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渭华起义著名人物

渭华起义著名人物

发布时间: 2021-03-09 10:52:44

⑴ 刘志丹的人物轶事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1926年初,他按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深深地懂得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他说:“我们没有枪杆子,只靠笔杆子不行。结果人家一翻脸,我们就只有滚蛋。”这是他对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严重危害的深刻认识。从此,他更加坚信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为创建党所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
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1928年5月,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同唐澍、谢子长等领导我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三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国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敌我兵力悬殊等原因,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唐澍等壮烈牺牲,起义遂告失败。刘志丹却毫不灰心,继续投入战斗。1928年冬,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到达榆林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他鉴于当时陕甘地区各派军阀正在竭力扩张势力,即于翌年四五月间在红石峡主持召开陕北特委会议,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这是刘志丹为建立革命军队而提出的大胆创见。据此,会议决定采取以“红色”“白色”“灰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
在创建根据地斗争中,刘志丹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他认为,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开辟农村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只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武装斗争才不至于变为流寇式的战争,才可能避免迅速失败的命运。
1931年9月,刘志丹把南梁地区的游击武装,连同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民间武装改编为党所直接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亲自担任总指挥。并成立了中共队委会,按照古田会议的精神,对这支部队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教育和改造,使之不断成长壮大为一支活跃的革命武装力量,为尔后组建正规的红军和开辟革命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1932年12月,又按照中共临时中央、陕西省委的决定,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这是陕甘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支正规红军,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这支仅组建半年多的弱小红军在南下渭华途中遭到失败。刘志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批判“左”倾错误,并于1933年11月恢复了红二十六军,新组建了第四十二师,使得革命武装又有了新的发展。
陕甘边与陕北两地区的红军会师,是西北地区红军发展的里程碑。1935年1月,刘志丹按照中共驻北方代表的指示,率红二十六军北上到达陕北安定(今子长)县,同谢子长(因伤势严重于2月21日逝世)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会合。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周家崄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从此,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等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逐步成长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力量。刘志丹亦被朱德称赞为“忠实英勇的红军领导”。
1936年4月14日,在红一方面军东征战役中,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志丹,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毛泽东获悉后十分悲痛。他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后来,他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又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这是对刘志丹光辉一生的最好褒奖。

⑵ 陕西对新中国作出贡献的人

周秦时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诸侯,崇国国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沣河西。与周文王同时期。曾对殷纣王进谗言使殷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灭。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县,故称周公。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种典章制度。
3姬发:既周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之子。灭殷商建西周。
4姬鲜:管叔姬鲜,周武王弟。为周初三监之一。初封于管,即现在的郑州。成王继位后周公旦摄政。管叔不服,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管叔。
5伯禽:周公单张子。周公被封于鲁,因辅佐成王,故由伯禽代为治理鲁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关令。爱好天文星象之术。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其地遂得名为楼观,既今楼观台。
7赢渠梁:既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8赢驷: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继位之初杀商鞅,但未能废除商鞅之法。
9赢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岁时继秦王位。后免吕不韦相国职,开始亲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并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秦。
10蒙恬:秦名将。祖先为齐国人,祖父,父亲皆为秦将。秦统一后率3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后胡亥与赵高矫诏杀扶苏,并逼蒙恬自杀。相传蒙恬发明了毛笔,但可能应为毛笔的改良者。
11扶苏:秦始皇长子。因不同意焚书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监军。后被胡亥等人设计害死。葬于今绥德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
1 杜预:西晋将领,学者。他认为忘战必危,勤于讲武,又博学多能。当时被称为“杜武库”。
2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既今西安。东晋佛学哲学家。鸠摩罗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丰人。既今临潼区新丰镇。后秦时期曾到天竺取经。
4 王子直:南北朝时西魏著名将领。任车骑将军,平凉州叛乱。废帝元年拜使持节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韦孝宽:南北朝时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将领。
6 宇文沂:本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将领。因隋文帝多疑罢其官,随心怀不满,图谋反隋,事泄被杀。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东郊。北周时任广州刺史。隋开皇初,献平陈之计,修造战舰,为上流之师。后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而卒。

两汉时期
1 田何:西汉经学大使。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始皇焚书,[易]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汉代[易]学宗师,汉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业。
2 宣曲任氏:长安宣曲人,西汉大富商。其祖原为秦督道粮仓的管理人员。秦亡时,人们争抢金银珠宝。只有任氏储存大量粮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风优良。
3 刘彻:西汉武帝,景帝之子。实行推恩制。分全国为十三州。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币制,制五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放弃和亲政策,和匈奴之间连年作战,击溃匈奴主力。派张褰出使西域。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创建太学。为史上一代明君。
4 窦婴:西汉大臣,文帝窦皇后从兄子。因与武帝丞相田汾争地等原因被杀。
5 苏建:西汉将军,苏武之父。建朔方。因与赵信共率部三千多骑与匈奴数万骑相遇,激战一天多,赵信投敌,苏建逃回,按律当斩,武帝赦其死罪但贬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张汤:西汉杜县{今西安东南}人。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罗织株连,处死数万人。建一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后被迫自杀。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且都是俸禄和皇帝赏赐所得,足见其廉洁。

隋时期
1 虞庆则: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鲁国公,后任右武侯大将军。讨平岭南人李贤反叛回程途中被诬谋反而被杀。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时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汉书刊繁]等书。
3 韦师: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东河南十八州安抚大使。一生为官清廉。
4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突厥可汗入侵,但闻其名后不战而退。史追击百余里,杀敌数千。后因遭杨素妒嫉被诬陷而死。
5 张定和:万年人,今西安东。隋朝著名将领。后从炀帝征伐吐谷浑,挺身登山,被乱箭射死。
6 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主持修建宗庙,宫殿,陵墓,广通渠等,并策划修建隋新都大兴城。后又奉命修建东都洛阳城。其设计理念对当时及后世周边国家都城的设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7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谋反罪击杀。
8 王世充:隋新丰县,今临潼区人。隋代将领。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后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唐时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源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劝其反隋。李渊称帝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开山:京兆府,今户县人。唐初大将。从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4 韦仁寿:京兆万年人。为官廉洁能干。
5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长安人。遗命不厚葬不起山陵。与太宗合葬于今礼泉县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唐代史学家。
7 法顺:雍州万年人。隋唐时僧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
8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9 唐临:长安人。历任大理卿,刑部尚书等职。凡唐临审理案件犯人无一有异议。
10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谋为太子,贬为顺阳王。
12 阎立德:京兆万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学家兼工艺家。唐著名离宫别馆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中国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14 窥基:京兆长安人。唐右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师从于玄奘法师。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窥基舍利塔在今长安县兴教寺。
15 韦待价:京兆万年人。官至兰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战,升任凉州都督。
16 李贤:唐高宗子,武则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为太子。后被武则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杀。
17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18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官拜凤阁侍郎。因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俊臣也被下狱,两人同天被杀。
19 来俊臣:唐雍州万年人。酷吏。后被武则天所杀。
20 怀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东塔宗创始人。
21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为唐时大将,后战死于讨伐契丹之作战中。
22 李重润:中宗李显长子。因有人诬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与武则天之事,被武则天棒杀。
23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书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忧郁而死。
24 韦皇后:长安人。唐中宗李显皇后。中宗复位后,听信上官婉儿诱劝预效法武则天之所作所为。后被李隆基所杀。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随祖父迁来长安。华严宗实际创始人,被尊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则天所生。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27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为官清廉。
28 韦景骏:京兆万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统治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后因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被肃宗迁居于西内太极宫最终抑郁而死。
30 韩休:京兆长安人。任礼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隐:原籍赵郡,徒京兆万年。曾任桂州都督,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史。
32 韩朝宗:京兆长安人。任荆州长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龄:京兆人。唐时诗人。
34 韩干:京兆蓝田人。盛唐时著名画家。被誉为画马神手。
35 张萱:京兆人。盛唐时画家。现存世的{唐后行从图}是他的作品。其{捣练图}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唐时期2
1 韦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学家。并著有[高宗实录][御史台记][两京新记]等二百余卷
2 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写文章,开元初进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书。卒年八十一岁。
3 怀素:原籍长沙,徒京兆。俗姓钱。擅草书,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怀素草书名碑[千字文]及[东陵圣母帖]
4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唐德宗时李西列叛乱,他奉命前去劝谕李西列,后被李杀害。颜真卿以书法闻名。存世碑刻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韩晃:京兆长安人。历任吏部外侍郎,镇海军节度使,后封晋国公。好古琴,喜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文苑图][五牛图]今存于故宫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著名理财家。封扶风郡公。
7 韦皋:京兆万年人。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南康郡王,检校太尉。多次击败吐蕃,使西南少数民族多数内附。
8 惠果:京兆万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龙寺,向来唐求法的僧侣授密宗教义,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学成后归国创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黄裳:京兆万年人。唐名臣。封河中节度使。曾劝宪宗整顿纲纪,削平藩镇。
10 程异:京兆长安人。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钱。
11 韦丹:京兆万年人。颜真卿外孙。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记功。
12 薛涛: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3 杜牧: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14 韦正贯:京兆万年人。任太子校书郎,调华原尉。一生为官清廉。
15 鱼玄机: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6 韦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学家。写[秦妇吟]长达1366字,是现存唐代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但其笔迹传世少见。
17 杜光庭:京兆长安人。唐末五代时期道士。晚年隐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种。
18 卫贤: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有[雪宫图][蜀道图][盘车水墨图]等传于世。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和上海博物馆的[闸口盘车图卷]也均出自他手,为稀世珍宝。

宋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 杜汉徽:京兆长安人。宋初名将。善骑射。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戍守边州,屡破辽兵。任天长军使,雄武军使。后因病而卒。
2 王意见:京兆万年人。宋代诗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官职。七十九岁无疾而终。
3 李成:京兆长安人。宋初画家。先世为唐宗室。[宣和画谱]推他的山水画为古今第一。
4 许道宁:京兆长安人。五代,宋初画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图][秋山萧寺图]。
5 刘谦:京兆长安人。宋史学家兼诗人。曾任荣州刺史,后奉诏修撰[五代史]著有诗集一卷。
6 杨砺:京兆户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书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称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长安人。宋代天文学家。任翰林院主簿,监丞。
9 种世衡:京兆长安人。宋朝名将。开清涧县城。深得当地军民爱戴,死后军民画像苦祭。
10 石苍书:京兆人。宋代书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职。
11 薛绍彭:京兆长安人。宋代书法家。今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藏有薛绍彭题诗石刻。
12 吕大钧: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人。北宋学者。著有[乡约][四书注][成德集]等书。
13 赵瞻:凤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县]人。任侍御史等官职。著有[春秋论][奏议][文集][西山别录]等书。
14 吕大防: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盐铁判官,太长博士,后官至宰相。
15 吕大忠: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县令,知州,河北转运判官,陕西转运副使等职。任陕西转运副使之职时,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以及当时长安一代遭受破坏的历代石碑细心收集。移置到府学北边[今陕西碑林博物馆]地址。并选择干燥坚固地基稳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为今之碑林博物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功流芳千古。
16 吕大临: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北宋学者。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记解][程门问答][易章][论语解][孟子讲仪][考古图]等书。所著[考古图]为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7 种师道:京兆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京畿两河宣抚使,统领各路勤王兵。宋军兵威始振。金兵闻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长安人。宋代名画家。工画人物,兼擅长刻石。
19 扬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学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来召,以疾辞。后又数次召用,皆不赴。为元代关学复起的重要人物。
20 红字李二:京兆人。失却原名,以艺名称世。元杂剧家,秦腔艺人。与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合作编写杂居[开坛阐教黄粱梦][岳阳楼]等剧。
21 王真: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因屡战有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使。后在对敌作战中身受重伤但仍杀敌数十人,环顾左右说:“我义不死于敌手”。遂自杀。后成祖继位,追封金乡侯。
22 王通: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军。金乡侯王真之子。任武义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锦: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学者。当时关中许多学者均出自他门下。
24 雍泰: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官至户部尚书。一生为官刚正清廉。
25 吕楠:高陵人。理学家。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毕生著述甚丰,有[四书因向][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礼问内篇外篇][史馆献纳][南省奏稿][诗乐图谱][史约][高陵志][解州志][泾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传世刻印书籍有[吕氏春秋][国语][左传][六子全书][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议]等。为明代陕西私人刻书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冯从吾:西安府长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历任尚宝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创立关中书院。著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古文集选]等书。
28 梁化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县]人。清代将领。顺治三年武进士。因战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张勇:陕西洋县人后徒居长安。清朝将领。历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师一等候。死后赠太师。
30 赵宏印:陕西神木人。清朝将领。因战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苏州十二年,盗贼敛迹,官民安宁。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爱国将领杨虎城
导演张艺谋
作家陈忠实
……还有很多

⑶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人物姓唐

有点杂乱,没有详细整理

战国时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大夫唐雎;
汉有说服夜郎国来归的中郎将唐蒙,
以仁治治理布山而为百姓称颂的唐颂,
幼时听人读书即能记诵、后官至司空的学者唐珍;
唐有辅佐李世民定天下的名臣唐俭,
先后两次大破吐蕃的大将唐休;
宋代有大孝子唐杰,
医药家唐慎微;
元代有画家唐棣;
明有大破倭寇而军功卓著的名臣唐顺之;
“江南第一才子”唐寅;
清有中外闻名的“唐窑”督造人唐英以及名士唐景崧、唐才常等;
近现代还有文字学家、史学家唐兰、革命家唐亮、革命党人唐绍仪、西南军阀唐继尧、抗日名将唐淮源等。

战国时魏国名臣唐雎,曾说服了秦国不加兵于魏,为魏国争得了一定的政治环境。
汉朝唐蒙,曾说服夜郎国归汉。
唐颂,以仁政攻克了民心,政绩不凡。
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败吐蕃官兵。
唐俭,唐代著名将领。

唐慎微,宋代医学家。
唐寅(字伯虎),是明代闻名民间的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唐顺之,明代抗倭名将,且工散文。
唐英,“唐窑”的督造者,出产的瓷器世界闻名。
唐甄,清代思想家。
唐才常,清末维新派中坚人物。

宋代有大孝子唐杰,医药家唐慎微;
元代有画家唐棣;
明有大破倭寇而军功卓著的名臣唐顺之,“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清有中外闻名的“唐窑”督造人唐英以及名士唐景崧、唐才常等

战国时的魏国有一位官拜大夫的唐睢,是晋人,曾经在九十余高龄之时,西说强秦,终于使秦国不敢加兵于魏国,当然,他也因此而扬名于列国之间。
另外,像那位曾相李兑贵、蔡泽寿皆验的著名相士唐举,也是在重视相学的中国人心目中大大有名的人物。
汉代的四百多年间,以及汉末的三国时期,名登史册的唐姓人士相当不少,像为汉武帝说服夜郎国来归的中郎将唐蒙;
以仁政治理汉夷杂处的布山,因而声名大噪,死后当地老百姓并为之立祠的唐颂;
幼时闻人读书即能记诵,后来累官至太常司空的学者唐珍;
修身谨行,博通儒术,曾注国语、公羊、谷梁传等书,功在传统文化的唐因;
曾经为曹魏南平楚,在零陆大守任内,治绩辉煌,能够做到路不拾遗,百姓乐业的名臣唐谌等,都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到了唐代,唐姓也正跟这个朝代一样,表现十分出色。最早,有佐唐大宗定天下,图形凌烟阁的名臣唐俭,其的,则出了两位先后大破吐番的名将唐休璟和另一同名的唐俭。

唐介:被誉为"真御"的宋神宗朝御史大夫唐介,更是一位"直声动天下"的大名鼎鼎的人物,关于他的直谏,许多古书上都有过精彩的记述,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莫过于他把当时正开始走红的王安石评议为:"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其有这种观察入微的独到眼光,也难怪他会以"真御"而名传千古了。
处在风雨飘荡中的宋代,也许是由于乱世出忠臣的缘故,唐氏所出的抵抗外族的忠贞名将似乎特别多,唐重与唐琦,都在抵御金兵时慷慨成仁,唐震与唐元章,则都在力战元兵之后,以身殉国。他们的忠君爱国的表现,不论是当时或者今日,都受到国人由衷的崇敬,现在,仙霞岭上还有一座建于元初的"唐将军庙",就是当时的老百姓为纪念唐元章的壮烈成仁而兴盖的,可见得唐氏的"一门忠烈",是如何地深入民心,如何地令人缅怀。

传诵千古的唐杰:
在宋代,东安的唐家还出过一位传诵千古的大孝子唐杰。据传,唐杰在仅有两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他的继祖母,继祖母病后双目失明,他就以舌舐之,居然慢慢的又看得见了;他的母亲生病,他也刮肉和药以进,结果很快的就痊愈;其父身亡,他则以舌舐尸代浴,守庐墓时哀声撼山谷。唐杰的这种至情至孝的表现,岂不是重视孝道的中国人所最尊敬的?当然,他的"以舌舐目"及"刮肉和药"等表现,也正是"孝感动天"的最好说明了。

提起"唐伯虎"三个字,相信只要是中国人,便没有不知道的。他的"唐伯虎点秋香"、"八美图"等韵事,相信也是最为深入民间的通俗故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唐伯虎不但名气响亮,而且熟稔有如多年的老友,当然,这多少也是那些流传多年的民间故事之功。
唐伯虎,原名唐寅,是明代的吴县人。他虽然以许多放浪的韵事而享名于民间,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千古难逢的大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样样出类拔萃,尤其他的画,更独步古今画坛,历来都被珍之藏之,奉若瑰宝。现在,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好多幅他的作品,并且经常展出,亲眼看过这些作品,就会晓得唐伯虎的确是名不虚传了。唐伯虎的画,也真是每一位姓唐的中国人所要珍之藏之的瑰宝呢!

明代名臣唐顺之
明代还有一位声名响亮的唐姓人士那就是曾经泛海大破倭寇,军功彪炳非凡的名臣唐顺之。实际上唐顺之是一位道道地地的文人,曾经是嘉靖年间的状元公,他的学问渊博,无所不窥,无所不通,工于古文,又长于数学,被学者尊为"荆州先生"。唐顺之以文人带兵而能屡立大功,其杰出的表现真叫后人引以为荣。

清代,卓越杰出的唐姓名人更多,像唐英、唐景崧、唐才常等人,都是受人敬仰的了不起人物。
唐英,就是中外闻名的"唐窑"的创造人。他在乾隆担任内务府员外郎时,在江西的景德镇造了唐窑,所制的朱砂龙、百子图、八骏马等,瓷质精而釉色美,享誉中外,可以说是功在传统文化。
唐景崧,更是鼎鼎大名,他在越南之役大败法军,曾经使饱受外国人之气的满清,一度扬眉吐气,只可惜清廷终归腐败无能,不但无能乘胜直追,而且白白断送了越南,谈起来真是五千年中华历史上最不可原谅的一件事。

唐景崧大破法军
这位大破法军的名将,后来被任为台湾巡抚,因而跟台湾结下了一段深密的渊源。如众所通知,日本人根据《马关条约》要占领台湾时,台湾的老百姓群情沸然,誓死不肯臣服于异族,唐景崧,领导全岛的黄炎后裔抵抗日军。"唐景崧"三个字在每一个台湾人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唐才常,则是一位光耀日月的革命先驱,曾经为中华民族写下了一页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革命史迹。他是一位素员大志的文人,甲午之役清廷丧权辱国,他就与谭嗣同等人潜心西学,提倡改制图存。戊戌政变之役,他眼看事不可为,乃锐身革命,而乘着义和团之役天下大乱时,与林圭等同志起义推翻满清,不幸事败而壮烈就义于武昌。唐才常可歌可泣的壮烈革命史迹,毫无疑问已经赢得了每一个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崇敬。

朝鲜半岛上的唐姓名人:
朝鲜,韩国唐姓的始祖——唐诚(宋朝宰相唐格的孙子)本贯浙江明州(今宁波),元末时归化高丽,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功劳,唐诚和其后的儿子,孙子因有功于李氏王朝,所以被称为“唐氏六功臣”!。 摘自《韩国现寸姓氏》
北朝鲜的:
1506年京畿道农民起义领袖--唐来
唐明俊——大韩独立军第一团团长(1919年)
唐炳国——韩国宇成建设(株)理事长 (2000年被金永三总统授予“报国勋章” “大统领功劳表彰”“3。1奖”
唐建相——韩国太平洋化学(株)会长 (太平洋化学是世界的五百强企业)
唐正烁——朝鲜咸镜南道劳动党党书记(20002年)

⑷ 历史上姓唐的出名人物有哪几个

1、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

2、唐昧:祁姓,唐氏,名昧,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天文学家。效力于楚怀王。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兵,攻伐楚国,双方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战,唐昧兵败被杀。部下庄蹻乘机发动起义,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市),造成楚国四分五裂之局面。

3、唐雎: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4、唐蒙:唐蒙初为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北)令。武帝时,上书建议开通夜郎道,被任为中郎将,奉命出使夜郎,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汉。汉在其地设置犍为郡。

5、唐彬:字儒宗。鲁国邹县(今山东邹县)人。曹魏及西晋时期将领。唐彬早年便擅长弓马,后来才开始学习经史。历任郡门下掾、主簿、功曹,被州里召为主簿,经屡次升迁任州别驾。后被司马昭征辟为掾属,迁尚书水部郎。泰始初年,赐爵关内侯。出任邺县令,再迁为弋阳太守。

⑸ 高克林的人物生平

建国前(1907-1949)
高克林 (1907—2001)原名高文敏,1907年3月11日出生于陕西华县赤水镇程高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在咸林中学和西安上学期间,由于受中共陕西党的创始人魏野畴、王尚德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26日,参加三原召开的陕西全省学代会,期间,西安的团员(包括北京、天津、陕北、三原等地来的团员)召开会议,决定并成立了共青团西安临时支部干事会,高克林任书记,是年冬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陕西华县农民协会成立,高克林被选为农民协会委员,组织和领导了华县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4年至1928年先后担任共青团(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市支部书记,国民党第五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国民联军第二军驻陕总司令部中山军事学校组织科科长、党总支书记,国民联军第二军第三旅(即许权中旅,该旅为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一支武装,是渭华起义的中坚力量)教导营教导员、旅党委书记,积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高克林跟随刘志丹、唐澍率许权中旅由潼关十二连城开赴华县高塘,途经瓜坡,摘掉国民党帽徽、领章,佩带红领带,宣布起义。5月中旬,高塘镇举行盛大军民联欢会,成立工农革命军,高克林任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参谋主任,在起义高潮时期,曾多次率部击退敌人武装围剿。渭华起义失败后,离开华县,他坚信共产主义必胜,听从党的安排,始终不屈不挠,坚持对敌斗争。10月去陕北,先后在榆林、清涧等地搞党的工作。
1930年后,高克林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河北省直南特委军委书记兼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3年春,在抗日同盟军十八师做军事工作。1934年10月,中共西安中心市委书记魏光波等被捕,其他委员转移外地,各地党组织处于无领导状态。为了继续不断地领导各地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高克林与崔廷儒、孙作宾等于1935年8月重新组建中共临时陕西省委,高克林任书记。
1936年5月中旬,他秘密回到华县,在赤水三涨村刘玉堂姑母家,召开华县党的秘密会议,向华县地下党员传达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如何打开华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等问题。因有人叛变,会议中断,高克林、刘玉堂被迫离开华县。高克林后进入陕甘宁苏区,任华池县东北军委员会书记,从事党对东北军的团结争取工作。
1937年至1942年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洛川工作委员会、中共洛川特委会书记,延安民族学院副院长。1940年1月,他回延安学习,参加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941年9月,他在延安写下《鲁忠才长征记》一文,得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1942年至1948年,担任中共塞北工委书记,雁门区党委书记,绥察区和绥蒙区党委书记,一二O师大青山骑兵大队政委。在晋西北和绥蒙地区,于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和解放战争非常时期,他牢记党的嘱托,团结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战略和各项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驰骋于长城内外,战斗在千里草原。1949年领导整编国民党起义部队,使绥远地区顺利实现了解放区化,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扬。1949年绥蒙地区全境解放,于9月21日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建国后(1950-2001)
1950年底,高克林担任绥远省委书记、军区副政委、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三兵团政委,为巩固人民新政权日夜操劳。1951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兵团政委,9月1日率二十三兵团赴朝作战,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做出了贡献。
1953年至1960年,高克林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国家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曾为建立和健全新中国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司法机构,做了大量工作。1961年至1967年担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为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呕心沥血。
“文化大革命”中,高克林被错误关押,身心备受摧残,但他毫不屈服,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1977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1979年至1983年,高克林先后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他以古稀之年,投身立法工作,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先后参加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等法律草案的起草、审定工作,为我国恢复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高克林还曾担任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1987年10月,高克林离职休养。离休后,他继续关心国家建设,特别惦记着家乡,为建立渭华起义纪念塔呼吁奔走。1988年5月6日,他参加了隆重纪念渭华起义60周年纪念暨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第一个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1990年1月,他亲自执笔为《华县志》写了序言。
逝世
2001年6月18日21日30分,高克林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遵照高克林遗言,其骨灰安葬在故乡渭华起义纪念塔旁。7月12日9时30分,在渭华起义纪念馆和纪念塔,举行高克林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

⑹ 渭华起义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最后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不少出类拔萃的领导人物。刘志丹、谢子长等不少革命先驱经过渭华起义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终为数年之后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革命的新起点。

⑺ 渭华起义人都有谁

刘志丹,谢子长

⑻ 谁组织领导了渭华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场起义先后在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爆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陆续建立了多块革命根据地。

虽然土地革命期间,革命根据地绝大多数都在南方,但是在西北地区,也有一块属于红军的革命根据地,这就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也就是红军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潘自力和白求恩等人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潘自力先后担任了宁夏省委书记、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陕西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开始,潘自力被调往外交战线,先后担任了新中国驻朝鲜、尼泊尔、印度、苏联等国的特命全权大使,1972年在山西去世。

⑼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创造红军新时期的著名起义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白色起义、湘南起义。

1、南昌起义

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派遣李立三等同志前往九江,准备组织中共在北伐军中的力量,联合国民革命军第12师师长张发奎重返广州,发动农民暴动,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但是那时张发奎已经实行“清共”政策,使原来的计划落空。中共中央遂决定采取独立的军事行动,集中武装力量,进行南昌暴动,并派中央常委周恩来赴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暴动。

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并在江西大旅社召开会议,宣告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任委员。

会议决定贺龙任起义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于7月30日晚。由于张国寿的阻挠,起义时间又推迟到8月1日凌晨4时,但因起义时间泄露,前敌委员会决定将起义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

当时南昌城内国民党的武装力量仅有1万多人,而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有贺龙、叶挺、朱德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共约两万余人。

8月1日凌晨2时,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部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1万多人,这样,南昌守敌几乎全部被歼灭,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

8月1日9时,在南昌城召开了有起义领导人和各省市及海外华侨代表共4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25人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任主席。

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由贺龙任代理总指挥、叶挺任代理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向南昌进攻,起义前委会按原计划向南挺进。8月3日至5日,起义部队先后撤离南昌。但是起义没有注意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到9月下旬,起义部队在广州潮汕地区遭强敌围攻,起义宣告失败。

保留下来的起义部队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等率领下,转战到湖南南部,另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继续斗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被中国共产党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3、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广州起义爆发,这是我党领导的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2个敢死队,共约6000余人。

凌晨3点30分,起义部队向预定要点猛攻。经过18小时激战,胜利地占领了广州城区。当日上午,宣布成立了以苏兆征为主席(苏到任前由张太雷代理)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纲和法令。

广州起义震惊了中外反动派。12日,张发奎从外地调回约3个师的兵力,在英美日德等帝国主义的军舰与陆战队的支持下,向广州市进行反扑。

经过3天浴血奋战,广州起义军撤出广州,一部分撤至花县改编为红四师,由徐向前等领导转战到海丰、陆丰,和彭湃领导的农民赤卫军会合,开展游击战争。

另一部退到广西左右江,其中有些同志后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左右江起义;还有一部分部队在韶关附近遇到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这些武装力量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部分。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广州起义是中共用革命武装向反革命武装的进行了又一次积极、英勇的反击。

是中共单独领导的,在大城市中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连接起来,是中国革命战争由中共单独领导的伟大开端。

4、白色起义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在广西百色举行起义,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开始了广西西部的工农武装割据。

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明瑞、俞作柏倒戈,桂系失败,蒋派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省绥靖司令。9月,张发奎联合俞、李反蒋,俞、李率3个师进攻广东。俞、李刚到桂平,因3个师全部叛变,反蒋彻底失败。此时,在邓小平领导下,准备起义工作。

12月10日,在百色扣留了警备第五大队第五营营长、县长、禁烟局长等人,并迫使商会、公安局交出枪支。第二天,正式宣布起义,开庆祝大会。到会群众3000人,宣布红七军成立,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治委员。

1930年8月,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将第七军所辖三个纵队改编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等三个师。9月后,主力转战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行程12000里,于1932年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编入红军第三军团。

5、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领导和湖南省南部地区工农群众配合下举行的武装起义。

湘南起义发生在1928年1月12日下午4时的宜章县城。

朱德、陈毅在中共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智取宜章县城成功,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宜章,成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

在这里,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这里,成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组建了湘南第一支农军——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战史今日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秋收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湘南起义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