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谁创造了手语

谁创造了手语

发布时间: 2021-01-17 00:13:13

⑴ 手语的发明

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聋教育家是法国德雷佩神父。他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人并开始使用手语,美国手语源自法国。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我国手语工作有历史记载的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绪13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 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解放后的50年代中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整理中国各地地方聋人手势,选择北京、沈阳、哈尔滨、青岛、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兰州、成都、昆明等11个城市作为基地,在地方手势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筛选,编制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共4辑,收入20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图解。这是我国手语工作的正式开始。1985年底,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托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对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进行全面修订,提出修改意见,在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易名《中国手语》,共分15大类,收词3330条。1992年底,中国聋人协会成立中国手语新增词工作小组,要求全国各地征集原中国手语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词词目及手势动作设计。1993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手语新增词手势动作审定会议,通过将2266个新增词及手势动作,做为《中国手语》(续集)出版。正续两集《中国手语》共收入56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

⑵ 手语啥时候传入中国是谁发明的!

在美国,手势语的最初提倡者是加劳德特,他于1817年在康乃狄克州的首回府为听障人群创建了第答一所学校。
具体的手语分手势语和手指语两种。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手语,都是听障人士在生活中形成的,没有固定的发明者。
美国手语与中国手语不同,没有什么传入和非传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手语和听障人士的关心!

⑶ 手语的创始人是谁

意大利医生Girolamo Cardano
手语的发展
--16世纪以前没有正式承认手语。直到意大利医生Girolamo Cardano尝试开发一些手势符号,但是没有成功;才认识到家庭自制手势是聋人交流的唯一方式。他的尝试铺开一条道路,从此采取新的观念看待聋人:交流是可能的,而且他们虽然听不到,这不意味着他们低人一等。
-- 西班牙僧侣开始编制一套标准手势,试图使手势的形状与文字外形相似。
-- 到18世纪,在法国Abbe de L′Epee (莱佩)创办第一所公立聋校。他设计了一些文法功能手势。他采用文字写作、打手势、指拼单词来教育聋童,非常成就。
-- 在20世纪,语言学研究员William Stokoe (威廉-斯多基)博士宣告美国手语是正式的语言。世界范围的其他手语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许多手语是真正的语言,他们具有自己的一系列语言规则。
◆世界聋人联盟会的目标和角色:
① 促进各国重视手语和聋人使用语言的权利;
② 提升各国聋童享受早学手语和无障碍交流的权利;
③促使各国增加对手语研究的支持;
④促使各国改善教手语的教学质量;
⑤ 促进高质量的手语翻译;
⑥提升手语在公共媒体的使用率。
◆手语与教育
--在18世纪以前,手语普遍用来对聋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
-- 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会议上,健听权威人士做出排除在课堂使用手语教学,排斥聋人教师在欧洲学校执教;同时美国学校也遭遇同样的损失,聋人教师原本占全体聋校教师数量的百分之四十七,减少到一位数字。
-- 取代手语教学方式,几乎所有学校实行口语教学方式,使得聋童教育沉寂在一个黑暗时代长达100年之久。
-- 到现在,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聋童最好通过手语来学习,聋教育仍然没有完全从米兰会议和聋人教师数量锐减的沉重打击中恢复过来。
◆有趣的小栏报道:
-- 手语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 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视觉空间位置都是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虽然聋人认为他们属于语言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政府和其他机构仍给聋人贴上 “残疾人”的标签。
-- 当前世界上有四千多种记载的口头/书面语言,如果更多的国家重视手语,这个数目将急遽上升。
-- 语言是文化的根基

⑷ 哑语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何处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内慢慢产生语容言。古人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借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教育却是400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 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认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广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手语是聋哑人士使用的语言,利用手势、身体动作、脸部表情表达意思。 对一般大众而言,手语不算通用;不过在有聋哑人士的社群,社群中包括非聋哑人士也许也会使用手语。手语并不是世界共通的——各国会因应自己语言而发展一套文法、表达词汇方式有所不同的手语。随著各种手语的发展,世上如今有数百种手语且在聋哑社会中通用。

⑸ 哑语的手势是谁发明的= =!

手语的产生与发展

(唐英)

聋人手语是如何产生?有人说古代就有手语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古人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不管怎么说,聋人为了能够和人们进行简单的沟通,搜肠刮肚,尽量用自认为最形象、最生动的手势(当然也包括身体其它部位和面部表情的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者进行其它思想交流活动,这就是自然手语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自然手语的产生和使用,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其日常生活用语大同小异。

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聋校的建立,各地自然手语逐渐走向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过程中受本地语言、文化、风俗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衍生手语词汇和新手语词汇的差异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各国手语和方言。

当年的奴隶主为了防备奴隶结伙,故意将不同语言背景的奴隶放在一起使用。这些人为了交流就必须篡出一种临时的代用语。初期的殖民地往往也会产生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洋泾浜”,自然它是简单粗糙和破碎的。而一位研究者指出,洋泾浜变成复杂完整语言的惟一办法是,将刚要学习母语的孩子引入到这一语境中,孩子们会使洋泾浜蜕变成全新的、表达丰富的、具有内在法则的语言。尼加拉瓜在1979年桑地诺掌权时才有了第一个聋哑学校,学校推行的读唇语效果很差。孩子们便在游戏时,在乘校车时,把他们在家里沟通时的手势加了进来,发明了自己的手语系统。现在尼加拉瓜流行的手语就是这样形成的。

聋校的建立,就起到这种作用,各国手语和本国各地方言的最终形成,就是在当地聋校中完成的。而手语的一代代传承,也往往是通过聋校来实现。因此聋校在手语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当聋校受到外来行政压力而限制手语时,这个核心作用就转移到当地聋人社区身上,比如聋人茶馆、聋人俱乐部之类组织。这在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比如欧美都曾经提倡口语教学,禁止聋校使用手语。中国也提倡口语教学,但没有真正禁止聋校使用手语,而是在聋校中推行《中国手语》。但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推广,没有及时建立良好的自下而上反馈修改体系。聋人师生在使用中产生的优化改进措施,大都消散浪费掉了,可惜。如果聋校聘用更多的聋人当教师,如果聋校师生的话语权增大一些,如果建立全国性的手语研究与发展机构,《中国手语》就有望加速成熟和普及。

回溯一下历时,可以看到聋校和手语的关系。正式的聋教育是四百多年前发展起来的,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聋教育家是法国德雷佩神父。他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人并开始使用手语,美国手语源自法国。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我国手语工作有历史记载的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绪13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 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解放后的50年代中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整理中国各地地方聋人手势,选择北京、沈阳、哈尔滨、青岛、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兰州、成都、昆明等11个城市作为基地,在地方手势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筛选,编制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共4辑,收入20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图解。这是我国手语工作的正式开始。1985年底,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托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对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进行全面修订,提出修改意见,在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易名《中国手语》,共分15大类,收词3330条。1992年底,中国聋人协会成立中国手语新增词工作小组,要求全国各地征集原中国手语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词词目及手势动作设计。1993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手语新增词手势动作审定会议,通过将2266个新增词及手势动作,做为《中国手语》(续集)出版。正续两集《中国手语》共收入56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

======================================
手语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⑹ 手语是谁发明的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⑺ 中国手语是谁创造的

1987年5月22日-26日在山东复泰安制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 上当时的中国聋协副主席富志伟提议给我们全国聋人通用的手语命名为“中国手语”,会议一致通过的。正如戴目所言,富志伟为“中国手语”命名立了大功。
语言绝对不是某人的个人发明,因为语言是在人类长期交流中产生,所以语言应该是社会的产物。也可以说人民大众才是语言的发明者。我们无法说汉语是谁谁谁发明的。

某人对语言的贡献应该是在研究整理上,可称为语言学家。

聋人手语同样。应该是聋人群众长期交流产生的。

我们只能推定谁谁谁对语言的研究和整理最早。但不能就将此人定为某种语言的发明者。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是2003年版的《中国手语》修订者,可我们绝对不能说他们就是中国手语的发明者,他们只是修订和整理者而已。

真正的手语创造者是聋人大众!

⑻ 手语是谁发明的,发明的条件是什么

手语的产生与发展

(唐英)

聋人手语是如何产生?有人说古代就有手语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古人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不管怎么说,聋人为了能够和人们进行简单的沟通,搜肠刮肚,尽量用自认为最形象、最生动的手势(当然也包括身体其它部位和面部表情的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者进行其它思想交流活动,这就是自然手语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自然手语的产生和使用,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其日常生活用语大同小异。

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聋校的建立,各地自然手语逐渐走向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过程中受本地语言、文化、风俗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衍生手语词汇和新手语词汇的差异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各国手语和方言。

当年的奴隶主为了防备奴隶结伙,故意将不同语言背景的奴隶放在一起使用。这些人为了交流就必须篡出一种临时的代用语。初期的殖民地往往也会产生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洋泾浜”,自然它是简单粗糙和破碎的。而一位研究者指出,洋泾浜变成复杂完整语言的惟一办法是,将刚要学习母语的孩子引入到这一语境中,孩子们会使洋泾浜蜕变成全新的、表达丰富的、具有内在法则的语言。尼加拉瓜在1979年桑地诺掌权时才有了第一个聋哑学校,学校推行的读唇语效果很差。孩子们便在游戏时,在乘校车时,把他们在家里沟通时的手势加了进来,发明了自己的手语系统。现在尼加拉瓜流行的手语就是这样形成的。

聋校的建立,就起到这种作用,各国手语和本国各地方言的最终形成,就是在当地聋校中完成的。而手语的一代代传承,也往往是通过聋校来实现。因此聋校在手语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当聋校受到外来行政压力而限制手语时,这个核心作用就转移到当地聋人社区身上,比如聋人茶馆、聋人俱乐部之类组织。这在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比如欧美都曾经提倡口语教学,禁止聋校使用手语。中国也提倡口语教学,但没有真正禁止聋校使用手语,而是在聋校中推行《中国手语》。但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推广,没有及时建立良好的自下而上反馈修改体系。聋人师生在使用中产生的优化改进措施,大都消散浪费掉了,可惜。如果聋校聘用更多的聋人当教师,如果聋校师生的话语权增大一些,如果建立全国性的手语研究与发展机构,《中国手语》就有望加速成熟和普及。

回溯一下历时,可以看到聋校和手语的关系。正式的聋教育是四百多年前发展起来的,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聋教育家是法国德雷佩神父。他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人并开始使用手语,美国手语源自法国。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我国手语工作有历史记载的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绪13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 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解放后的50年代中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整理中国各地地方聋人手势,选择北京、沈阳、哈尔滨、青岛、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兰州、成都、昆明等11个城市作为基地,在地方手势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筛选,编制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共4辑,收入20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图解。这是我国手语工作的正式开始。1985年底,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托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对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进行全面修订,提出修改意见,在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易名《中国手语》,共分15大类,收词3330条。1992年底,中国聋人协会成立中国手语新增词工作小组,要求全国各地征集原中国手语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词词目及手势动作设计。1993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手语新增词手势动作审定会议,通过将2266个新增词及手势动作,做为《中国手语》(续集)出版。正续两集《中国手语》共收入56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

⑼ 手语是谁发明的

手机是谁发明的?

2004-2-13 中国科普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小外,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网、玩游戏、拍照,甚至可以看电影!这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讯技术方面,现代手机也有着明显的进步。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这个应该可以了吧?^^

⑽ 中国手语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1987年5月22日-26日在山东泰安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手语工作会议” 上当时的回中国聋协副主席富答志伟提议给我们全国聋人通用的手语命名为“中国手语”,会议一致通过的。正如戴目所言,富志伟为“中国手语”命名立了大功。
语言绝对不是某人的个人发明,因为语言是在人类长期交流中产生,所以语言应该是社会的产物。也可以说人民大众才是语言的发明者。我们无法说汉语是谁谁谁发明的。

某人对语言的贡献应该是在研究整理上,可称为语言学家。

聋人手语同样。应该是聋人群众长期交流产生的。

我们只能推定谁谁谁对语言的研究和整理最早。但不能就将此人定为某种语言的发明者。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是2003年版的《中国手语》修订者,可我们绝对不能说他们就是中国手语的发明者,他们只是修订和整理者而已。

真正的手语创造者是聋人大众!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