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的发明
㈠ 电报和电话是如何发明的
19世纪上半叶,由于电学研究的开展和电磁方面的新发现,社会上激起了广泛的热情,急切希望把这些科学成果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其中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改进,尤其具有突出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发明了电磁式有线电报。早在18世纪初,当格雷发现电传导性后,人们就开始探索如何用电进行通信,许多方案被提了出来,有的还试着实践一番。例如:1774年瑞士有一位工程师叫勒萨奇,利用摩擦起电,实现了最早的有线电通信。1787年西班牙的贝坦考特用莱顿瓶实现了电报传递。1809年法国人赛梅林发明电化学电报机,通过电解的气泡来反映传递的信号。然而,由于传递速度太慢,信号不够准确,这些努力都没有取得成功。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了电磁感应,做成了电磁铁,当时的条件就不同了。许多人在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用电磁效应传递电报的各种方法,纷纷宣布发明了有线电报。
有趣的是,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提出的许多方案大多因不满足实际需要而被淘汰,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却是一位不懂电学的画家莫尔斯(S.Morse)所发明的电磁式电报机。莫尔斯电报机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原理,可贵的是这位发明者的探索精神和执著追求。
在他之前,著名物理学家安培(A.M.Ampere)曾建议用磁针的偏转指示信号。26根导线对应26个字母,磁针放在接收一端的字母旁边,信号电流通过导线,磁针就偏向一定的方向,指示出电报中相应的字母。1832年,俄国人希林根据这一建议,发明了一台用6个磁针的偏转来表示字母的磁针式电报机,并用6根导线把收、发两端联接起来,在两座大楼间成功地进行了信号传递。
1833年,又有两位物理学家高斯(J.K.F.Gauss)和韦伯(W.Weber)合作,做成磁强计电报机。他们只用了两根导线和一个磁针就实现了信号的传递,可以远距离地传递电报。但也只能在实验中作表演用,仍无实用价值。
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是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的电磁式电报机。莫尔斯青年时代到欧洲学绘画,1832年在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偶然在聊天中听到同船旅客杰克逊谈起电磁铁的神奇功能,他非常感兴趣。当他得知电流可经导线以极快的速度传导,立即想到能否用电流传递信息。尽管自己的电学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很贫乏,仍决心投身于试制工作。他虚心向化学家盖尔和电学家亨利请教,坚持不懈,亲自动手做各种试验。1837年终于做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磁式电报机。开始,他用三种符号代表数字或字母:产生电火花、不产生电火花和电火花间隔的长短这三种情况代表三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的适当组合就代表数字或字母。
后来他又发明了一套用点和线代表字母和数字的符号,这就是一直使用至今的莫尔斯电码。
1840年,莫尔斯的电报机取得专利。后来又几经周折,取得美国国会的资助,在华盛顿和巴尔摩之间架设了一条相距64千米的试验性电报线路。1844年5月24日终于成功地拍发了第一份长途电报。莫尔斯从外行变成了内行,成为一名电报专家了。
电话的发明要晚一些。但是它的萌芽却比电报还早。据文献记载,1684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曾在英国皇家学会作了一次关于通讯的演讲。他提出经远距离传输话音的建议。他说,他曾用一根拉紧的导线传送话音,相距200米可以听到耳语声。把距离加大10倍,可能还会听到。
1837年,美国医生佩济发现一种现象:当铁的磁性迅速改变时,会发出一种悦耳的声音。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声音的响度随磁性变化的频率变化。这一新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重复他的实验。
1844年发明电报,许多人希望运用电报的原理来传递话音。有人建议,用一只活动磁盘,当人靠近磁盘说话,同时让磁盘连续地接通和切断电源时,就可以使一定距离之外的另一只磁盘产生完全相同的振动。大约在1860年,德国的赖斯第一次用电发送了一段音乐。他把自己的装置称为“telephone”(电话)。赖斯的发送器中装有用薄羊膜做成的膜片,安有铂接点,接点上安一只铂针起调节作用。接收器中有一只电磁铁,是用一根编织用的钢针绕上导线做成,装在一块发音板上,发送器和接收器都跟电源串联。当接通发送器的接点时,膜片振动,产生间隙电流。电流传到接收器,磁针长度发生变化,发音板振动发出声音。
1875年,有两个美国人同时在研究电话传输的方法。一个叫格雷,他的方法跟赖斯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薄膜上加一根小铁杆,铁杆的另一端浸入电解液中,充当电解液的电极。当声音激励膜片时,小铁杆振动,电极在电解液中的深度忽大忽小地变化,电流也跟着变化。电解液的办法固然巧妙,使用起来却很麻烦,因此需要改进。正当格雷提出改进计划时,另一位美国人捷足先登,做出了比较理想的送话器。他就是著名的发明家贝尔(A.G.Bell)。贝尔是声学专家,祖传三代都献身于聋哑人的教育事业。1874年,他想到用电磁感应的方法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可是接收到的电流可能太弱,没有成功的把握。
1875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正在从事电报机的研究,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们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当时他们两人分在两间屋子里联合做实验。沃森看管的电报机上的一个弹簧突然被磁铁吸上了。沃森把吸住的弹簧拉开。这时正在另一间房子里的贝尔发现那里的电报机发出连续的颤声,原来这台电报机的弹簧也开始了颤动。细心的贝尔立即抓住了这个偶然事件,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声音就会引起铁片振动。如果在铁片后面放有绕着导线的磁铁,铁片振动时,就会在导线中产生忽大忽小的感应电流。这个感应电流顺着电路传送到对方,使另一个块磁铁做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可以从一方传到另一方了。贝尔把这个想法告诉沃森,两人立即开始行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和试验,终于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能传话的设备,这就是电话机。
㈡ 电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它是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
19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
电报路
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㈢ 最先发明电报的到底是谁
塞缪尔·莫尔斯。
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艾尔菲德·维尔签定了一个协议,让他帮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
艾尔菲德·维尔构思了一个方案,通过点、划和中间的停顿,可以让每个字符和标点符号彼此独立地发送出去。他们达成一致,同意把这种标识不同符号的方案放到摩尔斯的专利中。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它被用来传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
(3)电报的发明扩展阅读:
欧洲的科学家在18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
他的设想是使用26条电线分别代表26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
同期法国率先使用灯号和旗语的方式在一系列高塔上传播信息,称为Optical telegraph,也是电报一词的英文起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信号传到很远,但其限制是需要有较多的人手以在地形内见距离外作中继传信,又受到天气影响。
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
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尔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电码。
㈣ 电报是怎么发明的
莫尔斯是一位画家,他对绘画很熟悉,已经从事多年并小有名气。
莫尔斯已经41岁了。
莫尔斯对电学和机械一窍不通。
但是,莫尔斯改行了。
改学了电学与机械。
最后,他发明了电报!
事情要从1832年那个美丽的秋天说起。
“萨丽”号游客轮在大西洋海面上乘风破浪,赶赴美国的纽约。人们互相攀谈闲聊。有一位青年人的谈话吸引了很多人。这位青年人是杰克逊。他不知道,由于他的这次很普通的旅行谈话促使了近代一个重大发明的诞生。
莫尔斯虽然听不懂杰克逊的一些术语,但是电的奇妙却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放弃了自己的艺术领域,开始研究“电报”。
莫尔斯把自己的工作间变成了研究室。他在大学担任美术教授,以挣得必要的钱,同时向大电学家亨利学习电学知识。
对于一个41岁的人来说,这是多么不易呀!
莫尔斯先了解了前人的发现:
最早的是安培。安培用26根导线连接两处26个相对应的字母,利用发报端控制电流的开关,利用收报端的字母旁的小磁针感应联接字母的导线是否通电,从而确定信息。
后来就是莫尔斯的老师,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了。亨利提出接力赛式的传导,在线路的中间加装电源,以增强电流,从而进行远距离传输。
莫尔斯从亨利那里学习技术与电报理论。他很快就制造了自己的电磁铁,发明了“继电器”。
三年时间一晃而逝,莫尔斯的积蓄不多了,但是发明还是没能成功,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26个字母符号太复杂。
终于有一天,莫尔斯看到飞溅的电火花想到了这些:“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信号,时间间隔也是一种信号,有电与没有电,时间间隔的有无,这可以互相组合代表字母与数字,从而传递信息,双方都知道编码规则,就可以互相翻译了。”
电码与电路的对应关系被解决了。莫尔斯发明了只用点和横两种符号的电报系统,人们称为“莫尔斯码”。
莫尔斯的数学进制与编码知识十分薄弱,他能想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莫尔斯特意求助一位机械学知识较丰富的青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研制,莫尔斯终于在自己经济最拮据的时期研制成功了电报机。
1837年9月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在500米范围内工作了,当助手从另一端接收到信号,两人的内容准确无误没有丝毫出入的时候,莫尔斯兴奋极了。
但是国会的议员们认为电报无用。通信即可,为什么要架设专线呢?当时没有发现无线电波,人们认为架设专线发报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1843年,在莫尔斯的鼓动和再三提议下,又看到别的国家也在进行电报研究,美国国会终于动心了。
经过两年多的铺设,一条由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60公里实验电报线路成功开通。
1845年5月24日,第一次有线电报发出了。美、英先后成立了电报公司。电报事业迅速在欧洲发展。人们远距离迅速通讯的时代到来了。
㈤ 电报是谁发明的
,这个很难回答,没有看到电报的内容。猜测不出是谁发的。
㈥ 电报是怎样发明的
1832年秋天,美国画家莫尔斯和医生杰克逊同乘一艘轮船从法国回美国。一天,杰克逊正在船上讲他在巴黎出席电学讨论会的事,他充满信心地预言:“我们面临的是创造电的奇迹的时代。”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块马蹄形铁块,上面缠绕着绝缘的铜丝。一通电,那块马蹄形铁块就能吸引铁钉、铁片;一断电,铁钉、铁片立即就掉下来。真是神奇极了。
莫尔斯想:“电流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力,如果利用电流的断续,编成一种符号,不就是一种很好的通讯工具吗?利用电传播快的特点,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定能发明出极为理想的通讯工具。”
莫尔斯做了大量实验,如何利用神奇的电流呢?他想:“接通电流的刹那间就会产生电火花;电火花就是一种符号;没有电火花就是另一种符号;时间间隔又是一种符号;用这三种符号结合起来可代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这就是一种电码。”莫尔斯根据这个道理终于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并编制了电报使用的莫尔斯电码。
㈦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
电报的发明者是萨缪尔·芬利·布里斯·摩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顿,Morse最初的职业是位油漆工。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1872年于纽约逝世。
㈧ 是谁发明了电报 电报的发明历史
有线电报,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莫尔斯。他在1837年研制成功电报机,后来又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成点线系统,为电子通信开创了新纪元。 还有一个说法: 提起电报,人们立即会联想起这是美国著名画家莫尔斯发明的.事实上,虽然这项发明的专利是莫尔斯首先获得的,但是韦伯和他的导师、合作者高斯却是真正的发明者. 19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效应可用来传送信号.以后许多人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1833年韦伯和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相距9000英尺的天文台与物理馆之间架设了一条电线,用电池作电源,利用电磁力打铃,以此传送信号.这是有线电报最早的装置,比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937年)并获专利要早4年.
㈨ 电报什么时候发明的
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电报是一种最早用电的方式来传送信息的、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
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及威廉库克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尔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电码。
(9)电报的发明扩展阅读
早期电报的使用
电报的发明使得长途通讯的价格大为下降。最早期电报的传送成本,是依靠目测的摆臂式讯号机系统的30分之1。之后更随着技术的改良和用量扩大而大幅下降。
到了20世纪初,当时负责经营电报通讯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设置电报局。一般人只要到电报局付款,便能拍发电报到远方的另一个城市,收费是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当另一端的电报局收到电报以后,会有专人把印好的电报派送到目的地。
由于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传送文字,而且必须要把文字尽量精简以减少字数。最早的电报用人手拍发,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后来在1920年代发明的电传打字机,将拍发电报自动化。
电传打字机之间像电话一样以拨号接通,之后把讯息以打字的方式传出,使用与电报一样的技术传送。一般人都能使用电传,传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为减少出错的机会。在传真及长途电话普及以前,电传打字机曾一度遍及各地的办公室,专门用作长途通讯。
㈩ 电报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发明的
贝尔,莫尔斯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