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发明
1. 集成电路是谁发明的
就像阿塔纳索夫曾与莫奇利为谁发明了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而对簿公堂内一样,在究竟是谁容最先发明了集成电路这件事上,诺伊斯所在的仙童公司也曾与柯尔比所在的德州仪器公司大打官司。其实,也许可以说诺伊斯和柯尔比都是集成电路之父,因为前者发明了基于硅的集成电路,后者发明的是基于锗的集成电路。在这场竞争中诺伊斯是笑到最后的人,因为今日的半导体工业已几乎是硅集成电路的天下了。
半导体对罗伯特·诺伊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诺伊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hilco公司的晶体管部门。60至70年代,随着半导体工业巨大的商业潜力逐渐显现,大批风险投资家涌入硅谷,与计算机相关的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成立。1968年,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安德鲁·格鲁夫以及其他几名仙童公司雇员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业界的又一段传奇由此开始。
2. 如果没发现半导体,电脑还会发明吗
第一台计算机“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诞生于1942年,而第一个晶体管在1947年12月才被发明出来内,显然世容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并没有使用半导体元件,而是完全由电子管、电阻、电容、继电器等元件构成。所以,就算没有发现半导体,电脑仍然会被发明出来,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先进、普及。
ENIAC是人类发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依然早于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的时间),占地170平方米,总重量超过30吨,输入电功率高达150kW,而运算速度却还不及现在扑克牌大小的袖珍计算器。正式半导体元件的发明,让计算机体积变得小巧,而功能变得强大。
3. 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哪一年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在1947年发明的。
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是在1957年研制出来的 。
4. 电子管和半导体哪个先发明
电子管和半导体相比,半导体先发明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级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1907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
1833年,英国巴拉迪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5. 半导体历史发展有哪些
半导体的发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巴拉迪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不久,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
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5)半导体的发明扩展阅读:
人物贡献: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在电磁学方面拥有许多贡献,但较不为人所知的,则是他在1833年发现的其中一种半导体材料。
硫化银,因为它的电阻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当时只觉得这件事有些奇特,并没有激起太大的火花;
然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温度的提升,晶格震动越厉害,使得电阻增加,但对半导体而言,温度上升使自由载子的浓度增加,反而有助于导电,这也是半导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质。
2、德国的布劳恩(Ferdinand Braun,1850~1918)。
注意到硫化物的电导率与所加电压的方向有关,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作用。
但直到1906年,美国电机发明家匹卡(G. W. PICkard,1877~1956),才发明了第一个固态电子元件:无线电波侦测器(cat’s whisker),它使用金属与硅或硫化铅相接触所产生的整流功能,来侦测无线电波。
在整流理论方面,德国的萧特基(Walter Schottky,1886~1976)在1939年,于「德国物理学报」发表了一篇有关整流理论的重要论文,做了许多推论,他认为金属与半导体间有能障(potential barrier)的存在,其主要贡献就在于精确计算出这个能障的形状与宽度。
3、布洛赫(Felix BLOCh,1905~1983)
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定理是将电子波函数加上了周期性的项,首开能带理论的先河。
另一方面,德国人佩尔斯(Rudolf Peierls, 1907~ ) 于1929年,则指出一个几乎完全填满的能带,其电特性可以用一些带正电的电荷来解释,这就是电洞概念的滥觞;
他后来提出的微扰理论,解释了能隙(Energy gap)存在。
6. 半导体是谁发明的
半导体是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48年发明的。
7. 哪个公司第一个发明了第一个半导体存储器
应该是仙童抄半导体袭公司(Fairchild Semiconctor),也译作飞兆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为硅谷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还为硅谷孕育了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它不愧是电子、电脑业界的“西点军校”,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1955年子~57年由8位年龄未满30的年轻人组成仙童半导体公司主要研制半导体材料。早在1962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在缅因州建立研制和制造晶体管的生产线,主要研制和生产半导体存储器。
8. 下列哪一项是与计算机、半导体和原子能齐名的20世纪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激光器
1958年,贝尔实验室的汤斯和肖洛发表了关于激光器的经典论文,奠定了激光发展的基回础。答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5年,第一台可产生大功率激光的器件——二氧化碳激光器诞生。1967年,第一台X射线激光器研制成功。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第一台原子激光器。
激光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在通信技术领域,光通信依赖的基础器件便是激光器,用于存储信息的CD-ROM光盘,可存储数百兆比特的信息;越洋光通信已进入1万亿比特/8的开发阶段;光计算机的研究也正日益深入。
在能源领域,激光可用于工业、军事上的能量源,大功率激光器被用于受控核聚变研究。
在医学领域,激光治疗已在外科、内科、妇科、牙科、五官科、肿瘤科得到应用,可治疗数百种疾病;激光针灸可以无痛,无菌地穿透皮肤,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激光在军事、生物工程等领域也崭露头角,应用范围日益拓宽。由此,激光被人们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