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谁发明米线

谁发明米线

发布时间: 2021-01-18 12:54:33

① 云南过桥米线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过桥米线是在清朝出现的,距离现在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地区特色小吃之一,来历颇具传奇。
据传说,有一位秀才常常去滇南蒙自县城外的一湖心小岛上读书,因此中午需要他的娘子来给他送饭。但是这位秀才非常喜爱吃米线,所以他那勤劳贤惠的妻子就常常给他做他爱吃的米线,并在中午时送去县城外的小岛上。


这样的做法让米线鲜香嫩滑,非常好吃,不仅秀才的喜欢,还得到了人们的赞许。人们纷纷效仿,但为这种米线取名字为了纪念这位秀才的贤妻,就把这种米线叫做“过桥米线”。“过桥”指的是这位贤妻每次给秀才送米线都需要经过一座桥才能到达岛上。

② 过桥米线是谁发明

过桥米线的由来有一段故事在其中。传说,有一个穷书生,家里非常穷,没版有地方读书,权便在村外三里之遥的一个凉亭里读书。他的妻子特别贤惠,发现每次送饭,走到那里饭菜便凉了。于是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连饭带菜的米线上,浇上一层热汤油,这层热油保护着饭菜的温度。这样饭菜就不凉了。他妻子送饭途中必须经过一个桥,于是人们便把这烧热汤油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现在我们不仅在南方吃到米线,而在北方很多地方也可以吃到正宗的“过桥米线”

③ 过桥米线是谁发明的

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在云南,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均极可口。

④ 发明过桥米线的夫妻名叫什么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源自滇西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风景优美,常有文人专攻读于此。有位杨属姓秀才经常去湖心攻读,其妻每天备饭菜送往。

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常食冷菜凉饭。其妻甚忧,思忖之余将家中一只母鸡杀掉,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取碗筷时,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醉如痴在读书。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汤还热乎乎的。原来汤表面有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散热较慢,热量全封存在汤里。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鸡汤里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人们都仿效她的创新做法,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都把这种吃法称之为“过桥米线”,成为云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⑤ 米线是谁发明的

是贫苦的老百姓发明的

⑥ 米线和米粉都是谁发明的先有米线还是米粉

过桥米线是一种传统云南小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关於它的起源,有好几种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滇南蒙自有位秀才,为了躲避迎来送往之应酬,独居於南湖中小岛攻读诗书。他的贤惠妻子每天为他送饭,总是在送到时饭菜都凉了。

一天,她提了一罐鸡汤送去,揭开一看,还热乎乎的,原来是汤面一层厚厚的鸡油保住了汤的温度。她由此受到启发,把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给丈夫吃。

在妻子的细心照顾和鼓励下,秀才无后顾之忧,发奋苦读,最终金榜题名,也为后人留下一道传统美食。由於这位贤惠的妻子送米线时要经过小桥,这种米线就被称为「过桥米线」,又因秀才考中了状元,也一度被叫作"状元米线"。

不过据《吃一碗文化》一书介绍,这个吃法本是清末一位退休官员发明的。当时他在临安府,每天要过一座桥吃早点,他分别买了米线、脊肉、鸡汤,自己烫著吃。后来这个吃法被引进餐馆,流传开来

有许多传说,有人说是当年秦始皇派兵修筑灵渠的时候,士兵们发明的,有人说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桂林时候,发现了这个东西,把它带到了意大利,就改造成了今天的意大利通心粉,这些说法,既然是传说,当然就无从考证。
很久以前,桃花江边有个摆渡的后生叫睦哥,他家境贫寒,心地善良,守着一个年老多病的母亲度日。桃花江边有两个村子的人,为了争夺土地和山林,祖祖代代械斗不已。睦哥见了非常痛心,也劝说过很多回,终因人微言轻,无济于事。

一天傍晚,睦哥正准备回家,忽然看见一只凶猛的鱼鹰从空中俯冲下来,叼起一条鲤鱼正要腾空,说时迟,那时快,睦哥举起鱼叉掷向鱼鹰,就下了鲤鱼。

那鲤鱼是龙王的小女,为了报答睦哥,给睦哥留下了几根鲤鱼须,要他拿回去做,并且将制作方法如此这般地告诉了他。

睦哥盛上一碗给老母亲吃了,顿时,母亲头发也黑了,皱纹也没了,病也好了,腰板也硬朗了。米粉的香气,从睦哥的屋子里跑出来,飘呀飘,飘了十几里。附近的人闻香而来,争着要睦哥教他们做桂林米粉这好吃的东西。

睦哥要求停止械斗才能教他们制作方法,他们答应了。睦哥就教他们照着鲤鱼传授的方法,做出了米粉。举行正式的仪式那天,两个有仇的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摆下隆重的米粉宴。两个村的族长,向睦哥跪拜,指天为誓,世代和好,永不械斗!

后来,这两个村子并成了一个村,取名“睦邻里”,又叫“敦睦村”,就是敦促和睦的意思。方圆几十里的人慕名而来,到这个村子来学做米粉,渐渐,桂林的许多地方都有米粉了。

在众多的桂林米粉传说中,人们普遍比较看中这一个传说,因为它既浪漫美好,又有现代意义。

应该是先有米粉吧 米粉是秦始皇时代就有的了

⑦ 过桥米线是谁发明滴

过桥米线的传说,说是有一个古时候的读书人为了应考而在深山中寡居苦读,他的老婆版天天从权山外给他送吃的进去。但是,山路不好走,又很远,等饭送到了都凉了。他老婆担心他长期吃冷饭会得胃病,就想了个办法让他能吃上热饭。她把汤和米线分开来盛放,送进山里时,油汤的热气还没散尽,米线下在汤里,正好可是吃一顿热食。再加水这个聪明的老婆每天送饭都要过一座桥,于是乎这道菜就叫“过桥米线”了。

⑧ 过桥米线是谁发明的

过桥米线来的传说,说是有源一个古时候的读书人为了应考而在深山中寡居苦读,他的老婆天天从山外给他送吃的进去。但是,山路不好走,又很远,等饭送到了都凉了。他老婆担心他长期吃冷饭会得胃病,就想了个办法让他能吃上热饭。她把汤和米线分开来盛放,送进山里时,油汤的热气还没散尽,米线下在汤里,正好可是吃一顿热食。再加水这个聪明的老婆每天送饭都要过一座桥,于是乎这道菜就叫“过桥米线”了。
采纳哦

⑨ 有一部香港古装电视剧,,里面有个情节是讲过钱米线的发明的,

大概是<金玉满堂>

欧阳震华 饰 戴东官
郭晋安 饰 孙勉良
陈妙瑛 饰 辛小小
江 华 饰 乾 隆
梁佩玲 饰 甘翠花
陈松伶 饰 岳心如/德妃(宁儿)
胡 枫 饰 辛超群
张慧仪 饰 倩容

⑩ 一米线是谁发明的,起源,想了解下,求解!

解答如下:
一米线不是由谁发明的,而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大众注重个版人隐私以及社权会秩序需要维护,从而应运而生的一种产物,最开始的时候是只用不干胶的贴纸贴在地板上的一种警示线,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立式是一米线。
一米线,也称栏杆座。其主要功能是维护个人的隐私,兼有维护公共秩序,保持公众距离的作用。产品用于各银行、车站、医院、邮局、剧院、空港、机场、地铁、商场超市收款台现金交易场所、展览展示中心、酒店、俱乐部、会所、商务楼宇等等公共场所使用。
正是因为一米线的设计短小、简单、颜色鲜明,所以在很多公共场所都会被注意到而起到必要的作用,所以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会看到一米线的存在,主要是用来指引方向和隔离;在很多银行都会发现一米线的存在,主要是用来起隔离作用,防止储户密码被偷看等;在地铁站也有一米线,主要是用来维护上下车的秩序以及疏散人群使得地铁站一切井然有序等等。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