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消毒
A. 新型冠状病毒醇类消毒剂怎么用
一、应用范围用于复手和皮肤消毒,也可制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二、使用方法
1. 手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
2. 皮肤消毒:涂擦皮肤表面2遍。
3. 较小物体表面消毒:擦拭物体表面2遍。
三、注意事项
1. 不可用于空气消毒,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消毒。
2. 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3. 易燃,存放、使用时远离火源。
4. 避光,置于阴惊、千操、通风处密封保存。
5. 对酒精过敏者慎用
6. 如单一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
B. 现在都用什么新型消毒灭菌设备啊
现在有一种丹麦进口的DCW次氯酸发生器消毒设备比较好。这种设备使用专盐和水电解生成次属氯酸杀菌溶液,次氯酸氧化性好,可以快速、广谱的杀灭各种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微生物。使用盐和水电解生成的次氯酸无毒,对人体无害,杀菌后可降解成盐和水,无残留、无腐蚀。
C. 现在食品上用的新型的消毒剂有什么
奥克泰士消毒剂是食品级消毒剂。安全、环保、无残留。无色无味。特别好的消毒剂。
D. 当前医院污水处理有什么新型的消毒剂吗
医院污水处理的新型消毒剂目前主要有两种:
二氧化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院污水消毒、自来水消毒、食品加工厂环境消毒等化工领域,是一种强氧化剂,非含氯消毒剂,投加后无三致物产生,是一种环保绿色消毒剂。目前高含量的二氧化氯固体粉剂含量高的可达48%。
活性氧消毒剂。一般又称之为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以秀霸活性氧为例,是以单过硫酸氢钾复盐、柠檬酸、氯化钠为主要原料的消毒粉,单过硫酸氢钾含量为:18%-25%,氯化钠含量为5%-6%,活性氧含量13%±1.3%。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致病性酵母菌等医院感染常见细菌和细菌芽孢。
此外,目前的紫外线杀菌和M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也是在污水杀菌处理中能日常看到的杀菌技术。
E. 只要是消毒剂都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
有很多网友认为:只要是消毒剂,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病毒本身很脆弱,在空气中或者附着在非生物表面也容易失活,那么“所有的消毒剂都可以杀灭新冠病毒”这一说法理论上没有错。但是,并非所有消毒剂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新型冠状病毒灭活。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消毒剂消毒原理、适用条件和消毒效率等角度考虑,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实现高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3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新型冠状病毒毒理和防控方案已做出明确说明,该方案指出:“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C 30分钟、乙醚、75%乙醇(消毒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尽管以上消毒剂都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但作用原理并不完全一样。冠状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乙醚、乙醇、氯仿等脂溶剂通过使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并破坏病毒的脂包膜结构来杀灭新冠病毒。而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则是通过深度氧化病毒达到消毒目的。
由上可知,日常生活使用消毒剂如:消毒酒精、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都可以用于有效灭活病毒。而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由于具有强易燃性和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不适用家庭日常消毒。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氯己定和含氯消毒剂名字里面都带“氯”,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却说氯己定没有病毒灭活效果,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需要跟大家补充说明一下,并非名字里含“氯”的消毒剂都是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因此,含氯消毒剂的主要杀菌成分应为次氯酸(次氯酸钠)。如市售的84消毒液和漂白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水溶液有效杀菌成分为次氯酸(次氯酸钠),属于典型的含氯消毒剂。因此,这些日常用消毒剂可用于高效灭火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含氯消毒剂的杀灭病毒能力强,但刺激性也强,不能直接对人体进行消毒。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避开皮肤和口鼻,且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配置和使用。
市场上常见的几类名字含“氯”消毒剂:氯间二甲苯酚(又名:对氯间二甲苯酚、氯二甲酚)和对苯扎氯铵,其实都不是含氯消毒剂。氯间二甲苯酚则是一种酚类化合物,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达到杀菌效果。苯扎氯铵化学名称为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是一种季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广谱杀菌剂,它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杀灭作用。这两种名字带“氯”的消毒剂都不是含氯消毒剂。
氯己定化学名为双氯苯双胍己烷,与苯扎氯铵一样也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非含氯消毒剂,且在高浓度时才呈现杀菌作用。因而,氯己定并不适用于高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综上,日常生活使用的消毒剂由于消毒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差别,并非都能高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选用日常生活消毒剂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应充分了解消毒剂消毒原理和适用条件。归根结底,是否能有效灭杀新型冠状病毒需要实验室验证或者在实际应用中验证。普通家庭日常消毒可使用消毒酒精、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等灭活病毒。苯扎氯铵、氯己定等消毒剂并不能高效灭活病毒。消毒酒精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建议作为日常杀灭新型冠状病毒首选,但应注意勿将酒精大量喷洒在婴幼儿和成人身体上,防止酒精过敏,且注意明火,防止火灾。
辟谣专家:袁智勤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复核专家:曹鼎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F. 食品杀菌新型无毒无残留消毒剂有哪些
以前食品加工使用的很多氯系消毒剂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有害残留,如果要真正内做到无毒无残留,可以使用丹麦容DCW生产的次氯酸发生器。这种设备使用饱和盐水电解产生次氯酸溶液,杀菌后可分解成盐和水,真正做到了无毒无残留。
G. 请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液是什么消毒液
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消毒液,常见的可以选择: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具体如下:
1、手的消毒
目前WHO推荐的手消毒剂为含量70%—75%的乙醇,在没有明显污物的情况下,使用七步洗手法用乙醇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有明显污物的情况下,要用流水和洗手液清洗,擦干后再使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物体表面的消毒
建议使用泡腾消毒片或者84消毒液。泡腾片每片含有效氯500mg,能在水中自溶,使用比较方便,一般1升水中放1片或者2片,就可以用于此次疫情的物体表面消毒。
84消毒液要仔细按照说明书来配制,有效氯浓度要达到500mg/L—1000mg/L。
3、空气的消毒
空气消毒在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中效果有限,在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转走后的终末消毒时有意义,建议由专业的卫生人员在无人状态下使用过氧乙酸或者过氧化氢处置或移动式紫外线消毒处理。
(7)新型消毒扩展阅读
公众预防方式
1、勤洗手
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
2、主动防护
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同时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
3、避免密切接触
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