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电影
1. 有哪些推荐的意大利电影
推荐《灿烂人生》 、《天堂电影院》 、《海上钢琴师》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1、《灿烂人生》
这是一部六个小时的电影,它关于我们在亲情,友情和爱情间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它关于一个家庭的几十年悲欢离合,它关于意大利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史诗。一部电影向你呈现的是那么多的人生,而当你用怎样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样让你感受到它的爱。
5、《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如果你单纯地把它当作是一部同性电影那你就错了,这里有我们还是十几岁少年时关于成长,爱情,友谊,亲情和情欲的一切想法。就如老爹所说,在我们还是少年时就要去感受我们所感受的,去体验生命中的一切但是永远不要失去快乐;趁我们还年轻时去拥抱所有的情绪与感受,这样的我们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2. 意大利出名的电影三部曲是那三部
看一下,你问的是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的时光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
采纳哦
3. `意大利有哪些著名导演`
《美丽人生》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尼尼,获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父亲形象。
意大利电影
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
早期电影 1905年,F.奥尔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其后的两、三年间,很多小电影公司在都灵、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纷纷建立起来。1905年,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导演F.奥尔伯里尼),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1909~1910年拍摄了影片《麦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尔迪》、《奥赛罗》、《贝亚特丽齐•琴奇》等。1913年是意大利无声影片最兴盛时期,年产量达497部。这个时期的主要导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罗、E.格左尼、L.麦几、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纳。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导演E.格左尼)、《庞培城的末日》(1913,导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亚》(1914,导演G.帕斯特隆纳)。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意大利颓废派作家G.邓南遮参予了此片剧本的编写工作。作曲家I.皮泽蒂也特地为影片写了放映时乐队演奏的乐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爱情不会死》(1913,导演M.卡塞利尼)是沙龙式情节影片的代表作。这部现代题材作品也获得很大成功。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据R.布拉乔的原作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这类影片还有《黛莱丝•拉甘》(1915,根据E.佐拉的小说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阿松塔•斯比纳》(1915,导演G.塞伦纳)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这时,只有演员兼导演E.吉奥内的作品还保持着声誉。他拍摄了浪漫主义的惊险样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意大利电影企业家们把当时20几家影片公司组成了一个托拉斯,即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但这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极力利用电影作为一种宣传手段。1935年,意大利设电影业管理局,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罗马建成了一座欧洲最大的综合电影制片厂:电影城(有十个摄影棚)。1935年在罗马建立了电影实验中心,负责培养电影专业人员。影片产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产量高达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完完全全为它服务的导演为数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导演主要拍摄古装片、音乐片、情节片和喜剧片。这个时期有些人追求“纪录片的客观性”,拍摄了一些“纪录派”影片。如《海底的人们》(1940,导演F.德•罗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导演罗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对法西斯官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为了拒拍庸俗的商业性影片和回避拍摄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传片,“书法派”主要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他们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导演M.索尔达蒂)、《射击》(1941,根据A.C.普希金的短篇小说改编,导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贾柯莫》(1942,导演拉都达,A.)、《是,太太》(1942,导演F. 波乔里)和《嫉妒》(1943,导演波乔里)。
这个时期,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积极而自觉地反对法西斯的官方电影,他们当中很多人曾在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执教或学习。由于没有通过实际拍片来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在电影杂志 《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阐述自己的主张。1939~1942年发表的这些文章为后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基础。这些青年当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著名导演,如维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萨尼,C.、安东尼奥尼,M.;有些成为著名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亚齐等。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冲破种种阻力,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云中四步曲》(1942,导演勃拉塞蒂,A.)、《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导演德•西卡,V.,编剧柴伐蒂尼,C.)和《沉沦》(1943,导演维斯康蒂,L.)。这几部影片显现出意大利电影复兴的最初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形势下,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级冷酷的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同一主题思想的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广阔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风格很快被其它国家效仿。导演利萨尼,C.、A.维加诺、勃拉塞蒂,A.也拍摄了反映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影片。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一些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 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的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精练、严谨;既拒绝法西斯统治时期那种粉饰、浮夸的程序,也摈弃好莱坞的那些陈腐的模式。影片通常采用自然实景,人物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实事件为基本内容,往往取材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导,决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后,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反法西斯各政党出现分裂之后,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团结统一也开始解体,有些人通过作品强调自己忠实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力求继续发展这个传统,如利萨尼,C.拍摄了《苦难情侣》(1954),德•西卡,V.拍摄了《屋顶》(1956),捷尔米,P.拍摄了《司机》(1956)。有一些人则开始放弃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R.拍摄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兰西斯科》(1950,又译名《圣弗兰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开始明确地表现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题;A.杰尼那按梵蒂冈的旨意拍摄的影片《沼泽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许多新现实主义手法而已。费里尼,F.的阐述哲学、道德问题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它对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反思。
这个时期,导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剧片《两文钱的希望》(1952)、导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闹剧片《面包、爱情与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机构和右翼分子宣布为“乐观片”,并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义的影片《温别尔托•D》则被认定为“悲观片”,由于政府对“乐观片”给予资助,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变种样式的电影,人们把它讥讽为“玫瑰色新现实主义”。这种样式的影片徒具新现实主义的某些表面特征,社会批判的内容被阉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对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国家和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但在意大利,它却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无论是教权主义的反动势力,还是好莱坞的垄断组织都没能扼杀意大利电影艺术的发展。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很多电影专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团结的立场上来。1959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戴拉•罗维莱将军》,导演M.莫尼塞利拍摄了《大战》。1960年,罗西里尼,R.又摄制了充满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罗马的夜晚》。
60年代,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维斯康蒂,L.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费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东尼奥尼,M.的 《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罗马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虚。这些影片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也表现出令人压抑的孤独寂寞。类似情况也存在于费里尼以前几部作品里,如影片《路》(1954)、《诈骗》(1955)、《卡比利亚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内心隐秘的自传体影片《》(1963)里。但是,资产阶级家庭危险和妇女地位的主题在他的影片《朱丽叶和灵魂》(1965)里却得到了发展。导演安东尼奥尼,M.致力于探讨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异化问题,拍摄了整整一组影片:《呐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蚀》(1962)和《红色的沙漠》(1964)。这位导演虽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但有时把离群索居的悲剧做了绝对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这一段时间里拍摄了反法西斯的影片《乔恰拉》(1960,根据作家A.莫拉维亚的小说改编)和《阿尔托纳的幽禁者》(1962,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J.P.萨特的剧本改编)。
60年代,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第二个浪潮期间,意大利拍摄了许多比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长夜》(1960,导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导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导演N.洛依),《他们走向东方》(1964,导演德•桑蒂斯,G.)、《要嫁给军人的姑娘们》(1965,导演V.朱尔里尼)和《未婚妻布贝》(1963,导演康曼西尼,L.)等等。维斯康蒂,L.导演了一部关于纳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权的影片《群神的灭亡》(1969)。德•西卡,V.拍摄了根据G.巴萨尼反法西斯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芬齐-孔蒂尼家的花园》(1970)和反战的情节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里,表现工人的题材仍然为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所关注。导演M.莫尼塞利以喜剧样式拍摄了有关意大利工人第一次罢工的影片《同志们》(1963),导演U.格列戈莱蒂拍摄了嘲笑资本主义剥削方法的科学幻想式讽刺喜剧片《奥米克伦》(1963)。塔维亚尼兄弟和V.奥尔西尼执导了影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电影艺术家们对揭露黑手党罪行的题材也颇感兴趣,如V.德•塞塔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达,A.的《黑手党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应得》(1967)。这时意大利也出现了政论性电影。导演罗西,F.采用纪录手法摄制了剖析黑手党问题的尖锐的社会批判影片《萨尔瓦托雷•裘连诺》(1961)和杂文式影片《掠夺城市的手》(或译《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导演致力于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如维斯康蒂,L.的《金钱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尔里尼的《家庭记事》(1962)、F.马塞利的《冷漠的人们》(1963)等。
这个时期一些新导演崭露头角。在意大利电影占有特殊位置的导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于1961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乞丐》,翌年拍摄了《罗马妈妈》。他的影片虽然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描写,但是准确地反映了罗马城郊流氓无产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马太福音书》(1965)里,P.帕索里尼表达了试图使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理想相调和的意图。其后,他又转向专门拍摄改编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1969)、G.薄伽丘的《十日谈》(1971)、G.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萨洛,或者萨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但同时渲染了病态的色情和暴虐狂。
这个年代里,社会喜剧片中较受欢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片,这种样式影片将喜剧和悲剧两种成分相结合,力求表现现代的重大问题。很多著名导演拍摄的“意大利式喜剧片”受到观众的好评。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捷尔米,P.的《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被诱骗被遗弃的女人》(1964)、《女士们和先生们》(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齐的《艰难的生活》(1961)、《争先恐后》(1962)和《进军罗马》(1962)、《“圣一月”行动计划》(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调度员》(1960)、《保险局医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导演S.莱翁内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声誉。如影片《为了多余的几块钱》(1964)、《好人,粗暴汉和无赖》(1966)、《从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叛逆电影”的影片。青年导演M.贝洛契奥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离奇的形式表现了青年对资产阶级生活习俗、家庭伦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反抗。属于“叛逆电影”的还应提到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几部影片:《打倒者们》(1967)、《在天蝎坐标记下》(1969)。在西班牙培养成长的导演费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响。他的《蜂后》(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杰死了》(1969)、《接见》(1971)等影片运用讽刺和怪诞手法表现了反教权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内容,嘲讽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虚情假义。
70年代,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一个被称之为政治电影的派别,它们在反法西斯主义,社会批判的激情和在艺术原则方面接近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国内外赢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观众的赞许。如F.凡奇尼的影片《马梯奥蒂谋杀案》(1973),贝尔托卢奇,B.的影片《蜘蛛的战略》(1970,电视片)、《国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纪》(1976),C.利滋尼的《圣巴比伦广场,下午8点钟,无法理解的谋杀案》(1976),G.蒙塔尔多的《阿妮丝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喜剧样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们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们曾如此相爱》(1975)和心理描写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这个时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意义的影片有《代号“恶魔”行动计划》(1979,意大利与西班牙合拍,导演G.蓬戴科尔沃)、《右边坐着的人》(1968,导演V.朱尔里尼)、《萨柯和万塞蒂》(1971,导演G.蒙塔尔多)。这一时期表现工人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导演佩特里,E.);揭露国家机关贪污受贿,揭露法官、警察、检察机关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电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侦探片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如导演达米阿尼,D.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着的人》(1979),佩特里,E.的《对一个绝对无可怀疑的公民的调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罗西,F.的《马台依事件》(1973)和《尊贵的尸体》(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们》(1975)等。
此外,反映意大利农村生活中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亲》(1977,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木屐树》(1978,导演E.奥尔密)、根据作家C.莱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导演罗西,F.)等。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们也拍摄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维斯康蒂,L.摄制了《室内装饰的全家像》(1974),影片强烈地谴责了法西斯阴谋者,同时也激烈地指责了左翼极端分子。德•西卡,V.与柴伐蒂尼,C.联合拍摄了两部剖析社会问题的影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和《暂短的休假》(1973);费里尼,F.拍摄了《罗马》(1972)和《阿马尔柯德》(1973),这位艺术家在这两部影片里第一次鲜明地表现了反教权主义和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安东尼奥尼,M.的创作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在英国拍摄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影片《放大》(1966)之后,在国内导演了《职业:记者》(1975),这部影片里既有他经常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导演V.朱尔里尼拍摄了《塔尔塔尔沙漠》(1976,根据D.布恰蒂的原作改编),影片的反军国主义倾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政治电影”在发展中,严肃成分和娱乐成分互相渗透的倾向,使电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起尖锐争论的电影作品。如费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1974)。这些电影虽然表现了反资产阶级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时却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随着各种不同样式互相渗透和新的样式的出现,60年代电影创作中的许多现象、流派和样式,也逐渐在意大利电影中消失。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各方面出现的普遍不稳定,使电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对社会、人的信仰丧失了信心,这反映在他们创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费雷里,M.导演的《最后一个女人》(1976)和《再见,色欲之徒》(1978),费里尼,F.的《乐队在排练》(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产的影片中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贝尔托卢奇,B.的《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1981),费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驶了》(1983),罗西,F.的《三兄弟》(1981),塔维亚尼兄弟的《圣洛伦索之夜》(1981),安东尼奥尼,M.的《一个女人的辨认》(1982)。 当代电影状况 意大利电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气,原因很多,诸如国产电影得不到国家支持、美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渗入意大利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系统、电视的竞争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导演,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捷尔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继逝世。1978~1979年,制片生产规模压缩了,影院数也减少了。观众1975年为5.1亿多人次,1978年减少到3.1亿多人次。外国影片占全国发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制片人和墨守成规的导演为了寻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办法:拍摄喜剧片、侦探片和音乐片,期望以此满足观众。
意大利的电影生产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国大约有150家电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罗马、都灵、米兰、威尼斯、比萨等城市也都有一些制片厂。很多意大利影片是靠好莱坞垄断组织的资金拍摄的。影片发行机构也很分散,而且这些机构与美国资本有着密切联系。天主教会和梵蒂冈对电影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间的推荐或观看。
意大利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由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培养,该中心创建于1935年。电影专业刊物有:《白与黑》(1940创刊)、《新电影》(1952)、《电影——1960》(1960)等。 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罗伦萨国际独立制片人电影节、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
4. 反映意大利文化的电影
《美丽人生》
评论: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像这种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圭多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圭多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除了奥斯卡金像奖以外,该片还曾获得过总共二十八项国际大奖,在全球佳评如潮。《美丽人生》在美国的票房已经超过《邮差》,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外语片。迄今为止收入已近2300万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亿美元大关,而更令人称道的是,该片的制作成本仅仅为650万美元。 贝尼尼也由此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语片拿到奥斯卡影帝的外国演员, 取得了无数电影人毕生梦寐以求的成功。 贝贝尼1952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快乐的传说》、《不法之徒》等电影,他的电影真实、简练,而且总是热情洋溢、充满笑容 。《美丽人生》是他所执导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观众则在笑声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罗伯托•贝尼尼是意大利影坛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在本片发挥了高度创意,用妙想天开的方式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纳粹迫害犹太人点石成金,效果令人绝倒。
此片以德国法西斯捕杀犹太人为背景,讲述一个犹太人与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姑娘传奇般地相识并很快结婚生下一名男孩。父亲惨淡经营一家书店,母亲有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平静而美好。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法西斯占领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将所有居民抓进集中营做苦役。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慈爱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存有战争的阴影,便谎称他们是在做一个能赢取积分获得真正坦克作为奖励的游戏。最终他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场面不算壮烈,也没有太多血腥,只用几声枪响“草草”带过,然而浓浓的父爱含盖其中。盟军的到来使居民们重获自由,孩子乘坐在盟军的坦克上寻找人群中的母亲,重新投入母亲怀抱的孩子只当是做了一场规则严厉游戏。很多年后他才会明白原来当时是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美丽人生。
《海上钢琴师》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与《天堂电影院》一样,《梅琳娜》也是以孩子的视角展开的。所不同的是,《天堂电影院》通过一个孩子看电影的经历将电影的发展史展现在观众面前,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小中见大的大气磅礴。而《梅琳娜》则比较个人化一些,一个男孩青春期的萌动和焦躁直至最后的成熟跃然银幕。吉塞普·托那托的“男孩”题材影片一定会勾起你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缅怀。
影片延续了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浪漫唯美和细腻感性,画面感强。
看上半部会以为只是一部少年情怀,随着剧情推进,才感到蚀骨的悲愤。
一个女人就因为太美丽,所有男人都垂涎她的身体,想占有她;所有女人都妒恨她,搬弄她,妄图毁灭她。
你会从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子眼中,一起见证什么叫逼良为娼,什么叫悲剧。
丈夫在前方战场上为他们打仗,妻子却在家园里被欺侮损害。
就因为太美丽,她不能象平凡的女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她找不到工作,无论走到哪,都会被所有人围观,忍受男人猥琐的目光下作的谈论和女人妒恨的眼神恶毒的中伤。从少年维力图的偷窥中,我们可以看到玛莲娜分明深爱着她的丈夫。
丈夫死讯传来后,她的境况更糟。她需要保护需要依靠,可是那位对她怀了一点点真情的军官,也被唾沫星子吓跑了。他因为她和牙医起了冲突,牙医的妻子闹上法庭,所有人都指是玛莲娜勾三搭四破坏人家庭——这评价让我想起一个人:林仙儿,她才当之无愧,可是人们却为林仙儿神魂颠倒奉若仙子。——人们向来只会对没有的事捕风捉影,对真实的事反而不敢说什么,或觉得无趣。
玛莲娜找了律师,这位又老又丑又色又从不洗澡的秃顶胖男人在庭上力保玛莲娜,居然说出了真相——玛莲娜就错在长的太美。这位打赢了官司的律师跟到玛莲娜家里,当晚现形迫不及待的强占了她,只有维力图看到了她的屈辱和悲伤。
父亲也抛弃了她,没有一个人真心帮助她,没有人爱护她。直到剥夺了她的家产,没有人肯卖给她食物,她只好偷偷的找人买东西吃,而送食物给她的仍是贪图她身体的恶棍,维力图再一次看到心中最美好的情人被欺侮。
对美好事物觊觎妒恨的人们,终于将“逼良为娼”的事业修炼成功——玛莲娜沦落为娼妓,日日辗转于声色淫欲,甚至服务入侵的德军。人们是否看到,从前低眉敛目不施脂粉的玛莲娜,在做妓之后终于抬起头走路,浓妆艳抹?她改变的第一天,点燃的第一支烟,眼角那颗泪珠,谁看见了?
在维力图梦想了数百次与玛莲娜欢会交合之后,他以嫖客和妓女的身份得到了生命中第一个女人,并把她仍然幻想成玛莲娜。一切进行的颇滑稽:眼前的画面,,是一个性感成熟久经世事完美无暇的高挑女人,为一个稚气未脱不知所措的矮小男孩宽衣解带。当一切成为现实,一定和小维力图幻想中的不一样,是不是?但是由始至终,少年维力图是小城里唯一一个对玛莲娜怀有纯真感情的,他对她的性幻想,都带着孩子气,颇好笑。
高潮:战争结束,那些妒火中烧粗俗蠢笨的女人们终于爆发,结伙将玛莲娜拖到街头撕扯殴打烂骂,以解心头多年积恨。她们操着各种家常工具抡着粗壮的胳膊和象腿,打完后把玛莲娜赶出城。平日围观的人们仍旧是围观,看来不只旧中国的人们有这“爱好”。当玛莲娜遍体鳞伤衣不遮体的倒伏在地上,那些眼睛盯在她裸露的美丽胸脯上的男人们,没有一个出来护她。她屈辱艰难的爬起来,对着男人们嘶声悲呼,可天上地下她就只有她自己一个人...
玛莲娜偷偷的乘火车离开了,离别忍不住心酸的望向昔日的家园。
导演大概不想叫她就这样走了,她的丈夫回来了,没有死.庆幸的是,丈夫信任她,他要找她回来。心思一直追随玛莲娜却无力帮她的维力图,终于做了一件帮到她的事,他告诉玛莲娜的丈夫世事多厄,但玛莲娜只爱他,并指引他去找她。
小城再次沸腾:玛莲娜随着丈夫回来了,围观、诬陷、猜忌、妒恨,玛莲娜仍旧低眉敛目。
结局:菜市场,粗妇们又在指点;玛莲娜也老了,有皱纹了,她也胖了。似乎这样就比较能够被她们接纳了,玛莲娜的一切罪过,就因为美丽。这一次,玛莲娜没有象从前一样回避,她回头,直视她们,粗妇们居然有点不知所措。玛莲娜略微一笑,道:早安。人们解了冻似的顷刻热情起来,开始招呼玛莲娜买东西。
玛莲娜是美的代表,完美高贵,追求美好的感情。她高于世俗,这就难免被俗世上人性的丑陋面垂涎妒恨。美丽被放大,丑陋被放大,美丽被丑陋扭曲,丑陋被美丽淡化,玛莲娜还是玛莲娜。
5. 求好看的几部意大利电影
《海上钢琴师》
《天堂电影院》
《西西里岛的传说》
很经典的 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三步曲
但是网上一般只有《海上钢琴师》的下载。。。。可惜啊。。
这几个比较精彩
6. 推荐几部意大利电影
强烈推荐《地中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了,虽然不是特有名。然后还有《美丽人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教父》《海上钢琴师》 你也喜欢意大利电影啊。
7. 有没有关于意大利黑手党的电影,有名最好。
1、《教父》
1945年夏天,美国本部黑手党科莱昂家族首领,教父维托·唐·科莱昂为小女儿康妮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维托·唐·科莱昂有三个儿子,好色的长子逊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从二战战场回来的小儿子迈克。其中逊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迈克虽然精明能干,却对家族的事业没什么兴趣。
维托·唐·科莱昂是黑手党首领,常干违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他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为此他拒绝了毒枭素洛佐的要求,并因此激化了与纽约其它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
圣诞前夕,素洛佐劫持了教父的教子汤姆,并派人暗杀教父。教父中枪入院。素洛佐要汤姆设法使逊尼同意毒品买卖,重新谈判。逊尼有勇无谋,他发誓报仇,却无计可施。
迈克去医院探望父亲,他发现保镖已被收买,而警方亦和素洛佐串通一气。各家族间的火并一触即发。迈克制定了一个计策诱使素洛佐和警长前来谈判。在一家小餐馆内,迈克用事先藏在厕所内的手枪击毙了素洛佐和警长。
迈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里他娶了美丽的阿波萝妮亚为妻,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而此时,纽约各个黑手党家族间的仇杀却越来越激烈。逊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卖,被人打得千疮百孔。
教父伤愈复出,安排各家族间的和解。听到噩耗的迈克也受到了袭击。被收买的保镖法布里奇奥在迈克的车上装了炸弹。迈克虽幸免于难,却痛失爱妻。
迈克于1951年回到了纽约,并和前女友凯结了婚。日益衰老的教父将家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迈克。在教父病故之后,迈克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复仇。他派人刺杀了另两个敌对家族的首领,并亲自杀死了谋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奥。同时他也命人杀死了卡洛,为逊尼报了仇。
仇敌尽数剪除。康妮因为丈夫被杀而冲进了家门,疯狂地撕打迈克。迈克冷峻地命人把康妮送进了疯人院。他已经成了新一代的教父。
2、《美国往事》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为了一步达到最后的目标,麦克斯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有过铁窗经验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
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并把面条心爱的姑娘据为己有。
面对多项指控无法脱身的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逃脱法律的审判,被面条所拒绝。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3、《有你我不怕》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只有5户人家的村庄横渡村。10岁的男孩米歇尔真那个在和同伴完跑步比赛游戏,竞争,强权,惩罚,逃避,承担,他们体验着成人世界的规则。
在比赛之后,迈克尔无意发现了山上的一个秘密:山上的洞穴里,囚禁着一个与他同龄的金发男孩,他相信自己已在天堂,米歇尔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们都是用童话与想像化解内心的恐惧。
米歇尔隐瞒了这个秘密,并在心里做了各种各样的奇异猜想。然而内心的呼喊,催促他一次又一次奔跑,奔向那个神秘的地方……
然而,一天晚上,米歇尔从大人们的密探中得知,那个孩子叫菲利普,是全村的大人们一同绑架的,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一边是威严慈爱、时常对他笑眯眯的父亲,一边是被脚链拴住不能动弹,脏兮兮像生病的老鼠一样的菲利普,米歇尔陷入了巨大的迷惑与恐惧之中。
然而,内心的呼唤促使他一次次去洞穴看望生出混沌的菲利普,并努力地走进菲利普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摆脱恐惧,帮助他重新面对生活,帮助他找回心底对亲人的爱,帮助他睁开眼睛看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米歇尔成了菲利普的守护天使,支撑他坚强的活下去。
然而由于好友的出卖,米歇尔的举动终于被大人们发现了,他们决定杀死菲利普,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他生命里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于是在黑夜里, 他再次上路,去寻找已经被转移藏匿地点的菲利普。
他遇到了蟾蜍,遇到了恶狗,一切能把一个10岁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的东西都没有阻止他的决心。最后米歇尔终于找到了菲利普,并用尽全身的力气把他推出了地洞,让他逃生,而父亲误以为他是菲利普,便对米歇尔开了那不属于他的一枪。
4、《格莫拉》
一位名叫托托的13岁男孩,他了解到成为一名克莫拉成员,就意味着得到了获得尊敬和成熟的门票,为此他被迫出卖年轻母亲玛丽亚。唐·希洛表面上是一名会计,他的工作是把每个月的支出交给可信的组织成员,而这些成员的儿子或者丈夫都已经入狱。
马可和希罗是好朋友,他们天真地认为能够从当地的组织头领那里独立接手。帕里跨斯是一个熟练的女装裁缝,他为一家幕后为克莫拉组织的时装公司打工,他在那里担任一个庞大的血汗工厂训练员,但是在一次针对组织的中国竞争对手的夜间突袭中被捕。
弗兰克是一位善于言谈的商人,不过他的“生意”却是处理有毒废物,这属于违法行为,这让他的年轻助手罗伯托越来越发排斥。
5、《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
影片真实事件改编,是一部以1970到1990年间黑手党猖獗的西西里地区为背景的黑色喜剧。影片以嘲讽的视角描写了黑手党大佬,并歌颂了不畏惧与反抗黑手党的英雄。影片聚焦在一个叫做阿图罗的男孩身上。他生活在帕勒莫,并且试图征服令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弗洛拉。
Arturo刁钻解读自己的平凡身世,说成是上天精心安排,要他见证意大利七、八十年代黑手党横行的黑暗岁月。化装派对小学同学化身童话英雄时,他扮的偶像却是当时的总理大臣;小子爱政治,居于西西里,总有缘跟正直反黑的抗暴官员及法官遇上,然后却一个个遭暗杀。
他另一偶像是班中小女神Flora,在炸弹浪潮里发豆芽梦。
8. 意大利经典电影
唐吉诃德外传 (2009) 格莫拉 (2008) 初冬的日子 (2008) 神秘旅行 (2008) 观鸟人 (2008) 哈罗德和卡玛再遇平静的躁动 (2008) 大牌明星 (2008) 再见 (2008) 爱的男人 (2008) 喧闹的根源 (2008) 疯狂之血 (2008) 乔凡娜的宗教 (2008) 无头的女人 (2008) 干扰70 (2007) 我哥哥是唯一的儿子 (2007) 再见巴法纳 (2007) 闭室22 (2007) 布依奥在身边 (2007) 异旅情丝 (2007) 蛋糕与痛苦 (2007) 云雀农场 (2007) 大海的尽头 (2007) 听见天堂 (2007) 恐怖洋馆 (2007) 夜曲巴士 (2007) 奥古斯都一世 (2007) 别碰斧子 (2007) 疑云 (2007) 第三个妈妈 (2007) 恶灵之泪 (2007) 谎言成真 (2007) 美丽的暗杀者 (2007) 影子 (2007) 诺亚方舟 (2007) 2008新毕业生 (2007) 婚礼摄影师 (2006) 骑士蒂朗:少女阴谋 (2006) 金色大门 (2006) 灵石会议 (2006) 自由启示录 (2006) 恋爱魔镜 (2006) 迷睡 (2006) 玛丽 (2006) 隐秘 (2006) 我与拿破仑 (2006) 土生土长 (2006) 心之归属 (2006) 被窃听的隐私 (2006) 凯门鳄 (2006) 与他们的相遇 (2006) 家庭朋友 (2006) 屋顶上的童年时光 (2006) 消逝的星星 (2006) 心中的野兽 (2005) 情狱 (2005) 所有被忽视的孩子们 (2005) Uomo perfetto, L' (2005) 好女人 (2005) 爱情手册 (2005) 梅丽莎 (2005) 现在和永远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自你出生 (2005) 热体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2005) 神圣的心 (2005) 犯罪小说 (2005) 雾都孤儿 (2005) 麦肯尼加省 (2005) 爱神 (2005) 爱你如诗美丽 (2005) 你喜欢希区柯克吗? (2005) 超级火山:真正末日 (2005) 卡萨诺瓦 (2005) 航向真情海 (2005) 躲藏 (2005) 丈夫出租 (2004) 意大利罗曼史 (2004) 如像一般 (2004) 超越国境(第二部) (2004) 蒙多维诺 (2004) 卢旺达饭店 (2004) 时空救援 (2004) ( 基因狂想曲 (2004)
意大利电影简介:
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
早期电影 1905年,F.奥尔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其后的两、三年间,很多小电影公司在都灵、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纷纷建立起来。1905年,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导演F.奥尔伯里尼),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1909~1910年拍摄了影片《麦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尔迪》、《奥赛罗》、《贝亚特丽齐•琴奇》等。1913年是意大利无声影片最兴盛时期,年产量达497部。这个时期的主要导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罗、E.格左尼、L.麦几、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纳。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导演E.格左尼)、《庞培城的末日》(1913,导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亚》(1914,导演G.帕斯特隆纳)。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意大利颓废派作家G.邓南遮参予了此片剧本的编写工作。作曲家I.皮泽蒂也特地为影片写了放映时乐队演奏的乐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爱情不会死》(1913,导演M.卡塞利尼)是沙龙式情节影片的代表作。这部现代题材作品也获得很大成功。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据R.布拉乔的原作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这类影片还有《黛莱丝•拉甘》(1915,根据E.佐拉的小说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阿松塔•斯比纳》(1915,导演G.塞伦纳)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这时,只有演员兼导演E.吉奥内的作品还保持着声誉。他拍摄了浪漫主义的惊险样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意大利电影企业家们把当时20几家影片公司组成了一个托拉斯,即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但这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极力利用电影作为一种宣传手段。1935年,意大利设电影业管理局,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罗马建成了一座欧洲最大的综合电影制片厂:电影城(有十个摄影棚)。1935年在罗马建立了电影实验中心,负责培养电影专业人员。影片产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产量高达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完完全全为它服务的导演为数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导演主要拍摄古装片、音乐片、情节片和喜剧片。这个时期有些人追求“纪录片的客观性”,拍摄了一些“纪录派”影片。如《海底的人们》(1940,导演F.德•罗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导演罗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对法西斯官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为了拒拍庸俗的商业性影片和回避拍摄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传片,“书法派”主要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他们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导演M.索尔达蒂)、《射击》(1941,根据A.C.普希金的短篇小说改编,导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贾柯莫》(1942,导演拉都达,A.)、《是,太太》(1942,导演F. 波乔里)和《嫉妒》(1943,导演波乔里)。
这个时期,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积极而自觉地反对法西斯的官方电影,他们当中很多人曾在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执教或学习。由于没有通过实际拍片来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在电影杂志 《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阐述自己的主张。1939~1942年发表的这些文章为后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基础。这些青年当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著名导演,如维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萨尼,C.、安东尼奥尼,M.;有些成为著名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亚齐等。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冲破种种阻力,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云中四步曲》(1942,导演勃拉塞蒂,A.)、《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导演德•西卡,V.,编剧柴伐蒂尼,C.)和《沉沦》(1943,导演维斯康蒂,L.)。这几部影片显现出意大利电影复兴的最初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形势下,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级冷酷的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同一主题思想的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广阔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风格很快被其它国家效仿。导演利萨尼,C.、A.维加诺、勃拉塞蒂,A.也拍摄了反映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影片。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一些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 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的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精练、严谨;既拒绝法西斯统治时期那种粉饰、浮夸的程序,也摈弃好莱坞的那些陈腐的模式。影片通常采用自然实景,人物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实事件为基本内容,往往取材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导,决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后,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反法西斯各政党出现分裂之后,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团结统一也开始解体,有些人通过作品强调自己忠实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力求继续发展这个传统,如利萨尼,C.拍摄了《苦难情侣》(1954),德•西卡,V.拍摄了《屋顶》(1956),捷尔米,P.拍摄了《司机》(1956)。有一些人则开始放弃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R.拍摄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兰西斯科》(1950,又译名《圣弗兰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开始明确地表现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题;A.杰尼那按梵蒂冈的旨意拍摄的影片《沼泽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许多新现实主义手法而已。费里尼,F.的阐述哲学、道德问题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它对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反思。
这个时期,导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剧片《两文钱的希望》(1952)、导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闹剧片《面包、爱情与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机构和右翼分子宣布为“乐观片”,并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义的影片《温别尔托•D》则被认定为“悲观片”,由于政府对“乐观片”给予资助,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变种样式的电影,人们把它讥讽为“玫瑰色新现实主义”。这种样式的影片徒具新现实主义的某些表面特征,社会批判的内容被阉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对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国家和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但在意大利,它却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无论是教权主义的反动势力,还是好莱坞的垄断组织都没能扼杀意大利电影艺术的发展。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很多电影专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团结的立场上来。1959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戴拉•罗维莱将军》,导演M.莫尼塞利拍摄了《大战》。1960年,罗西里尼,R.又摄制了充满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罗马的夜晚》。
60年代,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维斯康蒂,L.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费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东尼奥尼,M.的 《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罗马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虚。这些影片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也表现出令人压抑的孤独寂寞。类似情况也存在于费里尼以前几部作品里,如影片《路》(1954)、《诈骗》(1955)、《卡比利亚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内心隐秘的自传体影片《》(1963)里。但是,资产阶级家庭危险和妇女地位的主题在他的影片《朱丽叶和灵魂》(1965)里却得到了发展。导演安东尼奥尼,M.致力于探讨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异化问题,拍摄了整整一组影片:《呐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蚀》(1962)和《红色的沙漠》(1964)。这位导演虽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但有时把离群索居的悲剧做了绝对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这一段时间里拍摄了反法西斯的影片《乔恰拉》(1960,根据作家A.莫拉维亚的小说改编)和《阿尔托纳的幽禁者》(1962,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J.P.萨特的剧本改编)。
60年代,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第二个浪潮期间,意大利拍摄了许多比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长夜》(1960,导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导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导演N.洛依),《他们走向东方》(1964,导演德•桑蒂斯,G.)、《要嫁给军人的姑娘们》(1965,导演V.朱尔里尼)和《未婚妻布贝》(1963,导演康曼西尼,L.)等等。维斯康蒂,L.导演了一部关于纳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权的影片《群神的灭亡》(1969)。德•西卡,V.拍摄了根据G.巴萨尼反法西斯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芬齐-孔蒂尼家的花园》(1970)和反战的情节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里,表现工人的题材仍然为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所关注。导演M.莫尼塞利以喜剧样式拍摄了有关意大利工人第一次罢工的影片《同志们》(1963),导演U.格列戈莱蒂拍摄了嘲笑资本主义剥削方法的科学幻想式讽刺喜剧片《奥米克伦》(1963)。塔维亚尼兄弟和V.奥尔西尼执导了影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电影艺术家们对揭露黑手党罪行的题材也颇感兴趣,如V.德•塞塔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达,A.的《黑手党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应得》(1967)。这时意大利也出现了政论性电影。导演罗西,F.采用纪录手法摄制了剖析黑手党问题的尖锐的社会批判影片《萨尔瓦托雷•裘连诺》(1961)和杂文式影片《掠夺城市的手》(或译《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导演致力于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如维斯康蒂,L.的《金钱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尔里尼的《家庭记事》(1962)、F.马塞利的《冷漠的人们》(1963)等。
这个时期一些新导演崭露头角。在意大利电影占有特殊位置的导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于1961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乞丐》,翌年拍摄了《罗马妈妈》。他的影片虽然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描写,但是准确地反映了罗马城郊流氓无产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马太福音书》(1965)里,P.帕索里尼表达了试图使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理想相调和的意图。其后,他又转向专门拍摄改编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1969)、G.薄伽丘的《十日谈》(1971)、G.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萨洛,或者萨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但同时渲染了病态的色情和暴虐狂。
这个年代里,社会喜剧片中较受欢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片,这种样式影片将喜剧和悲剧两种成分相结合,力求表现现代的重大问题。很多著名导演拍摄的“意大利式喜剧片”受到观众的好评。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捷尔米,P.的《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被诱骗被遗弃的女人》(1964)、《女士们和先生们》(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齐的《艰难的生活》(1961)、《争先恐后》(1962)和《进军罗马》(1962)、《“圣一月”行动计划》(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调度员》(1960)、《保险局医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导演S.莱翁内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声誉。如影片《为了多余的几块钱》(1964)、《好人,粗暴汉和无赖》(1966)、《从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叛逆电影”的影片。青年导演M.贝洛契奥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离奇的形式表现了青年对资产阶级生活习俗、家庭伦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反抗。属于“叛逆电影”的还应提到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几部影片:《打倒者们》(1967)、《在天蝎坐标记下》(1969)。在西班牙培养成长的导演费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响。他的《蜂后》(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杰死了》(1969)、《接见》(1971)等影片运用讽刺和怪诞手法表现了反教权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内容,嘲讽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虚情假义。
70年代,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一个被称之为政治电影的派别,它们在反法西斯主义,社会批判的激情和在艺术原则方面接近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国内外赢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观众的赞许。如F.凡奇尼的影片《马梯奥蒂谋杀案》(1973),贝尔托卢奇,B.的影片《蜘蛛的战略》(1970,电视片)、《国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纪》(1976),C.利滋尼的《圣巴比伦广场,下午8点钟,无法理解的谋杀案》(1976),G.蒙塔尔多的《阿妮丝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喜剧样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们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们曾如此相爱》(1975)和心理描写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这个时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意义的影片有《代号“恶魔”行动计划》(1979,意大利与西班牙合拍,导演G.蓬戴科尔沃)、《右边坐着的人》(1968,导演V.朱尔里尼)、《萨柯和万塞蒂》(1971,导演G.蒙塔尔多)。这一时期表现工人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导演佩特里,E.);揭露国家机关贪污受贿,揭露法官、警察、检察机关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电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侦探片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如导演达米阿尼,D.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着的人》(1979),佩特里,E.的《对一个绝对无可怀疑的公民的调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罗西,F.的《马台依事件》(1973)和《尊贵的尸体》(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们》(1975)等。
此外,反映意大利农村生活中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亲》(1977,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木屐树》(1978,导演E.奥尔密)、根据作家C.莱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导演罗西,F.)等。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们也拍摄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维斯康蒂,L.摄制了《室内装饰的全家像》(1974),影片强烈地谴责了法西斯阴谋者,同时也激烈地指责了左翼极端分子。德•西卡,V.与柴伐蒂尼,C.联合拍摄了两部剖析社会问题的影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和《暂短的休假》(1973);费里尼,F.拍摄了《罗马》(1972)和《阿马尔柯德》(1973),这位艺术家在这两部影片里第一次鲜明地表现了反教权主义和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安东尼奥尼,M.的创作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在英国拍摄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影片《放大》(1966)之后,在国内导演了《职业:记者》(1975),这部影片里既有他经常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导演V.朱尔里尼拍摄了《塔尔塔尔沙漠》(1976,根据D.布恰蒂的原作改编),影片的反军国主义倾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政治电影”在发展中,严肃成分和娱乐成分互相渗透的倾向,使电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起尖锐争论的电影作品。如费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1974)。这些电影虽然表现了反资产阶级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时却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随着各种不同样式互相渗透和新的样式的出现,60年代电影创作中的许多现象、流派和样式,也逐渐在意大利电影中消失。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各方面出现的普遍不稳定,使电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对社会、人的信仰丧失了信心,这反映在他们创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费雷里,M.导演的《最后一个女人》(1976)和《再见,色欲之徒》(1978),费里尼,F.的《乐队在排练》(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产的影片中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贝尔托卢奇,B.的《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1981),费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驶了》(1983),罗西,F.的《三兄弟》(1981),塔维亚尼兄弟的《圣洛伦索之夜》(1981),安东尼奥尼,M.的《一个女人的辨认》(1982)。 当代电影状况 意大利电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气,原因很多,诸如国产电影得不到国家支持、美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渗入意大利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系统、电视的竞争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导演,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捷尔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继逝世。1978~1979年,制片生产规模压缩了,影院数也减少了。观众1975年为5.1亿多人次,1978年减少到3.1亿多人次。外国影片占全国发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制片人和墨守成规的导演为了寻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办法:拍摄喜剧片、侦探片和音乐片,期望以此满足观众。
意大利的电影生产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国大约有150家电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罗马、都灵、米兰、威尼斯、比萨等城市也都有一些制片厂。很多意大利影片是靠好莱坞垄断组织的资金拍摄的。影片发行机构也很分散,而且这些机构与美国资本有着密切联系。天主教会和梵蒂冈对电影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间的推荐或观看。
意大利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由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培养,该中心创建于1935年。电影专业刊物有:《白与黑》(1940创刊)、《新电影》(1952)、《电影——1960》(1960)等。 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罗伦萨国际独立制片人电影节、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
希望解决问题!