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创造法
⑴ 几种常用的创造技法
随着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方法的不断研究,人们产生了一种设想,是否能把那些创造过程中令人感到神秘、原为个人所特有的想法,变成对每人都适用的东西。于是,就产生了“专门研究产生创新构思的方法技巧”的创造技法。自美国的奥斯本发明第一种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又称脑轰法)以来,四十多年中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几百种创造技法。这些创造技法主要运用于生产实践和高等院校。对于校学生来说,进行一种或多种创造技法的训练,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因而也能使他们发明、制造一些小生产品。但是,单靠学习创造技法还不能使创造力产生持久、稳定和普遍迁移的效果。因为影响创造思维的另外一个的重要因素是个人有无广博的知识基础。所以说,创造技法的学习训练是可行的,但他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辅助性的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我们有选择地挑选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几种创造技法,以供参考。1、智力激励法这种技法,主要通过一种规定的会议,让参加的人员互相启发,极力彼此间的连锁性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会议的具体组织方法是:参加会议的人数不超过十人,会议时间掌握在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每次会议的议题明确,每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设想。会议还必须做出几项规定,如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的思维生活;任何人不能批评别人或作出判断性结论;各种设想应一律记录下来等等。智力激励法由于能使每个人充分利用别人的设想来激发自己的灵感,或者结合几根人的设想产生新的设想,所以,要比单独思考更加容易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设想。在辅导小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时,我们可以适当地、灵活地运用这种创造技法。在讨论时,可以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时间定为二十分钟。会议形式可以是谈话式,也可以先写在卡片上,在互相交谈,互相启发。但指导原则是统一的,即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限制,造成紧张的气氛,使参加者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以利于“爆出”新的设想来。2、检查一览表法为了打破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技法要求人们把应该考虑的各个要点编成一个表格,然后按表格内列的要点逐一考虑,这种就能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效率。上海《少年报》曾把这种创造技法和我国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起来,提炼为十二个“聪明的办法”。这是二个办法通过实例介绍,再引申到具体方法的介绍,对小学生的创造发明很有启发。这十二个办法是:①“加一加”办法:美国人威廉看到他的朋友在用铅笔画画,铅笔的一端绑着一块橡皮,他从中得到启发,终于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现在的戴帽子的风雪大衣、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收录两用的录音机都是两样东西的有机组合。那末,如果在某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加厚些、或者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②“减一减”办法:较少时间或次数、减轻一些或省略些什么,会有什么结果?如明信片就减少了贴邮票这道手续,公交月票就减少了买票次数。③“扩一扩”办法:把一件东西放大、扩展,会怎么样?投影电视、照片放大技术,不就是扩一扩吗?④“缩一缩”办法:把这件东西压缩一下,将会产生什么效果?如压缩饼干就是一种战备粮食,袖珍字典很受大家欢迎,缩小热水瓶的体积就成了保温杯。⑤“变一变”办法: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改变一下次序怎么样?现在的牙膏,加入了各种配方,有桔味、留兰香味、薄荷味、中草药味等,很受人们欢迎;写作文时,改变叙述的次序,用倒叙、插叙、插叙等方法,效果是否会好一些呢?⑥“改一改”办法:考虑一下这件东西在使用时,是不是给人们带来了不便和麻烦,需要加以改进呢?例如,雨伞太长,携带不便——那就改为折叠式的;以前的闹钟,只会铃声大作,现在改为发出音乐声提醒大家注意,听起来要舒服多了。⑦“联一联”办法:某些事物的结果,与它的起因于何联系,从中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例如,有块甘蔗田的产量比其他的高出百分之五十。原来,在栽种甘蔗前一个月,有些含硅酸钙的水泥曾洒在这块天地里。经过研究,硅酸钙能使这些酸性土壤得到改良,所以甘蔗获得丰收。⑧“学一学”办法:有什么事物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呢?如鲁班被茅草拉破手,从而模仿发明了锯子;人们已经模仿生物创造发明了许多东西。⑨“代一代”办法:这个办法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一些东西来代替另一些东西呢?例如,用塑料代替金属做瓶盖,成本又低又不会生锈。⑩“搬一搬”办法:把一些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用得上吗?把电视机的拉杆天线搬到教师手中,不就成了一根可以调节长度的教棒吗?⑾“反一反”办法: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办法,把一件东西、一个事物的位置或顺序颠倒一下考虑,会有什么结果?例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别的科学家证明“电流能够产生磁”现象中得到启发,从而实现了“磁也可以转变为电”的证明,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发电机。⑿“定一定”办法: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需要规定些什么?为了知道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家给声音的大小作了规定,即声音的大小单位叫做“分贝”;为了维护城市的交通安全,人们发明了交通信号灯。3、缺点列举法这是日本的鬼冢喜八郎创造的。这种技法就是通过对某个事物的具体缺点的列举,然后再想方设法加以克服。这样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了。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许多小发明都收到了这方法的启示。这种技法要求对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吹毛求疵”,找到它的缺点,然后运用新的技法加以改革。例如,“多用升降篮球架”的发明者,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在隆冬季节上体育课时发现:操场上只有一个篮球架,全班几十个同学在排队投篮,她想:一节体育课每人只能轮上几次,多数的时间是站在等待,天气寒冷,人不动就更冷,如果能有几个篮球架那该多好!再说,篮球架是固定的,不管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都嫌不方便。因此,一个由多架篮球圈,能上下调节的新式篮球架的设想产生了。经过家中落地风扇的启发和其他资料的提示,她终于发明了“多用升降篮球架”。运用缺点列举法的关键是,寻找出生活中感到不便或有缺点的事物,即发现了需要,然后通过对其他事物的联想、借鉴、启发,最后找出解决俄的办法来。第三届世界琴少年科技发明奖获得者,我国的茅嘉凌同学也是由于发现奶奶在高处晒衣服十分不方便后,才发明了高空穿绳器的。4、希望点列举法 这种创造技法是一种主动进攻的技法。例如,人们希望烧饭能自动控制,结果就有人发明了“电饭锅”;人们希望能随意控制电视节目,结果就有人发明了“遥控电视机”。这种技法是根据发明者的意愿而提出的各种设想。它不同于缺点列举法,因为缺点列举法是不离开物体的原型的。例如,人们希望有一种不用纽扣的穿着方便的衣服,那么,钮扣的圆形就不能使用了,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用尼龙的静电摩擦作用作搭扣的衣服。希望点列举法这种技法的训练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动脑筋的创造精神。具体的做法是:召开希望点列举会议,参加人数五至十个人,会议的议题是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如“怎样的书包最理想”,“怎样的城市使你满意”,“怎样的学校最合心意”等等都可以。与会者围绕这一主题列举出各种希望点,为了技法与会者产生更多的希望,可将个人提出的希望点公布在黑板上,以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会议时间为半至一个小时。会后再将各种希望点整理出来,经过研究,制定出今后改革的具体方案。
⑵ 实现理想的方法
人生如梦,人们常常这样说,想来,也不无道理。的确,人生是一个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梦。人生之梦又由千千万万个多种多样的梦组成的。归纳起来这些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梦想,另一种叫理想。
梦想与理想并不矛盾,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兄弟如此的相似,以至于人们常常无法分辨。严格地说,理想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背离现实太远,有时甚至与现实相悖。有时梦想和理想看似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可是有的只用几年时间就成为现实,而有的得用一生甚至几代人去接力追寻,却也仍然遥不可及。人类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理想和现实中的实践活动,也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科技成就。
真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一座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桥。它长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到达彼岸,也短得让你一眼就能看见桥所连那边的迷人风景。理想自人的心底萌发,它经过深远的思考,经的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风雪不断的人生路上长明的指路灯。但理想与现实之桥,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它需要你亲手去建造。
人的一生中不能没有梦想,那样的日子会太乏味,也不能没有理想,那样生活会失去目标。理想与梦想有机地组成了生活之梦,使它不会偏离现实太远,也不会接近现实太多。每个人心中的理想总是与现实有些距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着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天与地就是理想与现实,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寻找那条地平线。
当一个人只溺于理想而逃避现实时,他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当一个人只活在现实而抛弃理想时,他又没有了蓝天和光明。
当你有个愿望或理想,在努力想实现的过程中,却被别人认为不可能时,你会如何响应?是坚持到底,还是从善如流?当你领导的同仁或伙伴,告诉你一个他非常兴奋的理想,而你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响应?是嘲笑他痴,还是问他兴奋的缘由?你有过哪些愿望或理想?到现在实现了多少?其中,有哪些是因囿于外在条件不成熟而未实现?又有哪些是因为你一直的坚持而实现了?对那些不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你现在有哪些感觉?是懊恼?是遗憾?是庆幸尽早改道?还是后悔未坚持到底?对已经实现或在完成过程中的愿望与理想,你又有哪些感觉?有成就感?满足感?……
就像现在自己有一个愿望就连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实现时,自己选择了放弃,但事实上仍然不肯放弃,默默地为他祝福,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又能为固执的自己做些什么呢?真的很矛盾。不过老天还是照顾我的,在我想见到他时见到了他,不清楚他是否看到我,看着他幸福样子和女朋友从食堂里走了出来,自己的心情半喜半忧。偷偷地看着他们,劝自己说该放弃了,他不需要我,而他也不可能成为我的需要。过两天就是他的生日了,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给他祝福,朋友说是不给祝福,可我能做到吗?能做到不去想他吗?
忘记是唯一的选择,放弃是对我对他最好的方式,不过还需要一段时间,只不过不知道这段时间得多长。或许多年后想起这段感情都会觉得可笑……
⑶ 理想模型法是什么
当你要定向研究一个因素对某个对象的影响时时,你会遇到很多除了此因素版以外的其他因素,并且它们对权你所研究的对象也会产生影响。这时你可以忽略其他因素而只研究此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但实际上这种状态是无法达到的,实际中你无法忽略其他因素,也不能消除它们,但为了能定向研究此因素,我们便设想其他因素不存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理想模型法。
⑷ 求解。建立理想模型法是什么
光线、磁感应线、质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钢体、点电荷、电路图、手摇交流发电机、手摇交流发电机挂图、将撬棒看做杠杆……
⑸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
1 构建物理模型
2 极限
3 微元
⑹ 理想实验法的来历
理想来实验法(又称想象创新源法,思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它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识(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的目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思维操作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推动科学的发展。又称推理法。
伽利略斜面实验、推导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推导出电荷的种类…
⑺ 举例说明离散与综合创造思维法,置换与组合创造思维法,求同与求异创造思维法(500字左右)
创造性思维概述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思维的类别中,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训练良好的思维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意义颇大。综合各方面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物质外壳,也是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枣特别是抽象思维枣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所以应该通过多读、多写、多讲来提高语言能力,从而增强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其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个创造过程就是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加工、重组、改造,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组合形式的过程。“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对刺激作出快速、变通、新奇的反应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上的。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黑格尔说得好:“单凭心血来潮并不济事,单靠存心要创作的意愿也召唤不出灵感来。谁要是胸中本来没有什么内容在鼓动……不管他有多大才能,他也决不能凭由这种意愿就可以抓住一个美好的意思或是产生一部有价值的作品来。”因此,充足的知识积累,为思维和创造提供丰富的素材,是必要的。只是应该注意不要单为学知识而学知识,学要致用。
再者,研究表明,创造性高的人不仅与创造性低的人在人格特征上有区别,而且与单纯智力高的人也有差异,从而显示出其独特的人格特征。美国学者戴维斯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归纳提出具有高创造性的人的人格特征:“独立性强,敢于冒风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轻听他人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受到一种魁力,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具有艺术上的审美感和幽默感……他们的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所以,我们还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
流畅性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灵活性是指思维具有多方指向,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超乎寻常的新异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证发散思维的本质。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原型启发法
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惊诧柔弱的小草竟如此锋利,他怀着浓厚的兴趣研究、琢磨小草的构造,终于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对骗幅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通过对狗鼻子构造的分析,发明了比狗鼻子更灵敏的电子嗅觉器……
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从本质上说,原型之所以具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一事物本身的属性和特点,与所要创造的东西有相似之处。所以,多多留心你身边的一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文字等等,都可能成为富有启发性的原型,为你开启创造的源泉,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稽核问题表法(checklisttechnioue)
即主体按照稽核问题表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探求自己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新观念,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下面介绍两种有名的稽核问题表:
奥斯本的稽核问题表。该表包括七十五个激励思维活动的问题,按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九组问题:
第一,有无新的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变现有使用方式?
第二,有无类似的东酉?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可否模仿.?能否超过?
第三,可增加些什么?可附加些什么?可否增加使用时间?可否增加频率、尺寸、强度?可否提高性能?可否增加新成分?可否加倍?可否扩大若干倍?可否放大?可否夸大?
第四,可否减少些什么?可否密集、压缩、浓缩、聚束?可否微型化?可否缩短、变窄、去掉、分割、减轻?可否变成流线型?
第五,可否改变功能、颜色、形状、运动、气味。音响、外形、外观?是否还有其他改变的可能性?
第六,可否代替?用什么代替?还有什么别的排列?别的成分?别的材料?别的过程?别的能源?别的颜色?别的音响?别的照明?
第七,可否变换?有无可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式?可否变换布置顺序?可否变换操作工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第八,可否颠倒?可否颠倒正负?可否颠倒正反?可否头尾颠倒?可否上下颠倒?可否颠倒位置?可否颠倒作用?
第九,可否重新组合?可否尝试混合、合成。配合、协调、配套?可否把物体组合?把目的组合?把特性组合?把观念组合?
上述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
较为简明的一种稽核问题表是美国陆军提出“SWIH“法。即解决问题时,有六个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内容可以考虑:
(1)为什么(Why)?(2)什么(What)?
(3)谁(Who)?(4)何时(When)?
(5)何处(Where)?(6)怎样(How)?
比如要建一所实验室,就可以按“SWIH“法进行论证:
(1)为什么要建?(2)做什么用?
(3)谁使用?(4)何时使用?
(5)在什么地方建?(6)怎样建?
这些主要是从用途方面考虑的,如果从建设角度考虑,则应论证如下问题:
(l)为什么要建?(2)做什么用?
(3)谁来建?(4)何时建?
(5)在什么地方建?(6)怎样建?
显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论证的内容有所不同,因而,利用“SWIH“法要因事制宜,灵活变通,方能奏效.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它把一个组的全体成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有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排除评论性批判,对提出观念的评论要在以后进行。
第二、鼓励“自由想象“。提出的观念越荒唐,可能越有价值。
第三、要求提出一定数量的观念。提出的观念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观念。
第四、探索研究组合与改进观念。除了与会者本人提出的设想以外,要求与会者指出,按照他们的想法怎样做才能将几个观念综合起来,推出另一个新观念;或者要求与会者借题发挥,改进他人提出的观念。
这里有一个课堂游戏,大家可以窥其一斑:
组长:我们的任务是砸核桃,要求多、快、好,大家有什么办法?
甲:平常在家里用牙磕,用手或榔头砸,用钳子夹,用门掩。
组长:几个核桃用这种办法行,但核桃多怎么办?
乙:应该把核桃按大小分类,各类核桃分别放在压力机上砸。
丙:可以把核桃粘上粉末一类的东酉,使它们成为一般大的圆球,在压力机上砸,用不着分类。(发展了上一个观念)
丁:粘上粉末可能带磁性,在压力机上砸压后,或者在粉碎机上粉碎后,由于磁场作用,核桃壳可能脱掉,只剩下核桃仁。(发展了上一个观念,并应用了物理效应)
组长:很好!大家再想想用什么样的力才能把核桃砸开,用什么办法才能得到这些力。
甲:应该加一个集中的挤压力。用某种东西冲击核桃,就能产生这种力,或者相反,用核桃冲击某种东西。
乙:可以用气枪往墙壁上射核桃,比如说可以用射软木塞的儿童气枪射。
丙:当核桃落地时,可以利用地球引力产生力。
丁:核桃壳很硬,应该先用溶剂加工,使它fi〕软化、溶解……或者使它们变得很脆。经过冷冻就可以变脆。
组长:动物是怎么解决这一任务的,比如鸟?
甲:鸟儿用嘴啄……或者飞得高高的,把核桃扔在硬地上。我们应该把核桃装在容器里,从高处往硬的地方扔,比如说在气球上、直升飞机上、电梯上往水泥板上扔,然后把摔碎的核桃拾起来。(类比)
乙:可以把核桃放在液体容器里,借助水力冲击把核桃破开。(物理效应)
组长:是否可用发现法如认同、反向……解决问题呢?
丙:应该从里面把核桃破开,把核桃钻个小孔,往里面打气加压。(反向)
丁:可以把核桃放在空气室里,往里打气加压,然后使空气室里压力锐减,内部压力就会使核桃破裂,因为内部压力不可能很快减少。(发展了上一个观念)或者可以急剧增加和减少空气室压
力,这时核桃壳会承受交变负荷。
戊:我是核桃,是核桃仁。从核桃壳内部,我用手脚对它施加压力,外壳就会破裂。(认同)应该不让外壳长,只让核桃仁长,就会把外壳顶破。(理想结果)为此,例如可以照射……外壳。
乙:我也是核桃。我用手抓住树枝,当成熟时就撒手掉在硬地上摔破。应该把核桃种在悬崖峭壁上,或种在陡坡上,它们掉下来就掉破。
甲:应该掘口深井,井底放一块钢板,在核桃与深井之间开几道沟槽。核桃从树上掉下来,顺着沟槽滚到井里,摔在钢板上就会摔破。
结果,仅用十分钟就收集了四十个观念,经专家组评价,从中得出参考解决方案。
⑻ 运用 理想模型法的实例 是什么
所谓的抄理想模型法是指忽略部分影响不是很大的次级因素,使得实验在近乎理想的条件下进行,最早有伽利略开始使用。
举个例子就是: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试验中,我们让一个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光滑的表面运动。此处的光滑表面就是理想模型,因为实际中并不存在绝对光滑的表面,因此小球一定会受到摩擦力。但是当我们使得表面足够光滑的时候,摩擦力很小,可以近似的认为不存在摩擦力。从而实验合外力为零着个条件的。
⑼ 如何为梦想创造更多时间
每天创造更多时间的七大方法
1. Get Up Earlier
早起
Get up fifteen minutes earlier. If you're like most folk, your morning probably feels rushed: you drag yourself out of bed at the last possible minute, grab a hasty shower, maybe get some breakfast if you're lucky, sort out the kids/cat/partner and dash off to work.
提前15分钟起床。你要是像大部分人那样起床,早上可能会觉得有点赶:在最后一刻挣扎着起来,赶紧冲个澡,来得及的话就吃两口早餐,安顿好小孩/猫咪/爱人后冲出门上班。
Getting up just a bit earlier can give you some breathing space. Perhaps it'll give you time to actually sit down and enjoy your breakfast for once. Maybe you can use that fifteen minutes a day to read through that book or stack of journals that you keep meaning to get to.
稍微早点起床就不至于那么匆忙。或许至少可以真正坐下来吃顿早餐。你也可以利用每天早起的15分钟看看书或者整理一下记事本。
2. Create a Plan
制定计划
At the start of your workday, before you even check your emails, make a plan. Jot down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tasks you want to accomplish that day. Put a big star next to the most important. Now, before you get into the busy work of emails and photoing and tidying your desk, start on that important task and see it through to the end.
在你刚开始工作时,趁着还没查看邮件,赶紧定个计划吧。写下当天必须完成的三个最重要的任务,最重要的那个打上标记。然后趁着还没开始检查邮件、影印资料或整理办公桌等工作内容前,赶紧着手那个最重要的任务并保证完成它。
Surprisingly few people take the time to plan their workday, and end up spinning their wheels on a number of low-priority tasks without really accomplishing anything big.
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能有计划地工作,一天下来后还是周旋在几个效率甚低的任务上,最后其实什么实事都没做成。
3. Batch Tasks Together
分批处理任务
When you're going through the workday, try to keep similar tasks together. When you switch from one thing to another, your brain takes a few minutes to catch up and settle in: constantly jumping between answering emails and writing a report and tidying up your desk just means you'll lose track of where you'd got to. You might feel like you're working super-efficiently (because your mind is buzzing all over the place), but you'll actually be wasting a lot of time.
工作时可以将相似的任务并在一起处理。当你从一个任务换到另一个任务时,大脑会花几分钟进行调整:同时既要回复邮件、撰写报告,又要整理办公桌,到头来你可能会手足无措。虽然这样你可能觉得自己效率超级高(因为大脑一刻没停),但其实并没有优化利用时间。
If you need to answer a number of emails, do them all at once. The same goes for phone calls, filing, photoing and other similar tasks.
如果要回复的邮件很多,那就一起处理掉。电话、整理文案、影印等同样如此。
4. Block Out Chunks of Time
腾出大段时间
Do you have some big project that you'd love to get round to? Maybe it's writing a novel, starting a business, training for a marathon, decluttering your home ... whatever your particular venture or goal, you never get around to making progress.
你是否有个大计划总想花时间去做?比如写小说、创业、马拉松训练或整理家务,不管个人想法或目标是什么,你就是还没时间去落实吧?
The best way to tackle big projects like this is to force them into your schele. Spare time doesn't just appear from nowhere – you need to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create it. Block out a weekend afternoon, for instance: tell family and friends you have another engagement that day. Then storm on ahead with that project. Trust me, you'll feel great for having made a start.
对付这种大计划的办法就是强行作出安排。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得用心去挤才行。比如,你可以腾出一个周末下午的时间,告诉亲友自己另有安排,然后开始拿出行动吧。相信我,一旦开始你就会感到妙不可言。
5. Don't Multitask
不要一心多用
Although multitasking feels efficient – because it feels busy – it actually loses you time. By sticking to doing one thing at a time, you'll be much more focused and able to proce your best work: there's nothing efficient about rushing a job which you then end up having to redo.
虽然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会使你感到很有效率(因为一直在忙),但其实很耗时间。坚持一次只做一件事,你会更专注更有效率:与其匆忙“鬼画符”后又返工,还不如先专心做好一件事呢。
6. Stay Focused
保持专注
When you are working on a task,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remain focused. Sure, you'll have intrusive thoughts like maybe I should check my email or this desk could really do with tidying. Just recognize that those thoughts are impulses which you don't need to give into. If you think of something while you're working on your task like I really must phone Joe, then just make a note on a bit of paper or in your diary so you don't forget – and get on with the task at hand.
工作时一定要努力保持专注。当然,你可能会时不时想到“该查看邮件了”或“办公桌真该整理一下了”,但请记住:这些都只是一时想法,不要陷进去。如果你工作时想到别的事情,比如“我真得打电话给乔了”,那就在纸上或记事本上写下来以免忘记,然后继续手头的工作。
You'll accomplish much more by working in a deliberately focused way than if you let yourself jump around from task to task as things come to mind.
刻意保持专注比思想散漫时的工作效率要高得多。
7. Finish Work On Time
按时完成工作
Finally,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make more time in your life is to finish your work on time! If you work for an employer, make an effort to leave the office on time – at least a couple of days each week. (I know this is difficult if your workplace has a long-hours culture).
最后,在生活中创造更多时间的办法就是——按时完成工作!如果你是上班族,就确保能按时下班——至少每周能有那么几天。(当然,如果你的公司有加班的习惯,这么做也不那么容易。)
If you work for yourself, you need to be even more self-disciplined, as your work is likely to be very easily accessible when you're at home! Some good ways to create a boundary at the end of the day are to keep your work separate from the rooms in your house where you relax. You could also schele something social in the evening (perhaps meeting friends for a drink) so that you can't get caught up in "just one more email"...
如果你是为自己工作,那就得更加自律了,因为这样你在家也很方便办公!区分一天工作结束的办法就是,将办公的地方与休息的地方分开来。你也可以在晚上安排一些交际活动(比如跟朋友喝一杯),这样你就不会为“又来了一封邮件”犯难了。
⑽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
A、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回制变量.
在探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在电路中,可以用几个合适的小电阻串联来代替一个大电阻,这利用了等效法.故B正确
C、在研究带电体时满足一定条件可以把带电体当做点电荷,这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
D、在研究电场时,常用人为假设的电场线来描述真实的电场,这用的是假设法.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