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灵魂的人
1. 如何创造出有灵魂的人物
文/余小鱼图/网络
说起人物描写,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前在学校上语文课,孔夫子般的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吐沫横飞地讲着阅读理解,教我们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判断性格,如何通过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观。长大以后写作的热情依然在,可每每写到人物的时候还是迟迟不敢下笔,总觉得写不好,写出来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明显的,就是外婆去世的时候,我跪在棺材旁边一边默默流眼泪,一边暗暗决定一定要用文字记下与外婆的点点滴滴。可是如今外婆三周年忌日已经过了,我却还没有写下只言片语,真是惭愧。不是不想写,更多的时候是提起笔却又不知从何写起,总觉得文字太稚嫩,难以表达心中那份尊敬和思念。
直到最近遇到《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看作者琳达?西格关于创造人物娓娓道来,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虽然想要的人物形象还不能完整的刻画出来,但是不再那么惧怕了,有一种信念充斥着:一定可以写好的,只要去写。
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在《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里为塑造人物提供了体系化的指导和各种有效技巧。大致内容包括:从轮廓描写到深入刻画情感层次、心理情结,手把手教你设定人物;妙用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巧妙编织人物关系,帮你写出有活力的群像戏。本书还打破非现实人物的“次元壁”,解析如何把握幻想人物、非人类人物的性格尺度。
笔者表示,无论你用什么人作为你人物的原型――和你非常亲密的人,你观察过的人,你自己或者很多人物细节的组合,创造人物通常都以有力的刻画开始,生动的第一印象给予了你对人物的感觉。
你可能观察了人物的生理特征――他长得什么样?他怎么走路?你可能想在一个人物遭遇危机时对其进行探索――他或她将如何行动和反应?你可以从直觉开始判断这个人在意哪些事。
创造人物有六个阶段。尽管你不一定按照如下的顺序,但这些阶段必须包括:
■通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创作者创造人物时使用的很多素材都来自对微小细节的观察。
卡尔?索泰谈到了他在某餐馆里观察到一个不寻常的人物。这一真实生活场景帮助他向全班学生阐释怎样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
“我那时在华盛顿特区开了一个研讨班,讨论的是人物。学生们提出了很多令人期待的人物――一个有着金子般心灵的妓女、一个表面快乐内心痛苦的胖子等。午餐时我在咖啡店里遇到了一个人。他拿着一碗汤和一把餐刀。我一面看他一面琢磨,他要把什么泡在里面?他的盘子里放着一个面包卷和一块看起来又冷又硬的黄油。他很隆重地撕开包装,把刀子插进黄油,挑着放进汤里融化,然后再把黄油涂在面包卷上。显然,这就有其意义――用热汤融化黄油来抹面包。我于是便想到:‘这个人的个性如何?这一行动告诉别人什么?’我回到班上,把这事跟他们说了。我们就用这个脚本问了一些关于这个人物的问题――他可能是什么人?为什么?他多大岁数?――这比他们之前通过观察得出来的东西要好上十倍。”
■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首先是整合体验。
无论你从哪里开始创造人物,你最终都要用到自己的体验。要想把人物写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没有人能告诉你,你是否写出了可信的、真实的、合情合理的人物。你必须依靠自己对关于人物一切的内在感觉。
―位又一位的创作者强调了写作的这一方面。“无论我知道什么,我都是从自己的体验得来的”詹姆斯.迪尔登说,说,“最终,作家必须描绘他自己。我身上有亚历克丝,也有丹。如果你没有体验,那就出去找。我写的所有人物都源于我自己。我从内心开始描写。我总是在想,我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如何反应?”
卡尔?索泰对此表示赞同:“我认为你一定要找到人物,即你自己的因素。不见得每个人物都得是自传,但你要经常问自己:‘你想成为哪个人物?你希望自己摆脱什么?’这样当你开始写故事时――只有你会写――你就把自己的写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所以,无论什么人物,即使是辅助人物,我都试图寻找其与我个人真正一致的部分。”
其次是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都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能唤起联想――暗示出人物的其他状况。从你的寥寥几行描写中,读者就开始联想到其他的特征并想象到附加的细节。
不妨根据以下的描写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这句描写取自我的客户罗伊?罗森布拉特的剧本《火眼》:“一个长相甜美的家伙,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工作。”
想到其他品质了吗?你可能会开始想到他的厌倦。你是否怀疑他是个愤世嫉俗者?你也许会因为他的面孔觉得他可爱,但是你也会为他和工作以及同事间的冲突感到困惑。他怎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也许他筋疲力尽了?你可能会为他感到难过,甚至是移情。你开始想到他走路和说话的样子吗?
在小说中,人物描写创造出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很快被辨认出来。
■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造人物的合理性。
人物应该是前后一致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可以预知的或是一成不变的。这意味着人物要像真人一样有某种核心的个性,这样才能界定他们的本质并使我们得以预期他们的行动。如果人物偏离了这一核心,他们就会变得难以置信,就会变得无意义和没道理。
人物的品质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具有连贯性的人物具有某些已确定的品质,已确定的品质反过来又暗示出其他的品质。
注意,一系列特性的组合就暗示出人物的其他品质。一个精于门德尔松音乐的人可能会熟知维米尔和伦勃朗的绘画;一个在农场长大的人可能懂得修理拖拉机和汽车,懂得看天气;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也许对日本的经济模式有所了解。
尽管这一切看似显而易见,但是很多人物未必就具有预期中的连贯性。有些母亲就不会留意从街对面传来的孩子哭声;有些在巴西长大的人在阿姆斯特丹的餐馆里听到邻桌传来葡萄牙语时也未必有所反应。在电视剧中我见过不少人物,他们本应具有精确持久的记忆,结果却记不得众所周知的日期或广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作曲家的名字。
缺乏连贯性的人物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创作者出于某种原因,刻意用这种方式设定人物,那么他就应该设定得更明确一些。否则看起来就像创作者对这种不合情合理毫无意识似的。
■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自然人就是自然人,而虚构人物总比?系列列合理品质的组合更丰满一些。人是无理性的、不可预知的。他们经常做出让我们感到奇怪和震惊的事情,改变我们对他们的预想。许多特性只有在我们认识?个人很长时间之后才能了解到。这些都是细节,而且不易显现出来。但是,我们会觉得它们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们能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特定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矛盾性经常会成为创造绝妙的、独特的人物的基础。
在《飘》中,我们一开始把郝思嘉看作一个浪荡女子。我们会期待她勾引和玩弄男人――这对她的性格来说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们也会惊讶于她在学校里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惊讶于她身处危机时的清醒头脑,惊讶于她的坚强、果决和泼辣。
■添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进?步充实人物。
如果你创造的人物只有连贯性,那么他们仍然会是立体的。如果你添加了一些矛盾性,那么你的人物就会独特得多。如果你想进一步深化人物,那么还有其他一些你可以添加的品质一一你可以在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上拓展他们。
情感深化了人物的人性。在许多好故事里,我们都会对人物产生移情。
态度涵盖了观点、视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特定倾向,他们可以深化和定义人物,显示一个人物如何看待生活。人物对他人、对自己、对情境、对特别的话题都有其态度。
通过人物表达价值观对创作者而言是表达自己信念的好机会。但又时,这些价值观――关心的事物、哲学、信仰体系一一是创作者观察到并充实到人物中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传达出创作者自己的观点。
把价值观和特定人物相结合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物需要讨论他们的信念。相反,你要通过人物的行为,通过冲突,通过人物态度来传达价值观。
■添加细节使人物非凡而独特。
如果你在人物中灌注了情感生活,灌注了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他们就会是多维的。但是另外还有一步才能使人物成为原创性的、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添加细节。
行为――人们做事的方式――标示出两个在生理外貌或观点上相似的人物之间的差异。千人有千面,正是小细节使他们独特和非凡。
细节可以是人的行动、行为、语言用法、仪态、衣着、笑声、面对特定情境时采取的特殊方法等等。
最后,笔者强调创造人物的过程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即使没在写作,编剧、作家们也在积累细节,向现实寻找灵感和想法。正如广告导演乔?赛德迈尔所言:“它总是从现实开始,即使我要复制,我也得复制现实。”
我是余小鱼,八零后老女孩,以梦为马,文字做缰,寻一场遇见。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2. 请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是谁创造了灵魂求解!
可能你觉得人到头来也不过死,死了之后,一切就失去了意义。活着,要说没意思,那回也确实没意思,答每天为琐碎的事情奔波忙碌。但是要说有意思,那也是有意思的,比如各种欢笑的时刻,各种经历和体验都有意义。虽然你最后什么也带不走,但是,至少你曾经体验过。
如果你非要问是为了什么,那每个人的答案当然不那么相同。生命就像一杯水,它愿不愿意变成水它都注定是水,你问它的作用,有的人说是喝的,有的人说浇花的,这种意义其实是这杯水的拥有者自己决定的,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别人不可能清楚,关于灵魂,我只能说,还是个不确定的东西
3. 人类的灵魂是怎么“生”的或怎么“创造”出来的
我从佛教的理论来回答:
1.佛教没有”灵魂”.佛教有”神识”.二者差别巨大回.
2.神识答不是不会死.而是照样会生死.有生死.能保持相似的连续性.是因为等无间缘的作用.
3.神识也会发生变异.是因为因果的作用.也称为因缘和增上缘的作用.
所以.在佛教中:
1.神识属于非断非常.有的外道认为”断”.例如: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有的外道认为”常”.例如:基督教.
2.佛教特别注重因果.因果是佛教的重大法则.
4. 是谁创造了每个人的灵魂
意识从哪里来?意识是什么?
1、各种学科,都各自从一定角度描述意识。其实,都还弄不明白。
人,对自身,都还是比较无知的。生理都如此;心理更加是这样。
意识现在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
意识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认识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个。意识本来就是精神同一种用法。理性从意识而来,真理是观念等同,跟心理无关。
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能量,必须流动,就像电脑硬盘必须在电流作用下转动,电脑才能工作。所以,意识就是意识流,就是生命流。
2、人的意识,因其物理感知系统的特殊性,使其有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字。这就意味人们的经验和科学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得到传承,并积累到社会意识中去。在这样的积累之下,人类的科学进步日益发达,从而使人的意识极大程度地领先于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体。通常人类特有的意识被称之为:思想。
意识的运作机制,与电脑的程序基本类似,可电脑程序或者人工智能,却永不能达到人类思想的高度。唯一的原因,即是人工智能不具有生物的本质——自我意识,从而不可能真正替代人类的智慧。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身上应该都带有一个类似于系统软件那样的东西,我们可以把这种东西称作生命的“灵魂”。
从这一点来推导,我们认为,灵魂应该是存在的。否则我们不可能在对人脑结构已经有如此深入的了解之后,对于意识如何形成的问题仍然一无所知。假如不存在灵魂,人体这台机器为什么能够自动运转就无从解释,人类为什么能够拥有意识的问题就无法回答。
终极问题是:人类的意识从何而来?人有灵魂吗?这个地球文明水平的科学,已经无法明白。
3、【此条保留】(能够接受再说)AI为什么没有能够产生意思?因为【人】造的。
人是神造的?神造人、大脑,才会有意识。
3、芸芸众生,人即是生物电脑!【神】造。佛创建世界。
AI:Artifical Intelligency,人工智能。人造的。
新创一词:DI:Divine Intelligency。神圣智慧。
=============独家研究!==============
5. 人类的形体是上帝创造的,但灵魂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把自己的灵魂给了人类,谁创造了灵魂
上帝把宇宙创造的那么大,为什么把人类创造在一个在宇宙中根本找不到的尘埃里面?证明它对于人类根本不负责任。甚至它根本不知道人在哪里。
6. 有名人说:“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举三个例子说说你准备如何践行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走过了以资源消耗性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在战略上突然发现:整个民族精神文化陷入一种新困境,这就是缺少创新思维和科学创造力支撑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窄了,丧失了原创精神和文化选择能力民族,在国际上根本不会有竞争力;一个依赖和模仿他人技术国家,永远不会获得世界的承认。如今,全球化进程中更多显现为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力量,才能够迅速改变整个民族国家社会财富积累方式。掌握核心技术力量才能够快速改变民族国家的地位。生活在一个资源约束性的全球化过程中,人们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生态环境危机,新一轮生态资源战争正在悄然的走近我们,决定这一切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在创新中选择一条道路,以更少地消耗外部资源,更多的创造社会财富,更好的依赖人类创新力量,解决人类未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中渡过了一个快速积累过程,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核心创造力和原创精神缺乏或不足的问题。面对未来世界多元和多极世界的发展,世界发展出的核心始终都依赖科技进步,而支撑这一发展基础却是一个民族原创力。在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为整个世界贡献过四大发明,说明中华民族原创精神文化始终都是世界智慧的一个源泉;到了近代社会,中国原创力和智慧的缺乏,是面对整个世界现代性表现出来困惑,这是东方民族面对西方化科技力量显现出来的退化。但这并不是问题核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近现代社会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的价值和标准按照西方人预设的那样来衡量我们时,中国文化和文明受到挑战,中国社会创新精神受到质疑。在他人创造或选择的时间进程中,在他人科技标准下,在他人财富积累方式中,中国人是否能够重新获得世界原创民族精神和地位呢?这是一个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从传统的古老精神文化中走出来,面临现代性社会挑战,必须要完成整个传统文化和精神创造性适应世界全球化进程转型。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过去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中国古老文化突出的贡献,就是原创精神和智慧给整个世界带来文明成果,当今现代社会,整个星球都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模式重塑时,中国古老智慧和创造力明显缺失了。这是一个面对现代转型发生的危机,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创造性发生根本改变契机,但它的核心力量依然是中国五千年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精神文化传统,这一脉络仍然是中国创新之路基础。
7. 神创造了我们人类,我们人有灵魂吗灵魂能死吗
不见不闻,是为假。
鬼神之说源自早期人类对死亡的敬畏与不甘,才会编造出死后的世界。东西方编造内容不同,足见鬼神只说实属无稽之谈。凡事种种皆是人的幻想,总没有实际作为证据。
子不语,怪力乱神也。
8.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是谁发明创造的求答案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这一说法究竟是谁最早提出的呢?根据世界史记载,在中世纪<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的时候,此话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讲的。当年基督教在当地是非法的属于邪教,当地政府捉拿打压他们时,基督教传教士说:“我是无罪的,我是拯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被苏联的总书记斯大林所用且作出修改。斯大林说:“人民教师应该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此话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又被我国所用,中央政府提出:“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斯大林所提出的那句话是符合自然界客观道理的。因为他这一说法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人民教师必须先成为教育家,成为教育家之后才属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试想:一个国家能出几个教育家?最多不超过10个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最多就10个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我国所提出的“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说法是没有附加前提条件的。众所周知:在当今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只有我国的人民教师。教师作为世界各国都有的普通行业,其到底有没有这么崇高和伟大现在暂且不谈。现只针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我国现有1200多万的人民教师<在职与退休>,也就说有1200多万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只要你是人民教师,你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见一个是一个,是100%的!根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只有相对,没有绝对”!所以“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说法也许只有小学生相信。民间曾经有个笑话:有个女孩子是小学生,她在电视上看了美国全民选总统后说:“美国不民主,只有50%多的支持率就可以当上总统。中国多好啊!人大代表选举领导时支持率都是100%!
9. 人死后的灵魂学说是谁创造的
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因发现众生灵识不灭,而荣获了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据此,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全世界科学家代表举手表决,承认有六道轮回。(灵识就是灵魂。六道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 标 题: 从灵魂不灭的科学观到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转载) 自古以来,大宗教家、大哲学家等无不坚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例如犹太族的摩西、耶 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我国的老子和孔子等,都亲证灵魂(神 识)不灭,轮回确有。大哲学家如希腊的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国的叔 本华等,都认定心灵不灭。毕达哥拉斯说:“不洁的灵魂,因为灵气重浊,而堕地 狱。”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也有关于地狱的描述。叔本华也说:“死 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 值得高兴的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 索灵魂的奥秘。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 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 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 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 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英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后,完全 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结论。柏颇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 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世界科学家们所采用。他和艾克理都因特殊贡献的科学成就 而被英国女王册封爵位。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有 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 种已知的学说和实验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第一个问题可以回答 第二个问题难度太大 全文请看
参考资料: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736a168914b06cb50e2444eb.html
10. 人类的灵魂是上帝的灵魂,形体和肉体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创造了我们的灵魂和肉体。
人的灵魂不是上帝专的灵魂,而是上帝照他的灵魂的样式来造我们属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只有人性,没有神性,但是上帝的初衷所造之人却有如同上帝般美好的品质。
【创1:26】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这段经文之所以用"我们",也启示了神的三位一体,是三者共同合作之结果。有基督,有天父,有圣灵。基督是具有人性的,比起天父更加接近我们的样式,因此他能成为我们的长兄。因此,我们人本来的面目是何等荣耀。我们起初的人性,就是神照着他的神性而造(绝不是神把他的神性分出来一些给我们),那样的灵魂何等美好,肉体又是不朽坏的,能靠着吃生命树上的果子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