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失重空间
㈠ 如何才能在地球上建立失重的空间!!!!!
在国外,有科学家用飞机来模拟失重状态,即让飞机飞到一定高度后再做自由落体,这种失重状态是用来实验的,成本很高,估计一般人享受不到。
㈡ 如何制造失重空间
普通人想体验过重和失重的感觉,最好也是最直观的就是乘坐高速电梯,上升和下降的瞬间,体验时间很短。但是想长时间体验的民用设施就是过山车。闭上眼睛体验过山车的感觉吧。
对宇航员的训练采用如下的方式。
1、失重训练 短期失重的模拟主要是落塔和失重飞机,落塔所造成的物体自由下落时间仅几秒钟,没有实际意义。人们用高性能的普通飞机改装或特意建造的失重飞机.能在一次飞行中创造出20~30秒钟的失重环境。这种飞机的机舱内有宽大的空间,内乘被训人员,并配备了实验用品。当飞机飞行到一定高度和速度时,以一定的操纵程序进入特别设计的失重抛物线飞行.即沿抛物式上升和下落。在整个过程中便产生了失重或微重力现象。这种飞机在一次飞行中,可以作若干次抛物线飞行。人们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甚至可把一个舱体搬进机舱中.还可进行人在失重的时间里从舱体爬出来的试验,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总之,它是训练未进入太空的人在失重环境中的运动,消除人体对失重的“恐惧感”的有效途径。 在地面还可用水池产生的漂浮感觉,训练航天员在失和维修状态。也可以用头低位卧床办法.模拟失重时人体的失重效应等。
2、超重模拟器——离心机。这是航天员最有价值的训练设备之一。离心机臂端的吊篮里有躺椅、仪表板、手控制器和联动装置及环境控制系统、加压服和生物医学仪器。吊篮密闭后可减压到实际飞行的座舱压力。运转时可模拟正常发射、再入及可能的失败再入情况。 休斯顿研制载人飞船科研中心修建的离心机,其臂长15m,在以7.5g/s的速度增加超重时可达30g的超重状态。臂端上的舱直径为3.6m,容积14m3,重3624kg,可容纳3名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舱内压力可在1~0.35atm①范围内变化。相对湿度为40%~60%,温度10~100℃。舱有3个自由度,因此可以建立不同方向作用于航天员的超重条件。改变离心机旋转的角加速度可以获得飞船发射过程中第一级火箭分离时刻、第二级火箭工作及分离时刻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工作时出现的加速度。舱内设有生物遥测设备和电视机。 通过在离心机上的训练可以提高航天员对超重的耐力及在超重条件下操纵飞船和通信的能力。
㈢ 现在的技术能不能,在地球上制造低重力空间,甚至无重力空间
按照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办法:
宇航员训练,主要是给人(被训人员版)一种无重力空间,方法权是配置与人体密度相同的盐水(大约1.03g/cm³),被训人员身穿密封衣(或宇宙服)在水里面训练;
短时间空气中,由高空飞机从高空向下做抛物线运动,当加速度的垂直分量等于重力加速度时,飞机内就可以造成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失重;
宇宙飞行,当离心力等于该处重力时,飞船内即呈失重状态。
㈣ 如何制造失重空间
“飞机过山车”
过山车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游戏,当车体从最高处高速下滑时,大部分乘坐者都会不由自主地尖叫起来。这是因为快速下降时,使人产生类似于失重的异样感觉。而乘坐“飞机过山车”却正是目前美、俄等航天强国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的最主要的方式。所谓“飞机过山车”实际上指的是利用飞机做抛物线飞行,以模拟失重状态的一种训练方式,其原理和过山车颇有些相似之处。
训练开始时,飞机处于水平状态,接着机头向上抬起到45度,沿着抛物线向上飞,直至飞到抛物线的最高点后再高速向下俯冲。在整个抛物线飞行阶段里,机舱内的人会进入失重状态,整个过程大约可以持续数十秒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可以进行各种训练活动,比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等。
首位飞上太空的华裔美籍航天员王赣骏博士在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前,曾在美国的KC-135失重训练飞机上,坐过400多个小时的“飞机过山车”,进行抛物线飞行6000多次。
在水下是这样的:宇航服本身有氧气供应装置,而且密封非常好。航天员穿上宇航服可以像潜水员一样在水中活动。至于浮力问题,只要挂上一些精心计算好的配重或浮力装置,使人的整体密度接近水,就能模拟出失重的效果。
飞机模拟失重是采用大型运输机飞行到一定高度,按抛物线飞行一段时间可以模拟失重的感觉(就好比在下落的电梯里也一样会感觉失重,不过有过这种感觉的人不会活着告诉我们)。
我当地郊区有一段公路经过一处高地,有一个比较缓而且长的山坡。越过高地顶端的一段时间里,如果车速够快的话可以感觉到几秒的类似失重的感觉。
还有两个办法也能模拟失重。
第一种办法是建造一个圆形的垂直风道,向上吹强风,当风速达到一定的强度可以使人飘在半空。悬浮起一个人需要至少50米/s左右的风速,这个失重池的直径至少在2米。每小时大约113万立方米的风量。如果随身携带类似蝙蝠翅膀一样的帆,风速还可以降低。上面的计算数据是小仙妹自己计算的,未必实用(因为没有考虑具体结构中的阻力,而且人的悬浮风速究竟多少小仙妹对此没有确实验证过)。
这种办法容易实现,构造简单,而且安全可靠,很适合在公园作为娱乐设施。不过对于航天训练来说有点不大真实。据说在美国已经有这种娱乐设施了。
㈤ 失重空间在哪几个大区有
7.15日
每个区都有,``
㈥ 制作无重力空间要达成什么条件
两种办法:一种是高空军用飞机,爬高到一定高度后俯冲,这样机舱内部就会出现“无重版力状态权”,然后再爬高,再俯冲,当然这种是比较花钱的办法,不过感觉真实,因为飞机和人员都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人和飞机之间就形成无重力。第二种就是在水下,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在水中浮力合适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是一种失重状态,这种情况用来模拟太空环境,这种办法便宜,一般训练外太空维修工作时候用。
㈦ 在地球上是否能建一个失重的空间请朋友
由于引力这个是无法避免杜绝的,没有任何仪器能制造隔绝引力专,所以只能从其他属方面考虑。一般用的落塔法和飞行法,就是利用的自由落体,人在塔里,让塔和人同时自由落体,这样人相对于塔来说,可以呈现漂浮状态。还有在飞机上,飞机拉升到最高点,然后在俯冲下来,这样飞机里的人也会出现漂浮等。还有一种是把人泡在水里,让水的浮力来模拟。
㈧ 现在地球能不能制造出一个完全无重力的空间【为什么】
按照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说,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东东,所以说无重力空间也只能是无限的接近。无限的趋于,就像是绝对零度,绝对纯金,都是不可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