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火罐发明

火罐发明

发布时间: 2021-01-27 13:04:10

1. 拔火罐是中国发明的吗 拔罐是中国发明的吗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回,造成局部瘀血答,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
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2. 孟氏拔罐是孟宪忠发明的么

孟宪忠好来像是孟氏拔罐的创始源人吧,不过我们这边用的比较多的还是好颐灸,主要是这个在拔罐的基础上还有远红外发热和温灸的功能的,用了之后感觉会暖暖的很舒服,像我爸是有腰间盘突出的,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好多了,也不会那么疼了。拔罐算是辅助作用的吧,要持续用效果才会好的。

3. 拔罐是谁发明的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4. 拔火罐科学吗

在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中,支持中医的人现在找到了一个为中医辩护的“理
由”:拒绝用“西方科学”的随机、双盲、对照、可重复等一系列原则来验证中
医是否科学。是不是另外有还“东方物理学”或“东方欧姆定律”等等的“东方
科学”,这里我不讨论。因为科学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两三千字是说不清楚的
(特别是有一方存心要搞局的时候)。我只是针对他们常常列举的一些“足以证
明中医中药确实有效”的例子,从逻辑角度上作一点剖析,以说明他们的“事实”
是何等的可笑。

这当然少不了有人要拍砖。但我奉劝诸君莫要激动,看完后想想是不是这样
再说。

(一) 最经典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西医,都是靠中医治病的,怎么能
说没有效果呢?”

这个说法我是不敢苟同的,我反问一下:1.在没有中医之前,中国人还是靠
跳大神的巫师治病的,难道巫术也“怎么能说没有效果呢?”2.中国人在靠中医
治病的同时,也拜观音菩萨,也吃香灰,菩萨、香灰应用的机会可能比中医药还
多,“怎么能说没有效果呢?”3.人类有很长历史都是出门骑骡子、上街靠人抬
(轿)的,现在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火箭,你还坚说驴子很好,比汽车好。那么
你出门究竟是骑驴子、坐轿子还是打票搭车呢?当然了,捏着砖头的朋友会争辩
说,驴子几千年并没有进化为烧汽油的动物,但中医几千年来难道没有进步、仍
然是原来哪个水平么?对不起了,问题就在这里。西方的医学与中国的中医都经
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西方医学始于希波克拉底,实际上希氏当时的那套东西(除
了他对医德方面的阐述外)现在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因为西方医学的一大特
点就是不断与当时的自然科学相互借鉴和印证,发现有违科学的地方马上就改过
来。也就是说它不断地用新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改了几千年,
始终与当时的科学水平同步发展(如显微镜的发明立即被用在检查微生物上,X
射线的发现立即用在人体的检查上,等等),并体现了当代科学的最高水平,最
终形成了现今的现代医学。中医就不同了,它到现在还是靠老祖宗的那几本书过
日子,看什么病都靠那几百字、几千字的经典著作,翻来覆去炒那几篇老皇历。
遇到老中医之间互相不服,也只是在那几本经典里找“根据”来压别人,从来不
敢、也不肯越出祖宗的雷池一步。所以到现在还停留在金木水火土,“心主神明,
思之官”的水平上,和现代科学相隔了十万八千里。顺便说一句,科学和艺术不
同。艺术可以有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很优秀,各有所长。但科学是不断前进的,
它可不是绍兴老酒,不会愈陈愈香。

(二)不少人很真诚地说,“我上次得了感冒(或别的病),吃了三、四天
中药,就好了。”也有人说得神一点,“某人的病看了许多西医都没用,后来还
是几副中药吃好了。”

我相信讲这话的人没有撒谎,他就是这么感觉的。但是问题不那么简单:

1. 他得的确实是感冒,吃了些中药后,病好了。(他不妨试试喝一包香灰,
熬上三四天,感冒也会好的)但是病好了和他吃的中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没
有。A.感冒是自愈性疾病,你不吃药,三、四天它也会好的。怎么证明那付中药
起了作用呢?B.也许你平时多数吃大米饭,这次生病就了下了碗面条。我要是说
你的感冒就是那碗面条治好的,行吗?C.很不敬,我也可以说,你吃了中药,四
天就痊愈了。但如果你不吃那中药,只要三天就可以痊愈。你能证明我说错了吗?

2.他患的实际上不是感冒,只是前几天没睡好,人很疲倦而已(这样的“误
诊”是很常见的,因为没有一个医生是查出了感冒病毒才下诊断的)。所以不管
他吃不吃药,或者吃的是中药还是西药,这两天他睡好了也就恢复了。这就和治
感冒的药毫不相干。

3. 至于“某人的病看了许多西医都没用,后来还是中药吃好了。”这个我
说个故事:一个人吃了5个烧饼才饱,他觉得前头4个是骗人的,不填肚子。第5
个还在嘴里没咽下去,他却说这个灵啊,才进嘴就饱了。

(三)说到这里,有人又举起砖头了:“我的病明明是吃了这种中药之后痊
愈的,你凭什么就不相信事实呢?”我说,即使这是真的,也不能认为这种药是
有效的。

我们就举一个假定是真实有效的药物来说明问题吧。一种药即使效果很好,
也不可能100%有效的。比如有种药对某个病的有效率是90%,那就非常高了。即
便如此,也还有10%的人用药后是无效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你用了这药很好,
所以你说他很有效。但在另一个用了无效的人来说,他就说这药没用。那么,以
谁的说法为准呢?这个是不能看谁嘴大谁说了算的,你说有效不行,他说无效也
不行,必须以统计有效率是百分之多少为准。这就牵涉到统计学了,中国古代没
有数学,当然没法用统计学来处理中药的疗效。所以要证实中药是否科学,非依
靠科学不可!你可以不承认“西方科学”,“西方科学”更加不承认你的疗效。
因此,“我的病明明是吃了这种中药之后痊愈的,你凭什么就不相信事实呢?”
并不解决问题。现在各种医药广告中,某人吃了某药如何如何有效的宣传可谓铺
天盖地,但只要一出现这样的宣传,你就可以认定了那广告是糊外行人的(更可
能的是药厂老板自己也不懂这个道理)。

(四)“难道中医中药完全没有用处的吗?”对这样的严词斥责,我有点心
慌。我不认为中医中药能够治病,但我也不敢说它对病人毫无影响,那样说也不
是事实:中医有句名言:诚则灵。

我们常说喝香灰治病是和尚尼姑骗人的东西,但实际上,喝香灰有时对病人
确实有点作用,说明确了就是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特别是对笃信佛教的人
是如此。如果你给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去喝,那是没用的,他不相信观音菩萨。心
理安慰能起作用的主要是那些心理的和心因性的疾病,对上号的病人会觉得精神
好了,痛苦也轻些了。但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除了这个,中医药还有用没有呢?
凭良心说有时也还有点用处。比如一个病人水米不进,抓点中药熬汤喝了。管它
是什么药,喝下去等于补充了水分,只要没有毒,总是比不喝好,是不是?

当然了,安慰剂也好,“补水”也好,和中医那套阴阳虚实寒热是没有丝毫
关系的。

(五)有些人承认了中医理论虽然有悖科学,但要把中医和中药分开对待,
“几千年来,总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果的中草药。” ——对此,可以举出的现成
例子是丹参。而且,许多西医(可能只是大陆上的中国西医)也承认丹参是可以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有什么“有效果的中草药”。这个问题蒙人之处在于
“中药”这两个字上,什么是中药?

1. 什么是中药?最简单的回答是中医用的药就叫做中药。但这样定义中药
有问题:一位老中医,给了病人一片阿斯匹林(无庸讳言,现在许多中医也使用
西药)。请问,这阿司匹林是不是中药?当然不是。那么一个药物是否中药,并
非根据使用它的人的身份(中或西医)而定的。

2. 另一个说法是:应该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来认定它是中药或西
药。事实证明这样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因为不论中西药物,其来源不外乎是植物、
动物、矿物(西医还有人工合成药物)等自然界物质,而这些物质常常是中西医
都在使用的,所以药物本身没有什么中西之分,关键是如何去运用它(用中医方
式还是西医方式运用)。

以植物为例,麻黄是一种植物,中医和西医都把麻黄用作药物。不同的是中
医认为麻黄是解表的,经过八纲辨证属于实症热症的病人都可以应用麻黄治疗。
这样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来运用麻黄时它就算是中药,因为它成为了中医理念的
一个工具。西医也使用麻黄(麻黄素),但西医运用它的依据是:实验证明它可
以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从而解除(哮喘病人的)支气管收缩和痉挛,所以用作
为平喘的药物(当然还有提高血压和心率等别的用途)。可见麻黄本身说不上是
中药还是西药,按中医的理论去运用麻黄时它就成了中药;用西医体系的理论运
用它时,它就是西药了。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丹参的问题了。丹参也是一种植物,大家都知道它是治
冠心病的,不论中医、西医,只要病人确定是冠心病,并不需要进行中医的辨证
论治就可以开丹参。而且,冠心病(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完全是西医的病名,
你翻遍内经、伤寒论或瘟病都不会有冠心病这个名称。那么,怎么能说使用丹参
就是使用中药呢?

除了丹参,其他如仙鹤草与仙鹤草素、青蒿与青蒿素等的情况也是类同的,
离开了辨证论治,根据现代科学的方式去使用它,都不能算是“有效果的中草
药”。

5. 火罐的起源

在西方古医学中,拔罐被叫做杯吸,巴比伦的医生日记上就出现了健康神尼努塔或阿达尔手持杯吸术器械的形象。牛角杯、玻璃杯在都曾是杯吸的主要工具,19世纪则出现了注射器与吸杯相结合的新式器具。日本、印度也有拔吸式疗法的记载。

中国有关拔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且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的手术方式。直到唐代的《外台秘要方》才正式把拔罐当做一种疗法来记述。而中医典籍中也并没有将拔罐纳入传统的医疗体系中。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5)火罐发明扩展阅读:

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统称负压),借以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

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内燃火的温度和方式、扣罐的时机与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时再进入罐内的多少等因素有关。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时扣罐,罐内热度高、扣罐动作快,下扣时空气再进入罐内少,则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掌握。

参考资料:网络-拔火罐

网络-火罐疗法

6. 孟氏拔罐发明人,孟宪忠所长的简介

孟宪忠,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主任委员,拔罐疗法国家标准化起草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特色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孟氏拔罐研究所所长。孟所长擅长孟氏拔罐疗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及中老年养生的综合调理。
孟所长主要著作有:《孟氏中药拔罐疗法》、《心脑血管病防治手册与脂欣康胶囊研究》、《科学的健康理念》、《免疫力与健康》、《看图拔罐》、《古今中外名医谈健康》、《中华拔罐疗法大全》、《图解拔罐》。
孟所长多次到加拿大、美国、德国、瑞士、法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孟所长近二十年的努力获得了“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等多项国家、省、市荣誉。同时孟所长的《科学的健康理念》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科普著作一等奖”。
孟所长在近2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总结了很多健康理念和人生感悟,如:“自己找健康,自己找幸福,自己找快乐”、“健康的欠账,就是疾病的积累”、“只有失去健康的人,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人应该有感恩之心,才会幸福。第一、感谢父母给了生命,第二、感谢朋友给了帮助,第三、感谢社会给了环境”、“健康需要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世界上没有一个懒汉是长寿的。人们要因季节、气候、年龄、身体状况来安排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健康需要戒烟限酒——吸烟、酗酒百害无一利。追求健康,首先要摈除不良嗜好”、“健康需要定期查体——有些疾病通过查体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一定要变被动治疗为积极预防。定期查体是积极预防的有效手段”、“健康五大基石:平和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定期查体”等等。

7. 拔火罐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8. 真空拔罐器发明时间

使用方法:选取适当大小的罐具及舒适的体位,将选好的罐具顶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将真空枪口轻轻套住罐具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病人可耐受为度,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气;治疗结束时提一下罐顶活塞即可,每次治疗时间10分钟。在单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连接器。
1、根据病情选好穴位,治疗参考取穴图中所标示的穴位,位于人体躯干前后正中线,即任,督二脉上的穴位为单一穴位。其它穴位为对称排列。图表中只标示了一侧,在治疗中均应取双侧穴位。取穴时,可根据治疗参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两组,每天一组轮换使用。
2、选取适当罐具及舒适的体位(可分为坐位,仰卧,侧卧及俯卧位)。
3、将选好的罐具顶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
4、将负压枪口轻轻套住罐具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杆数次,至拔罐内皮肤隆起,病人可耐受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连接器。连接器安装方法:先将连接器一端的连接杆大头连接备用前嘴的大孔,再将另一端连接杆小头连接负压枪口,使之成为一体,然后前嘴与拔罐有活塞的一头套在一起,再将拔罐放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6、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气。
7、治疗结束时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后常规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温处理等。
9、罐疗时拔不上,请检查拔罐内胶塞是否严封,负压枪和拔罐连接是否过紧,负压枪和拔罐是否垂直,负压枪和拔罐提拉时对皮肤压力是否过大拔罐注意事项。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