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京剧大家

著名京剧大家

发布时间: 2021-03-09 13:25:26

① 京剧曲目有哪些著名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因为它是以北京为中心,所以又被称为平剧、京戏。京剧影响力虽然很大,但是其从发起到现在时间也不是很长,京剧发起是在乾隆五十五年。当时南方的戏剧班子涌入北京,在昆曲、秦腔等各具民间风俗的曲调影响、融合下,一个全新的剧种——京剧产生了。
京剧是有着规范化表现形式的剧种,以二簧和西皮为主要声腔,分为文场、武场两个大类,更是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京剧主要演出的内容是历史故事,内容颇多,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个,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常上演的有三四百个。
京剧按照行当,又有细分,而不同的行当的代表作又有不同。比方说声名赫赫的梅兰芳,他属于旦角,唱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等,都是赢得满堂喝彩的代表作,梅兰芳还多次自创剧作,比如说他所创造的《凤还巢》、《生死恨》,也成为了现在非常受欢迎的著名剧种之一。同样的,也是现在十分受欢迎的著名剧种《锁麟囊》,则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所创。
而到目前为止,大家纷纷好评的京剧,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四郎探母》、《窦娥冤》、《贵妃醉酒》、《空城计》、《救孤搜孤》、《穆桂英挂帅》、《三击掌》、《状元媒》、《宇宙锋》、《红娘》、《白蛇传》、《龙凤呈祥》等等。京剧经典剧目足有三四百个,想要一一列举,怕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

② 中国的京剧名家有哪些

中国京剧名家有:
老生有:谭鑫培、 谭富英 、马连良 、杨宝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啸伯等等。
小生有: 姜妙香、 叶盛兰、叶少兰、李宏图等等。
旦角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赵燕侠、 李世济、梅葆玖、杜近芳、李维康、 刘长瑜等等。
老旦有:李多奎、李金泉、李鸣岩、赵葆秀、兰文云等等。
净行有:金少山、郝寿臣、裘盛戎、袁世海、尚长荣、康万生、 邓沐伟、孟广禄、杨赤等等。
中国京剧名曲有:
《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③ 京剧名家有哪些

孕育期
徽秦合流 京剧 霸王别姬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 京剧 贵妃醉酒
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形成期
同光十三绝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 京剧 捉放曹
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 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剧 捉放曹
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京剧 雁荡山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编辑本段徽商之班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事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地方风味”。于是在青阳腔的影响下,唱出了安徽调——“徽昆”,后发展为二簧腔。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著名。 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这时徽班的概念已不完全是“徽商之班”,而开始有了徽调(石牌腔,乱弹调)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乱弹”乱唱,红火异常。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 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④ 中国著名京剧有哪些

我在有500G戏曲资料免费 下载 的学知网帮您查到的:
www.downknow.com

├—谭小培
│ 谭小培 托兆碰碑(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mp3
│ 谭小培 摘缨会(劝梓童你且把愁容暂放).mp3
│ 谭小培 黄金台(听谯楼打四更玉兔东上).mp3

├—谭鑫培
│ 谭鑫培 乌盆记(未曾开言泪满腮).mp3
│ 谭鑫培 卖马(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mp3
│ 谭鑫培 四郎探母(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mp3
│ 谭鑫培 战太平(叹英雄失势入罗网).mp3
│ 谭鑫培 打渔杀家(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mp3
│ 谭鑫培 托兆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mp3
│ 谭鑫培 捉放曹(一轮明月照窗下).mp3
│ 谭鑫培 桑园寄子(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mp3
│ 谭鑫培 洪羊洞(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mp3

├—贯大元
│ 贯大元 甘露寺(千岁爷杀字休出口).mp3
│ 贯大元 贺后骂殿(自盘古立帝邦天子为重).mp3

├—赵世璞
│ 赵世璞 击鼓骂曹(平生志气运未通).mp3
│ 赵世璞 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mp3
│ 赵世璞 大登殿(二梓童搀岳母待王拜见).mp3

├—赵君玉
│ 赵君玉 飞龙传(与三弟巧改扮忙把路引).mp3
│ 赵君玉 飞龙传(黄昏后不觉得泪如淋).mp3

├—赵文奎
│ 赵文奎 五台会兄(大宋朝有一座天波杨府).mp3
│ 赵文奎 飞虎山(风和日暖天气朗).mp3

├—赵松樵
│ 赵松樵 徐策跑城(为人莫把良心亏).mp3

├—赵燕侠
│ 赵燕侠 白蛇传(亲儿的脸,吻儿的腮).mp3
│ 赵燕侠 白蛇传(离却了峨嵋到江南).mp3
│ 赵燕侠 盘夫索夫(我本生长在宰相家).mp3
│ 赵燕侠 盘夫索夫(老严嵩心狠毒害我全家).mp3
│ 赵燕侠 碧波仙子(跃寒潭冲云雾忙把岸上).mp3
│ 赵燕侠 红梅阁(今日里在西湖隔舟相见).mp3
│ 赵燕侠 红梅阁(文君相如配成双).mp3
│ 赵燕侠 红梅阁(水中鱼儿空中鸟).mp3
│ 赵燕侠 红梅阁(绿杨堤上春光早).mp3

├—赵秀君
│ 赵秀君 刘兰芝(刘兰芝成覆水伤心泪淋).mp3
│ 赵秀君 刘兰芝(望官人且莫忘山盟海誓).mp3
│ 赵秀君 刘兰芝(焦郎休要把妾怨).mp3
│ 赵秀君 刘兰芝(耳听得谯楼催命三响).mp3
│ 赵秀君 刘兰芝(那焦郎他本是庐江小吏).mp3
│ 赵秀君 断桥(你不该信谗言).mp3
│ 赵秀君 状元媒(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A.mp3
│ 赵秀君 状元媒(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B.mp3
│ 赵秀君 秦香莲(心如刀绞我的泪难忍).mp3
│ 赵秀君 西厢记(碧云天).mp3
│ 赵秀君 雷峰塔(未开言不由娘珠泪双流).mp3

├—赵群
│ 赵群 望江亭(独守空帷暗长叹).mp3
│ 赵群 状元媒(天波府忠良将宫中久仰).mp3

├—赵荣琛
│ 赵荣琛 柳迎春(红梅绽放幽香正逢小春).mp3
│ 赵荣琛 窦娥冤(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mp3
│ 赵荣琛 荒山泪(我不怪二公差奉行命令).mp3
│ 赵荣琛 贺后骂殿(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mp3
│ 赵荣琛 锁麟囊(欣逢这日晴和回家望看).mp3
│ 赵荣琛 青霜剑(青霜剑报冤仇贼把命丧).mp3
│ 赵荣琛 鸳鸯冢(女儿家婚姻事羞人答答).mp3

├—赵葆秀
│ 赵葆秀 三关宴(一战成功国威振).mp3
│ 赵葆秀 八珍汤(奉一盏热茶儿寒肠回暖).mp3
│ 赵葆秀 八珍汤(问苍天我欠下何人业怨)A.mp3
│ 赵葆秀 八珍汤(问苍天我欠下何人业怨)B.mp3
│ 赵葆秀 四郎探母(一见娇儿泪满腮)A.mp3
│ 赵葆秀 四郎探母(一见娇儿泪满腮)B.MP3
│ 赵葆秀 四郎探母(宋王爷御驾征北塞).MP3
│ 赵葆秀 太君辞朝(万岁爷不准辞王表).mp3
│ 赵葆秀 太君辞朝(万岁爷且把心放稳).mp3
│ 赵葆秀 太君辞朝(佘氏女在金殿一本启奏).mp3
│ 赵葆秀 太君辞朝(佘氏女泪别了帅府门).mp3
│ 赵葆秀 徐母骂曹(一路上思娇儿泪两行).mp3
│ 赵葆秀 徐母骂曹(那刘备本是英雄将).mp3
│ 赵葆秀 罢宴(休道她未曾把富贵来享).mp3
│ 赵葆秀 罢宴(想当年先太爷早把命丧).mp3
│ 赵葆秀 赤桑镇(表一表愚嫂我这一片心肠).mp3
│ 赵葆秀 赤桑镇(见包拯怒火满胸膛).mp3
│ 赵葆秀 遇皇后(你那里休道我言错语差).mp3
│ 赵葆秀 遇皇后(君臣相会天齐庙).mp3
│ 赵葆秀 遇皇后(想当年在皇宫何等安好)(实况).mp3
│ 赵葆秀 遇皇后(想当年在皇宫何等安好).mp3
│ 赵葆秀 钓金龟(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mp3
│ 赵葆秀 钓金龟(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mp3
│ 赵葆秀 雏凤凌空(三关战鼓震霄壤).mp3

├—赵麟童
│ 赵麟童 义责王魁(拜托你一路之上多谨慎)A.mp3
│ 赵麟童 义责王魁(拜托你一路之上多谨慎)B.mp3
│ 赵麟童 六国封相(千里乞讨回家中).mp3
│ 赵麟童 未央宫(未央深宫是禁地).mp3
│ 赵麟童 萧何月下追韩信(灭楚大将日夜盼).mp3
│ 赵麟童 走麦城(离却了金顶八宝黄罗宝帐).mp3
│ 赵麟童 鸿门宴(那项羽桀骜不驯谁能抵挡).mp3

├—辛宝达
│ 辛宝达 哭秦庭(登山涉水受风尘).mp3
│ 辛宝达 胭粉计(我和你虽是将帅倒有那师徒之义).MP3
│ 辛宝达 逍遥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mp3

├—迟世恭
│ 迟世恭 捉放曹(一轮明月照窗下).mp3

├—迟小秋
│ 迟小秋 六月雪(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A.mp3
│ 迟小秋 六月雪(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B.mp3
│ 迟小秋 孔雀东南飞(那焦郎他本是庐江小吏).mp3
│ 迟小秋 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mp3
│ 迟小秋 锁麟囊(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mp3
│ 迟小秋 鸳鸯冢(女儿家婚姻事羞人答答).mp3

├—邓敏
│ 邓敏 双阳公主(风萧萧贯场寨千里战马).mp3

├—邓沐玮
│ 邓沐玮 刺王僚(列国之中干戈厚).mp3
│ 邓沐玮 探阴山(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mp3
│ 邓沐玮 普天乐(宋王爷坐江山).mp3
│ 邓沐玮 盗御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mp3
│ 邓沐玮 赤桑镇(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mp3
│ 邓沐玮 赵氏孤儿(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mp3
│ 邓沐玮 锁五龙(号令一声绑帐外).mp3
│ 邓沐玮 除三害(一席话说得我羞愧难禁).mp3

├—邓远芳
│ 邓远芳 三娘教子(小东人闯下了滔天大祸).mp3
│ 邓远芳 让成都(皇儿奏本欠思论).mp3

├—郎德山
│ 郎德山 铡美案(包拯打坐开封府).mp3

├—郝寿臣
│ 郝寿臣 伐齐东(执掌齐邦压朝臣).mp3
│ 郝寿臣 夜审潘洪(潘仁美跪殿角一言告禀).mp3
│ 郝寿臣 打曹豹(府堂上摆酒宴共欢饮).mp3
│ 郝寿臣 打龙棚(咬定了牙关不肯赦).mp3
│ 郝寿臣 普球山(为女儿婚姻事游遍天下).mp3
│ 郝寿臣 连环套(乔装改扮下山冈).mp3
│ 郝寿臣 连环套(将酒宴摆至在分金厅上).mp3
│ 郝寿臣 阳平关(双手独擎天).mp3
│ 郝寿臣 除三害(腰缠锦带灿青锋).MP3
│ 郝寿臣 鸿门宴(勒玉骢马嘶风古戍崤函).mp3
│ 郝寿臣 鸿门宴(大军进迫函关上).mp3

├—郭建
│ 郭建 五花洞(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间).mp3
│ 郭建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mp3
│ 郭建 霍小玉(叹红颜薄命前生就).mp3
│ 郭建 霍小玉(山上复有山).mp3

├—金少山
│ 金少山 七郎托兆(叫鬼卒站两厢听我一令).mp3
│ 金少山 上天台(安定府绑姚刚怒气皆发)A.mp3
│ 金少山 上天台(安定府绑姚刚怒气皆发)B.mp3
│ 金少山 上天台(手拉娇儿下龙庭).mp3
│ 金少山 取荥阳(忆昔当年渡怀江)A.mp3
│ 金少山 取荥阳(忆昔当年渡淮江)B.mp3
│ 金少山 大保国(先王爷坐江山风调雨顺).mp3
│ 金少山 审李七(做贼的不听劝).mp3
│ 金少山 审李七(太爷堂上有鬼神).mp3
│ 金少山 御果园(提起了当年投太原)A.mp3
│ 金少山 御果园(提起了当年投太原)B.mp3
│ 金少山 忠孝全(个个向前切莫后退).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叫鬼卒站两厢听我一令)A.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叫鬼卒站两厢听爷一令)B.mp3
│ 金少山 托兆碰碑(老爹尊休贪睡细听儿明).mp3
│ 金少山 探皇陵(一文一武站两厢).mp3
│ 金少山 探阴山(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mp3
│ 金少山 普天庆(扶大宋锦华夷赤心肝胆).mp3
│ 金少山 普天庆(站立在望乡台用目观看).mp3
│ 金少山 法门寺(腰横玉带紫罗袍).mp3
│ 金少山 洪羊洞(今奉元帅一支令).mp3
│ 金少山 洪羊洞(北国有个洪羊洞).mp3
│ 金少山 洪羊洞(恼恨元帅做事差).mp3
│ 金少山 牧虎关(忆昔当年保宋君).mp3
│ 金少山 牧虎关(我一见鞑婆开了城)A.mp3
│ 金少山 牧虎关(我一见鞑婆开了城)B.mp3
│ 金少山 牧虎关(高老爷来在牧虎关)A.mp3
│ 金少山 牧虎关(高老爷来在牧虎关)B.mp3
│ 金少山 牧虎关(高老爷来在牧虎关)C.mp3
│ 金少山 盗御马(乔装改扮下山冈).mp3
│ 金少山 盗御马(将酒宴摆至在分金厅上).MP3
│ 金少山 穆柯寨(心急加鞭恨马慢).mp3
│ 金少山 穆柯寨(离却了五台山阳关路闯).mp3
│ 金少山 草桥关(小奴才做事真胆大).mp3
│ 金少山 草桥关(皇恩浩诏老臣龙庭独往).mp3
│ 金少山 连环套(将酒宴摆至在分金厅上).mp3
│ 金少山 铡美案(包拯打坐在开封府).mp3
│ 金少山 锁五龙(大喝一声绑帐外).mp3
│ 金少山 阳平关(北山脚下火焰飘).mp3
│ 金少山 阳平关(听报来痛得孤二目苶瞪).mp3
│ 金少山 霸王别姬(数十年说恩爱相从至此).mp3
│ 金少山 马富禄 打严嵩(昔日有个王莽臣).mp3
│ 金少山 黄鹤楼(瞽目无睛诸葛亮)A.mp3
│ 金少山 黄鹤楼(瞽目无睛诸葛亮)B.mp3
│ 金少山 黑风帕(为江山跑坏了能行马).mp3
│ 金少山 黑风帕(忆昔当年保宋君).mp3

├—金秀山
│ 金秀山 御果园(提起了当年投太原)A.mp3
│ 金秀山 御果园(提起了当年投太原)B.mp3
│ 金秀山 铡美案(包拯打坐在开封府).mp3

├—金鹤年
│ 金鹤年 花子拾金(国家将兴天降瑞).mp3

├—钟荣
│ 钟荣 文姬归汉(见坟台哭一声明妃细听).mp3

├—钱培荣
│ 钱培荣 失街亭(两国交锋龙虎斗).mp3
│ 钱培荣 打侄上坟(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mp3
│ 钱培荣 搜孤救孤(娘子不必太烈性).mp3
│ 钱培荣 搜孤救孤(躬身下拜礼恭敬).mp3
│ 钱培荣 摘缨会(劝梓童休得要把本奏上).mp3
│ 钱培荣 沙桥饯别(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mp3

├—钱浩粱
│ 钱浩梁 野猪林(大雪飘扑人面).mp3
│ 钱浩粱 将相和(谢过了众百姓把酒献上).mp3
│ 钱浩粱 将相和(辅赵邦用心机生死苦想).mp3
│ 钱浩粱 长坂坡(夤夜之间破曹阵).mp3

├—阎桂祥
│ 阎桂祥 宇宙锋(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mp3
│ 阎桂祥 木兰从军(奉将令在营前四周巡哨).mp3
│ 阎桂祥 白蛇传(亲儿的脸,吻儿的腮).mp3
│ 阎桂祥 荀灌娘(听谯楼打罢了二更锣).mp3
│ 阎桂祥 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mp3

├—陈大沪
│ 陈大濩 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mp3
│ 陈大濩 卖马(店主东带过了黄膘马).mp3
│ 陈大濩 卖马(站立店中用目洒).mp3
│ 陈大濩 战太平(叹英雄失势入罗网).mp3
│ 陈大濩 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mp3
│ 陈大濩 沙桥饯别(孤离了龙凤阁来到郊外).mp3
│ 陈大濩 沙桥饯别(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mp3
│ 陈大濩 法场换子(见夫人哭出了席棚以外).mp3
│ 陈大濩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A.mp3
│ 陈大濩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B.mp3
│ 陈大濩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mp3

├—陈少云
│ 陈少云 三娘教子(小东人下学归闯下什么祸).mp3
│ 陈少云 打严嵩(忽听万岁宣一声).mp3
│ 陈少云 明末遗恨(孤离了龙书案把皇兄待定).mp3
│ 陈少云 狸猫换太子(我的心中愤恨).mp3
│ 陈少云 狸猫换太子(见太子哭埃埃泪如雨降).mp3
│ 陈少云 萧和月下赶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A.mp3
│ 陈少云 萧和月下赶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B.mp3
│ 陈少云 追韩信(听说韩信他去了).mp3
│ 陈少云 追韩信(是三生有幸).mp3
│ 陈少云 鸿门宴(请主公但把宽心放).mp3

├—陈德霖
│ 陈德霖 孝义节(驾祥云冲开了风涛万丈).mp3
│ 陈德霖 彩楼配(梳妆打扮出绣房).mp3

├—陈志清
│ 陈志清 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mp3

├—陈正薇
│ 陈正薇 红线盗盒(谯楼上打三更月明人静).mp3
│ 陈正薇 天女散花(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mp3
│ 陈正薇 太真外传(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mp3

├—陈淑芳
│ 陈淑芳 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mp3

├—陈琪
│ 陈琪 凤还巢(日前领了严亲令).mp3
│ 陈琪 凤还巢(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mp3
│ 陈琪 女起解(苏三离了洪洞县).mp3
│ 陈琪 审头刺汤(听谯楼打罢了二更尽).mp3
│ 陈琪 春闺梦(可怜负弩充前阵).mp3

├—陈真治
│ 陈真治 华容道(曹孟德在马上长吁短叹).mp3
│ 陈真治 姚期(皇恩浩调老臣).mp3
│ 陈真治 将相和(廉颇闻言心暗想).mp3
│ 陈真治 将相和(我前番在长街三把路挡).mp3
│ 陈真治 盗御马(将酒宴摆至在).mp3

├—雪艳琴
│ 雪艳琴 梅玉配(丫环不知是非很).mp3
│ 雪艳琴 盘丝洞(神仙倒有神仙眷).mp3

├—露兰春
│ 露兰春 请宋灵(听说二圣把命丧).mp3
│ 露兰春 辕门斩子(听说是老娘亲来到帐外).mp3
│ 露兰春 阎瑞生(你把那冤枉的事对我来讲).mp3

⑤ 民国时期京剧有哪些名人

民国时期京剧名人:
1、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男,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2、程砚秋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一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男,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3、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一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男,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⑥ 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1、梅兰芳,被誉为京剧的代名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2、李胜素,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

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中国国家京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她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首次将美妙的京剧旋律唱响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开历史之先河,她那清亮含蓄、华丽温婉的嗓音,征服了海内外观众,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与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12月29日,李胜素以《交响京剧——杨门女将》获得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曲艺类最佳演员奖。

3、王吟秋,程砚秋嫡传弟子

王吟秋(1925年一2001年10月20日)京剧表演艺术家 ,男,京剧演员,程派青衣,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嫡传弟子(1945年拜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5年后,他历任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院的主要演员。

4、李佩红,程派艺术佼佼者

李佩红,生于1964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工刀马、花衫,1984年进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刘秀荣、马祥麟、李金鸿、冀韵兰、阎世善、崔荣英、陶汉祥、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师,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刀马旦演员。

5、杜近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杜近芳(1932年,农历壬申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女,1932年生于北京。她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金质奖章。京剧演员,工旦行,师承梅兰芳,王瑶卿。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文化部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实验京剧团工作。

与李少春、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与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编历史(古装)京剧《野猪林》(饰演林冲妻子张氏)在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合作拍成彩色京剧电影。

⑦ 京剧名人有哪些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 京剧
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 京剧
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同光十三绝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京剧
《同光名伶十三绝》 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
三、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剧
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尚有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 中华戏曲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京剧
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编辑本段徽商之班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 京剧
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事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地方风味”。于是在青阳腔的影响下,唱出了安徽调——“徽昆”,后发展为二簧腔。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著名。 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这时徽班的概念已不完全是“徽商之班”,而开始有了徽调(石牌腔,乱弹调)的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戏曲鉴赏家,他酷爱戏曲,家中常常“曲剧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客至以数百计”。他把各种名角聚在一起,又让不同声腔同台互补,使异军突起的徽班具有了博采众长的开放格局。“乱弹”乱唱,红火异常。这时最叫彩的是来自安庆的戏曲艺人,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就这样写道:安庆色艺最优,盖于本地乱弹,故本地乱弹间有聘之入班者。 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编辑本段无石不成班
京剧
石牌是安庆市怀宁县一个古老的集镇,“无石不成班”的“石”即指这里,也泛指安庆及其所属各县。至清中叶,石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拥有商家三千、帆船千艘。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客商纷纷在此设馆驻节。当时的石牌除本地居民外,大都是过往船帮和商户,在生存问题变得比较轻松的时候,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市井文化。 石牌当时可供表演的戏剧舞台多达800处,不仅有戏园、戏楼,还有花戏台。 戏园,在石牌镇就有3家。上镇横街的长乐大戏院可容纳观众600多人,专供徽调、皮簧班演出。 戏楼通常在祠堂内。祠堂戏楼通常只唱大戏,每年做冬至节、族内有人中举、升官以及族内官绅庆寿等,都要聘戏班在戏楼演出。此外,祠堂大修落成,也必邀班唱戏以示祝贺。 《都剧赋》描述:“徽班日失丽,始自石牌”。表明安庆的徽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辉煌,很多京剧前辈名伶都是这一带的人,因而有“无石不成班”的说法。 在石牌的弹丸之地涌现出了郝天秀、程长庚、杨月楼等多位开一代风气的宗师,四大徽班进京,皇帝为安庆艺人精美绝伦的行头、装饰惊叹不已,“安庆色艺最优!”“无石(牌)不成班!”之说一时间广为流传。细心的京剧票友不难发现,京剧的唱腔中有很多字辞的发音是与北京方言不相同的,如果你对安庆地区的方言有所了解,就会发现, 这些字辞却与安庆方言里的发音一模一样。 四大徽班进京之后,石牌艺人仍源源不断进京,继续充实四大徽班的演出阵容,至同治年间,石牌艺人进京几近百人。 虽然当时徽班和伶工大批外流,本地徽班也同样有所发展。 安庆民国初期就有“民众”大戏院,当时全国京剧名角基本上都在此演出过,他们都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安庆登台,戏剧大家曹禺到怀宁石碑镇,下车第一句话就是“我来朝圣”。京剧界老科班出来的人,不在安庆演上十天,不唱连本,在当时都被认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角”。 从安庆古镇石牌乡野间发源的徽剧,走出了古镇,走到了北京,徽班进京的辉煌历史光环至今还笼罩着古镇石牌。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安庆还是享誉世界,极具地方 京剧
特色的戏剧--黄梅戏的故乡。程长庚纪念馆,位于安庆潜山县,馆内珍藏三百多件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资料,再现了京剧艺术的发起壮大此外。还有程长庚故居供戏迷瞻仰。

⑧ 京剧中各种角色及名人有哪些

1、生

戏曲行当名。生的名目最初见于宋代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相当于北杂剧的“正末”行当。历代戏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将剧中“净”、“丑”行以为的男性角色统归于生行,生行便成为戏曲表演行当中的主要类型之一。

名人: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2、旦

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

名人: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3、净

净亦名“花脸”。戏曲行当名。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原来扮演亦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达的男性角色。

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迈的人物形象。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

名人:早期正净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伟,脸谱简洁大方,嗓音浑厚峭拔。他是京昆两门的净角演员,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

金少山是著名京剧演员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在继承父亲铜锤唱腔基础上,吸引了架子花脸的唱、做,突破了两者严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方面也较一般铜锤花脸细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丑

戏曲行当名。从宋元杂剧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一行当。因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块,然后勾画脸谱,所以俗称“小花脸”以区别于“大花脸”。又同净行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俗称“三花脸”、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

相貌丑而不怪,很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吝啬卑鄙的任务。要求语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8)著名京剧大家扩展阅读

舞台上某个人物一出场,通过这个角色所属行为的特点,包括化妆、服装、表演和声音上的特点,观众立刻就对这个人物的“共性”有所认识和理解,然后再通过演员的具体表演和台词,逐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戏曲塑造人物的特殊表现手法。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可以按照行当的要求,集中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对于观众,熟悉行当的特点以后,就可以更便捷地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能更好的欣赏演员的舞台艺术。

⑨ 著名京剧曲目

我国著名京剧曲目较多,传统曲目就有一千多种,常演的也有三四百个以上。著名曲目有《铡美案》、《四郎探母》、《花为媒》、《定军山》、《凤还巢》、《贵妃醉酒》、《红灯记》等等。因为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又吸收了各地的艺术精华,形成了二簧系统的剧目。再经过多为戏曲工作者和演员的努力和修改,优秀的剧目非常多,还时常在舞台上流传。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等,表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引用自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我们都知道,京剧是吸收了多种戏剧精华才变成现在全国流行的戏曲种类之一,而发扬京剧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京剧是被梅兰芳带去海外演出后,才逐步消除了西方的偏见,让京剧这个艺术得到发扬。京剧至今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曲目种类非常繁多,各式各样的都有,因此剧的曲目的挑选就显得非常重要。
不过说到最后,著名的京剧曲目之所以会变得著名,是因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比如说《智取威虎山》,所以只要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而且曲目编的确实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那么这个曲目就会变得有名。

⑩ 著名京剧表演名人故事

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1914年生于北京,1978年病逝。叶盛兰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叶中定曾经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之一,终身担任富连成的社长。叶盛兰是他的第4个儿子。

叶盛兰9岁时遵奉父亲的意思进入富连成科班,初学旦角。虽然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都不错,但由于他缺少柔媚的气质,在萧长华等明师的建议下,他父亲及时的让他改学小生。后来,他以小生挑班以后,还以反串的性质演出过《木兰从军》、《南界关》等旦角戏。

叶盛兰的小生戏,在科班时,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点很高。而且,叶盛兰的性格坚毅,练功学戏特别刻苦。

叶盛兰的武小生戏特别得到他的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茹富兰也是出身富连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艺术家。他的表演以规范严谨而著称,叶盛兰向他学的《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等戏,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艺术家的重要基础。1930年,叶盛兰在科班毕业,行话叫“满科”。他一面留在富连成科班的学生剧团里演出,这在当时叫“效力”;一面拜当时的小生泰斗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群英会》、《临江会》、《借赵云》、《奇双会》、《打侄上坟》、《贪欢报》、《蔡家庄》、《玉堂春》等戏都得到老师的真传。特别是《群英会》的周瑜,这出戏叶盛兰在科班时就跟班内的总教习、名丑萧长华老师学过。萧先生虽然是丑角,但是却是一位生旦净丑行行精通的奇才,他把当年观摩“同光十三绝”之一徐小香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了叶盛兰。而叶盛兰拜程继仙为师后,又学到了程派《群英会》许多独特的表演。其中“舞剑”、“抚琴”的表演就是程继先与武净名家钱金福共同研究创造的。它不仅显示了繁难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备,从琴声剑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逼人的气势。

1931年秋天,叶盛兰开始正式搭班。首先是应马连良的邀请,搭入“扶风社”。除了与马连良合作演出《群英会》、《八大锤》等戏以外,还在《四进士》、《春秋笔》、《串龙珠》、《火牛阵》等戏中担任配角。同时,他还与小翠花、华慧麟、言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旦角合作,其中与章遏云的合作达十年之久。演出了大量小生、旦角的“对儿戏”。

1945年,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例。先后排演了全部《周瑜》、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保》、《水淹下邳》、全部《吕奉先》等剧目。1951年叶盛兰参加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是第一个带领私人班社加入国家剧团的。1955年担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他与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创作了《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周仁献嫂》、《九江口》,与其它名家也合作排演了《西厢记》、《赤壁之战》等剧目。正在他艺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却受到某些权要人物的迫害。1958年,在“反右运动”后期被戴上右派帽子。后来迫于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和在观众中的声誉,1959年初有关方面只得准其恢复演出。但是,艺术创作却受到很大限制。1978年12月,叶盛兰去世后,他的所谓“右派”问题才得到彻底改正。

叶盛兰的传人除了他的次子叶少兰以外,还有李元瑞、茹绍荃、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朱福侠等。再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叶派。叶派对京剧小生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突出贡献。

叶派的表演善于运用高难、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观众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他在《打黄盖》这折戏里,运用各种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达周瑜对诸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动的一例。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