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货币创造
『壹』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货币创造功能
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可以把民众的存款储蓄到中央银行,从而获得利息,从而具有了创造货币的职能
简单的说也就是从中盈利
『贰』 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商业银行因为具备了三个条件:
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
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
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
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指一笔相对小额的存款被存入银行之后,由于银行的放贷机制可以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远远大于初始存款额,而且法定准备金率越小,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效果越显著。
『叁』 为什么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机制
这个问题深究的话很复杂,简单和你说一下。
假如说你有100块钱,存到银行回,银行扣除存款答准备金,比如20%,那么银行手里就有80块钱,他就会把这个钱拿去放贷,比如又贷给你了,那么你花出去以后到了别人手里面,他一般也是要存到银行吧,那么银行就又有了80块钱的存款,扣除准备金还有64块钱,如此循环,银行就可以创造货币了。那么银行最终创造的货币是100/20%=500,这是账面的货币量,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哈。这个就是信用的创造功能了,银行创造了信用,从而在账面上创造了货币,但实际上银行依托的是你存进去的那100块钱。
『肆』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过程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受到条件限制的,也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制约的,否则可以无限内的创造货币。 其过程容如下: 某单位、个人在A银行存款100万,则A银行账面有100万资金,这时候银行货币总共有100万;如果A银行没有用于贷款,而是存放到B银行,则A银行有100万存款,而B银行有100万资金,由于存款同样计入货币资产,这时候银行货币就变成了200万;如果B银行继续存到C银行,那么B银行在C银行有100万存款,C银行有100万资金,A银行在B银行有100万存款,这时候银行资金就有300万。。。。但是,实际上归根结底,只有某单位存入的100万,但各银行的账面货币却在不断的增加。 实际上由于存款准备金的存在,银行不可能如此不停的创造货币的。
『伍』 银行创造出的货币是指什么、
银行制造货币的过程其实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的。举个简单例子:设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甲在A银行存了10元。A交给中央银行准备金1元,然后将9元贷出去。然后这9元会通过流通再投资等过程到乙手中,乙再将钱存到A,A留下0.9元准备金,再将8.1元贷出。如此循环,到最后相当于流通的总货币由最初的10元变为了10/0.1=100元。当然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比如乙可能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沉淀下来退出了循环体系,或者没有存入A银行而存入B银行,这都不会影响本质结果的。但是以托宾在代表的新货币主义学派对此提出异议。建议阅读货币银行学的书籍。
『陆』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注: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6)银行的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创造货币的三大基本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柒』 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
银行制造货币的过程其实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专供应量的。举属个简单例子:设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甲在A银行存了10元。A交给中央银行准备金1元,然后将9元贷出去。然后这9元会通过流通再投资等过程到乙手中,乙再将钱存到A,A留下0.9元准备金,再将8.1元贷出。如此循环,到最后相当于流通的总货币由最初的10元变为了10/0.1=100元。当然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比如乙可能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沉淀下来退出了循环体系,或者没有存入A银行而存入B银行,这都不会影响本质结果的。但是以托宾在代表的新货币主义学派对此提出异议。建议阅读货币银行学的书籍。
『捌』 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在收到人们的存款后,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的可以全部以贷款的形式发放,投资者将贷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银行,另一家银行同样会交出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贷出其余部分,这样一来,流通的货币量就是实际货币量的数倍。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即为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各级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不断地在各银行存款户之间转移,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系列过程。
影响因素:
1、居民持币行为影响。
2、居民储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3、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通货-存款比。
4、企业的贷款需求影响存款货币的扩张。
5、企业的经营与效益影响货币流通速度,从需求方面相对影响货币乘数。
6、存款货币银行变动超额准备金的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率。
(8)银行的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货币是商品,但却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货币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货币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货币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它是表现和衡最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或工具。
2、它具有可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
货币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还在于其使用价值的两个性特点:一方面,货币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按其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比如黄金可作为饰物的材料等。另一方面,更敢要的是货币商品还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玖』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版——支票,权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9)银行的货币创造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