色嵌。”
4、造句:
(1)花样翻新的显示器将提供更多的功能,包括显示先进的图表、地图和图形。
(2)超市里的食品,堪称是品种齐全,花样翻新。
六、弃旧图新
1、读音:qì jiù tú xīn
2、释义: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3、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出岔子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4、造句:
(1)社会对失足青少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给他们弃旧图新的机会。
(2)对于犯有错误的人,我们应该多给予帮助,使其弃旧图新,幡然悔改。
七、推陈出新
1、读音:tuī chén chū xīn
2、释义: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3、出处: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4、造句:
(1)厂商不断地将产品推陈出新,以迎合顾客的需求。
(2)在文学创作上,要力求推陈出新、拔新领异。
八、推陈致新
1、读音:tuī chén zhì xīn
2、释义:
(1)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
(2)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
3、出处:《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4、造句:
(1)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
(2)通过这一会的相互讨论,王烈老夫子对王明大为改观,认为王明小小年纪,就能想的那么远,对书中的经意吃的那么透,甚至隐约能够推陈致新,自成一家的趋势。
九、翻陈出新
1、读音:fān chén chū xīn
2、释义:陈:陈旧。从旧的翻造出新的。
3、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四卷:“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
4、造句: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年夜饭也不断翻陈出新,但讲排场的陋习使得这成了新春时节垃圾产生的一大来源。
(2)随着短信、账单等会员沟通渠道的快速拓展,苏宁电器凭借多年会员营销经验翻陈出新,屡创佳绩。
十、别出新裁
1、读音:bié chū xīn cái
2、释义: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3、出处:清·顾观光《武陵山人杂著·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4、造句:
(1)写作文章时要别出新裁,只是寻章摘句,东拼西凑,是无法动人心弦的。
(2)现在,这个开发商别出新裁地安排买房人与鬼为邻。
十一、别开生面
1、读音:bié kāi shēng miàn
2、释义: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3、出处: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4、造句:
(1)这首乐曲利用中西乐器合奏,新颖奇特,别开生面。
(2)她写戏曲喜欢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所以主人公一出场就以她惊人的美丽吸引了观众。
十二、吐故纳新
1、读音:tǔ gù nà xīn
2、释义: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3、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4、造句:
(1)作为一个组织,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吐故纳新。
(2)党的组织要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I. 拼音是怎么来的
拼音指汉袭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9)开创造的拼音扩展阅读:
发音
1、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2、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3、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4、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5、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