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是谁创造的
Ⅰ 谁创造了地狱地狱中的恶魔鬼怪是如何诞生的七大魔王的由来
1.谁创造了地狱?
一种是说上帝创造了地狱;另一种则详细叙述了第二次天使大战后,战败的路西法被上帝打入深渊.
-----第一种,上帝创造了地狱.正版圣经里是不会写什么天使大战的,楼主是参考了里圣经,才有此一问吧.所以会有第二种的困惑,上帝造地狱一幕在圣经里几乎没有提及(毕竟是宣言真理的典籍嘛~~~~),而路西法坠地形成地狱之说,纯粹是圣经里的英文多重解释造成的歧义.
2.地狱中的恶魔鬼怪是如何诞生的?
恶魔鬼怪这四个字好像形容得有些奇怪.
神学名词分析来说,恶魔和天使都是上帝的造物,鬼怪则是指什么呢?
3.七大魔王的由来
我只知道其中几个(准确得讲应该是七君主或七位撒旦,关于他们的资料你随便查查就有了)
恩,七君主不全都是天使堕落而来的哦~~~,有的曾经是天使,不过有的却是异教神灵转变的哦~~~~~(虽然说圣经里注明了上帝创造了一切,但对于恶魔学还是有矛盾的地方哦,把这个想作是异空间蹦出来的好了~~)
那么其他魔王(比如鼎鼎大名的墨菲斯托)是怎么出来的?
浮士德里的那位???小墨不是魔王吧~~~应该归类72柱魔神之一才是(请参考所罗门王的典故)
著名的堕落天使 巴尔(Baal) 是否也是其中之一? (在七君主的资料里有关于他的故事哦,这些都是相关联的,所以楼主还是先找点资料读下吧)
Ⅱ 有人读过圣经吗注意是圣经,不是佛经。就是美国的那个。地狱到底是谁创建的是上帝还是魔鬼撒旦撒旦
首先要知道来的是宇宙原初是混沌虚空源的,至高唯一全能的上帝首先创造了光,才有了后面的一切。这光等同于宇宙大爆炸。
之后上帝造了很多,并没有造地狱。没有圣光的地方原本的状态就类似地狱。
没有圣光的地方就还是混沌虚空,那是无尽的深渊。
撒旦被上帝打入了无尽的深渊。后来形成了地狱。说不上是谁造的。
Ⅲ 阴曹地府是谁建立的
神话版本:十二祖复巫之一后土娘娘,不忍制天地万灵死后,亡灵飘荡在天地间直至魂飞魄散,以身化作阴间,其魂化作孟婆,采集人间喜怒哀乐之泪和阴间彼岸花的花和叶熬煮出孟婆汤,洗去轮回鬼魂的记忆。天地感其功德,封为天庭四御之一后土皇地祇。
Ⅳ 基督教:地狱是上帝创造的么
地狱是心造出来的
Ⅳ 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图是那个朝代开始有的,是什么人发明出来的
南北朝就有了,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来自古印度的
Ⅵ 十八层地狱是谁设立的
来生是佛来教的轮回之意。问有自来生否,要看您信不信佛教了。如果不信,我说有,您也不会采纳。即使很多人不信我也要说有轮回,因为我坚信因果。在宇宙中没有无因果的事情,如果没有因果,宇宙将没有法则。任何事物的产生都解释不通。 您问这个问题,我相信您是相信真理的,您相信因果的。所以来生的问题您也会理解的。. 十八层地狱也是由自己设的。是轮回中的地狱道。【地狱】1、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狱。分为三类:一 名根本地狱,有八热及八寒之别,是为十六大地狱。二名近边地狱,即八热四门的十六游增地狱。三名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水滨、场所无定,为各人别业所感,因此苦报寿命,亦各不同,若论受苦,根本最甚,近边次之,孤独又次之。
2、所处的地方,若只有苦受而没有喜乐的环境,皆可比喻之为地狱。
【地狱道】
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即造作极重恶业众生堕于此道,故名地狱道。(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
Ⅶ 地狱是怎么形成的
在佛陀(觉者)的抄眼里,生命是一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无限的波浪线。
生命的一期业力耗尽,生命就会解体(俗称死亡)。
地狱是生命解体后,生命的自我觉知力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狱景象是由人的不良业力(念力)感召而来的。只有在世时,积累不良业力(思想和念力)的生命,才会感受到地狱景象。
地狱景象因人而异,不同的不良思想、意念,感召各自互不相同的地狱景象,一切怨不得别人,这也是佛说众生平等的一个方面——在自然规律面前众生平等,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谁都别幻想大自然法外开恩。
Ⅷ 佛道儒。佛教道教思想 无间是什么意思地狱是谁创造出来的无间地狱中如何得出出不了又是何意
无间地狱是一个专有名词出自佛教《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经书,音译即"阿鼻回地答狱",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狱中最苦一个。
堕入无间地狱的,都是极恶的人,犯了极重的罪,就被打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之中,永远没有任何解脱的希望,除了受苦之外,绝无其他感受,而且受苦无间,一身无间,时无间,行无间。在无间地狱之中,猛火烧人,所以也叫"阿鼻焦热地狱"。
Ⅸ 其它国家的地狱掌管者都有谁
地狱,被一些人认为是人死后灵魂会到的地方。在中华宗教信仰中,地狱是阴间地府的一部分。地狱的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如道教、佛教、 印度教、现今的犹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别、伊斯兰教等,而原教旨主义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派别则并不承认地狱的存在,认为其是受其他宗教观念影响而产生的所谓异端概念。其实阴间和地狱的性质不尽相同。阴间也称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而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的监狱和刑场。 不同的信仰对地狱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与人死后的灵魂会到地狱受审、等待轮回、转世或受刑罚等事有关。地狱与痛苦的负面情绪有不可分割的联想,佛教认为地狱道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狱道的是囚犯即“罪鬼”,这与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在中国宗教信仰中,人生前为阳间,死后便是进入阴间,或称阴曹地府。阴间的概念大于地府,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根据《太平经》,人在世间,“为善亦神自知之,恶亦神自知之”,行善之人,则其在阴曹的命薄“无恶之辞”,“天见善,使神随之,移其命籍,著长寿之曹”,不仅能长寿,而且还能让子孙得福,上善之人则能成神;行恶之人,死时则入恶曹地府判罪受罚,而以后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道教受其影响又发展出了十八层地狱的概念。
大概从秦汉时期起,人们认为,普通人死后亡魂会归于泰山之下,泰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后来认为又认为酆都为冥界入口,则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为是冥界主宰。而东岳大帝、酆都大帝职能、属性、部属及管辖范围几乎一模一样,民间一般认为两神为同一神。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事实上地狱只有十殿,每一殿有一阎王掌管,故有“十殿阎王”之称,十八层地狱即是十殿的第九殿——阿鼻地狱。中国人相信,通过冥币能够买通地狱中的小鬼,而免于较重的刑罚,而已故亲属的家人在农历十月初一或者清明节扫墓期间也会焚烧“纸钱”给“阴间”的亲属。阎王观念:十殿阎罗。阎罗王被认为是地狱的主宰,掌管地狱轮回。大约在南北朝期间由印度传入中国。由于 十殿阎王
中国佛教中,有十殿阎罗之说。此说源于唐代,相传天帝册封阎罗王,由阎罗王统率地狱和五岳卫兵。地狱更分为十地狱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号,称地府十王,统称十殿阎王。 十殿阎王各有其主、诞辰和专职,简述如下:
第一殿:秦广王蒋(广明王蒋子文),二月初一日诞辰(一说为二月初二日),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专司活 大地狱,即寒冰地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诞辰,专司黑绳大地狱。
第四殿:五官王吕(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诞辰,专司合大地狱,即血池地狱。
第五殿:阎罗王包(阎罗天子包拯),正月初八日诞辰,专司叫唤大地狱。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专司热闹地狱,即肉酱地狱。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专司大热闹大地狱,即闷锅地狱。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专司铁网阿鼻地狱。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 早期的犹太人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这并非早期犹太教的教义。据古波斯宗教的学者研究,“在巴比伦之囚以前,犹太人并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狱。……旧约几乎没有提到过天堂和地狱。”此观念是受琐罗斯德教影响而产生的。[1]现今的犹太人认为,人死后不是完全消灭,死人仍然存在一个荒凉,痛苦,阴暗,恐怖之处,称为 “阴间”或 “地狱”。那是一个与上帝隔绝,没有光明,没有喜乐,永远痛苦的地方。 按照《圣经》原文的意义,完全不含有死人受审受苦的含意。阴间/地狱只是指描述死亡的情况和坟墓,而不是烈火红红的地狱。而三个被译成中文词语的地狱的希腊文词语,希腊原文和意义分别是:矶汉那(Geenna),指欣嫩谷,是过去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的一个谷地,当时的以色列人在此焚烧罪犯尸体(如果人犯罪严重就不配复活,因此犹太人认为不知悔改的人不配进入墓地安葬,只能扔到这个谷自然腐烂或者被焚烧)及生活垃圾。当时的人们还在垃圾上撒上硫磺以帮助燃烧,因此这个地方总是烟雾缭绕。 海地司(Hades),指死人的地方,即坟墓。 塔塔鲁斯(Tartaroo),描述撒但及其反叛天使堕落的动词,意思是“扔到tartar里去”。 传统基督教的地狱之说的主要来自耶稣在《新约》中的叙述和《启示录》的描述,因此地狱观念是《圣经》字面的描述。按照普遍基督教说法,地狱是“最凄惨,最痛苦,是世上的言语无法形容的可怕地方”, “黑暗的无底坑,有不死的虫和不灭的火焚烧,使人昼夜永远受痛苦”。 是刑罚魔鬼,关押犯罪的天使,以及“恶人受永刑之处”, 他们相信地狱的存在和是受痛苦的可怕地方,与天堂相对;地狱是上帝创造的,但不是物质的,如同另一个时空一样。此外,部分基督徒宣称,不信基督教而不能获得“救赎”,都要被扔在地狱的火湖里受永刑。一些基督徒认为人必须永远信仰基督教,克制欲望,尊敬上帝,才能不被打入地狱。在天主教的信仰中,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另有称为炼狱的地方。但由于圣经中未提炼狱,一些新兴教派不承认这种说法。耆那教的地狱耆那教认为地狱是由恶魔掌权,罪人会受到折磨的,直到一生的积恶全都清除为止。 Lucifer 路西法.
本名路西斐尔 (Lucifinil——the morning star)
最耀眼的魔鬼明星被称为拂晓的明星(即 金星),在叛变之前是天界所有天使中最美丽最有权柄的一位. 力量仅在创世神之下, 其光辉和勇气没有任何一位天使能与之相较,撒但级的大魔王中最被看好的一位.但丁的《神曲》,米尔顿的《失乐园》,都是说路西法因为拒绝向圣子基督臣服,率天众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举起反叛,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路西弗的叛军终於被基督击溃.在浑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 .此后神创造了新天地和人类.路西法为了复仇兼夺取新天地,乃化为蛇潜入伊甸园引诱夏娃食用了禁断的知识之树的果实,再利用她引诱亚当也犯下了这违抗神令的罪.於是路西法如愿使神的新受造物一同堕落,而且为诸魔神们开启了通往这新世界的大门.自此罪与病终於遍布地面.
Lucifer,how fallest thee from the heaven。地狱 - 七君主 Belberith与人订定麦灵痕契约的魔王代表原为智天使墯天后为地狱祭司长书记官。Douma 希伯来字“沈默”的意思.(诗篇)圣经中犹大国先知以赛亚受启示之地.死之沈默天使.犹太神秘学述人死后将会见到的死亡天使.又称埃及守护者.耶路撒冷远郊火焚谷的恶魔首领. Suriel据以《以诺书》的讲法沙利叶的任务是保护人的魂不受罪的玷污.同是也是掌管月亮的天使.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储存着死人灵魂的地方,由於沙利叶是"月之天使",而月亮在古代总和一些不好的事 (如魔法、死) 连在一起,所以沙利叶也被传为堕天使之一.出列在地狱统治者"地狱七君"之一,传为因将月之魔法授予迦南女祭司而获罪於太阳神(在基督教中自然改成神了)在被放逐前潇洒地离开了天界.但「死海文书」之「光之子与闇之子之战」中沙利叶却又在光之子的战斗序列之中,只能说沙利叶是双重身份的天使.但沙利叶因为职务的关系传具有所谓"邪眼(Evil-eye)"的能力.被邪眼瞪到的生物行动将会被封死.古欧洲和中东地方都视这种能力为恐怖的象徵沙利叶自然被视为恶魔. Mephostophilis "恨恶光者"中世纪魔法师之神. 在歌德的著作「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1589)及十九世纪的歌剧作品「浮士德」(Faust;1832)中有提到.默菲斯托菲里斯作为恶魔的魔术师之间契约者,引诱人类堕落的恶魔,自称为地狱之王路西法.貌似直立的狮鹫兽又有几分似龙形全身都覆满了黑毛,又有一双大大的翅膀.当他化身到人间时是以山羊的形态出现不过头上 只有一支角,背上还有两片蝙蝠般的小翼.当魔术师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即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位能够在天空飞舞的魔神对於天文占星及气象学的知识相当丰富.又善操火炎和幻觉的法术.除了会利用法术造成人类五觉的幻觉外,对於改变大自然的气象很拿手.坐骑为一双头龙的马车到处诱发人类的淫欲.中世纪地狱插图 Lucifuge Rophocale地狱的宰相, 避光者.有巴力阿加雷斯等部下.为地狱之首相,无毛的头上长着三只折曲的角,有着很大的眼睛以及山羊的下半身与长尾.有着与契约相关的权限,以将灵魂於20到50年后献出作为条件可以实现愿望.当然较短的话可实现的愿望也较大.也兼任藏相,由路西弗任命管理这世界之物质界的全世界财富.Melilim这名叫茵蔯的天使是一个苦毒的天使.耶苏在「路加福音」十章十八节讲到撒旦从天堕落「启示录」十二章七至九节指出米迦勒将撒旦从天上摔下来.我们可以相信这颗第三号茵蔯星就是从天上堕落的撒旦。」之后就被述为堕落天使的其中一位,使徒保罗称其为「空中大军的君王」一位施苦毒的天使.释经中解说这位恶魔掌司了人们堕落腐败的根性,能够毁坏一个人的慈爱心信仰心.人们如果被其诱惑只会坠入无垠的颓癈.Rahab原始的混沌之海的支配者.希伯来文"Rahab"意即广大骄傲的意思.拉哈伯是司"骄傲"的天使地狱七之一.被称呼为"猛狞的勇士"古时多数神话都有主神斩大蛇的故事.如巴比伦神话主神马迪克斩地母神泰亚玛特.迦南神话巴力斩罗腾(Lotan)甚至是日本神话须佐之男斩八岐大蛇.在神话中蛇的阴性代表了文明的潜伏和未开.斩大蛇则是一种文明开化的象徵.先知以赛亚(据说)为了重整犹太人民对上帝的向心力而传出了类似一般神话的情节,来显示耶和华的万能.而这位代罪羔羊就是拉哈伯.所以除了堕落天使的形象外,部份神话是将其描述成龙神的形态。地狱 - 印度教
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传说第一个死去的人叫做阎摩(Yama),后来演化为印度教的阴间的主宰阎王。其后思想被佛教所吸收,成为二十诸天之一。《玄应音义》中称阎罗王兄妹,阎摩与阎美(Yami),兄管男鬼、妹管女鬼。印度教只认为地狱是灵魂投胎转世的一个阶段。
地狱 - 佛教
据佛陀所说,地狱为六道之一,轮回者根据其业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狱不是永恒的,地狱中的有情(生命)虽受苦但亦有死亡的时候,到时会再根据其业决定下次往生的界别。
地狱道
在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後,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後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叙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赃弄权,无恶不作,死後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彩的描述。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同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昙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没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没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
例如在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愈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出离这苦痛无间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别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来的众生,要一一游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游增」。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著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游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Ⅹ 地狱的由来神明的由来宗教的由来
1:在古代犹太教之前就有地狱的说法 古印度教也提出了这个明确概念
直到佛教传到亚洲跟欧洲之后 地狱已经是个完整的奇幻规则
关于地狱说法的最初起源 在下觉得应该是 亚特兰提斯 也是史前文明的中心
之后传到了古埃及人的文明中 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 地狱在世界各地的魔术师文明中都有记载
佛教源于印度教 佛教对地狱的阐述 最后发展成"18地狱" 这样一个相对严谨的形态
而佛教进入中华之前 中华就有死亡地的阐述
后来这些阐述死亡地的魔术师对玄学的研究构成了之后的道教
对地狱描述最为详尽的著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 而意大利的国教是基督教 但丁是基督徒
这里要勾勒一个概念出来
对神秘学的研究本身应该站在一个极端中庸的立场
而站在这个立场分析问题又不得不在基督教的范围内讨论
至于为什么 读者会在我以后文章中逐渐认识到 因为这个概念太大
所以用但丁的地狱来作为正统地狱 进而也能比较佛教跟其他文化的地狱
比较这些文明中对地狱的描述 都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地狱包括了很多地方 并且每个地方职能不一样
<神曲>描述的炼狱甚至单独的作为一个过渡场所
最终目的地还是天堂 天堂包括了基督教跟一切的所有意义
佛教没这么直接 却把精神体在"里世界"进行轮回
佛教的"里世界"大概是神秘学跟魔术师所说的"平行世界"
基督教的天堂跟伊甸园排开 地狱也属于"平行世界"的范畴
2;汶罗清水祖师是文化院的主祀神,院生们尊崇他为主教,就像是大家长一样。他以慈悲的心怀告诉大家:「我不是要教你们信神的方法。我要教你们,信你自己、得你自己,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救你自己,做一个完整而理想的你。」由此段话中,已可看出祖师开放、宽容而又极具人文精神的性格。
汶罗清水祖师原为一极慈悲的仙灵,他的元灵为元始天王在浑沌初开时,化混龙脱落的一点龙血;天长地久后,获日月精华,自然成为一仙灵,登於玄门,称为贞元老人,亦称文光玄尊,为玄门十二玄祖之一。伏羲时,以大罗真君应世;东周时,则以汶罗佛应世;唐朝时,又降灵於弃婴,以骆汶淇为人身行世。
汶罗之意,「汶」表纯洁恬静的水,「罗」乃胞与天地万有,「汶罗」法号即为太古天然神之称,可呼唤天地之灵气,亦可化天地之灵气。至於「贞元老人」之取「元亨利贞」首尾两字,乃「贞」字为「贞正坚固,天地正气纯行」,「元」字为「元始,从无而始」,「老人」意谓「天长地久,不知时日」,可见贞元老人为太古之高尊,三度下凡,创文化,复天元,会三清,承旨意,作集大成。
清水祖师世称雨神,古人形容为「求雨最灵验之一高深道法之祖师」,即指宋朝安溪县小姑村之陈应。至於贞元老人所以会有清水祖师的神称,乃因贞元老人於唐朝降灵骆汶淇,殁世后被祀奉於碧天寺,由於碧天寺为当代求雨最灵验之一寺院,故为后人混称为同一清水祖师来认定,而贞元老人即将就传说,舍身委以「清水祖师」旨号。
3: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作者:陈终道牧师)
许多人以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没有甚么分别,甚至基督教范围内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看法,以为两者之间非常接近,也有许多人以为基督教是从天主教分出来的 新教,这种思想和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只注意到马丁路得的改教运动产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记自从耶稣降世一直到使徒时代,基督教便己经存在。天主教是使徒以后 基督教日趋腐化的产物。事实上,在第四世纪罗马王君士坦丁统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绝对没有教皇这一种位分。并且在第七世纪的初叶各教会才同意教皇作为教会中 看得见的元首。所以我们纵使按最保守的讲法,在第四世纪初叶以前根本就没有天主教,因为天主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时代便开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绝对不相同的。宗教是讲究信仰的,不讲信仰的不是宗教。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列举十点以为参考:
一.教皇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 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会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 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 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 问彼得的安;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名字。天主教竟认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 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了!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 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是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 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称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二.拜马利亚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过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 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 保。把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1. 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载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 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 马可福音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他妹 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 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处置发妻?无法自圆其说。
3. 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祷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 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 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书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 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天主教对偶像行敬礼,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 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偶像是没有分别的。照圣 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像前念经敬礼,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 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四.圣经与遗传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教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 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天主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 记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理,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说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 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颠倒。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 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错误来: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的启 示已经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么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是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难明的旧约圣经,任何基督徒可以借着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来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节说:“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
在旧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带在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庇哩亚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为甚么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五.大小罪与炼狱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使灵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 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教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必须借着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 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 别。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于小罪,但圣经怎样论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说:“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这里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 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 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 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于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六.神父赦罪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借着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 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是神父。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着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着他们的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 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 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罚咒诅。彼得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 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来向他们认罪,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诅,但现 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我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 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要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撒该悔改的时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着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可以和他在乐园里了。
七.圣体和弥撒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 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有耶稣的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里,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 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饼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 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重等,祝福过了的圣 体,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说: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小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说:
“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
“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着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又说: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也有“常明灯”;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于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 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经常举行弥撒,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 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义。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记念主在十字 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是记念的性质,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 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体?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面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 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他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 福的饼和酒是表明主的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 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这里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 了。”这里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 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赎了我们的罪,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天 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的,是将耶稣重钉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八.功德赦罪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天主教是凭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 劳,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于终傅的讲解 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的心情,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知道,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
“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死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于洗礼如此说: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义子,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们以为念圣母经,由 圣母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经,数大珠的时候便念 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许多大赦,如果教徒拿着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 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可以得着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的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 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以弗所书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天主教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 也不是出于行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 义。”(罗四:4-5)
九.圣体游行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游行”典礼:(1) 在“游行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烛,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 除了圣体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游行,特指抬耶稣像游行。“在游行中,司铎恭捧着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游行之外,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天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十.圣徒神化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