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型产业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怎么解释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2014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217.3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19.2亿元,同比增长20.2%,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幅10.6个百分点,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8.0%,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8.1亿元,同比增长19.7%。
2014年七大战新产业运行特征:
高端装备制造业运行彰显“速度高、总量大、向上拉动力强”三大特征。该产业我市共有规上企业198户,完成产值1151.1亿元,占规上工业战新产业总产值比重38.1%,同比增长22.6%,拉动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提升8.4 个百分点。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彰显“顶梁柱”特征。在数量上,规模仅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944.2亿元,占规上战新产业比重为31.3%,同比增长16.0%。在质量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户均产值9.5亿元/户,位居七大产业之首,高于全市平均户均产值近1倍。
新材料产业涉及领域广泛。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并且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180户,企业户数仅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57.7亿元,占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2.3%,同比增长18.5%。
生物产业充满潜力。我市是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2014年全市51家生物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19.0%。
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产业和智能电网产业等。2014年我市26户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8.8亿元,同比增长达40.1%。
节能环保产业稳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2014年我市45户节能环保企业,共完成产值92.8亿元,同比增长22.6%。
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出规模小,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我市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兴产业主要包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什么
这个你可以网络一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专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属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新医药
新材料
生物产业
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农业和生物育种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
1、节能环保
2、信息技术
3、生物
4、高端装备
5、新能源
6、新材料
7、新能源车
5. 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哪些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正式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02年重组。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5)战略新型产业扩展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更大力度支持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包括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先导科技布局,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及瓶颈,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水平产业集群。
建立领军企业白名单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库,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等。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27日从第二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的内容。
“在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进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生态尚不完善、发展效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长期性突出问题。”发改委副秘书长任志武在会上表示。
任志武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加快先导科技布局,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型创新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
工信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周虎也表示,要集中精锐力量,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瓶颈,为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还将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批高水平新兴产业集群将得到重点发展。任志武表示,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各地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快构建政策完善、创新要素集聚、产业链完备的创新发展生态。
发展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具有特色优势、有力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获得更大力度的金融财政支持。
“要大力推动多种层次、多主体构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强政银合作,及时修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建立滚动更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白名单和高成长型优质中小企业库。拓展新兴产业融资、特别是中长期融资渠道。”任志武透露。
6. 什么是 7大战略新兴产业
七大新兴产业,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已成定局。
在七大领域中,每一个大的领域中又确定了具体的分项:
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此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6)战略新型产业扩展阅读:
加强7大战略新兴产业:
将着力实施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计划、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重点区域产业集聚行动计划、精准引智引资招商行动计划、创新资源合作交流行动计划、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资源保护及开发行动计划等七大行动计划;
力争到2025年,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
7. 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
你想问的是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吧?我国的七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回划及中答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的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有“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以上这些行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8.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而中央极为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领域。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温总理明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9. 战略新兴产业有哪些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