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创造 » 创造活动

创造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1-22 00:13:22

创造有什么特点

创造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创造的特点新颖性 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新颖性。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
目的性 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
过程性 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
持续性 持续性是指创造活动能够且不断进行下去的特性
否定性 “新”事物总是对“旧”事物有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
主体依赖性 从事同一研究发明,相同的实验条件,有些人做出来了,有些人没有做出来,这就是主体依赖性的最好佐证
实践性 实践性一方面指满足实际需求而产生新的事物,另一方面指创造过程是一个实践性过程续表创造的特点普遍性 创造活动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各种活动之中,并不是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或某些人所独具的活动
经典案例:不要忘了创造的目的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失去眼前的目标,而把自己迷失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之中。有一则故事说来让人回味。
1.这样钉才更好
有一天老李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老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老王说:“这样不好看,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老李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2.在追求完美的奔波中迷失自己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时,老王说:“等一下,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为了美观,他便四处找锯子。找到锯子,还没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锯出来的断面不好看”老王说,“得磨一磨。”自家有一把锉刀,便回家去拿,结果他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使不上力,无法把锯子锉得更锋利。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
开始砍树,他发现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好用。于是找来磨刀石,在固定住它时,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用的木条。
为此,他去校外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木条。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
3.走不回来的创造者
老李家的那幅画,最终还是一边一个钉子钉在了墙上。下午再见到热心的邻居老王时,他正在街上帮木匠运一台笨重的电锯。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种“走不回来”的人,他们认为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完美,就必须先去做好前一件事,而且也要做完美。他们逆流而上,发现每一件事都不那么完美,于是便一级一级的往上追求完美,奔波于追求完美和实现完美“前提”的忙碌之中丧失自我,直到把那最初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4.永远无法去实现创造的完美主义者
创造,是要防止这种“走不回来”、“越走越远”的现象。创造,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忘记了目的。

㈡ 创造性活动有几种

创造性活动有两种,即发现与发明。发现指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但未被前人认识的东西。这实际上是发现某个事实。而发明则是指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但对人类而言是具有某种社会价值的产品。这两类创造性活动,对人类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由于创造性活动与创造力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创造性活动中,就可看出相应的创造力的高低来。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有高低水平之分,这也就是各类诸如服装设计大赛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在相同类型的创造性活动中,由于其最终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反映了创造者本身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当然,产品与创造力是以创造性活动为中介的、互为因果的东西。

㈢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什么活动

创造力作为人类心理智能的一种,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能力与活动是相伴而生的,没有相应的活动,也就没有相应的能力。同样,相应的能力也是表现在相应的活动之中的。人人都有一张嘴,那么他可以吹自己有能力,但能力不是吹出来的。记住:评判能力的最终标准是体现在相应的活动之中的。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创造性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同时,也只有创造性活动才能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创造力。而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则是根据活动的产品、产物来划分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某种活动,这些活动有无效与有效之分,有低效与高效之分,有常规与创造之分。那么创造性活动则是指一种提供具有独创性的、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产物的活动。这些产物,既可以是科学领域中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也可以是生产领域中的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还可以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创作等等。评判这些产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和具有社会价值两个指标,(前者是指与众不同的或前所未有的创意,而后者则指产品对社会是有一定价值的,)不是随意的。后者是对前者的限制,因为独创性的产物并不都是创造,有些独创性的东西可能只是些毫无价值的、与社会规律相违背的东西。如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尽管是独创的,但却并不能将其说成是创造。对于个体而言,虽然他所作出的很多活动,所形成的很多产品,都是具有独创性质,但并不能说成是创造,原因就在于缺乏社会价值,不被社会所认可。

㈣ 创造低碳活动有哪些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引导全区人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贡献力量,特制定樊城区“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常识,推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加快低碳社会建设,为打造低碳城区做贡献。
二、活动目标
1、着力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教育全民自觉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引导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行为,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
2、着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以创建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乡村、低碳企业、低碳机关、低碳学校、低碳医院、低碳饭店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每一位居民、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和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
3、着力推广低碳生活技巧,引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不断开创低碳生活“全民创造、全民创新”的新局面;引导居民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把建设低碳生活示范家庭、示范单位、示范个人活动与建设创新型城区、科普示范社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
4、着力推进低碳生活示范,引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守护者。加强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科学发展等各项有关低碳生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实行低碳生活,努力倡导“低碳着装”“低碳碳饮食”、“低碳装修”、“低碳出行”,引导人们在使用家用电器、家庭照明、用水用气、住宅装饰、垃圾分类、旧物利用、生活饮食、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减碳,抵制各种不良生活习俗。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低碳生活”科普宣传活动。
1、开展好二个集中宣传。(1)集中组织“低碳生活基本知识”宣传。以“低碳生活进社区”的相关知识为科普宣传重点,抓好启动,集中宣传,尤其是开展好相关知识下乡村、进社区活动,保证《低碳生活科普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2)集中组织低碳生活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向全体学生发放《低碳生活倡议书》,在校园开展《低碳生活科普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相关宣传资料普及到家庭。 2、利用好二个宣传平台。(1)展览平台。编印低碳生活科普资料,制作节电、节油、节气科普展板,在全区进行巡展;(2)网络平台。区科协在《樊城区科协网站》上开辟“低碳生活进社区”专题,宣传低碳生活知识,及时宣传报道全区活动动态。有条件的单位和社区都要在其网站上设立专门网页,宣传低碳生活。 3、举办好二个主题竞赛。(1)开展“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各社区和单位都要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次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活动;(2)开展“低碳生活家庭展示大赛”。由各镇、街道办事处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居民,围绕“低碳生活进社区”主题,举办低碳生活技巧竞赛,展示家庭低碳生活成果,增强全民低碳生活意识。
(二)开展“低碳生活”主题创建活动。 1、开展“低碳单位”创建活动。以创建科普示范单位为抓手,在全区开展创建低碳社区(村)、低碳学校、低碳机关、低碳医院、低碳饭店、低碳企业活动。
2、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以创建“科普示范家庭”为抓手,以推动创建“低碳乡村”、“低碳社区”等为目标,组织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 (三)开展“低碳生活”示范引导活动。
1、抓好10个“低碳生活示范家庭”建设。低碳生活示范家庭建设要与科普示范家庭建设紧密结合,从各乡村和社区抓起,选点布局,抓好基础示范,进行完善提高,强化示范引导。每个镇、街道办事处科协抓好一个“低碳生活示范家庭”建设。 2、抓好10个“低碳生活示范单位”建设。“示范单位”包括示范村、社区、学校、机关、医院、饭店和企业等等。每个镇、街道办事处科协抓好一个“低碳生活示范单位”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保障“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顺利推进,成立由区科协主席李琼同志为组长、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叶永生同志为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办事处科协主席为成员的樊城区“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普及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相应工作。区直各部门和各镇、街道办事处都要建立相应机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区民政局、区科协将根据活动方案分解任务,指导各单位开展“低碳宣传”和“低碳创建”活动;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及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并于4月6日前将《实施方案》电子版报活动办公室(电话:3227682;邮箱:[email protected])。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评。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协调相关单位对整个创建活动进行阶段督导,对列入示范点的单位给予具体指导和适当奖补,对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年终进行表彰奖励。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加强对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宣传报道,宣传“低碳生活”科普示范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典型,引导城乡居民关心、关注和自觉实行低碳生活;要充分发挥科普阵地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力加强低碳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充分利用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场所、报刊网站等阵地进行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低碳生活进社区的浓厚氛围。

㈤ 什么是创造性活动

创造力和智商有点相关,但不是绝对有关。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有好创造力的人,却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创造力除了“智力”之外,还包括了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流畅力。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㈥ 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1.复述和朗诵
复述和朗诵是建立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艺术形象创造的活动,是欣赏过程在
大脑中产生的作品意象的表达或表现。故事复述有全文复述或细节复述两种形式。用于全文复述的作品大致需具备下列特征:篇幅不长,结构比较工整,语言和情节有适当反复,词语优美爽朗,通俗易懂,形象富有童趣。
出声的复述和朗诵,一方面是儿童对作品语言的语音、语调、音量、语气、韵律、节奏的玩味,另一方面,玩味必须受语义的控制。出声操练语言的过程,是寻找特定音响与文学内涵相契合的过程。由于经常性的欣赏和朗诵讲述的双重练习,儿童就会对各语言层次如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辞以及各语言单位如词、词组、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所具有的特征产生较强的直觉敏感性。
(1)有变化地反复欣赏同一个作品。
(2)参与和作品有关的系列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参观、观察、歌舞、劳动等。
(3)积累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经验。
(4)成人的语言榜样。成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讲述,既带给孩子语言美的享受,又激发他们模仿的愿望。
(5)在音乐伴奏声中学习朗诵。儿童朗诵时的声音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调节而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后只要告诉儿童像唱歌那样朗诵,韵味就出来了。
(6)在日常生活中自由分散地利用玩具和道具练习复述和朗诵,互相评议,互相模仿。朗诵或复述的主动性、能力、自信都会在相互模仿、自我调整中不断提高。
2.表演
表演的分层次内容有:
(1)情境性对话;
(2)根据现有作品或自创作品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表演(哑剧);
(3)主要人物形象的立体动态塑造;
(4)作品段落的表演;
(5)作品完整形象的表演。
3、创编(大致可分为三类)
(1)对欣赏的作品内容进行编构和仿编
这类创编活动都是和欣赏、朗诵、复述结伴而来的,是对原著这一开放系统的向外拓展,是儿童对更大的艺术空间的填补,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儿童具备多种条件。它是建立在儿童理解童话和故事作品体裁特点,积累大量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活动,对幼儿园具有积极的挑战意义。
(2)根据语义内容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语言
提供语义内容的材料有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哑剧)及其他儿童化情境。过去这一部分都作为语言教育中的连贯性讲述内容而作出安排,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全面。
(3)凭借想像独立编构完整的文学作品
这类创编是不凭借语义和作品,只凭儿童独立想像和联想构思而成的,如同绘画中的意愿画。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 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当儿童具有较多的编构故事的经验和生活经验后,可让儿童自己随意编故事,不要给儿童过多的制约因素,扩大他们的自主范围;二是让儿童先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

㈦ 为什么说创造活动需要灵感的帮助

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有着共同的感受:创作灵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灵感的出现对创作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家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长期钻研难得解决的问题,于偶然间受到某种信息的启示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偶然得来的启示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靠的是灵感,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也是靠灵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还说,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没有“逻辑的桥梁”。如果只靠逻辑思维就能进行发明创造,那么靠精于逻辑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不就可以解决那些难题了么?事实绝非如此。正如培根所说:“现在所有的逻辑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
文艺家在创作时借助于灵感的例子就更多了,他们在创作中往往有“神来之笔”。宋代画家刘知微应约为大慈寺画壁画,他设想在墙壁上画湖、滩、水、石四景。构思了差不多1年都不肯下笔。忽一日灵感来了。仓皇入寺,急索笔墨,奋笔如风,很快画成。众人观之确有惊世之笔,那洪水奔腾之势简直就要摧毁整座庙宇似的。更有意思的是法国的音乐家柏拉兹,他曾为一首长诗谱曲,但到最后一句时竟怎么也想不出该用什么曲调来表达,于是不得不把它搁置起来。两年后,他在游玩时失足掉进水塘,爬起来后不知不觉地嘴里哼出一个调调儿,这恰恰是两年前搜肠刮肚而没得到的那句谱曲。

㈧ 怎样理解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一度创造:作家创作,塑造文学形象.(原生文学)
二度创造:读者阅读,生成新的文学形象.(次生文学)

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学欣赏离不开形象,但也不是简单的再现形象,而是通过读者的想象、联想,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重新创造形象。比如没参加过战争的人,也能通过作家形象地描绘,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体验、领略战争生活。如果读者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就不可能对作品有深切地感受,不可能发现作品中那些弦外之音。当然,不同的读者,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个性特点的差异,对于同一部作品中的形象,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不一样,因此人们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㈨ 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1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艺术创造意识对自然现实的直接反映或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2一方面,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创造,同时,反过来,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3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凭借着艺术创作的产品而创造性地展开;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也就借助于欣赏活动而存在,而延伸,实现它的生命力。4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是凭借艺术作品而生发,所以被称之为“再创造”;其次,也表现在艺术欣赏这种再度创造的程序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创造程序是相对应又相背反的。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