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火的发明

火的发明

发布时间: 2020-11-22 04:54:18

A. 火在什么时代发明

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版类的生产了权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当然还有这个神奇的大自然

B. 火是谁发明的

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C. 火是谁什么时候发明的

远古人类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D. 火的发明者是谁

燧人氏。
在人类的演化史上,火的使用堪称是一个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并因此导致哺乳动物纲的灵长目中人科、人属的诞生。虽然自火的使用之后人类又继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但这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只能称之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而不能称之为具有划物种意义的进步。那么,远古时代的猿人是怎样开始使用上了火的呢?
众所周知,远古时代的许多猿人常常生活在洞穴中,在有植物果实的季节,它们以采摘来的植物果实作为主要食物,而在植物凋零的季节,则以狩猎获得的食物为生。由于许多猿人群体常年在洞穴中和洞穴的附近作相对固定的定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将大量采摘来的植物和猎获的动物携带回自己的洞穴中食用,同时还会携带回大量的用于铺窝的柴草,其中一些不能食用的植物果实的碎壳、树枝、树叶,以及动物的碎骨头、皮毛和更换下来的铺窝柴草等生活垃圾,会被集中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附近的某处,经过多年的积累,堆积在每个洞穴内或者洞穴外的生活垃圾就会形成一个个体积甚为可观的大垃圾堆,这些堆积如山的大垃圾堆,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大量堆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在室温时进行迟缓的氧化,氧化发生的热不易发散,使温度逐渐升高,氧化加快,最终将会引发垃圾堆内可燃物的自燃。而由垃圾堆中动物骨殖分解出来的磷化氢,也有可能在垃圾堆上方自动燃烧发光。
垃圾堆中可燃物的自燃导致垃圾堆中经常缓缓冒出烟来,偶尔还会有火苗出现,然后火苗又逐渐熄灭。针对身边出现的这种少见的奇怪现象,某些猿人基于好奇心,会小心翼翼的走到燃烧着火苗的垃圾堆旁边去察看,于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划物种意义的一步,就这样迈出了。
由于洞穴中和洞穴附近垃圾堆的反复自燃,必然导致大批猿人开始反复接触燃烧着的火。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猿人会逐渐发现火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如果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火苗就会加大,如果向火中扔进石块、沙土,火苗就会变小甚至熄灭,如果垃圾堆仅仅处于冒烟状态,扒开覆盖的杂物,就会让火苗燃烧起来。从此之后,每当寒冷的季节,猿人就会有意识的走近自燃的垃圾堆,设法让垃圾堆的火处于燃烧状态,并一边向火中添加树枝、树叶,一边利用火来取暖,由此使得猿人开始了有目的的用火,人类也从此诞生了。
远古时代曾经堆积在每个猿人居住的洞穴外的曾经自燃过的垃圾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但是,如果自燃过的垃圾堆是在猿人居住的洞穴内,就有可能保留下当年可燃物自燃造成的灰烬层。例如,周口店北京猿人的洞穴中,就发现有很厚的灰烬层,并且其中埋有大量被火烧过的烧骨。这表明当年堆积在北京猿人洞穴中的可燃物是非常多的,所以能够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很厚的灰烬层。考古工作者还发现灰烬层中埋有大量的被火烧过的烧骨,这有可能是垃圾堆中曾经被北京猿人遗弃进去了大量动物的骨头。至于北京猿人是否曾经用火来烧烤食物,笔者以为,如果没有在远离灰烬层的地方也发现动物的烧骨,就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笔者认为,在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留下的灰烬层,有可能是当年垃圾堆中可燃物自燃造成的,因为在洞穴中燃烧树枝、树叶会产生大量令人窒息的烟雾,因此,北京猿人不大可能会在洞穴深处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此外,即使由于洞穴的特殊构造允许北京猿人在洞穴中烧烤食物或点火取暖,洞穴中的灰烬层也不应该很厚,因为洞穴中的空间通常非常有限,北京猿人必须要陆陆续续将灰烬清理出洞穴,才能确保洞穴中有限的空间能够被充分利用,除非该洞穴不是用来居住的,而仅仅是北京猿人用来保存火种和烧烤食物的“燧”洞。
显然,仅仅依赖生活垃圾堆的自燃是很难保证及时得到火种的。根据我国的《淮南子·本经训》等文献中记载:燧人氏“钻燧取火,教人熟食。”据此推断,一个名叫燧人氏的原始人,受到垃圾堆自燃现象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即利用天然的洞穴,或者是利用人工建造的洞穴,在其中填满某些易于燃烧的木头和柴草,然后用石块、沙土将洞口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保温封闭,经过一段时间,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就会缓慢的自燃起来,为了纪念燧人氏的这一伟大发明,原始人将这种由人工填满易燃木头和柴草、用来制造火种的洞穴称之为“燧”。自从有了“燧”,每当原始人正在使用的火种不慎熄灭、需要新的火种时,原始人就会察看一下自己建造的一些“燧”是否已经处于自燃状态。如果某处的“燧”处于自燃状态,原始人就会“钻燧(木)取火”,也就是搬开封堵着“燧”的石块、沙土,移出外面尚未燃烧的木头和柴草,钻到洞穴内的木头和柴草堆里面寻找处于燃烧状态的木头和柴草,然后取出来作为火种使用。取火完毕后,再将移出的木头和柴草放回“燧”内,将“燧”的洞口重新按一定方法封闭起来,以便日后继续使用。
到了后来,随着燧人氏发明的“堆木造火,钻燧(木)取火”的方法被不断推广开来,原始人用火的火源开始有了相对可靠的保证,人类从此也逐渐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猿人是从自然界中的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了原始的火种,并因此最终学会了用火,这种假设不能说完全不成立。但是,基于原始森林中的百年老树比比皆是,表明自然界中由雷电引发的自然火非常罕见,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对于某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固定区域,雷电重复引发自然火的发生几率大约是几十年至几百年一次。假如猿人仅仅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则一旦保存的火种不慎熄灭,猿人就有可能在几十年至几百年间都无法得到新的火种,如此漫长的岁月断层势必会使猿人彻底忘掉当初是怎样用火的。因此,猿人不大可能是依赖雷电引发的自然火得到火种的。而猿人洞穴内或附近的生活垃圾堆的反复自燃产生的火源,则是一个相对易于调整和控制的火源,从而可以给猿人提供一个长期学习和掌握怎样用火的场所。
不知道是基于何种动物试验,有人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都有怕火的本能。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根本不了解的事物,包括猿人在内的一些智力较高的动物,出于小心谨慎的本能,有可能会试图与其维持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接触状态,一般不至于立即开始害怕。例如,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孩,并没有被火吓的丧魂落魄、放声大哭,每个第一次见到火的小猫、小狗,也不会被火吓的惊慌失措、立即转身逃窜。如果某只动物从来都没有受到过火的伤害,甚至从未以任何方式接触过火,又为何会无缘无故的害怕火呢?事实上,只有当某一事物给人或动物造成了伤害,人或动物才会害怕该事物。因此,远古时代那些没有接触过火的猿人,是不应该怕火的。

E. 火是哪儿发明的

火,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火,雷电使树木、含油特质等易燃烧而产生的天然火。这些野火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还不会用火,人们称这个时代是“茹毛饮血”的时代。从现有资料看,人类最迟在50~60万年前才开始用火。 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用火是继石器制作之后,在人类获取自由的征途上又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开创了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纪元。据推测,原始人用火可有两个阶段,最初只是利用火山爆发的火,或者雷电击树木或石油物质所产生的天然火。当他们最初尝到经大火烧熟的野物时,觉得比起生吃野物的味美得多,而且更易咀嚼,于是人们开始变生食为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原始人还利用火来驱赶洞穴里的野兽,为自己争得居住的场所。当时,人们对火种的保存和火堆的管理还是煞费苦心的。 原始人类在使用天然火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火的认识,到了化石智人阶段,开始了人工取火。最早的取火方法是用黄铁矿拓击燧石,冒出火花点燃引火物而获得火种。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展,才发明了摩擦的人工取火方法。 人们学会取火后,便尽力扩大火的用途,从而使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发近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用火来帮助狩猎。其次,火可用来加工武器和工具,例如木矛用火烧后再冷却,它的尖部变得坚硬。第三,借助火的使用,人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人类向过去未曾生活过的地区扩散。第四,特别是人类在长期用火的过程中,发现泥土经过焙烧后变得坚固而不透水,并且还可以依照人们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器皿,这就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在火的作用下,对于一种物质(粘土0的物理化学变化最早的有意义的运用。第五,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火的合用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农业十分粗放,然而“刀耕火种”,却对人们定居下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的行物质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用火本的提高,人们开始冶炼金属,使用青铜器了。以后由于鼓风技术的诞生,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生铁的冶炼。有了青铜器和铁器后,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开发牧场成为可能。因此,火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F. 火是谁发明的

火不是谁发明的,最多算是谁发现的,但是也不能考证。
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人类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人类最初与动物一样,对火是害怕的。后来,逐渐发现了火的好处--被烧烤过的兽肉味道更鲜美,于是便主动地利用火。
火的使用,首先使人类形成和推广熟食生活。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使人类随时都可以吃到熟食,减少疾病,促进大脑的发育和体制的进化。而熟食的推广,还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和种类,使人类最终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还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从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使人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能够在寒冷的地区生活。
火是原始人狩猎的重要手段之一。用火驱赶、围歼野兽,行之有效,提高了狩猎生产能力。焚草为肥,促进野草生长,自然为后起的游牧部落所继承。最初的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就是依靠火来进行的。至于原始的手工业,更是离不开火的作用。弓箭、木矛都要经过火烤矫正器身。以后的制陶、冶炼等,没有火是无法完成的。
古代人们理解大自然,尝试为自然现象分类、总结时往往认为火是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元素。古希腊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是由空气、水、泥土和火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组成的。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之一。五行相生相克,其中木生火、火生土、水克火、火克金。
天干的丙、丁为火。中医常说上火(广东称之为热气)、去火等,后来被发现跟西医的发炎有关。另外,中国民间传说指火是由燧人氏发现的,古称火为“阳之精”。《后五行志》:“火者,阳之精也,火性炎。”。清人顾炎武反对用石取火,他认为用火石取火都会影响寿命。他说:“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周礼》: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日一切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寿自减,有之来矣。”此外,火作为一种象征物常常出现在文学及宗教领域中。《圣经·使徒行传》2章1-4节中,圣灵被喻为舌头如火焰显现并降临;上帝在《创世记》中与挪亚和所有生物立约,不再发大洪水来毁灭世界,可是这并不表示上帝会姑息犯罪,因为《圣经》中多处提到世界末日时他将以火来施行审判(如《以赛亚书》66章15-16,24节、《约珥书》2章30-31节、《启示录》20章9-15节)。
火是饮食烹饪的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在能够熟练使用火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中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但在人类能够熟练使用火进行后,人类的饮食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按中国传说来讲,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是最早能够使用火的中国古代先民。考古学家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的时间,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尸子》中说“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路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其中说:“燧人是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第二句中的“辰心”就是古人所说的“心宿”,即“大火星”。所谓“五木”,是指当时认为五种应天时可以取火的木材。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燧人氏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淮南子》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古今注》:“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景倒,向日生火。” 在汉以前,用阳燧取火,称作“明火”,用木燧取火,称作“国火”。按《周礼》中《大祝》、《大司寇》的说法,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与祭祀时用之。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汉以后,人们发现用金属与石相击,也可摩擦得火,于是,简单的铁片就可成为阳燧。人们一出门,一般腰间都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随时取火用。另备有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火绒,当摩擦得到火星掉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发烛”接引得火。所谓的“发烛”,是用褪皮的麻秸做成的小片状,长五、六寸,用硫磺浸泡过,遇火就燃。
人们可以使用火后,就有了灶。创造灶的人,一说是炎帝:《淮南子》:“炎帝于火而死为灶。”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祀于灶神。”一说是黄帝:《续事始》:“灶,黄帝所置。”于是《事物原会》就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而火神,按中国一般说法是祝融。《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把于灶。”《史记·楚世家》:“董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原始的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掘坑,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即挖在地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相连相通。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人处,两坑相通的洞口就是灶门。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历史,其发明者,当应是炎帝而不应是黄帝。据推算,黄帝主政的时间,距今约四千六百多年。炎帝在黄帝之前传七十世,以二十年一世推算,大约距今六、六千年。至战国时,灶的制作已非常完美。《曾连子》记:“一灶五突(突:烟囱),分烟者众,烹饪十倍。”
古人称火为“阳之精”。《后五行志》:“火者,阳之精也,火性炎。”《河图·汴光篇》:“阳精散而分布为火。”古人把人称为五行之一,认为它有气而无质,可以生杀万物,神妙无穷。古人认为,独有火在五行中有二,其它都只有一。所谓的二者,是指火有阴火和阳火之分。古人又把火分成天火、地火、人火三种,认为天火有四种,地火有五种,人火有三种。“天之阳火有二;太阳,真火;星精,飞火。天之阴火有二:龙火(称龙口有火),雷火。地之阳火有三;钻木之火,击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之阴火有二:石油之火(古人称油贮存到一定数量会自然起火),水中之火(古人称江湖河海,夜动有火)。人之阳火有一,丙丁君火(就是心、小肠的所谓离火),人之阴火有二,命门相火(谓起于北海,称坎火,游行三焦寄位肝胆),三昧之火(纯阳,干火)。”总共阳火六种,阴火也六种,共十二种。
古代中国取火的工具,一直非常落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使用原始的“发烛”,到唐宋年间,发展出以松木制成比较精致的“发烛”。《委巷丛谈》:“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磺涂其锐,名曰‘发烛’。”宋代以后,又称“火寸”。《清异录·器具》:“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松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即神之;呼‘引火奴”。今遂有贷者,易名‘火寸’”而且据说南宋时,就有专造“火寸”的作坊。
17世纪时,法国化学家波义耳用粘有硫磺的细木棒与涂磷的粗纸摩擦而起火,产生了火柴的雏形。然后在18世纪,威尼斯出现像敲鼓木槌一样的巨型火柴。因价高,常出现几人合买一根的情况,而且使用时必须有一瓶硫酸。1830年,出现用白磷制成的小巧的摩擦火柴。日本人因此而早时称火柴为“磷寸”。但是白磷有剧毒且不安全。所幸,25年后,瑞典的伦塔斯脱姆发现了红磷,它更安全且无毒,然后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批安全火柴。火柴从1880年起进入中国,由英国人理查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火柴经营处。189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火柴厂“瑞商洋行”。中国第一种生产的火柴的商标印有慈禧半身像,据说出中国第一合火柴时正值慈禧六十大寿。因为火柴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人就称之为“洋火”。

G. 火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旧石器时代,
论年代最早能使用火的人类应该在差不多200万年前,我国发现的专最早使用火的古属人类是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不过那个时候应该是使用自然火,最多是可以保存。能人工取火的古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最早也在10万年前,我国所知的最早能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

H. 火是人类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呀

燧人氏钻木取火是再商丘也就是最早发现火的
在原始的时候

I. “火”的发明由来

首先声明,火不是发明出来的,它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至于中国最早能够人工取火的人,传说是燧人。
燧,就是人工取火的意思。
中国最早使用火的部落,应该是第二部落。年代可能在五十万年以上。
注:传说中,燧人部落的年代约五万至十万年前。炎帝正名应为神农,它是最早进行农耕的部落,并不是最取火的部落。

J. 火是谁发明的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尚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赵朴初先生曾作诗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