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纸张
① 最早是谁发明了纸张
蔡伦
公元
105
年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最早纸张不是他制造的,他只是让纸张从贵族化变为平民化!具体是谁发明纸张无从考察的
.
② 谁发明了纸
蔡伦抄(61?~121)字敬仲,汉族,东汉桂阳郡人。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③ 纸张的发明人是谁
就在我们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时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轻便的纸莎草纸来记录文字了。
纸莎草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外形有点像芦苇,可长到4米高。这种植物的故乡在埃及。数千年前,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上曾遍布它的足迹,而现在它在埃及早已绝迹,在非洲只有苏丹和叙利亚的少数地区还有生长,欧洲的最后一批纸莎草在西西里岛锡安河畔锡腊库扎附近正濒临凋萎干枯。这主要是河水的污染造成的。
对纸莎草的衰亡,人们十分痛惜。这不仅因为它是极好的造纸原料,还因为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古代无纸的日子里,人们曾用它记下了人类文明史最初的几页。
据考证,大约在5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利用纸莎草来造“纸”了,他们把纸莎草的茎破成细丝晒干,交叉着叠两层,然后再用胶粘合,这样做成的纸莎草纸质量相当不错,成了埃及的主要出口产品,希腊的大多数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写在纸莎草纸上的。
在这种纸莎草“纸”上写字,要比在泥板、银板或龟4甲上刻字方便多了。埃及人的这一发明后来传到了欧洲。在中国人造的纸还没有传到欧洲之前,纸莎草是欧洲人最常用的“纸”。
这是一种叫贝多树的热带大树,胸径常达1米左右,树高20多米,树姿有些像棕榈,又有些像蒲葵。这种树在树顶上簇生出许多掌状分裂叶子,十分巨大,一张连叶柄的叶子长达二三米。古代印度人用来当纸的,正是这种叶子。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许多寺庙。在那些寺庙里,往往都保存着贝多叶写成的经书,人称“贝多经”。作为书写用的贝叶须在树龄8年以上的贝多树上采摘。贝多叶子卷为筒状,呈浅棕色,从叶柄割取下来铺开展平,成扇形状。每张叶片上有30条粗硬的叶脉,用刀除去叶脉,便可得到近30张小叶片。这带状小叶片有2米多长,一端稍宽,另一端稍窄。
这叶片不能用,还必须经过特殊的水沤制作。人们先把叶片卷起放在大锅里用水蒸煮。然后取出晾干。为使叶片变得柔韧,不易折断,还要将晾干的叶片挂在木棒上,两手揿住叶片两端,上下拉磨,使叶片表层磨掉,变得洁白光润。经过这样的加工处理后,再把每片贝叶根据所需大小切裁好,集中在一起,用烧红的铁棒在贝叶上烫一孔洞,以便用绳穿订。
严格说来,贝叶上的经文不是写上去的,而是“刻”上去的。人们用一种精细的铁笔在叶面上刻字,刻好后用墨5水涂抹叶面,即“上色”。这种墨水用油灯的黑色烟炱与肉桂油混合调制,涂抹后不但可在刻痕上留下清晰的字迹,对贝叶还有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可能是由于贝叶“纸”有着这种易于长期保存的优势吧,所以当真正的纸发明后很久,仍有人用贝多叶来书写。
大约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已开始用丝织成的“帛”来写字了。用墨水写字在帛上,要比简牍方便得多,而且帛又轻又软,还可以卷起来。现在有时称一部书为一卷书,即来源于此。
可惜的是,这样的“帛纸”虽然很好用,但价格昂贵。在汉代,一匹帛相当于720斤米的代价,一般人是用不起的。因此,直到汉代,“帛纸”和简牍还同时被人们应用着。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太监,任尚方令。他的工作是监管制造御用器物。担任这些职务,自然要考虑节省开支。价格昂贵的帛也在蔡伦的考虑之中。能不能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帛的书写材料呢?不仅与帛同样的轻便易写,而且价格还要很便宜。
所谓漂絮,就是人们利用不适于抽丝织造的次等茧来做丝棉时,先将次茧用水煮过,再铺在蔑席上浸到河水里去,用棍子烂成丝棉。从事这项手工劳作的妇女,人们称之为“漂母”。
蔡伦发现漂母在漂絮的过程中,有一些残留的丝絮粘在蔑席片上,等到晒干后,把残絮剥剔下来就成了一层薄6薄的絮片。有些买不起帛的穷人就利用这种絮片写字;不过在这上面写出的字非常模糊。
由于丝制品价格贵,一般老百姓穿不起,那时还没有棉花,平民百姓能穿的,只是麻制品。人们将麻的皮剥下来,仍用在水中漂洗捣打的方法,制成适合于织造的麻纱。在这过程中,也会在篾席上留下麻絮。蔡伦发现,也有人利用麻絮片来写字的。
“嗯,这倒是个办法,也许可以试试。”于是,蔡伦当起了“漂”。他将那些留在篾席上的丝絮和麻絮收集起来,放在水中继续漂洗捣打,将它们弄得很烂,再用席子把它们捞起来滤掉水分,晒干后就成了一些薄薄的、细密的絮片。用它来写字,效果竟同帛差不多。
纸就样诞生了。现在“纸”字左边的“ ”部,也表明了最初的纸是跟丝有直接的联系的。
在试验中,蔡伦还发现,用麻絮捣烂后制成的纸,跟用丝絮做成的纸不相上下,甚至还更结实些。这当然使他十分满意,因为丝是贵重物品,丝絮不如麻絮容易获得。蔡伦还想到,既然要费时费力将麻沤烂、捣烂,而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破布、破鱼网、树皮等不是更容易获得,又容易捣烂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蔡伦终于发明了成熟的纸的制作工序:将树皮、破布、旧鱼网等收集起来浸湿、捣碎、泥沙,然后用草木灰液浸透蒸煮,去掉胶质、油脂、色素等,再进一步捣烂,让它们成为浆糊状。然后,把这种糊状的浆质捞出,薄薄地摊在竹帘上晾干,就成了柔软的纸。7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将他的造纸方法上奏皇帝,正患病卧床的汉和帝非常赏识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后来,汉安帝因蔡伦发明纸有功,还封他为龙亭侯。
我国的造纸术后来传入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又经非洲北部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蔡伦的名字也被留在了世界科技史中。
有统计过,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2000多种不同用途的纸,它们满足了人类各方面的需要。这些纸,有的是有意识发明的,有的是在无意中诞生的;有的发明申请了专利,留下了发明的名字,有的却不知道发明者是谁,只留下了他的发明。
从蔡伦发明纸起,人们用的造纸原料,不管是破布、破鱼网、树皮、麦草、稻草、芦苇、毛子、木头,都是纤维类材料,石头纸是第一种非纤维类原料制成的纸。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新纸问世呢?我们无法预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纸的发明也是无穷尽的。
④ 纸是谁发明发展史是怎么的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在中国,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古纸,世称灞桥纸。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纸。经鉴定,该纸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制作技术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 造纸技术改良者蔡伦蔡伦于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汉章帝建初年间,担任小黄门(较低品级的太监职位)。汉和帝即位之后,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谋划。蔡伦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后来,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后来人们都把纸称为“蔡侯纸”。
⑤ 谁发明了纸
蔡伦是否“造纸第一人”,学术界多年来有争论没有定论,不敢推翻典籍记载。陕西学者彭曦经考证提出:中国造纸史提前300年。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几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各地考古中不断发现西汉纸后,造纸术源于西汉还是东汉,成了学术界一个争议焦点。6月15日《科技日报》的报道,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曦经过20多年考证,首次提出:中国人发明纸比传统说法要提前200年甚至300年。
对这一话题,彭曦教授及有关专家做出如下解释:
东汉造纸说——“蔡伦造纸”依据何来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一直是我国的传统说法。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来自《后汉书》。书中说道:“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其他记述或引文所证实。基于《后汉书》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西汉造纸说——考古发现证据有力
1933年首次找到证据
“其实,早在1933年黄文弼等人就发现了‘罗布淖尔西汉纸’,但当时没引起太多注意。”彭教授逐一列举了考古中发现纸的实例:西安灞桥纸,是西汉早期墓葬中发现的一片麻类纤维制成的残纸。中颜纸,是1978年在扶风中颜村发现的。当时发掘的一处铜器窖藏中出土了麻纸。金关纸,在甘肃居延(今属内蒙古)金水关西汉峰燧遗址中发现。
彭教授说,“真正能够证明西汉有较成熟造纸工艺的,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的西汉放马滩纸。这次出土的古纸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的地图是战国时期秦国地形图。这为纸的发现与用于书写提供了实物证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纸业实验场的技术鉴定和化验结果也都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
质疑蔡伦不止一人
彭教授只是众多质疑“蔡伦造纸”的学者之一。去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的都有,其中大多是西汉时期的,有10件还写有文字。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认为,这些发现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的观点。
并非否定蔡伦功绩
既然证据确凿,为何争论多年的学术界迟迟没有定论?彭教授认为,主要是一些学者认为“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去否定”。其实这是建立在确凿的考古发现上,典籍的记载为什么就不能更改?我们推翻了一个“蔡伦”,但中国科技文明的历史就向前迈进300年。蔡伦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杰出科技英才,他利用政权机构优越的物质技术条件,把造纸工艺定型和推广。他的功绩不会被否定。
两大争论焦点
出土的纸是否属东汉以前?
支持“蔡伦造纸”的学者普遍对“西汉纸”的年代表示怀疑。1957年以来出土的“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放马滩纸”等都是发掘报告按照墓制或同时出土的西汉文物或竹木简上最后年代记述而定下来的。史学家张德钧认为,单从与古纸并存的东西的年号,便据以断定这张纸的年代,这个方法欠周密,因为有许多东西尽管相隔多个世纪,也有可能堆积在一起。
对此,彭曦和何双全指出,考古报告是在科学、严格的方法下,对考古遗址发掘和研究后才写出的,因此真实可信。例如,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是从西汉时期堆积层上出土的,与其一同出土的汉简上清清楚楚地写有永光、建昭、河平、阳朔、鸿嘉等纪年,而且这个堆积层中其他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其次,有些纸张上还写有西汉时期的文字。此外,还有一些纸张在出土时就裹在西汉汉简之上,表明当时的纸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西汉纸”是真正的纸吗?
一些专家认为,虽然西汉时期我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这些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纸。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提出,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为,它的纤维很长,而且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只能算作“出土纤维片”,不是真正的纸。
可是,从1964年到1988年,中外10家机构的20多位科研人员检验灞桥纸达十多次,一致否定了轻工部造纸所的鉴定意见。研究表明,灞桥纸的纤维实际长度仅1~2厘米;纤维的排列也紊乱无序,表明事先经过舂捣、打浆及抄造工序。另外,敦煌悬泉置出土的400余件东汉时期的纸在各方面都与西汉纸没有多少区别。
这是很争议的问题,具体的你还可以再找一些相关资料。
⑥ 纸是谁发明的
蔡伦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拓展资料: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每一种都是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创新发明,其中造纸术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建立。
中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汉时期,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的工艺,使得纸张产量快速提高,纸张的使用原本由王公贵族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平民百姓也能够读书写字学习文化知识。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开始向国外传播普及开来。在中国造纸术的历史上先后有三种典型的纸问世,分别是灞桥纸,蔡候纸和还魂纸。
新型造纸术
纸张通常由木材中的纤维素制成,要造纸,就要砍伐森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外科学家研究了一种粪便造纸术,利用牛或者大象的粪便来造纸。他们开发了一种便宜的工艺,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粪便,以便去除部分有机聚合物木质素以及其他杂质,如蛋白质和死细胞。
随后将得到的纸浆用次氯酸钠漂白以去除剩余的木质素,并让纸浆变白,最后它就成为了一张可以书写的纸张。这种工艺不仅可以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而且它制作所需的能源和化学物质也更少,因为动物已经消化了部分原材料。另外,去除的木质素甚至还可以用作肥料或燃料,实在是一举多得。
⑦ 纸的发明是谁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简)和竹片(又称牍)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 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於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