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意识
『壹』 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与创造物质的区别
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但是意识不能创造物质。
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是指意识指导实践,对物质进行加工改造,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把意识中的“蓝图”转化为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物质形态,如在意识范畴内设计一幢建筑的蓝图,然后用建筑材料把这个建筑建设出来,把蓝图转化为现实的建筑物。
物质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税务所特性,因此物质是不能被消灭,也是不可能被人创造的。
(1)创造和意识扩展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贰』 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
或许可以说为了赢(竞争),别出心裁.
『叁』 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在创造中起辅助作用对吗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版维权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肆』 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如何区分
意识活来动的主动创造性就自是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规律来采取行动。
自觉选择性是根据情况来做出对自己重要或有利行为的举动.主动创造性:作家创作出新的作品,科学家大胆设想新的科学理论,人们遇到困难想到的办法都是属于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人们遇到选择,心里都会有个底。遇到一件事情要选择什么方式去做,也是属于自主选择性。
『伍』 到底是物质创造了世界,还是意识创造了世界
人具有思考的能力来和劳动的能力,所以自,人可以认识自身、认识你是世界,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即:人具有创造性. 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只是思想(意识)的具体表象形式,以此推理,人真正的创造性是思想决定的,即——真正具备创造性的是意识!
『陆』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是什么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都有一定的目的,并通过计划去实现我们的认识.比如我想知道怎样才能使我的博客更加受欢迎,(这是目的)我就会去了解受欢迎的博客有哪些成功的要素。(这就是计划)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弄好我的博客,我有空就会在头脑里面设计我的博客,让我的博客看起来更好看,更方便读者阅读(这就是主动创造性),虽然网上能美化博客的元素有很多,但我在设计时不可能把它们全部用在我的博客上,这样会很杂乱,我只能选择最需要的元素放在博客上。(这就是自觉选择性)
学习其实就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了,学习是有目的的,而且我们的学习一般都是有步骤的。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主动创造出很多东西(比如举一反三),而且还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习。
(6)创造和意识扩展阅读
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柒』 创造意识指的是什么
创造意识
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潜能,力求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创造意识的强弱,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和工作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
创造意识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人的创造意识是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在对创造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创造的需要和创造需求的存在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活动首先基于创造需求的存在和人们对创造需求的认识,创造需求的存在和对创造需求的认识是创造意识和创造意向活动发生的前提。创造意识涉及到对创造的需要、创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涉及到创造活动体验、经验的获得和积累,涉及到人们在创造活动体验、经验和创造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创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自发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创造意识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不是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的前提,也是创造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
『捌』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什么意思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也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有人告诉你说,你要建一个房子,你自己就会在意识里思索和询问房子的大小样式需要的材料 等等问题。你自己就会主动地在意识的指导下去设计房子的,在这个意识的过程之中,并不需要别人强求你,或者别人控制你的意识, 而是你自己的意识主动去做这些。
知识拓展: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此种辨识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
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一种更一般的定义意识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识需要真实物质寄主才能对真实和意识本身产生作用。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意识的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玖』 怎么区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条件不同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比如汽车、手机等等;而自觉选择性是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作出自觉的选择。比如,喜欢吃西瓜还是苹果。
2、含义不同
主动创造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选择性的含义是:根据情况来做出对自己重要或有利行为的举动。
(9)创造和意识扩展阅读: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
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