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技术发明事例

技术发明事例

发布时间: 2021-01-19 21:37:05

1. 你还知道哪些讲述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人类生活的事例

1、电子计算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人脑的计算到电脑的计专算,人类实现属了“人脑创造电脑,电脑促进人脑”的奇迹。
2、两个人远隔千山万水,可是只要拿起听筒,拨几个号码,不用花几分钟,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行语言交流,这就是电话给人类带来的奇迹。电话已经发明有100多年了,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从物质上讲,冷了有电暖炉、热了有空调、煮水用电热壶、冷冻用冰箱,治病越来越“轻松”...这些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精神上讲,计算机让我们从网络海洋中了解更多的知识,音响播放的旋律丰富我们的内心,电影、电视、电话,令我们的精神生活极大丰富。
4、汽车、轮船、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2. 关于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发明与发现

新中国成立5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转制工作,多数科研机构的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技术市场发展迅猛;宏观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二)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

1. 从经济常识看: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2) 财政的巨大作用。经济发展靠科学,科学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举的大量科技成果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3) 当今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人类基因组草图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由美国启动,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先后加盟。

2. 从哲学常识看:

(1)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家尊重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他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如人类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又面临着基因垄断、基因成果被过分用于追求商业利益等新问题。

(3) 认识深化发展的观点。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等事实,都是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从政治常识看:

(1) 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职能。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经

济的发展。

3. 有关科技发明的小故事

1,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

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2,得助于孩子的启发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3,“小人国”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

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4,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

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5,高跟鞋

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

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

4. 科学发明和技术的创新源于生产活动的例子

最好的例子就是收割机了,从最原始的镰刀到联合收割机,省去很多人力。回
其他的如织布机、电话机、包装机答.....
大多数发明都是建立在节省人力的基础上(就是懒人的想法)。
伐树最早用斧头,后来有了锯,现在是电锯、油锯等等。

5. 有哪些航天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1、“记忆海绵”:“记忆海绵”也称为“太空海绵”,最早由美国太空总署开发,为宇航员进行太空旅行而设计的支撑和保护垫。这种革命性材料具有吸震、减压、低回弹的特点。能够根据您身体的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从而化解身体各压迫点的压力。

随着技术的革新,“记忆海绵”逐渐使用于医疗床垫。如今“记忆海绵”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翻开了家庭床上用品的新篇章。

2、“尿不湿”: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后来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帮航天员解决了这个难言之隐。这项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就带来了人们非常熟悉的“尿不湿”。 

3、 脱水蔬菜: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到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了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见过的方便面蔬菜包那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4、耳温计:人们在生病的时候,测量体温时使用传统的水银温度计不仅费时,而且难以辨认,用户总是感到不方便。1991年,利用红外线进行耳测的耳温计终天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节省了大量时间,它甚至缓解决了美国医院护士短缺的难题。这种新产品是美国宇航局与美国diatek公司研制的,它利用红外线在测量温度方面的优势,只需要两秒就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

5、太阳能电池板:如今不少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的电不仅供自己用,多出来的还可送回电网赚钱。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显然太阳能技术是一个良好选择。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伸出了长度超过7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设备使用了稳定、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推动了地面上对太阳能的应用。

6. 请列举几个科技发明影响人类生活的实例,并说说它们缎带人类提供了哪些帮助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既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 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正因为这样, 小平同志才会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 都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报以欢呼。相反, 有相当多的人 , 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 、现在银行利用高科技设备如计算机帮助工 作,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强度,又方便了顾客。但是 , 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又 带来另类问题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 段破坏计算机网络、盗窃银行机密文件 , 侵犯储户 利益, 获取非法利益。尤其让人不安的是 , 随着科 技水平的提高 , 这种所谓的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 , 让人产生一种 “道高一尺 , 魔高一丈”的感觉。再 如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和平利用原子能 , 解决人 类能源危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杀伤力极大 的原子弹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生产出来了 , 过来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危机。类似现象都给 支持 “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的人提供了证 据。因此当上世纪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 “ 克隆羊” 后 , 有些人不是欢呼 , 而是忧虑 。应该承认这种担心有其理由 , 但是坚持这种担 心不利于我们去提高科技水平。比如:克隆技术可 以用于器官移植等诸多方面 , 为许多病人解除痛 苦。但是由于担心被不当利用 , 所以许多国家禁止 或者限制发展克隆技术。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 “ 因噎废食”呢 ? 科学技术到底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双 刃剑呢 ?
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 先我们需要清楚什么是科学技术。对这一问题 , 教 科书这样回答 :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知识体系 , 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力量。技术是生 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 , 是人们科学知识、 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 一奇怪现象,才会出现有人反对发展科学技术的现 象。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很多 时候使用某项技术需要向技术所有者交专利转让 费。如果不交的话就不能使用它 , 那就更谈不上服 务了。而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里 , 掌握技术 的强者对于没有掌握技术的弱者来说 , 难道不会构 成威胁吗 ?
科学技术不是双刃剑又是什么 ?

7. 用一个创造和发明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因特网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清洁、充裕的能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技术进步提供保障。

8. 请举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发现和发明的例子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8)技术发明事例扩展阅读:

与以往的抗疟药物不同,青蒿素抗疟机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等的功能进行干扰,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作用于核膜、内质网,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虫体结构的全部瓦解,而不是借助于干扰疟原虫的叶酸代谢。

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主要是干扰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断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从而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于虫体外,疟原虫最终损失大量细胞质而死亡。

具体药理作用分两步:第一步是活化,青蒿素被疟原虫体内的铁催化,其结构中的过氧桥裂解,产生自由基;第二步是烷基化,第一步所产生的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发生络合,形成共价键,使疟原虫蛋白失去功能死亡 。

9.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请举出四个例子

关于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有以下:

1、人类基金组计划

2000年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绘制完成。

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太空漫步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全长9.19米。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将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送入太空。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4、嫦娥三号

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号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9)技术发明事例扩展阅读:

中国深海技术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级海试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潜试验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可以说这次海试获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由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多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研制任务,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生产部门和高校,在长达10年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

10. 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有哪些

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

1,科技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

今天有许多设备通过其他科技进步来实现,这些科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大多数人拥有 PC 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地跨不同平台进行通信。在过去,你必须写一封信与某人沟通。

这封信甚至可能需要几天才能交付。您还必须跟踪该信件,看它是否已被相应人员发送和接收。错误也并不少见。然而,今天没有这样的现象 – 科学和科技已经确定了这一点。如果你想与社会上的某个人交流,你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交媒体上给他们发送信息或打电话。

(10)技术发明事例扩展阅读: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